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作业复习过程
中外设计史期末复

• 名词解释 • 1、 巴洛克含义: • 含义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 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 • 2、洛可可风格: • 洛可可风格主要指路易十五室内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优美弧形线条 所构成的粉饰文化,又称路易十五式风格。 • 3、《画法几何》: • 《画法几何》一书是文艺夏兴以来建筑制图方法的总结。科学的建筑 制图方法问世后,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更加精确的表达手段,有助于 建筑学的发展。 • 4、帝政式风格: • 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又称帝政式风格,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希腊 美术和罗马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 确,受理性主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
中外设计史期末复习
十一章 设计艺术文明的萌芽
• 1、原始人的文化遗产,一方面表现为带着实用色彩的 • 生存设计 ,另一方面将精神崇拜物化成图腾 。 • 2、原始社会文字艺术,开始是图画,后来就逐步舍弃了 模仿的痕迹,变成了单纯的符号,这种被称为自我演化 。 • 3、原始人对工具的加工是以实用为目的自觉地使造型趋 于对称、平整和光滑的轮廓,并带有蒙昧的审美意识。 • 4、旧石器平面艺术代表作品是洞窟壁画,描绘大型哺乳 动物,早期动物只勾粗拙的轮廓造型,渐次精确。
• 简答题 • 2、简述古希腊多利克柱式及其代表建筑? • 一种为多利克.持点是比例匀称,刚劲雄 建.拄头是刚挺、简洁的倒立圆锥台.往 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饰有凹槽二十 条.上细下粗.中间略鼓.没有柱础.象 征男性刚健浑厚的体态。代表建筑有帕提 农神庙.
第十四章 文艺复兴、浪漫时期与新古典主义的设计艺术
• 1、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是 人文主义,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 情感。 • 2、文艺复兴l 4世纪起在意大利 开始兴起的,l 5世纪以后遍及各地。 • 3、 巴洛克风格中常见的雕饰图案有不规则的、珍珠壳 、美人鱼、海 神、花环 、涡卷纹等。 • 4、巴洛克家具上出现了宏大的涡形装饰,比扭曲形柱腿更为强烈, 在运动中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 (对 )_ • 5、 巴洛克风格是l 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又称路易十五风 格。(错) • 6、洛可可风格也是中国清式设计风格浸染的结果,所以在法国, • 洛可可又称为中国装饰。 ( 对) • 7、达· 芬奇设计了飞行器和早期的坦克,并绘制了飞行器的结构原理 • 图,建造出来使用。 ( 错) • 8、新古典主义被l 8世纪的学院派视为典范,长期成为正统。( 错 )
中外设计史复习资料

中外设计史复习资料一. 设计学研究的范围及概括(一)含义:它通过设想、运筹、计划、运算,这样一种方法或手段,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创作性活动。
通过行为使达到到某种状态而形成的某种计划,是一种思维过程,也是一种图画式的创造过程。
(二)涉及范畴:1.现代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2.产品设计3.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动态、静态)5.染织与服装设计(三)设计的起源:朱迪《艺术的起源》1.(现代人的角度)生存学说2.巫术学说3.游戏学说(四)研究范围:分三类1.设计史1972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标志着设计史正是从装饰艺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门新学科。
曾担任的赢过美术史协会的佩夫斯纳爵士。
他所著的《现代艺术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先河。
他将类型研究引入设计史,如家与设计史、海报、明信片设计史等。
吉迪恩是设计史的开创者,美术史家。
是沃尔夫林的学生。
沃林格:《抽象与移情》沃尔夫林在西方有崇高的地位,倡导无名的美术史。
吉迪恩深受老师的影响,他写了设计类的名著《机械化的决定作用》。
他是西方20世纪最有影响的设计史学家。
他也是最早将传送带引入到工厂中,效益大增。
德国建筑家、设计师森伯,观点: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
这种探讨了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认为艺术史具有延续性,风格的定型和变化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及材料和工具所决定的。
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材料的变化和技术,把大美术与小美术的范围打破了。
(大美术包括建筑、绘画和雕刻,小美术指工艺)。
提高了小美术的地位,但是他的机械唯物论受到了里格尔的批评。
里格尔:奥利利美术史家,1983年出版一本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副标题为“装饰历史的基础”。
在他之前没有人对装饰做过历史研究,森伯的理论受到质疑,人们发现相同的艺术形式采用了不相同的技术材料,艺术作为一种心智的学科,具有精神性,称这种精神性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
中外设计史复习资料

第一篇外国艺术设计史第一章手工业时代的设计史前社会—1750年• 艺术设计的萌芽• 在距今300万年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类,人类有意识的制造工具就揭开了设计史的序章.• 以打制石器为代表的最早造物活动• 人类由于能够制造工具而成为真正的人.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时代.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 旧石器制作工艺和造型观念的发展• 在长达百万年以上的旧石器时代里,人们在日复一日的长期的打制石器的过程中提高了技艺,使制作出的石器的器形越来越规整,加工越来越精细,造型越来越多和复杂,打制石器的发展过程也是旧石器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孕生的过程• 在早期的骨器上出现的磨制的痕迹表示着一种崭新的磨制工艺的开始,磨制工艺使器物变的光洁润滑,增强了美感。
人类逐渐掌握了锯、切、削、磨、钻孔等技术,能制作骨针、鱼叉、骨刀和鱼铲等。
• 另外,钻孔技术和火的使用也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在这一系列的生产手段极大地拓宽了造物的构成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初步的审美意识,在制作产品时体现出对实用和美的双重追求。
• 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迎来了崭新的—新石器时代。
• 主要的标志特征:一是磨光的石器被人们广泛的使用;二是打制和使用陶器;三是农业和家蓄饲养业的出现。
此外,纺织品的设计也是新石器时代值得夸耀的设计。
• 新石器时代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也孕育出早期设计文化的繁荣气象。
第二章西方古代国家的艺术设计第三章古代埃及的设计艺术第四章• 从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国家起,到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征服止,期间大约延续了2500年之久,这段历史就是古埃及的王朝时代。
可谓“尼罗河的恩赐”第五章第六章在西方艺术史上,希腊、罗马时期可以说是第一个艺术的黄金时代,不论雕刻、建筑,还是诗歌、戏曲都达到了全面的繁荣,其影响可以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及更长远的时代。
(完整版)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总结概要

(完整版)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总结概要第一讲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1.“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设计的开端)2.“新艺术”运动(法国,19世纪末开始,承上启下)3.“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尝试)4.“现代主义设计”运动(20世纪20年代开始,20世纪设计的核心)5.“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二战后兴起,20世纪50——70年代风行,是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6.设计多元化格局(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二讲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本讲主要内容:一、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风格、意义及其影响二、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与“水晶宫”三、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一、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概念、意义及其影响1、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造成了设计水准的下降,设计上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契机是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运动的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这场运动的风格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2、“工艺美术”运动风格(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
(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四)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3、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及其影响(一)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
中外设计史复习

第一次期末考试中外设计史复习AA外国部分巴黎地铁入口法国赫克特·吉马德黎明与黄昏法国加莱雕刻桌法国路易斯·马乔雷勒新艺术运动,开始于1880年代,在1890~1910年到达顶峰。
名字源于萨穆尔·宾在巴黎开设的“新艺术之家”商店。
特点:对流畅,婀娜线条的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象。
口号:“回归自然”(以植物,花卉和昆虫等自然事物为装饰图案的素材手工艺运动(又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背景:工业革命后,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与维多利亚风格的缺点带来设计水平下降,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等的设计改良运动特征: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 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 强调精致合理的设计,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4 提倡哥特风格和中世纪风格★★★“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相同: 1.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2.反对工业化和机械美学;3.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4.自然主义原则,摒弃传统装饰风格,从自然中挖掘一些装饰元素。
5.受远东装饰风格的影响,特别是日本浮世绘木刻风格的影响。
不同: “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哥特风格,运动追求的核心为中世纪的设计,而“新艺术”运动对与传统风格兴趣不大,基本完全放弃任何传统风格的借鉴,坚持自然主义风格,自然主义倾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装饰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相比较特点: 装饰运动:是反对古典主义、自然(特别是有机形态)的、单纯手工艺趋向,而主张机械化的美,因此,“装饰艺术”风格具有更加积极的时代意义。
新艺术:强调中世纪尤其是哥特式的自然风格的装饰,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的时代特征。
从思想和意识形态来看,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
包豪斯创始人和设计风格创始人格罗皮乌斯1919年成立与德国魏玛市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中外设计史复习资料

中外设计史复习资料5.1 现代设计的萌芽1.条件:英国的工业革命为现代设计的产生开辟了全方位的社会历史条件。
背景:贵族风格阻碍,手工业不是为民众所有;巴洛克、洛可可等矫饰繁琐装饰风格交替不断出现;新技术被贵族掌握,由于热忱地关注新技术,为机器的发明和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产品: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标志新的动力—机器的产生,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
2.设计和制造的分工手工业时期的作坊主和工匠,既是设计师,又是制造者,同时还是销售者。
5.1.2“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工艺美术运动的导火线)地点:英国时间:1851 组织者: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方案:约瑟夫·派克斯顿的由钢铁骨架和平板玻璃组装而成的花房式大厅,超过60万平方英尺的面积。
博览会展品特点:(1)没有相应的美的形态和装潢,粗陋简单;(2)各国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却以精巧的手艺和昂贵的材料体现出艺术的魅力;(3)数量最多的是受复古装饰风熏染的早期机器产品此次博览会中机械产品的复古现象三人对其的评论影响最为巨大:约翰·拉斯金(英国)、亨利·克勒(英国)、徳弗莱德·谢姆别尔(德国)。
5.2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60年代,英国)1.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画家、诗人和社会评论家。
代表作:《建筑的七盏灯》、《威尼斯的石头》等。
贡献: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展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观念:(1)认为艺术由“大艺术”(绘画雕塑)与“小艺术”(建筑、工艺美术)共同组成,号召关心“小艺术”。
(2)强调设计的民主性,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3)主张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统一。
提出了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4)强调艺术与工业结合。
(5)设计只有两条路:一是对现实的观察,二是具有表现现实的构想和创造能力。
主张以自然形式代替复古主义的装饰样式。
中外设计史-中国部分复习资料

一、设计工艺名词解释题:1.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
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
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2.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3.长信宫灯:东汉时期出土的文物,其设计为一个坐着的宫女全神贯注的双手执一盏灯为主人照明。
以铜制而成,外表通体鎏金。
是汉代出土的唯一人形灯具。
此煤设计精巧,全灯由头部、身躯、灯座、灯盘、灯罩等六个部件组成。
烟尘可随宫女手臂通向内部。
部件可以折卸清洗、重装。
功能设计和造型设计兼顾。
4.宣德炉: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开始的一种制炉工艺,用暹逻国(泰国)进贡的“风磨铜”,另外加金、银、锡、宝石等30多种原料,按照宫中秘藏的宋代《宣和博古图》和《考古图》,以及柴、汝、官、钧、哥、定各大名窑的器皿中款式典雅者设计而成。
款式典雅精美,制作极其精良。
5.斗彩:明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有“成化斗彩值万金”之说。
“斗彩”以制瓷工艺方法取名。
是将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形成釉上、釉下彩绘相互辉映的艺术效果。
6.陶范:铸造青铜器的陶质模型。
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大都用陶范﹐一般由外范﹑内范组成。
内外范之间容受铜液。
范上雕镂有纹饰或铭文。
7.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
8.涂染:直接将色素涂于被染物。
9.浸染:将被染物浸渍于含染料及所需助剂的染浴中,通过染浴循环或被染物运动,使染料逐渐上染被染物的方法。
10.套染:用几种含不同色素的染料分先后两次进行浸染,从而染得由这几种色素调配而成的色彩。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设计史是研究设计发展演变及其相关理论的学科,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时尚设计等各个方面。
下面是中外设计史复习的重点,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设计史的演变过程。
一、中国古代设计史1.装饰艺术:中国古代的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如陶瓷、漆器、织锦等。
其中,汉代的陶瓷器釉彩烧制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设计上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2.建筑设计: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主要以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其中,颐和园、故宫等建筑物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精华,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3.传统造型设计:中国古代的传统造型设计非常注重形式的平衡和和谐,如青铜器、书法、玉器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二、欧洲中世纪设计史1.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设计主要以哥特式建筑为代表,具有垂直感和细节的精细化特点。
如巴黎圣母院、英国约克大教堂等建筑物,充满了宗教和神秘的氛围。
2.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注重人文主义思想和对古典文化的追求。
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等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建筑和艺术作品。
3.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的设计以装饰繁复和丰富情感表达为特点,强调宗教和王权的力量。
如法国凡尔赛宫、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等建筑物,充满了壮观和奢华的氛围。
三、现代设计的兴起1.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设计与生产紧密结合,标志着设计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如英国的工业设计运动,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2.包豪斯学派:包豪斯学派是现代设计的重要代表,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
如德国包豪斯学派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设计发展。
3.平面设计的发展:平面设计是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海报、杂志、书籍等设计。
如瑞士国际风格的平面设计,强调简洁、明快的风格。
四、当代设计的发展1.数字化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设计成为当代设计的重要特点。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设计师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创作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设计史作业
中外设计史参考书目
内容:
1.《中国艺术设计史》
作者:夏燕靖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3-01
2.《中国设计史》
作者:高丰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
3.《中国设计史》第二版
作者:胡光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1
4.《中国室内设计史》
作者:霍维国、霍光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2-1
5.《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
作者:邵文红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4-1
6.《世界现代设计史》
作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
7.《外国艺术设计史》(高等艺术院校教材)
作者:邬烈炎、袁熙旸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6-1
8.《外国现代设计史》
作者:钱凤根、于晓红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4-1
9.《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
作者:方怿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2-1
10.《外国近现代设计史》
作者:胡天璇、曾山、王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2-1
《中国艺术设计史》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
一、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三、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
四、衣饰的产生
五、蚕缫丝与织造工艺
第二章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
一、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
二、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
三、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
五、《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
第三章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
一、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
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
三、服饰与织物纹样设计
四、家具、陈设物与木作业设计
五、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形制
六、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
七、农用工具的使用与设计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
一、瓷器时代与瓷器设计
二、旷世奇服
三、机械制造与设计
四、漆器及木作业设计
五、寺院、佛塔与建筑上的纹饰设计
六、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及墓室壁面设计
专题链接:魏晋玄学以及文献典籍中的设计思想
第五章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
一、仓储设施与大运河的工程设计
二、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设计
三、瓷器具的工艺设计
四、唐三彩的釉彩工艺
五、冠服形制与女子妆饰
六、织锦织绫纹样设计与"陵阳公样"
七、唐代书籍装帧设计
八、金属制品的奇巧设计
九、漆器与家具设计
十、杂糅南北风格的五代十国设计
专题链接:唐代设计理论述要
第六章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
一、《清明上河图》与城市布局
二、宋辽金的园林设计
三、宋代名窑及其设计特色
四、辽、金瓷器及其工艺特色
五、宋代丝织品种及其设计特色
六、宋辽金西夏服饰
七、宋辽金西夏的家具设计
八、宋版书的书籍设计
九、金属制器与工艺设计
十、漆器品种与髹漆工艺
十一、商业发展与商业艺术设计
专题链接:宋代设计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第七章元代·设计的多元与交融
一、元建筑与元大都城垣规划
二、元代名窑与瓷器设计
三、"纳石失"织锦及纹样设计
四、元代服饰设计
五、金属工艺及品种设计特色
六、家具品种与工艺制作
七、漆器品种与制作工艺
八、书刊装帧设计
专题链接:元代设计思想的实用特征
第八章明代·设计的规制与变革
一、紫禁城的营建与布局
二、瓷业的繁荣与品种发展
三、丝织业的四大产区与丝织锦品种的特色
四、朝服制度与服饰设计
五、吉祥图案的寓意象征
六、明代家具的种类与工艺设计
七、明雕版印刷与书籍装帧
八、文献中记载的艺术设计
专题链接:火器的制造
第九章清代·设计的交替与衰落
一、瓷业的繁荣与品种的多样发展
二、丝棉织业与云锦工艺
三、服饰规制与服饰设计
四、园林种类与设计
五、清代家具及"三大作"特色
六、清刻本与书籍设计
专题链接:农具的功能变化
第十章近现代·设计的转变与更新
一、近代工业的发展与近代设计的转型
二、瓷业的艰难生存与品种特色
三、丝棉织品与花样设计
四、服饰的推陈出新
五、家具与陈设品设计
六、商业招贴与商标设计
七、报刊、书籍设计的新样式
八、建筑形式的变迁与建筑三种类型特征
九、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与使用
专题链接:我国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设计与制造结语
新生与发展——新中国设计事业发展纪程
古典工艺文献索引
《外国艺术设计史》
目录:
第一章史前的艺术设计
一、旧石器时代艺术设计的萌芽
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设计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手工艺设计
一、古埃及的手工艺设计
二、古西亚与古波斯的手工艺设计
三、古代日本的手工艺设计
四、古代伊斯兰的手工艺设计
五、古代美洲的手工艺设计
第三章古人西方的手工艺设计
一、古希腊的手工艺设计
二、古罗马的手工艺设计
三、欧洲中世纪的手工艺设计
四、文艺复兴、巴洛克与罗可可时期的手工艺设计第四章早期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
一、工业革命时期的艺术设计
二、英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
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
四、早期功能主义与德意志制造联盟
第五章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
一、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
三、美国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四、“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
五、欧洲的国际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六、美国与日本的国际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第六章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
一、“波普”与反主流的艺术设计
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
三、新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
四、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
1.青铜时代的图形文字设计及织物与服装状况?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炽热,对传统文化向往更深一步的挖掘,对古代文物更渴望熟悉、鉴赏。
人们对待青铜器和青铜器所代表的青铜文明更是充满了敬畏和期待,毕竟那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早期见证,更由于史料的缺失和研究的空白,人们对待这段历史更是充满了向往。
图形文字出现于史前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
此前的一些符号,比如河南省贾湖出土的公元前6000年龟甲上的刻符很想甲骨文中的“目”和“日”字,但由于类似资料太少,还不能证明这就是文字或图形文字。
石家河文化中也有图形刻符的发现,出一人行图像,余均较简化,有些近似大汶口文化的图形文字。
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
胡服的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在军队里广为盛行。
商周时期贵族服饰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蓝、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在用画笔添绘。
商周军戎服饰之一台湾耶美人原始藤甲复原图。
由于殷商前后的甲,既没有较为完整的实物出土,又没有发现其他的资料作为参考,因此很难描绘出当时的甲的形象,只能根据现有保存的实物进行推测、想象。
这种藤甲用藤条编制而成,形如现代的坎肩,在胸前用麻绳系扎。
为了增强防御效能,还在藤甲的表面蒙上鱼皮,胄也是用藤条编成的。
下商周时期是中国服饰史由原始社会以宗教图腾象征过渡到以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王权象征的重要时期。
努力主阶级吧服饰作为“礼”的内容,将其工功能提高到突出的地位。
服饰除蔽体之外,更是“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章服制度。
2.秦汉时期的汉字的设计与应用、书籍装帧设计?
汉朝自公元前206年高祖建立天下,经过60余年的治理,出现了“汉武”盛世,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造纸术的发明,对文字的发展,影响深刻。
西汉初,朝廷就把隶书定为学童应试的内容之一,成绩好的可以做官。
当时的“史书令史”,就是擅长写隶书的官职。
汉人称汉隶书为“史书”。
据班固《汉书》记载:元帝“多才艺,善史书。
”孝成许皇后“聪慧,善史书。
”隶书的重要特点是笔画平直、结构方正,几种笔画较为固定,为汉字书写定为不变的形态。
秦汉时期的书籍主要是简策,材料是竹片或木板,用牛皮索编串成册,名之为“编”,或叫做“篇”。
卷:比简策稍后一点的书籍叫帛书,是写在纺织品上的,每一篇帛书加轴后卷成一卷,用细丝绳捆扎,故而取名为“卷”。
汉末至唐代,纸写的书籍的装帧仍然是“卷”。
中国古代的装订形式,是随着古代书籍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它经历了简策装、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等漫长的发展历程。
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