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并行接口大全

合集下载

第八章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课件

第八章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课件

中断服务程序
识别与判优)。 及接口方法
从通道C读 方式1状态字
通道B? Y 通道B服务程序
N 通道A?
N
返回 Y
通道A服务程序
其他中断?
N
Y
返回
非法中断进 行出错处理
服务程序
返回
返回
8255方式1中断查询流程图
工作特点 C口各位与A口、 B口的挂靠关系 程序查询式接口 中断驱动式接口
back
27
8.2.3 三种工作方式及接口方法
D7 D0
D7 D0
PA7 PA
HGFE 显示
Ai-1 译 码
A2 器 A 1A0
IOR
4PA3
CS
8255
PA0
A1
PB7
A0
PB4
RD
DCBA 显示
DCBAB74IN93RRA00IN12
IOW
WR PB3
1 RESET
&
RESET
PB0 PPCC07
DCBA7B4I 93RRA00IN12
&
N
输出
数据总线 控制寄存器
端口输出为“高阻”
非法
禁止
端口输出为“高阻”
back 8
8.2.1 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 8255与MPU总线的接口方法
DB7 - DB0
IOR/MEMR
IOW/MEMW
高电平有效
MPU
A0
A1
AB
A2
| Ai-1
地址译码
D7 - D0
RD 8255 WR RESET A0 A1
举例:
INTRA
PC3PA0-7 PC4 PC7

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并行接口

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并行接口
计算机接口技术
第3讲 并行端口
Centronics打印机接口 Centronics打印机接口
硬件简单 工业标准 速度较快(相对于RS-232) 速度较快(相对于RS-232)
标准并行接口
I/O地址:0x0378,0x0278 I/O地址:0x0378, 数据(基地址+0):传送8位数据到PC和 数据(基地址+0):传送8位数据到PC和 从PC传回8位数据 PC传回8 控制(基地址+2):传送控制信号给外设 控制(基地址+2):传送控制信号给外设 状态(基地址+1):返回打印机状态 状态(基地址+1):返回打印机状态
ECP模式 ECP模式
双向高速字节传送 地址和数据 FIFO保存接收到字节或待发送字节 FIFO保存接收到字节或待发送字节
数据寄存器
D0-D7 D0PC-设备或设备-PC PC-设备或设备-
状态寄存器
bit3: nError(0-错误) nError( bit4: Select(1-在线) Select( bit5: PaperEnd(1-无纸) PaperEnd( bit6: nAck(0-回应) nAck( bit7: Busy(1-忙) Busy( bit0: 1=超时(EPP模式) 1=超时(EPP模式)
兼容模式
主机向外设送一个字节,主机与外设之间 通过Busy和nAck实现握手联络 通过Busy和nAck实现握手联络
四位组模式
4个状态端口传送一字节中的4个位,剩下 个状态端口传送一字节中的4 的状态位和数据位提供握手联络服务
字节模式
双向数据线,数据端口输入
EPP模式 EPP模式
双向高速字节传输,传送数据和地址信息 时使用不同联络信号

电脑串口、并口连接线大全

电脑串口、并口连接线大全

电脑串口、并口连接线大全在电脑的使用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连接线。

这些连接线外观上好像都差不多,但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并且不能混用。

如果在使用中这些连接线坏了,往往很多使用者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下面就给出这些常见的连接线的连线方法以便于修理或查找故障。

在介绍之前先对一些市场常用名词做出解释。

现在所有的接头都可以分为公头和母头两大类。

公头:泛指所有针式的接头。

母头:泛指所有插槽式的接头。

所有接头的针脚有统一规定,在接头上都印好了的,连接时要注意查看。

在接线时没有提及的针脚都悬空不管。

下面给出串口,并口各针脚功能表以供高级用户维护电缆或接头时使用。

并口针脚功能一览表25针串口功能一览表9针串口功能一览表联机线主要用于直接把两台电脑连接,分为串口(com1,com2)联机线和并口(lpt1)联机线。

比较早一点的AT架构的电脑的串口有为9针,和25针两种,现在的ATX架构的电脑两个串口全部是9针。

打印机的接口也是25针的但功能、外观上与AT架构的25针串口不一样。

于是联机线就分为4种(9针对9针串口联机线,9针对25针串口联机线,25针对25针串口联机线,25针对25针并口联机线)其中3种串口连接,一种并口连接。

并口联机线和串口联机线最大的差别就是速度,前者明显快于后者。

这些直接电缆连接线的两个头完全相同可以互换的连线方法如下表:首先我们必须准备2个连接头,以及大约1.5米的联机线,联机线应该选用带屏蔽的多芯线,把多余未用的芯全部接在接头的金属壳(地线)作为屏蔽用。

串口连机线一览表打印机连接线的现在使用的打印机连接线端口是25针公头的,和并口联机线使用的接头针脚数一样,但打印机连接线的两个头是不一样的,分别接电脑和打印机不能互换。

首先准备一个25针接头,和一个36线打印口接头。

并且先将25针接头的18-25针脚连接在一起。

把36线打印口接头的19-30脚连接在一起。

然后使用一根芯把这两组连接在一起。

其余线的线方法如下表:打印机连接线一览表连接完成以后一定要认真检查看是否有错误!!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

计算机常见接口参数

计算机常见接口参数

计算机常见接口参数计算机常见接口参数1、PS/2接口:这是广为人知的接口,是用来连接键盘和鼠标的接口,其引脚定义是:1脚:DATA;2脚:NC;3脚:GND;4脚:VCC;5脚:CLOCK;6脚:NC。

2、COM串行接口:是用来连接MODEM等外设的接口,一般的电脑COM口有两个,分别是COM1和COM2,COM1口的I/O地址是03F8H-03FFH,中断号是IRQ4;而COM2口的I/O地址是02F8H-02FFH,中断号是IRQ3;可见COM2口比COM1口的响应具有优先权。

3、LPT并行接口:其默认的中断号是IRQ7,这个接口一般用来连接打印机或扫描仪,采用25脚的DB-25接头与之相接。

LPT接口用来连接打印机或扫描仪时必须要设置好其工作模式,否则外设有可能不正常工作。

并口的工作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SPP标准工作模式,SPP数据是半双工单向传输的,传输速率仅为150Kb/s,速度较慢,但几乎可以支持所有的外设,一般设为默认的工作模式;EPP增强型工作模式,EPP采用双向半双工数据传输,其传输速度比SPP高,可达2MB/s。

EPP可细分为EPP1.7和EPP1.9两种模式,目前较多外设使用此工作模式;ECP扩充型工作模式,ECP采用双向全双工数据传输,传输速率比EPP要高。

实际设置时,可在BIOS中的Chipset Features Setup项中进行设置,使其工作模式与外设所要求的模式相一致,以达到最佳的传输速度。

将一台计算机的串口和另一台计算机的并口通过电缆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使两台计算机相互交换数据进行通讯。

如有A、B两台计算机,如果要进行通讯可这样连接:若A 机用的是9脚COM口,B机用的是25脚LPT口,则A机的5脚“信号地”对B机的7脚“信号地”;A机的3脚“数据发送”对B机的3脚“数据接收”;S机的7脚“请求发送”对B机的5脚“清除发送”;A机的6脚的“数据准备就绪”对B机的20脚“数据终端就绪”;A机2脚“接收数据”对B机2脚的“发送数据”;A机8脚的“清除发送”对B机4脚“请求发送”;A机4脚的“数据终端就绪”对B机6脚的“数据准备就绪”。

常见接口类型介绍

常见接口类型介绍

常见接口类型介绍一、并行接口并行接口又简称为“并口”。

目前,计算机中的并行接口主要作为打印机端口,使用的不再是36 针接头而是25 针D 形接头。

所谓“并行”,是指8 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数据也就容易出错。

现在有5 种常见的并口:4 位、8 位、半8 位、EPP 和ECP,大多数PC 机配有4 位或8 位的并口,支持全部IEEE1284 并口规格的计算机基本上都配有ECP 并口。

标准并行口指4 位、8 位和半8 位并行口。

4 位口一次只能输入4 位数据,但可以输出8 位数据;8位口可以一次输入和输出8 位数据。

EPP 口(增强并行口)由Intel 等公司开发,允许8 位双向数据传送,可以连接各种非打印机设备,如扫描仪、LAN 适配器、磁盘驱动器和CD-ROM 驱动器等。

ECP 口(扩展并行口)由Microsoft 、HP 公司开发,能支持命令周期、数据周期和多个逻辑设备寻址,在多任务环境下可以使用MA(直接存储器访问)。

目前几乎所有Pentium 级以上的主板都集成了并行口,并标注为Par-allel 1 或LPT 1,这是一个25 针的双排针插座。

2.中断处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下,CPU 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一直执行其他程序,一旦外设交换数据准备就绪,就向CPU提出服务请求。

CPU 如果响应该请求,便暂时停止当前执行的程序,执行与该请求对应的服务程序,完成后,再继续执行原来被中断的程序。

中断处理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为CPU 省去了查询外设状态和等待外设就绪的时间,提高了CPU 的工作效率,还满足了外设的实时要求。

但是需要为每个设备分配一个中断号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此外还需要一个中断控制器(I/O 接口芯片)管理I/O 设备提出的中断请求,例如设置中断屏蔽、中断请求优先级等,这样将会加重系统的负担。

第10章(并行接口)

第10章(并行接口)
8255A端口地址分配如下表:
8255A的工作模式 控制字——8255A有2个控制字端口,分别是: 1.方式选择控制字:提供编程 来选择8255A的工作 方式及3个数据端口的输入输出方向。使用8255A前 必须设置该控制字,此过程称为对8255A的初始化。
8255A的工作模式 2.端口C置1/置0控制字:单独对C口的位设置,达 到让这些位作为控制位使用。 说明:上述控制字共用一个端口地址,为了内部 区分,2个控制字的最高位为标志位:D7=1对应方 式选择控制字;D7=0对应端口C置1/置0控制字。
方式1将三个端口分为A、B两组: 端口A与端口C中的3位为A组; 端口B与端口C中的其它3位为B组; A口、B口输入及输出都锁存; C口与A口、B口配合关系见下图。
(1)端口A方式1作输入:
PA7~PA0
INTEA
数据选通信号 表示外设已经准备好数据 STBA
PC4 PC5
IBFA
INTRA 输入缓冲器满信号 表示A口已经接收数据
8255A结构 内部结构——内有与外设连接的A、B、C数据端口; 与处理器连接的读/写控制逻辑和数据总线缓冲器 及A组、B组控制。
引脚信号—— 整个引脚分为两部分: 1.与外设连接部分引 脚信号: PA7~PA0:A口数 据信号 PB7~PB0:B口数 据信号 PC7~PC0:C口数 据信号
2.与处理器连接部分引脚信号: D7~D0:系统总线数据信号 RESET:芯片复位信号(输入),此信号有效, 8255A内部所有寄存器被清除,数据端口被设为 输入端口。 CS:片选信号,低有效。由系统高位地址译码输 出选择; A1、A0:8255A内部端口寻址信号,可选择内部3 个数据端口及一个控制端口。 RD,WR:系统对8255A的读/写控制信号,低有效。

并行通信接口

并行通信接口

PA7-PA0 (PC4) ) INTEA RD PC4 PC5
PB7-PB0 (PC2) ) INTEB PC2 PC1
STBA RD 通知外设暂缓送下一数据 INTRA I/O IBFA
STBB IBFB INTRB
PC3 PC6,PC7
PC0
向CPU请求中断读走数据 请求中断读走数据
选通输入方式
计算机接口与通信
并行通信 将数据的各位同时在多根并行传输线上进行传输。
数据的各位同时由源到达目的地 → 快 距离短、 多根数据线 → 距离短、远程费用高 并行通信适于短距离、高速通信 适于短距离 并行通信适于短距离、高速通信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0 1 0 1 0 1 1 0
计算机接口与通信
3、内部逻辑控制部分 A组和B组控制电路
8255A把3个端口分成两组。 A组控制电路: 端口A + 端口C的高4位 B组控制电路: 端口B + 端口C的低4位 8255A的逻辑控制是通过将控制字送入控制寄存器来实现 的。
计算机接口与通信
8255A的控制字
工作方式0: 工作方式1: 工作方式2:
2)读写控制逻辑 负责管理数据及控制字或状态字的所有内外传送, 共6根控制线。
CS 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 ;由相关的地址信号和IO/M等组合 而成 计算机接口与通信
A1、A0 端口选择信号,选择内部各端口及控制字寄存器 ,包括三 个内部端口PA、PB、PC和一个控制字寄存器。通常在 8088/8086系统中地址总线的A1、A0接8255A的A1、A0; RD 读信号,低电平有效 ,读输入端口的数据或状态字; WR 写信号,低电平有效 ,写输出端口的数据或状态字; RESET 复位信号,高电平有效 ,控制寄存器清零,A、B、C三 端口均置为输入方式

电脑常见外部接口

电脑常见外部接口

电脑常见外部接口不管是不是电脑小白,都有必要温习一遍,看看下面这些接口你是不是都明白。

1、串行口(COM)/并行口(LPT)COM和LPT口算是计算机接口的元老了,它于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制定,后来又经历了两次改进。

最早的串行口是25芯插头,而不是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9芯。

后来由IBM改进为9芯的D口,最高速度为10Mbps。

LPT和以前早期的COM口一样也是25pin接头,用于接打印机,最高速度为1.5mbps。

早期用于接驳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等设备。

不过COM口真可以算的上计算机接口的元老了。

即便几天,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各种COM接口的设备,虽然已经被USB慢慢取代。

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它和VGA接口搞混。

2、PS/2PS/2接口的名称来源于1987年IBM推出的个人电脑。

早期见于各种兼容电脑上,虽然现在也能能看到PS/2接口,但是已经基本被USB所取代。

PS/2接口用于接驳鼠标和键盘,早期的PS/2接口键盘和鼠标的接口是不能混用的。

因为一个是双向通信,一个是单向通信。

3、RJ-45就是我们常见的网线接口,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由AT&T制定的RJ11电话线接口。

RJ-45有两种接法,分别为T568A与T568B。

我们最常见的是T568B接法,也就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的接法。

其实正常情况下,你只需要接4根线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4、USBUSB是由微软,IBM,intel等公司牵手于1994年制定。

当时COM口,PS/2,LPT等繁杂的接口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还有安装驱动之后必须重启才能用的问题。

所以可以即插即用且支持热插拔的USB 应运而生。

目前USB基本可以连接一切外置设备。

最早的USB1.0传输速率仅仅为1.5Mbps,而现在在路上的USB3.2标准已经达到了20Gbps。

USB接口有多种外形,比如mico-USB,usb3.1-typec,Mini-A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的并行接口,计算机的并行接口大全IEEE1284信号及脚序IEEE-1284定义了一对一的异步双向并行接口。

其中PC机使用A型接头,DB-25孔型插座,包括17条信号线和8条地线,信号线又分为3组,控制线4条,状态线5条,数据线8条。

打印机使用B型接头,为36PIN 0.085inch间距的Champ连接器,称Centronics连接器36PIN Centronics连接器的各脚信号的含义C型:新的Mini-Centronics 36PIN连接器,0.050inch间距,既可用于主机,也可用于外设D型25针和36针Centronics的针脚定义对照:A型、B型、C型连接器的针脚定义对照:4. IEEE1284接口的对接:PC机DB-25与打印机Centronics 36PIN连接器的信号对应关系:PC机边A型(DB-25)与打印机边B 型(Centronics 36PIN)连接器的对接:PC机边A型(DB-25)与打印机边C 型(Mini-Centronics 36PIN)连接器的对接:PC机边C型(Mini-Centronics 36PIN)与打印机边B 型(Centronics 36PIN)连接器的对接:5. IEEE1284硬件接口IEEE-1284定义了2种级别的接口兼容性,Level I 用于产品不需要高速模式,但需要利用反向通道能力的场合;Level II用于长电缆和高速传输率场合。

并行接口输出的是TTL标准的逻辑电平,输入信号也要符合TTL标准。

这种特性可以使接口容易应用在电子设计中。

大部分的PC并行接口能吸收和输出12mA左右的电流,如应用时小于或大于这个值,应使用缓冲电路。

为了保持与早期的Centronics 接口兼容,使用OC(open collector)驱动器,使用上拉电阻(pull-up resisto r)标准电阻值为2.2k欧或4.7k欧。

控制线与状态线仅要求上拉电阻Rp,数据线和Strobe线还要求串联电阻Rs来匹配线路阻抗,调整串联电阻值使其与驱动器的输出阻抗之和等于45欧到55欧的线路阻抗。

比如驱动IC输出阻抗为15欧,则需要33欧的串联电阻。

IEEE-1284接口芯片:因为最小输出驱动电压为2.4V, 标准TTL的+5V或低压TTL 的+3.3V的芯片都可以使用。

Fairchild、ST、TI公司都有类似芯片,如74ACT1284、74LVC161284、74LV161284等,还有专用的ESD芯片74F1071等。

6. IEEE1284信号规格表本文参考了以下资料,表示感谢:温正伟原载电子报的资料/Design_Connector_1284.html /ieee1284.html/1284int.htm/devzone/cda/tut/p/id/3466/系统分类: 接口电路|用户分类:信号接口|标签:并行接口 IEEE-1284 打印机 Centronics D25 |来源:整理|点击查看原文发表评论阅读全文(2165) | 回复(0)发表于 2007/12/30 1:45:502计算机的并行接口(2)2. IEEE1284定义的5种工作模式为了提高Centronics接口的性能,也要兼容过去的标准,IEEE1284定义了5种工作模式:SPP模式:Standard Parallel Port标准并行接口,也称为Compatibility mode兼容模式, Nibble模式:从PC机到外设8-bit数据线,反向4-bit数据线Byte模式:8-bit双向传输,速率在50KB/s 到150KB/s之间EPP模式: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强并行接口,允许任一方向的高速字节传输ECP模式: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扩展功能并行接口,允许PC机发送数据块符合IEEE 1284标准的并口,使用设备ID(Device identification sequence)来实现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配置,使并口更易于使用。

各种模式都可以使用相同的连接器和电缆连接方式,因硬件和编程方式的不同,传输速度可以从50K Bits/秒到2MB/秒不等。

2.1)SPP模式:即传统的Centronics并行接口,所以也称Centronics mode提供基本的信号,包括8-bit数据线,4条控制线(Strobe、Initialize Printer、Select Printer、Auto Feed line)和5条状态线(Busy、Acknowledge、Select、Paper Empty、Fault),需要三个不同的寄存器来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SPP模式是最基本的工作模式,异步、字节单向传输,数据率在50KB/s 到150KB/s之间。

使用AB-cable电缆可传6米,而使用新的CC-cable 电缆可达10米。

基本的SPP 模式的时序如图:当打印机准备好接收数据,设BUSY为低,主机发出有效的数据到数据线,等待至少500ns然后发出STR OBE负脉冲持续至少500ns,有效的数据在STROBE上升沿后至少要维持500 ns 。

打印机接收数据并设BUSY有效以指示处理数据,当打印机完成数据接收,发出ACK脉冲至少500ns,然后清除BUSY以指示准备好接收下一个字节数据。

Centronics标准的握手信号略有不同,nStrobe为最小宽度大于1us的负脉冲,nAck为宽度大于5us的响应负脉冲,由于nAck信号的负脉冲较短,一般不会查询它,而是查询Busy。

主机软件通过4步来完成1字节数据通过并口的传输:1. 把有效数据写入数据寄存器2. 检查BUSY状态线,等待其无效(0)3. 写控制寄存器,使STROBE有效(0)4. 写控制寄存器,使STROBE失效(1)SPP模式要求的最小的建立时间、保持时间和脉冲宽度限制了其性能,考虑到软件的等待时间,IEEE1284最大的数据传输率为150 kbytes/s,而Centronics典型为10 kbytes/s,这对于点阵行式打印机已经足够了,但对于高速的激光打印机就显露出不足。

SPP模式下的信号定义:为操作并行口,SPP定义了寄存器,并映射到PC机的I/O空间。

寄存器包括了以并口地址为基址的3块连续的寄存器,并口地址常见为3BCH、378H和278H,其中都包括数据、状态和控制寄存器,分别对应数据、状态和控制信号线操作,通常称为数据端口、状态端口和控制端口。

打印机卡1的地址常为378H,其中数据口0378H、状态口0379H、控制口037AH;打印机卡2的地址常为278H,其中数据口0278H、状态口0279H、控制口027AH。

支持新的IEEE 1284标准的并口,使用8到16个寄存器,地址为378H or 278H,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兼容的的并口适配器也可以重新加载。

并口的寄存器定义:数据寄存器:所占用的地址是并行接口的基地址,对应于于接口的2-9针状态寄存器:占用的地址是基地址加1,对应于接口的10,11,12,13,15针,是只读寄存器,其中包含一个I RQ中断位(由Ack相反后形成),当有中断发生这个数据位为“0”。

Bit7(引脚11)在输入+5V电平时,数据值为”0”,有反转的特性。

控制寄存器:占用的地址是基地址加2,对应于接口的1,14,16,17针,其中Bit0,Bit1,Bit3有反转的特性。

Bit4为IRQ应用,当向Bit4写入“1”时,将使ACK(引脚10)信号反相后成为中断请求IRQ信号,通常为IRQ5或IRQ7。

并口使用的3BCH、378H和278H三个基地址几乎都支持SPP、ECP和EPP模式(3BCH这个地址在早期的并口打印机适配器上不支持EPP和ECP模式)。

三个不同基地址的地址段如下:一些集成的1284 I/O控制器使用FIFO buffer传输数据称为Fast Centronics或Parallel Port FIFO Mode,也使用SPP协议,但用硬件产生strobe信号来实现控制信号握手,使数据率能超过500KB/s。

然而,这不是IEEE 1284定义的标准模式。

2.2)Nibble模式:用于从打印机或外部设备得到反向数据的常用方式,Nibble模式利用4条状态线把数据从外设传回电脑。

标准的并行口提供5条外设到PC机的信号线,用于指示外设的状态,利用这些信号线,外设可以分2次发送1字节(8-bit)数据,每次发半字节(nibble:4-bit)信息。

因为nACK信号一般用来提供外设中断,所以难以把传输的nibble(半字节)信息通过状态寄存器(Stat us register)合成1字节,需要软件读状态信号并作相应操作来得到正确的字节信息。

Nibble模式的数据率为50kbps(6米电缆),使用新型10米CC-cable电缆的数据率为150 kbps。

Nibble模式的优势在于具有并口的PC机都可以执行这种方式,但只能用于反向通道为低速率的场合。

下表定义了Nibble模式的信号:下图描述了Nibble模式的基本时序Nibble模式数据传输步骤:1. 主机通过设置HostBusy为低表明可以接收数据2. 外设把第一个半字节(nibble)输出到状态线3. 外设设置PtrClk为低指示nibble数据有效4. 主机设置HostBusy为高指示接收到nibble数据,而正在处理5. 外设设置PtrClk为高应答主机6. 重复步骤1到5来接收第二个半字节(nibble)Nibble模式与SPP模式相似,需要软件通过设置和读取并口的控制信号线来实现协议。

Nibble模式与SPP 模式结合建立完整的双向通道,形成最简单的双向传输方式。

从PC机到外设8-bit数据线,反向4-bit数据线,支持单向打印机接口,提供了全速率的前向传输和半速率的反向传输,速率在50KB/s 到150KB/s之间。

2.3)Byte模式:在数据线上实现反向传输的方式Byte模式利用数据线把8-bit数据从外设传输到主机。

标准并行口的8-bit数据线只能从主机向外设单向传输,需要抑制住控制数据线的驱动器,使数据可以从打印机传到电脑。

Byte模式数据传送,一次传送一个字节,与nibble模式下需要的两数据周期不同,速度和由电脑到打印机的一样,在50KB/s 到150KB/s之间,使用新型CC-cable可在10米电缆上达到500kbps。

下表定义了Byte模式的信号:Byte模式数据传输步骤:1. 主机通过设置HostBusy为低表明可以接收数据2. 外设把第一个字节(byte)数据输出到数据线3. 外设设置PtrClk为低指示byte数据有效4. 主机设置HostBusy为高指示接收到byte数据,而正在处理5. 外设设置PtrClk为高应答主机6. 重复步骤1到5来接收其他字节(byte)数据下图描述了Byte模式的基本时序制造商首先在IBM PS/2并口上增加了对8-bit数据线的读取能力,实现Byte模式,使之成为双向口,称为扩展并口的Type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