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
意大利乌尔比诺城与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性探究

意大利乌尔比诺城与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性探究摘要:意大利建筑师德·卡洛将其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倾注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古城——乌尔比诺。
其中,德·卡洛对乌尔比诺历史文脉的精细阅读,在保护更新中运用的手法以及对古城的尊重态度对中国当代的历史街区保护具有前车之鉴的意义,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应当从中有所启发,将中国的保护事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乌尔比诺、德·卡洛、保护更新、尊重历史、解读、历史街区引言:笔者今年参加了HNLG大学的考研,在考研复习中,认识了一位“十次小组”当中的意大利建筑大师——德·卡洛,与他所主持规划的意大利历史名城——乌尔比诺。
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对德·卡洛的乌尔比诺城的保护方案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这里笔者希望借此篇论文谈谈对意大利乌尔比诺城保护规划的个人理解以及谈谈其对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的借鉴意义。
1. 乌尔比诺城1.1 建筑师德·卡洛德·卡洛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建筑师、规划师、教育家、编辑、作者、演讲者、思想家和改革家。
作为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代建筑师,他的先锋性具有明显的批判主义精神,他反对国际风格,注重现代建筑与区域文脉之间的和谐关系;他重视使用者多样性的实际需要,一生致力于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在德卡洛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没有明确提出过某种理论,但他的论点往往十分深刻和精确。
他的作品是流动的,独特的,自由的,不被某种思想或形式所牵制的。
他重视过程而非结果,意义而非目的,思想而非形式,人性而非权力。
20世纪50年代末到2000年初,德·卡洛一直在为意大利中部城市乌尔比诺的保护、规划和建设工作。
他的这段卓越而无法复制的历史,烙印在这个由他带来新生的文艺复兴重镇中。
1.2 乌尔比诺城的历史面貌乌尔比诺起源于古罗马城镇乌尔维奴姆,它建于两山之上,因地而名,被称为“双城”。
文艺复兴时期,蒙特费尔特罗家族接管城市,并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中改变了城市的朝向和形状。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古城成为了人们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本文将探讨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古城的独特魅力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文化传统等都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国的巴黎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古城,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二、古城保护的重要性古城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留历史遗迹,更是为了传承文化,保护生态环境。
古城的保护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历史、生态等因素,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
如果盲目进行旅游开发,很可能会破坏古城的原有风貌,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文化传统的丧失。
三、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旅游开发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古城的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导致过度商业化,使古城失去原有的宁静和历史氛围。
四、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为了解决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需要寻求平衡。
首先,应制定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措施,限制游客数量,合理安排游览路线,减少对古城的破坏。
其次,应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古城的原有风貌得以保留。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可以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古城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确保古城能够长久地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五、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些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丽江古城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保护了古城的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
另外,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日本的京都等也是成功的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典范。
六、结语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与建设方案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与建设方案概述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改建或遗忘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与建设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反映了城市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是建筑文化的集中展示。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还是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挑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土地利用的变革,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和改建的风险。
其次,城市发展的经济压力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和商业化开发,使得原有的历史文化环境逐渐丧失。
此外,人们对现代化的追求也导致了对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忽视和遗忘。
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原则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保护规划原则。
首先,保护规划应坚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持其原有的历史和文化特征。
其次,保护规划应注重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此外,保护规划还应注重社会参与,鼓励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中来。
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边界和范围,确保保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进行评估和鉴定,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保护规划还应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确保保护工作的实施和执行。
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方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确保其原有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得以保留。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更新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简单的建设与改造,更是涉及到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如何平衡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的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一、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与其他地方的区别所在。
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历史文化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城市更新规划需要对历史文化进行科学的保护。
这包括对历史建筑、古迹、文化遗产等的保护。
城市更新规划应该尊重历史文化的价值,保护好每一个历史文化遗产,让其成为城市的瑰宝。
其次,城市更新规划需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
传承历史文化可以让城市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让人们对城市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应该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活动、教育等方式,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二、历史文化的利用与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不仅仅是需要保护的,更是可以利用的。
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可以通过利用历史文化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首先,历史文化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可以让城市有更加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历史文化可以成为城市的经济支柱。
通过开发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历史文化的利用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收入,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挑战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
城市的发展需要空间和资源,而历史文化的保护需要保留原有的建筑和风貌。
如何在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历史文化的利用需要专业的人才和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的利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发,还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规划和管理。
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解析

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解析作者:盛怡来源:《丝绸之路》2016年第08期[摘要]在进行建设及规划过程中,部分地方对历史文化遗物的保护力度不足,导致一些墓葬、遗址、古建筑等受到了严重破坏。
应深入了解保护历史文物过程中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性,根据文物分类的不同,有效运用地下空间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
[关键词]文物保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61-02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文物所积淀和产生的价值,也就是文物遗产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每个时期的文物,都只能进行保护,而无法对文物进行创造和完全修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认为文物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此,我国应该增强文物保护力度,建立起有效的保护措施,切实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一、历史文物保护过程中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意义(一)空间容量得到扩大对历史文化区进行改造过程中,大部分改造区都或多或少存在空间容量不足的情况。
在利用地面之上的空间来扩大其容量时,为了不让原有的传统风貌受到影响,其建筑容积率及高度可以说是扩大容量最大的限制。
地下空间一直以来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其功能主要包含仓储、防灾、防空、市政、商业、交通等。
可以对原有地面文物建筑及城市使用功能等起到调配及补充作用。
但从总体功能来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改善城市环境,让文物安全性得到保证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将地面城市功能渐渐转移到地下。
具体而言,可以在地面上增设更多的休息场所,不断改善整体环境,让历史文化保护区质量得到完善,其空间容量得到扩大。
通常历史保护区中都会存放许多珍贵文物,可目前保护区中的防盗、防火、环境保护等,大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所以,在对文化保护区进行改造时,可以将地下空间的稳定性、抗震性、防护性、隔离性,以及抗御人为和自然灾害等性能运用其中,让文物的防灾及收藏技术得到质的提高。
欧洲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欧洲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在欧洲大陆上,众多城市自古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这些城市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不仅见证了欧洲大陆上的各种历史事件,也是许多文化现象的发源地。
因此,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并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首先,要保护欧洲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人们需要对这些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只有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其文化遗产。
例如,伦敦的著名景点——大本钟,建于1859年,是英国议会的标志之一。
它见证了英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空袭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仪式。
因此,为了保护大本钟这一重要历史遗产,英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修复和维护工作。
其次,城市管理者和居民们要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他们应该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独特性,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旺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让游客们欣赏和参观,更是为了让城市本身保持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其中著名的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大教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威尼斯市政府实施了严格的规定,限制了新建筑的高度和外观设计,以保持威尼斯的古老风貌。
除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欧洲城市还需要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是欧洲许多城市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城市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将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相结合。
例如,法国的巴黎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得益于它的文化遗产和著名的景点,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
巴黎市政府通过修复和维护这些历史建筑,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然而,为了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城市管理者需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61姓名:刘杰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
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从中归纳出其主要的经验,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借鉴,对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所启示。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国外有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模式,尤其像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备。
无论是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社会转型期,分析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研究和借鉴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完整地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
因此,国外的历史文化遗产概念首先是从保护城市建筑开始的。
尽管古城保护的思想很早就已出现,但是、一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一系列的保护机制。
一、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一)合理的投入机制国外历史文化遗产在资金投入上形成一套长效的机制,从而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众所周知,持续充足的政府资金投入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保证。
在发达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志愿者)多方参与的运作机制。
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
美国对文化遗产的管理是国家公园制度。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手册》明确规定,国家公园是社会公益事业,根本不同于以赢利为目的的旅游开发区,国家公园的保护经费由联邦政府拨给国家公园管理局。
这样,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每年联邦政府拨给20亿美元保护经费给国家公园管理局。
意大利古城保护在我国应用的实例

意大利古城保护在我国应用的实例1.引言意大利作为世界古城保护的佼佼者,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著名。
在我国保护古城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意大利的经验和方法,以期保护我国珍贵的古城遗产,传承历史文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意大利古城保护在我国的应用实例,以期给我们的古城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意大利古城保护经验的背景意大利拥有众多历史名城,例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等,这些古城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压力,这些古城也面临着许多威胁,如空气污染、过度开发等。
意大利政府为了保护这些古城,并使其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意大利古城保护在我国的应用实例3.1威尼斯的水利工程威尼斯是一座建立在水上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受到了水浸、涨潮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意大利政府启动了一项名为M O SE的水利工程。
该工程通过建设大型活动堤防,可以在水位上涨时关闭入海口,有效防止洪水侵袭。
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古城保护中也可以借鉴,例如在杭州和苏州等水乡城市,通过类似的水利工程来保护古城免受水害的侵袭。
3.2佛罗伦萨的历史街区保护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街区,佛罗伦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限制高层建筑的建设,修缮老旧建筑,修复古老的街道等。
这些举措在我国的古城保护工作中也可以有所借鉴,通过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又保持其独特的历史风貌。
3.3罗马的交通管理罗马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其独特的建筑和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由于交通拥堵问题,游客的流动给城市带来了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意大利政府在罗马采取了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措施,如控制私家车辆进入市区,建设地铁线路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罗马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了游客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
以威尼斯为例
20世纪意大利政府及社会各界充分意识到历史文化遗存的珍稀性、不可再生性及其不可替代性,矢志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意大利政府审时度势,扬长避短,高度重视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优化自身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意大利原本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这个被誉为“欧洲天堂和花园”的国度,位于南欧地中海之滨,风光旖旎。
意大利作为古罗马帝国遗产的主要继承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荟萃,尤以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见长。
整个意大利有1296个著名的观光景点,俨然是个“露天博物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西方文明中最有代表性的古迹大约有60%—70%集中在意大利。
由此可见,意大利在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之重要性。
有赖于此,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大国,每年吸引了近4亿游客前来观光、消费,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世界各国中,最早遇到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正是意大利。
1797年,根据法国和意大利签署的《波隆那协定》第8条规定,占领军法国对意大利文物开始大肆掠夺。
这种赤裸裸掠夺人类艺术珍品的举动引起了有良知的学者的反对。
德·坎西在法军征服意大利战役期间发表了《致米朗达的信》,信中提出了“艺术品和产地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的观点。
1800年教皇庇
护七世率先开始做出保护文化艺术遗产的努力。
他在1802年颁布的敕令中规定: 未经教皇许可,禁止挖掘、出口艺术品。
他还下拨了发展博物馆的经费,倡导改善考古学教学。
此举极大地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
1820年意大利颁布了文化遗产保护法。
意大利现有的“世界遗产”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为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城区,如罗马古城区、佛罗伦萨古城区、那不勒斯古城区、乌尔比诺古城区。
第二类为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如威尼斯及其澙湖、波尔托维内列、利古里亚区的五渔村和群岛。
第三类为单体古建筑和建筑群落,如米兰的圣母玛利亚教堂、维琴察市威内托区的帕拉蒂奥别墅群、拉文纳市区基督教早期建筑群和壁画。
第四类为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杰作,如卡莫尼卡峡谷的岩石画、米兰的多明戈教会修道院中的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第五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2001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西里傀儡戏。
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以威尼斯和罗马为例,探讨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希冀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在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方面,意大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渐摒弃了化妆式的纯美学修复及单纯追求提高艺术品身价的古玩式修复的观念,采取了科学性保护式修复与科学性考古式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努力降低各种因素对文化景观及艺术品的破坏。
“科学性考古式修复”是指以科学的手段对艺术品进行文物资料性的修复,忠实于原作,恢复并保持艺术品的本来面目。
意大利文物工作者认为,修复者绝对无权修改,而只能修复原作。
一是开办了专门的文物修复学校及修复中心。
综合性的修复中心还包括绘画、石雕、陶制、木制和金属工艺品的专门研究所。
通过文物工作者的通力努力,抢救了无数件处于危险中的艺术杰作。
二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到文物保护的事业中去。
如意大利科学家利用高科技手段在文物的修复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他们将现代医学技术、光学、电子技术用于丽亚切青铜像的修复,此举被视为“高科技修复文物的里程碑”。
三是意大利有关部门花大力气杜绝文物走私、被盗现象。
早在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就专门组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世界绝无仅有的文物宪兵部队。
四是由政府出面对一些有价值的私人宅邸进行维修。
五是政府在筹措文物修缮资金方面,机制灵活。
如发行文物彩票,支持文物股票上市,接受国内外各大公司及其他方面的赞助。
威尼斯不仅保持了自身的地域特色及整体风貌,且将它统一于城市的肌理中。
威尼斯游人如织,却无车马喧闹声。
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既环保,又有情调。
威尼斯现有轮船、汽艇5000余艘,最令人难忘的是穿行于S形水巷间的凤尾船,又称“贡多拉”。
这种黑色的造型奇特无与伦比的浪漫之舟的历史可上溯到697年,在1094年官方文件中已可找到相关的记载。
它船形狭长,船尾卷曲,总重量约1500
磅(700公斤),由280个部分组成。
威尼斯政府曾规定:贡多拉必须漆成黑色,用榆木、酸橙木、橡木、冷杉木、樱桃木、胡桃木、落叶松木、桃花心木8种不同质地的木头制造。
船桨长10·87米,宽1·42米,是用山毛榉制成,浆架则雕刻成U形。
贡多拉成为威尼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华丽的一道风景线。
长期以来,为保护文化遗存,威尼斯与自然灾害及环境污染展开了不懈的抗争。
受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温室效应”等诸因素的影响, 几个世纪以来威尼斯一直在缓慢下沉。
20世纪威尼斯多次受水患侵扰,洪水一度侵蚀了16世纪宫殿的基础,古老的建筑物中的艺术杰作屡遭威胁。
1996年11月4日,水患造成大量建被2米深的水浸泡。
同年共有99次超过80厘米的潮水袭击了这座城市。
2000年年末出现了长达半个月时间的水灾。
有鉴于此,威尼斯政府果断决定:将圣马可广场加高0·1米并推出了一项工程浩大的“摩西计划”,即当海潮的高度超过1米时,79个水下闸门将会升高,将威尼斯澙湖与亚得里亚海隔开。
为保护建筑物免遭酸雨腐蚀,威尼斯政府还明文规定:只能以电和煤气作为民用能源。
这是威尼斯保护文化遗存的又一明智之举。
威尼斯的文化遗产不仅仅在博物馆、画廊、教堂里,它们几乎遍布于威尼斯的大街小巷。
意大利各级政府在斥巨资对各类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个以拯救这座城市和它的名胜古迹为宗旨的民间组织的援助。
这些组织通过各自的渠道、以各自的方式运作。
如设立募捐箱筹集专项保护资金、在旅游手册上公布基金会联系方式
等卓有成效的行动,为拯救威尼斯而努力。
由于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威尼斯这座“如凌波的维纳斯的海天之间迷人的城市”得以延续了它的历史文脉,保持了宜人的视觉环境和独有的魅力,使其古老的文化遗存与当代人和谐共处。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威尼斯令人目不暇接,但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许多建筑外墙上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巨幅广告,这正是威尼斯市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招。
市政府负责营销的马德里加多对记者说,政府允许大公司租用老建筑的外墙悬挂广告,所得收入只能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维修和利用。
由于金融危机使意大利政府大幅削减公共开支,这一做法可以弥补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资金缺口,对政府、文物保护部门和商业机构来说都有好处。
马德里加多说,这恐怕是目前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方面最有效的手段了。
修复古建筑大概是最艰巨的工作,威尼斯市有许多海上居住区,威胁不仅来自水位的不断上涨,而且来自海盐对建筑和古迹的持续腐蚀。
由于深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每年冬季雨水集中时期,威尼斯本岛上的圣马可广场经常出现“水漫金山”的场景,这不仅对当地的旅游业、也对文物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16世纪时,威尼斯的学者和工匠就已研发出既适于水城航行又可避免海水袭来的战略性水上基础设施。
保持传统,推陈出新已是威尼斯人的意识和观念,威尼斯人借助现代科技正在建造新的水上设施。
耗资5亿欧元的“摩西”其实是一个“桥屏障”,它把威尼斯本岛及其周围的淡水泻湖与海水隔离。
当海平面上升时,三个调节闸口会上
升,从而使海面和泻湖保持一个落差。
安娜说,等2014年这套工程竣工后,威尼斯岛上发大水的场景将不再出现。
大多数威尼斯人相信,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这座古城会散射出永恒的魅力。
作为一个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意大利有着较为成熟的保护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意大利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起步早,保护的数量多、质量高,以成为一种民族自觉、一种国人的素质,融入社会的风俗惯中。
他们清楚的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复古,而是面向未来。
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是具体历史时空中“各民族及他们生存环境的见证物”。
景观班纪翔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