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5个历史小故事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5篇)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5篇)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1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
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2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

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素材一《完璧归赵》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么个精彩的故事叫完璧归赵。
话说啊,战国那时候,赵国得到了一块绝世美玉和氏璧。
这宝贝晶莹剔透,美得不像话。
秦国那赢政啊,就起了贪心。
他就派人去跟赵王说,哎呀,想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心里直发慌,他知道秦国那就是狼,可这又不敢得罪秦国啊。
这时候蔺相如出来了,说大王放心,我带着璧去秦国,如果秦国真给城,璧就留下,不给城,我保证把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我就想啊,蔺相如当时那得多有胆量。
就像我们现在要去和一个很厉害又有点无赖的人谈判。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看到和氏璧那眼睛都放绿光了,就拿在手里看了又看,都不提十五座城的事儿。
蔺相如可是个机灵鬼,他就编了个瞎话,说这璧有点小瑕疵,我指给您看。
秦王信了,就把璧给他了。
蔺相如一拿到璧,就往后退了几步,靠在柱子上,瞪着大眼睛说,您如果不拿城来交换,我今天就把这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你看,蔺相如这一招多绝。
就像我们平常打赌,拼上了所有的底气。
秦王没办法,就拿出地图指了指那十五座城。
蔺相如心里清楚,秦王这是在敷衍呢。
于是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再举行个隆重的交接仪式。
秦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答应了。
蔺相如趁着这几天,偷偷派人带着璧从小路回赵国了。
等到斋戒完,秦王发现和氏璧没了,蔺相如坦然地说,您连斋戒都那么敷衍,我看您没诚意,已经把璧送回赵国了。
秦王想杀他又觉得杀了他就显得自己更加理亏了,只好把蔺相如放回去。
这完璧归赵的故事确确实实展现了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以一人之力在强秦面前保住了赵国的宝贝。
素材二《负荆请罪》接着这完璧归赵的后续呢,就有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这么大的功,赵王那是重重地赏赐他,还封他做了大官。
这可让赵国的大将廉颇心里不平衡了。
廉颇想啊,我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累得一身伤,你蔺相如就凭着一张嘴,就比我地位还高了。
他就到处说要给蔺相如好看。
蔺相如听到这些啊,就故意躲着廉颇。
写材料经典历史小故事素材汇编(40个)

写材料经典历史小故事素材汇编(40个)材料经典历史小故事素材汇编1. 美狄亚的报复美狄亚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巫,她曾为了报复丈夫背叛而杀死了他的新娘和两个儿子。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讲述背叛和报复的主题,以及反思人性的复杂性。
2. 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落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崛起于公元前753年,持续了近千年。
然而,由于内部腐败、外部入侵和经济衰退等原因,这个帝国最终在公元476年灭亡。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探讨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循环性。
3. 玛雅文明的未解之谜玛雅文明是古代中美洲地区最辉煌的文明之一,但它在公元9至10世纪突然衰落并消失。
至今,玛雅人的语言和历法仍无法完全解读,他们的离奇失踪也形成了许多未解之谜。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探讨文明的兴盛和衰退,以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4. 黄金时代的神话黄金时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人类与神灵和谐相处,没有任何战争和痛苦。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讲述理想化社会的概念,以及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 法老王图坦卡蒙的宝藏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王,他在位期间年幼逝世,但他的墓穴却在1922年被考古学家发现,里面有着丰富的黄金和珍宝。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探讨古埃及文化和考古学的重要性。
6. 斯巴达300勇士的抵抗公元前480年,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300名勇士在波斯入侵时,与数千波斯军队浴血奋战,保卫家园。
尽管最终在战斗中牺牲,但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激励了整个希腊。
7. 罗宾汉的义贼行为罗宾汉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义贼,他与一群忠诚的伙伴一起从贵族手中夺取财富,以帮助穷人。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讲述正义和社会不平等的主题,以及对勇敢和慷慨的赞美。
8. 曼德拉的反种族隔离斗争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领导着非暴力运动,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最终导致了南非的民主化。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讲述战胜压迫和追求平等的重要性。
9. 拉斯科姆石板的解密1814年,一块石板被发现在法国城市拉斯科姆的一家屠房中,上面刻有封建时代秘密的碑文。
高考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高考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以下是一些高考历史典故的简短故事:
1. 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从此,失信于诸侯,诸侯纷纷离去。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始了东周时期。
2.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实行变法。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 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4. 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出兵与越争霸,越王勾践大败吴师于木隽李(今浙江嘉兴南)射伤阖庐。
不久,阖庐死去。
其子夫差继位后于前494
年出兵复仇,勾践大败,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文种向吴求和,“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不许。
于是,“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被文种劝止,并接受了文种的建议,以美女宝器,买通了吴国擅离职守的伍子胥,然后退兵回国。
越王勾践在范蠡的帮助下,重振国政,自此与吴国争霸直至被灭。
历史小故事2020精选

历史小故事2020精选在我国历史的长河里,漫漫岁月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它们在告诉我们各种不一样的道理,至今仍影响着我们。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历史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历史小故事1张献忠是明朝末年的农民领袖,与李自成齐名,1644年,他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大西政权。
大西国建立之后,为了招揽天下的人才为己所用,张献忠开科取士,今天咱们要说的张大受就是大西政权里出的科举状元。
按理说,这个张大受得到了张献忠的青睐,应该能青云直上才对,但是令人意外的却是,张大受当上状元不过几天时间,就被张献忠以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给杀掉了,死得很惨!张大受是大西华阳县人,就在张献忠称帝的那年,他中了武状元。
张献忠举办科举,本就是为了招揽人才,为了表示他对这些人才的重视,张献忠亲自接见了这一年的科举状元。
这不见不打紧,一见面张献忠就被武状元张大受的风姿给迷倒了。
这个张大受年龄不到三十,长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器宇轩昂,他的骑射功夫极其了得,文才也十分不错,真可谓是文武双全!张献忠一见到年轻俊美的张大受就喜欢得不得了,他高兴极了,与张大受畅谈一番之后,就赐给他十个超级大美女、一座豪华至极的府第、二十个家丁仆从。
之后,张献忠为张大受举办了一场宴会,宴会上夸赞的话说都说不完,他又赏赐了许多金银给张大受不说,还召来画工为张大受画像。
张献忠认为张大受是天降奇才,现在这个奇才被他得到了,他心中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张大受也很受宠若惊啊,他没想到张献忠竟对他如此之好,他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觉,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谢恩,准备向张献忠表一下自己对大西政权的忠心。
张献忠一听武状元来了的消息,原本该高高兴兴立刻接见张大受的,谁知他不知哪根神经被触动了,竟突然冲通报的人说:“这个张大受是个人才,我打心底里喜欢他,一见他就更加爱他爱得要命,我有些害怕再看到他,你们赶紧把他杀了,不要让他再来见我!”于是乎,张大受被斩首,张家一家老小,连同刚刚被赐给张大受的美人和家丁也全都被杀,真真是让张家鸡犬不留了!可怜的张状元,短短数日就经历了荣华富贵到身首异处的大喜大悲,关键是,张献忠杀他全家的理由竟这么奇葩!其实,我们可以逆推一下张献忠的思路,他觉得张大受是个奇才,他太喜欢这样的人了。
素材作文历史人物故事(通用10篇)

素材作文历史人物故事(通用10篇)素材作文历史人物故事篇1时光匆匆流逝,自古以来,中国出过许多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的在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有的在宫廷中舌战群儒。
他们都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是大禹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出生在古涂氏园,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在帝尧时期,中原洪水成灾,百姓们愁苦不堪,河水淹没了房子,淹没了庄稼。
大禹的父亲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之久,因为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被处死。
后来舜又名大禹继任治水之事,大禹亲自翻山越岭,过河跨江,仔细查找原因,然后拿着工具,自东向西,一路测度地形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禹为了治水,费尽心思,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新踏上治水的道路。
传说,他路过家门口,听到了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应咬着牙没有进家门,后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正是他费尽心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经过禹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从此,也就有了现在妇孺皆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一心为国家,吃苦耐劳,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古书上记述大禹“手持耒锤,以民为先”,意思是说,大禹手握治水的工具,亲自治水,给参加治水的人做好榜样。
我应该学习大禹他那种忘私而公,具有忧国忧民的精神;他艰苦奋斗,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以身为度,具有一身为律的精神……从现在起,我要学习他的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上,我一定会考上一个重点高中!大禹这个人始终都将是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素材作文历史人物故事篇2曹操究竟是名垂千古的枭雄,还是遭人唾弃的奸臣呢?我想有些人是因为他所做的事而愤愤不平,所以这些人才谈曹色变。
在这些人面前说曹操的坏话还可以但说曹操这点好那点好就不行了,他们就会和你理论起来说曹操怎么怎么了,做什么什么坏事了。
但在我看来他是一代枭雄。
因为他能在乱世之中称王称霸也是一种能力,要是我出生在他所处的乱世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呢?(开个玩笑)因为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所以他不仅成为了汉末杰出的政治家。
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写作素材

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写作素材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6则历史典故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历史典故:赵氏孤儿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
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
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
”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
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
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
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
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
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
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
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
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
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
”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
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
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
关于作文的作文素材5篇:历史典故

关于作文的作文素材5篇:历史典故在我们的生活中,历史典故不仅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人生中,教会我们很多的道理和哲学。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篇一、关于作文的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应避“瓜田李下”之嫌北齐时期有个官员叫袁聿修,少年老成,性格沉稳,很有见识。
后来他升任博陵太守,有一次外出考察工作,路过山东兖州。
时任兖州刺史的邢邵是他的老朋友,便准备赠送袁聿修一匹当地产的白缎。
袁聿修得悉后,很是为难,于是便先一步离开了兖州。
部属问他缘由,他说,应避“瓜田李下”之嫌。
兖州乃盛产绸缎之乡,人家把东西早准备好了,咱们还是走开的为好。
正是由于袁聿修为官清廉自守,他不但政绩突出享有声望,还赢得了一个“清郎”的雅号,受到后人的广泛赞誉。
篇二、关于作文的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墨绖从戎亦作墨缞从戎。
绖(déī),古代丧服中围在头上和腰间的散麻绳。
意指在守丧期间从军作战。
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
”晋人杜预注:“晋文公未葬,故襄公称子,以凶服从戎。
”秦晋崤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
战役经过已如前载。
战前对于秦、晋、郑、周王室来说,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继齐桓公称霸诸侯的晋文公重耳卒,谁接替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秦穆公的战略通过袭郑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晋襄公新继位,能不能继续高擎晋文公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过崤之战给出了答案。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篇三、关于作文的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明朝有个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贿赂他,他斩钉截铁地说:“这一回由我主持考试,金钱是打不开通路的,你把银子收起来,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试上吧。
”第二天,他命人悬出一副大匾,上书:“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
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领导干部违规违纪,甚至走向违法犯罪深渊,都是侥幸心理作祟,总认为做事很隐蔽,手段很高明,不会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5个历史小故事算命不如修德
傅佩荣
《庄子外物》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宋元君与白龟的故事,最后还让孔子上场做了个评论:
宋元君半夜梦到有人披头散发,在侧门边窥视,并且说:我来自名为宰路的深渊,被清江之神派往河伯那里去,但是渔夫余且捉住了我。
元君醒来,叫人占卜此梦,卜者说:这是神龟啊。
元君说:有叫余且的渔夫吗?左右的人说:有。
国君说:命令余且来朝见。
第二天,余且入朝。
元君问:你捕到了什么?余且说:我网住了一只白龟,直径有五尺长。
元君说:把你的龟献上来。
白龟献上之后,元君又想杀它,又想养它,心中犹豫不决,叫人来占卜,卜者说:杀龟用来占卜,吉利。
于是,元君命人挖去龟肉,用龟甲占卜,七十二次都没有失误。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说:神龟能够托梦给宋元君,却不能避开余且的渔网。
它的智巧能够占卜七十二次没有失误,却不能避开挖肉的祸患。
这样看来,智巧有穷尽之时,神妙有不及之处。
即使有最高的智巧,也避不开万人的谋害孔子的评论中,让人闻之心惊的是虽有至知,万人谋之一语。
武侠小说中,没有人可以独自对付武林同盟的人海战术。
不论你如何聪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是万
人共同对付你?若想躲过这样的灾难,显然需要大智巧。
所谓大智巧,至少要从提高自我修养着手。
《庄子徐无鬼》记载了一只灵巧猴子的故事,可以作为借鉴:吴王一行人渡过长江,登上一座猴山。
群猴看见人来,都惊慌地跑开,逃到丛林中。
这时,有一只猴子,从容地攀着树枝跳跃,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的身手。
吴王射它,它敏捷地接住来箭。
吴王命令左右军士一起迅速连发数箭,它就中箭摔下树而死。
吴王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自以为灵巧,仗着身手敏捷来傲视我,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
要引以为戒啊!不要以骄傲的态度对待人啊!颜不疑就去拜董梧为师,去除骄傲的态度,摒弃享乐,谢绝荣华,三年之后,国人都称赞他。
以上这段故事中的猴子,确实本领高强,但是奈何万箭齐发,无所遁逃,以致死于非命。
猴子只有小智巧,那么人呢?吴王最后对颜不疑说的话,显然有警示意味,而颜不疑也立即决定消解自己骄傲的态度,拜师修炼去了。
古代国家设有卜人,是专门负责占卜的官。
占卜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周易》占卜。
《周易》以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来代表人间的各种复杂处境,并且为每一个卦与爻写下卦辞、爻辞,说明其吉凶悔吝。
这一套占卦系统有其灵验之处,但是归结其原理则是强调修德的重要。
理由是:有欲望,才会有得失;有得失,才会有吉凶。
如果降低欲望,
就可以消解得失之心,然后也就不会受制于吉凶之说了。
譬如,止谤莫如自修就是一句很好的话。
修养到了一定程度时,自然可以逢凶化吉,正如谦卦代表谦虚,其六爻非吉则利。
反之,若无任何修养,则难免招来别人的图谋与敌视,此时命运就不堪设想了。
小大之辩
鲍鹏山
《逍遥游》一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开篇即给我们说大。
接下来,大鹏(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冥灵(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久特闻),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连绵出场,都是大人大物大境界,弄得我们滚滚红尘中的小人物目眩神迷,妒羡不已。
可能是为了安慰我们,也可能是为了让渺小的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群体,与之相对,庄子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小的人物:蜩与学鸠,狠命一跃才能飞上檀树和榆树树梢;斥鴳,攒足力量拼命一搏也不过飞上数仞之高。
朝生暮死的菌,春生夏死的虫,还有,那些因为博取了富贵而自视甚高的人。
并且,有意思的是,这些小东西,无一不沾沾自喜,无一不自以为是地去嘲弄大。
于是,庄子感叹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这就是小大之辩啊!
文章写到这个层次,很心灵鸡汤。
但庄子显然不是鸡汤大厨。
因为我们知道,在庄子的观念里,世界上没有小大之别,他并有无修短白黑而一之,以大归于混沌,他不谴是非外死生无终始(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在《齐物论》里,他甚至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在他的意识里,哪里又有什么小大之辩呢?
可是,他在此明白地说了此小大之辩也,还明白地说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小东西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小的: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开口即是赫然的我字,以自己的标准判断大鹏:我如此,他何必如彼?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还是我,我在此,他何必在彼?更可笑的是,甚至把自己在蓬蒿之间的飞翔当作飞翔的极致。
再看《秋水》篇中的河伯。
秋水时至之时,河伯欣
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还是斤斤于一己之在。
与斥鴳相似,它也以为天下的境界都在它的河里。
问题是,一只鸟在飞翔,但飞翔不在一只鸟那里;蓬蒿之间是空间,但空间不在蓬蒿之间;河里是水,但水不在一条河里;天地之间有井,但天地不在一口井里。
蜩啊学鸠啊斥鴳啊河伯啊,你们小并不可笑,可笑的是你们张口闭口即是我如何我如何天下之大唯我独在!何时你们才可以吾丧我?
一个牙签,我们不会嘲笑它的小,人们用它剔牙时我们也不会笑。
但是当我们看到某人手执一根牙签,和手执大刀长矛的人对峙时,我们会掩口胡卢而笑。
我们是在笑那个使用牙签的人。
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秋水》)这不是嘲笑管锥,是在嘲笑我们使用管锥的方式:管锥不能用于囊括天地。
所以,庄子不是在嘲笑小,而是在嘲笑用有限的小去判断无限的世界,嘲笑的不是小之体,而是小之用。
庄子不会嘲笑我们知识的有限,但当他看到我们拿自己有限的知识去判别世界时,如同看到一个人拿着牙签自信地走上战场庄子仁慈,他一定是无法忍住,才笑出声来的。
我们的错误,不是由于我们的无知,而是源于我们的已知;让我们迷失方向的,不是我们不知的东西,而是我
们已知的东西;让我们失败的,不是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东西,而是那些被我们当成成功法宝坚执不放的东西。
绊倒我们的,不是地面上无的东西,而是那些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