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特效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市场与艺术_我国影视特效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行业、市场与艺术:我国影视特效发展的观察与思考行业、市场与艺术:我国影视特效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导言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影视特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影视特效仍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对我国影视特效的发展现状进行观察,分析行业、市场和艺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我国影视特效发展的现状1. 进步与挑战并存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大量的投资和需求催生了国内特效产业的快速发展。
许多国内电影作品在特效呈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战狼2》、《流浪地球》等。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特效技术和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在细节表现、逼真度还是专业水准上。
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实力、创作团队以及市场消费倾向等方面的种种限制。
2. 技术实力与人才培养我国特效产业的技术实力有待提高。
首先,我国特效硬件设备的研发和引进仍有很大空间。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目前,虽然我国有一批优秀的特效团队,但整体水平和数量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投资方应鼓励技术创新,并提供更多机会来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特效人才。
3. 客观需求与商业化在中国特效产业中,商业化的趋势明显。
大量商业主题的电影对特效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特效师的技术和创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可能导致优秀的特效作品数量不足。
因此,我们应该在商业利益和艺术追求之间保持平衡,鼓励更多的创新和实验,使影视特效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创作。
二、行业、市场与艺术的关系1. 行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从供给角度看,行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和技术实力。
在特效行业中,市场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投资对技术最有利。
同时,行业也应积极适应市场变化,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特效设备和技术,满足行业和市场的双赢。
2. 商业化与艺术实践在商业化背景下,我国特效产业必须寻找商业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商业化对特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机遇,但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创意受限、片子的冲突等问题。
对影视行业分析报告上海

对影视行业分析报告上海1. 引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影视产业逐渐壮大,成为了国内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在不断推动影视产业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上海影视行业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产业链布局、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影视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影视行业年均增长率约为15%,预计2025年,上海影视市场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这一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中国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均收入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多重因素。
3. 产业链布局上海影视产业链覆盖了影视制作、影视宣传、影视传媒等多个环节。
影视制作方面,上海拥有众多专业制片公司和电影制片基地,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上海还有多家专业的影视宣传公司和传媒机构,为影视作品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影视传媒方面,上海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化的发展背景,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影视项目落地。
上海还设有多家影视院线和电影放映公司,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影视产品选择。
4. 发展趋势未来,上海影视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并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4.1 内容多样化随着观众口味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影视作品的内容也将越来越多样化。
上海将会推出更多风格各异的影视作品,涵盖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观众群体。
4.2 技术创新上海将加大对影视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影视作品的制作质量和观赏体验。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4.3 地方文化挖掘上海将继续挖掘和传承本土的地方文化,将其融入影视作品中。
通过展示上海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特色,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4.4 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海将加强与国际影视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影视项目在上海拍摄和制作。
同时,上海还将积极开展国际影视节、展览等活动,打造国际影视交流平台。
2023年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数字科技和电影技术的发展,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影视后期制作行业是指在电影、电视剧、广告等影视制作完成后,进行剪辑、视觉特效、音频剪辑等技术处理的行业。
它是影视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影响作品的成品质量和观众的观感体验。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市场热度、竞争格局、行业趋势等四个方面对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市场进行分析。
一、市场环境数字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影视制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使得影视作品的制作成本逐渐降低,制作周期缩短。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影视作品的观众数量逐渐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政策的支持和资本的介入也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市场热度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影视后期制作行业的市场热度也逐渐升温。
目前,市场上的制作公司和从业人员数量逐渐增加,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同时,优质的影视后期制作作品也吸引着广大观众的关注,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三、竞争格局目前,国内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主要分为专业制作公司和广告公司两种类型。
专业制作公司主要以电影、电视剧、动画等影视作品为主要业务方向,技术力量强,对作品品质的要求严格。
广告公司主要以广告制作为主要业务方向,对作品的要求较为宽松。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实力、制作团队、人才资源等方面。
四、行业趋势随着4K、VR、AR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后期制作的技术应用也在不断升级。
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社交化媒体等新的传播途径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品的品质和创新度将是企业获得市场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在市场需求、政策支持、技术变革、竞争格局等多个方面呈现出发展的趋势,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2024年影视剧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影视剧市场调研报告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剧市场逐渐成为人们娱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影视剧市场的调研,分析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市场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影视剧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影视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增速超过10%。
2.市场竞争:由于市场利润相对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影视剧制作。
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较低,大量小型制作公司和独立制作人占据市场份额。
3.内容特点:观众对高质量、多样化、创新的影视剧作品有较高需求。
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在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4.市场分布:影视剧市场的消费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也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国影视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发展趋势展望1.内容创作:未来影视剧市场将注重优质内容的创作,追求更高的技术和艺术水平。
创新、独特的剧本和题材将成为市场上的亮点。
2.跨平台传播: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影视剧的传播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通过线上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影视剧可以更广泛地触达观众。
3.国际交流合作:随着中国影视剧产业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将逐步加强。
中国影视剧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和引进优秀国际影视剧作品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持续创新和发展1.技术创新:在影视剧制作中,技术创新将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AI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影视剧的特效制作和后期剪辑等方面的效率和质量。
2.产业协同发展:为了推动影视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关产业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制作公司、投资方、发行机构等各个环节应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3.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是影视剧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总结影视剧市场作为娱乐消费的重要领域,在技术发展、内容创作和市场竞争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2023年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2023年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是现代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影、电视、网络等娱乐形式的兴起,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下面是针对该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一、就业领域分析1. 电影制作:毋庸置疑,电影制作是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中最主要的就业领域。
在这个领域,摄影师、剪辑师、特效师等职位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机会。
2. 电视制作:与电影制作不同,电视制作的工作机会更加多样化,从电视台新闻、综艺节目制作到电视剧、纪录片拍摄,都需要专业的摄影与制作人才。
3. 影视广告制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视广告制作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在这个领域,工作机会不仅仅限于制作公司和广告代理公司,还包括广告商自身。
4. 网络影视制作:随着互联网娱乐的兴起,网络影视制作逐渐成为重要的就业领域,而且这个领域对于具有个人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
二、就业岗位分析1. 摄影师:负责影视作品的拍摄工作,需要有良好的视觉感知能力和构图能力,并且熟悉摄影器材和后期制作流程。
2. 剪辑师:负责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工作,需要熟练应用剪辑软件进行影像剪辑和特效制作等工作。
3. 影视后期制作师:负责影像上色、音效处理、特效制作等工作,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软件和技术。
4. 影视广告制作策划师:负责商业广告创意和策划工作,需要具备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三、就业前景分析1.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影视产业正在加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影视制作中,因此,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2. 行业人才缺口:目前,在影视行业中,专业人才缺口比较明显。
尤其是一些高技能人才如特效师、后期制作师等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3. 行业工资水平普遍较高:由于行业人才供给不足,较高的需求量也促使了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4. 行业进阶空间大: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制作人员来说,可以逐渐晋升为影片导演、制片人等高级职位,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地位和薪资水平。
影视特效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标题:影视特效行业的现状与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影视特效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从简单的二维动画到复杂的三维建模,再到现今的实时渲染技术,特效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了我们日常影视作品的必需品。
而如今,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影视特效行业的现状,以及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呢?一、现状当前,影视特效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尤其是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
大型电影制片厂和特效工作室占据了行业的主导地位,他们为全球的电影、电视剧、广告等提供了大量的特效服务。
同时,许多独立特效公司也在蓬勃发展,他们专注于特定的技术领域,为电影提供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视觉效果。
在技术层面,影视特效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从建模、纹理、灯光到动画、渲染和合成,特效制作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
实时渲染技术更是让特效制作变得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也在被广泛应用于特效制作中,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尽管行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质量的特效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影的制作规模和频率。
其次,由于技术门槛高,许多非专业人士难以进入这个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多样性。
最后,尽管行业在视觉效果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故事叙述、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仍然有待提高。
二、未来未来,影视特效行业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增长,电影制作将更加注重故事叙述和情感表达,特效将不再是简单的视觉装饰,而是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工具。
同时,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普及,影视特效将不再局限于大银幕,而是将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此外,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小规模的特效制作将成为可能。
这可能会催生一个新的行业——微型特效制作,专门为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提供特效服务。
总的来说,影视特效行业的未来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
这个行业需要继续创新技术,提高制作效率,同时也要注重故事叙述和情感表达。
2023年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分析报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2023年的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已经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变化和趋势。
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每个环节。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渐渗透到影视后期制作领域。
许多新的软件和工具,如视觉特效、场景还原、动画等,以及更加智能的视频编辑和剪辑软件,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影视后期制作行业也不断加强对画面和声音的质量要求。
特别是在VR和AR等新兴媒体平台上,在视觉和听觉上的质量对于消费者的体验来说更加关键。
因此,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将继续不断投资于研发更高品质的内容和技术。
此外,随着智能手机、微视频等新兴媒体的广泛普及,影视后期制作行业也开始向短视频和手机视频制作等领域延伸。
未来,无论是大规模制作还是个人创作,影视后期制作必将成为一个更加普及、更加多元化的行业。
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五至十年,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趋势和机遇。
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影视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未来五至十年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出现。
比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等,这些新技术都将成为影视后期制作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影视后期制作行业需要充分挖掘这些技术的潜力,不断引入新技术,提升内容创作和技术软实力。
二、强化内容的品质高品质的内容是影视后期制作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五至十年将会更加注重提升内容的品质。
涵盖动画、特效、视觉和声音的全方位提升,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同时,VR和AR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将为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三、自动化的普及使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将成为未来五至十年影视后期制作行业的一大趋势。
影视特效行业分析

影视特效行业分析影视特效是电影制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可以为电影增添神奇和梦幻的元素,使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体验到故事情节的魅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特效技术的日益成熟,影视特效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首先,影视特效行业的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如今,人们对于电影的视觉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可以看到更震撼、更逼真的特效场景。
而影视特效正是满足了观众的这一需求。
由于特效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大型制片公司的涌现,特效成为了电影制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为了电影票房的主要吸引力之一。
因此,市场对于拥有特效制作能力的公司和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
其次,影视特效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特效制作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从最早期的模型制作、实景搭建,到后来的数码拍摄和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的革新使得特效制作更加精准、高效和逼真。
例如,在《阿凡达》这部电影中,通过运用先进的3D技术和人体动作捕捉技术,打造了一个完全虚构的潘多拉星球。
这种高度逼真的特效场景为观众带来了非同寻常的视觉体验,也为电影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再次,影视特效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兴起。
特效制作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动画制作、视觉艺术和影视制作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因此,特效制作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
例如,特效制作公司的涌现为电影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同时还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外,影视特效行业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影视特效的制作成本较高,特效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来完成特效场景的制作,这对于中小型制片公司和独立电影制片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另一方面,影视特效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众对电影特效的追求,影视特效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影视特效行业分析报告目录研究说明 (3)第一章中国影视特效市场发展分析 (4)1.1中国影视特效发展历程 (4)1.2中国影视后期与特效制作全流程 (5)1.3中国影视特效市场容量分析 (7)1.4中国影视特效市场规模分析 (8)第二章中国影视特效环境分析 (10)2.1 优势:特效人才及运营成本相对发达国家较低 (10)2.2 劣势:高素质人才缺乏,技术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 (11)2.3 机会:以特效为主的影视内容数量日益上升,影视市场开始注重特效制作 (13)2.4 威胁:低价恶性竞争,没有形成以技术为核心的良性竞争 (14)第三章中国影视特效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14)3.1行业缺乏完整规范制作流程,科研投入较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14)3.2政府对影视特效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16)3.3未建立完整的培育技术人才体系,缺乏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高素质从业人员 (17)第四章中国影视特效公司主体分析 (19)4.1特效公司认知度:民营公司挑大梁成熟特效品牌出现 (19)4.2 国内特效公司代表公司 (20)4.2.1 Base FX (20)4.2.2 聚光绘影 (21)4.2.3 天工异彩 (22)第五章影视特效观众调研分析 (23)5.1影视特效运用态度:特效不是万能钥匙,需要服务内容 (23)5.2影视特效对观影决策影响:特效是观众观影选择的重要原因 (24)5.3国内影视特效评价:整体满意度较高,仍有提升空间 (25)5.4国产影视剧特效满意度调查 (26)5.5国内VS国外:国外特效更受认可,对“国产”特效依然有信心 (34)第六章中国影视特效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5)6.1虚拟现实强化视效技术优势,或扩展特效市场发展空间 (35)6.2“后期前置”在国内接受度上升,特效公司介入制作时间提前 (36)6.3资本入局,为影视特效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36)6.4特效制作主体趋于全球化,特效技术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 (37)研究说明⏹研究背景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在狂飙突进中定格440.69亿,其中国产片份额达61.9%,单片产出突破8000万。
国产电影的整体爆发离不开多部视效大片的崛起,《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九层妖塔》、《寻龙诀》等国产视效大片的出现,不仅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视觉盛宴,而且见证了特效技术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2015年是中国特效电影爆发的一年,据EBOT艺恩日票房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电影年度票房前10的电影中,除《夏洛特烦恼》和《煎饼侠》两部喜剧电影以小博大外,剩下8部均是投入较高成本的特殊制式影片,且多数主打特效。
这些电影不仅在类型上各有侧重和创新,而且从特效上打破了以往的“5毛”魔咒,票房口碑双丰收。
无论是暑期档《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新型大圣,《捉妖记》中萌萌的胡巴,还是国庆档《九层妖塔》的昆仑雪崩、红犼怪兽,贺岁档《寻龙诀》中的千年墓穴、人身僵尸,视觉特效的进步在一定意义上助推了这些电影的市场成功,也让国产电影在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下成功突围,取得了61.9%的票房占比。
但相对于好莱坞电影特效,中国的影视特效行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低价恶性竞争、特效技术创新力不足,特效专业人才培养体制尚未成熟等。
希望通过对中国视效行业现状和问题的梳理,能引起特效行业从业人员的关注,并以行动提升中国视效行业的水平,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贡献更多力量。
⏹研究方法本报告历时六个多月,期间得到业内多家公司的支持和帮助,其中包括聚光绘影、天工异彩、影视后期产业联盟,以及华夏幸福基业、BaseFX、PO朝霆、上海立鼎文化等国内后期制作公司。
采用了行业专家深访、EBOT艺恩日票房智库、桌面研究、行业调研、艺恩估算等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国影视特效市场发展分析1.1中国影视特效发展历程自2002年《英雄》一骑绝尘以来,中国视效大片的题材类型多以武侠功夫片为主,《英雄》、《卧虎藏龙》等不仅在国内市场回报颇丰,而且远销海外,颇负盛名。
近年来,以特效吸引眼球的好莱坞科幻、动作、冒险类电影长期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传统武侠类电影日渐式微。
但国产魔幻、惊悚、冒险等类型电影逐步崛起,成为对抗好莱坞电影的强大力量。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于2015年10月25日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提出“中国电影要形成重工业产品推进,轻工业产品跟进,大剧情影片镶嵌在中间的格局,这样作为产品体系才是相对科学的,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这个构想在2015年的中国影市已经曙光乍现,多部视效大片合力推动了“重工业”电影的发展。
据艺恩不完全统计,2015年投资规模在5000万以上,主打视效的国产电影约有15部(包括合拍片),票房超过100亿元。
在多部视效大片的拉动下,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大盘量级最终突破400亿,可谓中国视效大片元年。
国产特效大片的爆发离不开中国电影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
从早期的胶片叠印到化妆弥补术,再到三维建模,CG技术等……电影工业科技日新月异,最终电影呈现的视觉效果是前期置景拍摄技术,后期特效技术、放映技术等多种技术协同的结果。
与好莱坞超过40年的特效制作历史相比,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大片在后期制作上存在一定差距,但2015年一系列诚意满满,在特效上不断突破的国产大片证明,国内电影制作工业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中国电影后期制作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越来越小。
国产电影特效上的进步一方面离不开国内本土特效公司的坚持和突破,如《战狼》、《万万没想到》等电影的特效主要由国内团队操刀;另一方面,国内制片团队善于取长补短,通过引入多家国际特效团队合作,精心打磨国产电影的特效,如《九层妖塔》、《寻龙诀》、《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支持国产电影技术升级换代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政策。
自2012年以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先后推出《关于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进行补贴的通知》等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补贴政策,对票房在5000万至5亿之间的国产“3D电影”以及“巨幕电影”增加补贴金额。
技术的发展和政策风向的支持促进了2015年国产特效大片票房“飘红”,也将激励更多电影人参与进来,在特效电影类型上做出更多探索。
(《关于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进行补贴的通知》已经于2015年底停止实施。
2016年3月16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推出《关于对优秀国产影片进行奖励的通知》和《关于奖励优秀国产影片海外推广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关于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进行补贴的通知》(及《补充通知》)的作废。
)1.2中国影视后期与特效制作全流程一般来说,影视后期制作流程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现场DIT管理服务、剪辑、视效制作、后期声音制作和DI数字中间片。
其中DIT是Digital Imaging Technician的缩写,中文大意是“数字影像工程师”。
职责范围为素材质量最优化的把控和数字数据的安全存储及转码,主要包括现场调色数据管理备份、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备份、数据备份优化方案、样片的现场回放、转码、剪辑和现场调色等。
DI是数字中间片(Digital Intermediate)的简称,是采用数字形式对已拍摄的电影素材进行素材编辑、色彩调整、后期合成、特效处理、字幕混合等一系列处理,它经常以2K输出(即一幅图像的尺寸为2048*1556/1536),由于它处于拍摄完片和放映出片之间,因此被称为数字中间片。
影视特效或视觉特效与影视后期不完全相同,影视特效是整个影视后期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国内视觉特效不如美韩等海外视觉特效,其实技术是一方面,完善的VFX系统,不仅是要有清晰的产业流程和管理平台,还要有合理的制作周期和对应的预算,而国内的项目很多情况下是欠缺后者。
相比好莱坞视效大片动辄视效成本上亿美金,制作周期2-3年,国内的视效大片通常全部预算也不到1亿美金,制作时间通常也只有1年的时间,所以才会导致在操作过程中捉襟见肘。
随着越来越多好莱坞团队愿意来中国拍摄影片,并把制作放在中国来完成,也正说明我们的制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在不断的提升。
概括来说,影视特效全流程大致包含四个部分,即特效技术研发、前期视觉开发、现场视效拍摄和特效制作。
特效技术研发和前期视觉开发都属于筹备阶段,主要包括各类软件技术研发、场景、流体、角色、生物等方面的研发,整体特效拍摄方案的制定、动态预算、分镜故事版绘制和概念设计等。
其中,前期概念设计主要是特效场景、CG物体等完全或者主要依靠电脑特效技术的物体的概念设计,由概念设计师根据导演的想法做出概念设计图和Previz预览。
Previz是在正式拍摄之前将拍摄内容简单制作一遍,用低模、简单动画展示出演员走位,取景、摄影机角度,摄影机运动等大方向,供导演、摄像指导等人拍摄时参考。
它不仅将飘渺的创意具体化,而且确保了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效率。
拍摄阶段,主要是现场视效拍摄,主要分为物理特效和数字特效。
无论是哪种特效,都要比一般常规的拍摄镜头复杂,虽然目前数字特效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仍有很多镜头非常适合使用物理特效来完成,如特效组运用模型、动物机器人技术、烟火制作技术等其他传统技术拍摄镜头等。
数字特效比较复杂,它解决了很多物料特效和常规拍摄无法实现的场景,数字特效渗入到影视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剧本的创作、策划到前期的摄影、置景、道具,到后期的合成、剪辑,无处不发挥着它巨大的功力。
特效制作的大致流程如下:I/O数据制作、模型环节、贴图环节、数字绘景、跟踪匹配、绑定、动画、特效、灯光渲染和合成等。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是每一部影片都严格按照上述流程执行,而是根据影片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几个环节。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部影片的特效制作会由多家特效公司完成,不同的公司可能只负责完成其中的一个环节工作。
1.3中国影视特效市场容量分析从影视产业整体来看,影视特效是影视制作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特效市场的发展和扩张,首先依赖于影视市场的长期成长。
目前,影视特效市场容量主要可以从影视供给数量进行考虑。
电影供给方面,从2012年开始,电影的制作数量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2015年电影供给数量为686部,2012-2015年电影供给数量平均维持在671部。
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走过了数量竞争时代,开始步入到单片产出效果和票房竞争阶段,提高产能利用率成为关键,2014-2015年用于高成本及以上的电影投资金额明显增加,这为影视特效制作提高产能效果增加了保障,影视特效市场开始从接单阶段转向技术驱动阶段。
电视剧供给方面,受“一剧两星”等政策对电视剧库存和综艺节目的影响,电视剧供给数量从2012年的高峰17000集持续下降,2015年电视剧供给数量约为1500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