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合集下载

2024届甘肃省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4届甘肃省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甘肃省高三月考试卷(4月)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中国考古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体现出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极大地塑造了全民族的历史认知。

②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商代以前的历史,始终只能依靠神话和传说来勉强支撑;而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文明古国早在19世纪之前,通过考古学的介入,就已经有了5000年前后有关文字、城郭、金属等考古发掘资料作为实证。

相比之下,一部中华文明史似乎整整比人家少了1000年。

知识上的困境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让中国处于被动挨打、任人欺凌的境地。

时人不仅对中华文化丧失信心,甚至对中国人种的来源和“种族优劣”,都持种种怀疑、悲观的论调,“动言中国不如各国之文明”。

曾经在西方学者中早已流行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此时也再度泛起,影响甚烈。

如何改变国人的文化弱势心态,为中华文明正本清源,重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成为解放全民族思想桎格至关重要的一步。

20世纪初期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考古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1926年李济主持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发掘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标志着近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重建国史”成为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历史使命。

甘南藏族自治州2020-2021年度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2020-2021年度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2020-2021年度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下·界首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

但近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频频出现的表达形式,其浮夸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口头禅”。

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内容只是△,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

修饰文辞,创新表达△,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

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长此以往,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责任将无从谈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一而足言不尽意子虚乌有无可厚非B . 层出不穷言不尽意海市蜃楼无可非议C . 不一而足夸大其词海市蜃楼无可非议D . 层出不穷夸大其词子虚乌有无可厚非(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B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C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

D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了新形式,不少读者对其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试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试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9高一下·温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在全社会开始重视汉字读写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

B . 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理喻。

C . 对于收入不高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麦当劳和肯德基都只是偶尔可以光顾的地方。

D .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要反复训练,有人计算过,一个好的习惯至少要反复21次才有可能巩固。

2. (2分) (2015高一上·佛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 . 自唐至清,历代都对西湖进行疏浚,1400年来,主要工程就有23项,如果没有历史的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没不存,今日的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也就无从说起。

B . 虽然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没有被明确定为校训,但是对之后北大较长时间的办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C . 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

D . 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

3. (2分) (2018高一下·乐清月考)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 .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B .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 .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 .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像少女一样羞涩地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下学期语文二诊考试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下学期语文二诊考试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下学期语文二诊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2018·东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

“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

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

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

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

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摘编自林芝罘。

《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补贴政策待完善》)材料二: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不断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

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

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

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

当然,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产品。

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补贴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考试卷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考试卷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上·和平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针对人们关心的景区门票价格是否上涨的问题,景区负责人进行了否认,并坦言,超高的门票会减少旅游的人数,影响旅游业的总收入。

B .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C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D .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①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有说不出而已。

甘南藏族自治州2020版高三语文二模试卷C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2020版高三语文二模试卷C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2020版高三语文二模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漯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祭侄文稿》改后定稿234字。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作品,更不能为一次普通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篇字字血泪,激情汹涌,忠肝义胆,的英雄史诗!颜真卿时年五十岁,以他浓烈的家国情坏、非见的书法动力和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的三重书写:它的第一重书写是历史书写为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留下了千古镜鉴;它的第二重书写是精神书写,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牺牲精神抒写了英雄礼赞;他的第三重书写是文化书写,为中国书法写下了至刚至烈、真气充满的不朽篇章,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跨越千年的辉煌与感动。

()。

颜真卿出身名门望族。

颜氏家族,自西晋迄唐,以儒雅传家,重在学识,尤以训诂、书法见称于世。

颜氏子孙严循家训,步趋唯谨,研习经史,探讨小学,相延而为传统。

颜真卿曾伯祖颜师古,官至秘书监。

少承家业,博览群书。

唐太宗命颜师古考证《五经》,他一一加以。

其颁行之后,朝廷用以取士,天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解释气吞山河更正奉为圭臬B . 理解气吞山河更正视为楷模C . 解释气贯长虹厘正视为楷模D . 理解气贯长虹厘正奉为圭臬(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时年五十岁的颜真卿,以他的深厚书法功力、浓烈的思想文化积累和非凡的家国情怀B . 颜真卿五十岁时,以其非凡的思想文化积累、浓烈的家国情怀和深厚的书法功力C . 时年五十岁的颜真卿,以他浓烈的家国情怀、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和非凡的书法功力D . 颜真卿五十岁时,以其非凡的书法功力、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和浓烈的家国情怀(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由颜真卿来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不是偶然的。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二模一卷与附加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二模一卷与附加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二模一卷与附加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共4题;共12分)1. (3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履行职责的感人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 . 夏夜纳凉,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 . 近日,陕西“房姐”龚爱爱已被刑拘。

如今,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政府官员坐拥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房产的现象。

D . 李春山长袖善舞,当时一班名公巨卿,甚至连醇王都被他巴结上了。

2. (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要知道,他是村子里最蹩脚的猎手,从来瞄不准,不要说野兔子,就连一只松鼠也没打到过。

“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朱阿这样想,不敢贸然开枪。

①他本来就双手发抖,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②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

③当他朝树上的鸟儿开枪时,它们甚至动也不动。

④他使劲瞄准,但颤抖的双手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

⑤没人愿和他一起去打猎,因为他会把铁砂粒打到同伴的屁股上。

A . ④①②③⑤B . ①④③⑤②C . ③①④②⑤D . ③⑤①④②3. (3分)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 .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

B .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该书又名《金玉缘》《石头记》。

C . 小说《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遭遇,深刻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D . 李商隐和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4. (3分) (2017高一上·山西月考) 下列十句中,语言得体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10分) (共2题;共10分)1. (5.0分) (2019高一下·仙桃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里描写淇水水势很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荀子· 劝学》以“木”和“金”两种事物的改变来比喻学习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里,“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描绘出钱塘江的壮美气势。

2. (5.0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隋代玻璃瓶采用无模吹制技术制作而成,表面光滑,玲珑剔透。

瓶口处有一精雕的凤首,倍显精致。

②明代清官史事展览馆的文史资料,详尽记载了明代官员犯颜直谏,兴利除弊,赢得吏民称赞的故事。

③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时常谈及从前的科研工作,条件异常艰辛,以致冬日里席不暇暖。

④画家黄公望是画雪高手,他擅长在极短时间内画出大雪初霁后的世界,笔势斩截,倚马可待。

⑤现如今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学富五车,违背了经典解读的基本原则,对经典进行随意性解读,造成了不良的文化影响。

⑥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之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田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在隐居生活。

A . ①②⑤B . ③④⑥C . ②③⑤D . ①④⑥二、阅读(70分) (共5题;共70分)3. (16.0分) (2017高一上·寻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南藏族自治州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20高一上·长春期末) 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B .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四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

C .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D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

2. (2分)(2017·海安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艺术品总是具有两面性: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总是既是永恒的,又是有着时间性的,并且前者依附于后者。

长久的艺术魅力依存于当时所发生的艺术事件之中。

①但是,艺术品还有它更重要的一面,即时间性②并成为对以后的艺术创作和欣赏起作用的范本③我们欣赏《诗经》之美,欣赏任何一件古代作品时,都不能超越时代④而总是将作品放在它所属的时代去“遥想当年”“设身处地”⑤一面是它的永恒性,艺术具有永恒价值,可以为人们长久地欣赏⑥艺术品总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创作出来的A . ①④③⑤②⑥B . ⑤②①⑥③④C . ⑤①③④⑥②D . ③②④①⑥⑤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8高一下·枣强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四季的不同景色:“________”是写春天,“________”是写夏天,“________”是写秋天,“水落而石出”是写冬天。

(2)苏轼《赤壁赋》中写苏子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面上随波漂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4. (19分)(2017·包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潘光旦:寂寞鸿儒,强国优种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开了一门课《中国历史研究法》,学期末,潘光旦向老师交了一篇读书报告,梁启超看后,写了这样一段批语:“善为精密观察,持此法以治百学,蔑(没有)不济(成功)矣。

”这篇报告就是22岁的潘光旦写的《冯小青考》,今天这已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

冯小青是明代才女,但却红颜薄命,她的死因后人众说纷纭。

潘光旦借助西方性科学的原理,对冯的死因作了分析,得出了冯小青是死于她病态的“自恋”。

这在对“性”讳莫如深的中国社会里,可谓惊世骇俗。

《冯小青考》是潘光旦借助近现代科学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剖析的一次实践,也是近现代国人对这个古老民族人性深处最初的科学探索和思考。

或许是为这个民族前途的忧虑,也或许是个人遭遇的感慨,潘光旦在美国选择了生物学、遗传学,并专攻了从生物进化论和遗传学推演出来的优生学,他同时广泛涉猎心理学、文学、哲学等领域。

在潘光旦看来,优生学是研究人类品性的遗传与文化选择的利弊的,以求达到比较优良的人类繁殖方法,可以谋人类之进步。

1926年潘光旦回到上海开始了教书,他在国内创设了优生学课程,主编了《优生月刊》.教书之外,他关注着社会,为中国找寻出路。

他认为中国民族在根本上有大危险,中国不缺人,缺的是心理健全、身体健康、资质聪颖的社会分子。

一个民族要想富强就要优生,不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而是质量高低的问题。

他认为,生育孩子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使命,更是社会的安危所系。

深厚的文化根底,使他的思想超越了一般的社会学范畴,而且洋溢着重人道的社会理想。

他撰写了大量的著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典范之作。

他通过家族的兴衰,揭示遗传和环境对造成人的优良品性的重要。

他通过对美国、西班牙、古罗马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比较研究,探寻一个民族兴盛衰亡的缘由。

更重要的是他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揭示了造成国人特性中所体现出的“私、愚、病、贫、乱”的民族病态的根源,指出要想民族振兴,民族卫生、民族健康和优生优育是最重要的出路。

潘光旦从优生学的理论出发,对中国国民性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解析﹣﹣“中国民族有许多弱点,其中最叫人失望的是利己心的畸形发展和利他心的薄弱。

”他在学术上有一种很博大的气魄,他不愿意人们称中国为“老大之中国”,他说:“如果‘老’字指的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那还可以,假若是指民族,我就不敢苟同了。

”他的心中同样有着一个少年中国,只是这个少年中国发育还不很健全!可以说潘光旦是在近百年中国里,最早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优生优育”的学者。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忧患,有识之士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救国保种的道路。

潘光旦先生逝世20周年时,费孝通曾说潘先生一生的学术,最基本的目的是“强国优种”,从德智体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希望能提高中国人的根本素质。

潘光旦主张教育应当培养出“士”的情志,平时牢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危难中体现“见危授命”、“士可杀不可辱”的志节。

针对我们民族的弱点,潘先生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生育节制,生得优,而且都留得住;增益民族身心品性中刚劲的成分等。

潘光旦认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不在政治、经济、社会的种种安排,而在教育。

我们“毕竟是中国人,将来是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事的。

读洋书与去国外,只是为达此目的而进行的一个手段”。

他主张大力提倡通才教育,革除把科学偶像化的教育,重新认识科学的真正性能:存疑而不武断,宽容而不排斥,通达而不蔽锢。

此外,潘光旦还旗帜鲜明地提出“人文学科必须东山再起”的观点。

潘光旦是学行合一的一代鸿儒,他不仅读书和做学问,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学问和行动能够直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

(节选自《中国那些范儿》,有删改)【相关链接】①卢沟桥烽火燃起,作为教务长的他来到校园,日本兵还没到,却看见同胞在翻箱倒柜搬拿东西,一片狼藉,如同自毁巢穴,他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引自潘光旦《图南日记》)②拿学术沽名钓誉的出风头的那些学者不寂寞,我说真实的学者是寂寞的,因为知音者稀。

你看潘先生生前,有多少人能够了解他呢?他生前寂寞极了。

(邓锐龄访谈录)(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 《冯小青考》是潘光旦对人性深处进行的一次科学探索和思考,他借助近现代科学理论对冯小青的死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她死于自己病态的“自恋”。

B . 优生学是研究人类品性的遗传与文化利弊的选择的,以达到比较优良的人类繁殖方法,因而潘光旦的思想超越了家族使命和社会学范畴。

C . 潘光旦不愿意中国被称为“老大之中国”,原因是中国虽然历史文化悠久,但依然是一个少年中国,而且这个少年中国发育还不很健全。

D . 潘光旦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途径在于教育,需重新认识科学的真正性能。

认为欲振兴民族,民族卫生、民族健康和优生优育是最重要的出路。

E . 作者认为拿学术沽名钓誉的出风头的学者不寂寞,而潘光旦不拿学术沽名钓誉出风头,他生前朋友稀少,没有多少人了解他,所以寂寞。

(2)开头段写梁启超对潘光旦的《冯小青考》的批语有什么作用?(3)潘光旦提出“优生优育”“强国优种”这一观点的背景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5. (20分) (2019高三下·天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到平江路去①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②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③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④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⑤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⑦这就是平江路了。

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⑧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⑨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早年顾颉刚先生就住在这里,他从平江路着眼,写了苏州旧日的情调:一条条铺着碎石子或者压有凹沟的石板的端直的街道,夹在潺湲的小河流中间,很舒适地躺着,显得非常从容和安静。

但小河则不停地哼出清新快活的调子,叫苏州城浮动起来。

因此苏州是调和于动静的气氛中间,她永远不会陷入死寂或喧嚣的情调。

以前来苏州游玩的郁达夫也议论过这一种情况,他说这街上的石块,和人家的建筑,处处的环桥河水和狭小的街衢,没有一件不在那里夸示过去的中国民族的悠悠的态度。

⑩这是从前的平江路。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走在今天的平江路上,仍然能够感受到昨天的平江路的脉搏是怎样的跳动着。

我们一边觉得难以置信,一边就怦然心动起来了。

⑪现在,我是踏踏实实地走在平江路上了。

⑫世俗的生活在这里弥漫着,走着的时候,很有心情一家一家地朝他们的家里看一看,这是老房子,所以一无遮掩的,他们的生活起居就是沿着巷面开展着,你只要侧过脸转过头,就能够看得很清楚,我不要窥探他们的生活,只是随意的,任着自己的心情去看一看。

他们是在过着平淡的日子,在旧的房子里,他们在烧晚饭,在看报纸,也有老人在下棋,小孩子在做作业,也有房子是比较进深的,就只能看见头一进的人家,里边的人家,就要走进长长的黑黑的备弄,在一侧有一丝光亮的地方,摸索着推开那扇木门来,就在里边,是又一处杂乱却不失精致的小天地,再从备弄里回出来,仍然回到街上,再往前走,就渐渐地到了下班的时间了,人多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