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抗战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抗战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其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主要有:第一,建立、坚持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以弱小的综合国力战胜处于帝国主义阶段的日本,就必须建立起以国共两大军事、政治势力为主的统一战线。
一方面,在实现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了独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血的教训要求共产党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
当时,国民党是执政党,对共产党的既定方针是限制以达到消灭。
共产党并没有事事征得国民党的同意,没有束手束脚,而是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制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确路线、方针,还适时提出了许多处理合作中出现问题的政策及策略,使统一战线能够得以维持,又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先进性得以保持。
另一方面,达到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目的。
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也是反共的顽固派。
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必须与他们联合,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又必须与他们的顽固反共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在斗争中不忘记联合抗日的大目标。
为此,中国共产党对顽固派的斗争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正是基于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尽管蒋介石政府在八年中搞了不少磨擦,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但没有发动全面内战,没有退出抗日统一战线,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又迫使蒋介石在卢沟桥事变后宣布:如果战端一开,那就职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至此,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已逐步形成。
为此,中国共产党做了许多工作。
其一,在民族危机空前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唤起了敌后千千万万的进步青年到延安去。
其二,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在全国造成一种声势,以促成蒋介石下定全国抗战的最后决心。
其三,“三三制”政权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各党派、各阶层、各届参与政权建设的积极性。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经验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经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第一,国土大,引诱日军深入以后,日军力量被分散,后勤供应线拉长,越来越吃力,单这一条就可注定日本必败。
第二,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军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经验越来越丰富,战斗力越来越强,而巨大的兵员储备(人口),也是让日本陷入泥潭的因素之一。
第三,美军的全面参战,是加速日本失败的原因之一。
就这场战争而言,打到1941年的时候,日本失败的结局已经可以预见了,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当时日本的后勤供应已经出了问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
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3、 *** 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 《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 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冰以此为标志,全世界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战胜外来势力,特别是结束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说明弱国可以打败强国,是以弱取胜的典型战例;但不能说抗日战争结束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因为美帝国主义还在*** 势力并占据着台湾,英国,葡萄牙还分别占据着香港与澳门,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只能说明是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场反对外来列强的胜利.是一次民族战争的胜利.3.抗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必须团结与强盛,否则,就要受到外来势力的欺负.这也是我们目前谋求发展的动力与原因.。
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于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伟大胜利胜利——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转折,值得世界铭记的伟大胜利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正义之师的打击下,被中国战场的大反攻彻底摧毁信心的日本天皇以“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21日,湖南芷江,日本降使向中方代表交出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的命令备忘录。
1945年9月2日,日本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包括中国的徐永昌将军,依次签字。
1945年9月3日,国民政府决定这一天为抗日战争胜利庆祝日。
这个日子,也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1945年9月9日,南京,这个曾惨遭日军屠城暴行的六朝古都,见证了侵略者最后低头的历史性时刻:中国在南京正式接受日本投降。
抗战胜利,中国不仅参与了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而且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起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全的更大责任。
浴火重生,中华民族洗去百年屈辱,赢得了地位、自信和尊严,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在世界的东方昂首挺胸站了起来!这是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转折!这是值得世界铭记的伟大胜利!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学术论文)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弱国要战胜帝国主义的强国,必须有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先进政党的领导。
这个政党必须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千百万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第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就必须组织广泛的统一战线。
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弱国,要战胜帝国主义强国,必须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壮大人民武装,夺取最后胜利。
第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和力量,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同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反帝斗争史上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伟大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
第二,抗日战争极大地锻炼了中国人民,锻炼了人民军队,也锻炼了中国共产党。
它促进了全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提高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威望,这就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并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以及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为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必须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壮大人民武装,夺取最后胜利。
第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和力量,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70周年:抗战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抗战胜利70周年:抗战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即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表现在: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931年爆发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命运。
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而言,战争的结果影响了20世纪以来日本的发展方向、制约了日本当今的国际地位、形成了今日日美关系的基本格局,其影响余波至今犹在。
对于被侵略对象中国而言,这场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14年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危机的最高点,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点,也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一方面,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中国人民彻底陷入了深渊。
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也是中华民族新生的起点,成为中华民族崛起,重新走上世界舞台的起点。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为前所未有。
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人民的胜利。
50年以后回顾那场伟大的战争,我们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样转换祖国命运的,并增进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认识。
中国抗战期间的战争经验总结

中国抗战期间的战争经验总结中国抗战期间的战争经验是我国军民在长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顽强抗争精神,以及他们在战争中采取的有效战略和战术的应用。
以下是对中国抗战期间的战争经验的总结。
一、坚决抵抗侵略者中国抗战期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抗战意志。
他们积极参与抗战,从个人到团体、乡村到城市,成千上万的人投身到战斗中。
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在各个战线上都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使日本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这种抵抗战略的有效性在中国抗战期间得到了充分验证,也成为后来战争中的重要参考。
二、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中国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更多地采用了游击战术。
游击战术是中国军民在以少胜多的情况下使用的有效手段。
游击战术能更好地发挥中国人民的机动性和顽强的抵抗力,使日本侵略者处于劣势。
在中国的山沟、丛林和城市中,游击战术往往能使敌军陷入泥潭,难以脱身。
三、民族团结与民兵组织在中国抗战期间,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是战胜侵略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民兵组织的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中国军队的实力相对不足,民兵组织成为了支援正规军的重要力量。
他们在战争中踊跃参与,全力支持中国军队。
四、灵活运用地形和气候条件在中国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充分利用了地形和气候条件的优势。
中国地域辽阔,山脉、河流等自然要素提供了隐蔽和有利的战斗位置。
中国军队善于利用地形进行伏击、埋伏等战术行动。
此外,季节变化和恶劣天气也经常给日本军队带来困扰。
这种灵活运用地形和气候条件的战术成为了中国抗战期间的重要特点。
五、联合抗战与国际支持中国抗战期间,中国与其他抵抗日本侵略的国家合作,形成了联合抗战的局面。
中国与苏联、美国等国家之间的合作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物资和军事援助。
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使中国军队能够更好地抵御敌对侵略势力。
综上所述,中国抗战期间的战争经验总结了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所表现出的坚定意志、抵抗力和灵活战术运用。
中国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背景介绍:中国抗战是二战时期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中国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本文将从战略部署、民族团结、人民战争和国际支持等方面,探讨中国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
一、制定正确的战略部署中国抗战的成功背后,离不开正确的战略部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淞沪望江会战等战役中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有效遏制了日军的进攻。
而在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等决战中,中国军队则采取了阻击战的战略,有效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通过灵活的战略部署,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始终保持了对敌人的战略主动权。
二、坚定的民族团结中国抗战时期,全国各族人民都积极投身到战争中,并展现出了空前的民族团结。
国共合作成为团结的重要基石,两党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形成了携手抗战的力量。
此外,各地民众也纷纷组织自卫队和抗日义勇军,积极参与战争,为保卫家园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实施人民战争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之一是实施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以人民为基础、以人民的力量为主要手段的战争形式。
在抗战期间,中国军民齐心协力,采取游击战、地道战等方式与日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这种灵活多样的战争方式有效地消耗了敌人的力量,也保护了中国军民的安全。
四、得到国际支持中国抗战胜利的成功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中苏互助条约和中美援华协定等对中国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军和援军,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援助。
综上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是正确的战略部署、坚定的民族团结、实施人民战争和得到国际支持。
这些经验不仅对于回顾历史和总结经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更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我们应当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坚定信心,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只有通过总结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共14年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当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始终坚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和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保证。
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以其精诚团结、坚持抗战、献身民族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者,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
第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四,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发扬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