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课题: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方面:理解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事

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方面:教育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

人的活动的关系

授课方法:探究教学法、导问启发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结合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高教版

授课执行情况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市场营销13-2班 第一组组员:宋雅琴,宋俊,胥雪,孙建惠,汤庄兰,孙磊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人离不开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而任何人又不能不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我认为,认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不要只看到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联系,而忽视其他部分、其他方面的联系。 第二,必须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第三,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唯物辩证法不仅一般地承认运动变化,而且还认为世界是由低级

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挡的规律。我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新事物能快速的成长,最终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前提下孕育而成,它克服了旧事物的缺点,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它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了旧事物。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前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而后者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相当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出于不停的运动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全章概述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新课程学习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二)进行新课

一、联系的普遍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 1、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相关链接”以及“名言”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什么是联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综合上面所学内容,思考什么是联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客观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人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破坏生态不利于人的生存。 1、为什么说联系是客观的?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

高中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理解: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方法点津】: (1)阅读教材,概括出联系观点的原理内容。 (2)结合联系的三特征,深入领会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搜集具体事例,说明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五、【课文导语】: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世界是不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探究提示: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 1、联系的含义及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是普便联系的。接下来我将从以牺牲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我根据新课程核心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二、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是人教版思想品德高中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本节课也是联系教材第八、九、十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教材节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理解联系具有多样性; (3)懂得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4)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课题: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 授课班级:高二、7班 教者:王筱筠 课型:授新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与条件性,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都就是客观的。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事物都不就是独立存在的,分析关于联系的现实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相关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杂的联系中认识与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内在联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运用联系的观点瞧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瞧问题。 【教学重点】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 【教学难点】 人为事物的联系就是客观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教学方法】 归纳法、案例法、讲授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了解学生的出席情况。 2、导入新课: 老师:几年前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大家还有印象不?2008年的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也受到了影响。 投影显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了(PPT上显示相关的图)。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东莞的大型港资企业合俊玩具公司倒闭(PPT上显示相关图)。 问题讨论:通过前面的两段材料,思考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企业经营困难有什么联系,并能得到什么启示?给2分钟的思考时间。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能准确瞧到美国金融危机与我国企业倒闭直接存在的联系,美国与中国相距得很远,但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使我国的很多企业受到了制约。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世界就是相互联系的。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今天,我们就以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 3、讲授新课: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知识点(一) 联系的含义(板书):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任建民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与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瞧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归纳法、联系实际法。 四、教学过程 7、1、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了世界的本原“就是什么”的问题(就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就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首先请大家瞧一段视频 多媒体播放《唇亡齿寒》 学生思考:1、典故中唇与齿就是一种什么联系? 2、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 教师: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她们之间就是有联系的。那什么就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您有什么启示呢,这就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进入新课】 【板书】7.1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 探究1、教室外的花草开得如此灿烂,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花草的灿烂既得益土壤阳光等外部条件,还得益于花草本身的根茎叶等内部条件。所以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

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Φιλοσοφ?α/ Philosophia (哲学)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哥拉斯。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德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哥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作philosophos(爱智者)。毕达哥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他明确地把爱智者归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联系在了一起。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着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单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单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单选)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立地把世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质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眯。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单选)联系具有多样性。 (多选)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单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单选)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多选)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新事物优起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1唯物辩证法知识点讲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 知识点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本期知识点主要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这一知识点中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方法论意义: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系统: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下面我们列举几道这部分知识点涉及到的历年真题,以便同学们理解理论内容。 2005年多项选择题: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AC)【解读】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普遍联系观点的理解与应用。根据知识点可知: A、C是正确选项, B、D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社会领域的联系离不开人的活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正式) 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主要内容: 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还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为以后学习发展矛盾打下基础,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从对人的生活实践来看,联系的观点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因此,本框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较弱。而哲学是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热点,用学生身边的例子,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2、能力目标: (1)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和形成辩证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复习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 度、价值观目 标 识记理解分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 系的含 义 1.联 系的普 遍性 2.联 系的客 观性 3.联 系的多 样性 1.联系实例,具体分析、把 握联系的普遍性的实质 2.联系实例,具体分析事物 之间的联系,认识和把握事物之 间的真实联系,明确联系的客观 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 系 3.通过联系的多样性分析、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从而认识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1.培养抽象思维能 力,学会从具体事实和 材料中概括出一般结 论 2.培养辩证思维能 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 辩证地看问题 3.提高判断正误、 是非的能力,认识把握 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观察社 会现象和自 然现象,俯世 界是普遍联 系的,学会用 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 【课前预习填空】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含义,就是之间以及的、、。(3)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第二,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3、联系的客观性 (4)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6)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7)联系和多样性含义。 (8)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9)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一、考点突破 1. 联系的含义; 2.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3.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二、重难点提示 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要点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要点2:联系的普遍性 【核心突破】 例: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核心归纳】(抄到课本上) 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误区点拨】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联系是普遍性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世界上每一个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例:李强同学与珠穆朗玛峰存在着联系吗? 李强与珠峰都是具体事物,所以他们之间的联系需要一定的条件。假如李强去攀登珠峰,那二者就有联系;如果没给任何条件,那么就无法判断二者有无联系。 所以,认为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要点3: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核心突破】 【重要提示】 联系具有客观性,意味着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要尊重客观联系,不能主观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pdf

【教学设计】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教材分析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客观世界首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的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上说明这种联系的,都是普遍联系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因此,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学习过高一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材中涉及的这方面知识,对学生的理解上有难度。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由于政治课讲述的都是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本身枯燥乏味,对政治课内容缺乏一定的兴趣,为教学设置了障碍。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你能说出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吗?(采用抢答方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看看十字绣工艺的制作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字绣与自然物间的联系:针→铁→铁矿石→矿物质、水、肥 线布→棉麻→土地→矿物质、水、肥 十字绣与主体人的联系:十字绣工艺的完成不仅涉及经销商与绣工的关系,而且会与铁匠、矿工、农民、织工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十字绣与社会的联系:十字绣工艺的发展可以繁荣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繁荣市场,丰富文化,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由上可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总会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世界就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那么联系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2、联系的特征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外部) 第二,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内部)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全部) 设问: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呢?…… 由此可见,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那么,这种联系是怎么来的,是不是我们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呢? 设置情景:“蒙娜丽莎”十字绣连锁店开张的第一天,一“裴”姓顾客光顾该店,要买前面给大家展示的这副价格8188元的“相爱一生”。老板开始“阳光灿烂”,后来“晴转多云”,最后决定不做该笔生意。这么好的一笔生意,老板为什么不做?(学生……) ②人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联系不是人们主观随意创造的,也就是说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从它与人类实践的关系看,有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之分。(举例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来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这就意味着联系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下面我们就来找找关于十字绣艺术的种种具体联系。设置下面连线,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我们惊喜“十字绣”艺术的成功,更要预见它的意义。(眼前联系和长远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纲2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1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1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⑴识记:世界观。 答: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 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一元论。 答: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二元论。 答: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主观唯心主义。 答: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 答: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

运动和静止。 答: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或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时间和空间。 答: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实践的本质。 答: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答: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⑵领会:哲学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答: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答: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哲学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及其方法论;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举例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能分析事物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科学的联系观;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性;认识到与同学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注意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 联系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教学难点】 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动漫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动漫:《我不想说我是鸡》 (动漫约3分钟,主要内容:在禽流感面前,一只鸡唱出鸡家族的悲惨史,歌词覆盖:鸡、鸡蛋、鸡肉、鸟类、禽流感、人类及整个世界间的复杂关系) 【共同探究】 播放动漫前,展示问题,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以下问题: 1、动漫中,说明了鸡和人类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2、鸡除了和人类有着密切联系,鸡还跟什么有着联系呢?试举例说明。 3、归纳以上各种联系,试概括“联系”的含义。 学生看完后,分小组交流、讨论问题,3分钟后由学生代表回答:略。 (分组讨论中,由于动漫信息较多,部分学生可能题外话较多,所以教师在巡视学生讨论情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联系”话题,避免跑题。) 教师调控引入“联系”的含义,并总结:鸡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他们与周围的事物都有着联系,包括我们人类,鸡发生了禽流感会殃及周围的事物。这就启示我们,要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实际中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一、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外部联系)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内部联系)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联系的含义,需注意以下问题: 哲学上的联系与具体联系的区别—— {哲学上讲的联系是对万事万物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是一种抽象联系。 它与具体联系的关系是:抽象联系是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具体联系是抽象联系的具体表现。简单地说就是一般与个别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教师进一步设疑:如果一个同学离开了与老师及其他同学的联系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导入联系的普遍性,并启示学生要认识到与同学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注意处理与同学的关系,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二、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 材料:广州亚运会的举行(广州亚运会是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把亚洲人民聚集在一起,推动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广州与省内各地区、广州市内事物、广州与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联系) 设计意图:引用该材料主要是让学生关注时政,关注和谐亚洲建设的同时深刻理解知识。 备选环节:让学生谈谈个人高考与其他人的关系,激发学生读书的责任心。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概念 黑格尔: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能获得它的地位。 物质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同时又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特征。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所谓联系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孤立存在的事物。一方面,任何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相互转化的;另一方面,它们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并由此构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历史过程。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即蝴蝶花)彼此之间就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物质主体不同,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形式也就不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同化与异化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的社会关系;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类社会的国际关系;等等。总之,联系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否认相互作用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联系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联系以事物之间的区别、界限为前提。如果抹煞事物之间质的区别,就会导致相对主义 2、联系的特点 (1)联系的客观性 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要反对只承认主观联系而反对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德]康德(1724-1804)认为,外部世界是杂乱无章的,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给外部世界以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给外部世界以因果性等联系。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还要反对臆想的联系,如“乌鸦报丧,喜鹊报喜”;数字和命运;手相与命运等。例如,有人把生辰八字同人的命运联系起来,把手相与人的祸福联系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利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是反科学的。探亲车队奔丧 (2)联系的普遍性 恩格斯: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三是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工业依赖农业提供粮食、原材料和市场等,农业又依赖工业提供化肥、农药、机器和日用品等。如果某一部门、某一环节发生问题,比例失调,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别的部门和环节。又例如,生活中住房紧张,有人说,多盖点房子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要建住房,不仅要解决地皮、下水道、天然气、暖气、用电、用水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要解决交通、服务、托儿、饮食、商店等一系列问题。可见,解决住房问题就和许多事情联系着。真可谓“牵一发而全身俱动”。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中普遍联系的程度就越高。当今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程度越来越高,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国际性的经济技术和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对外开放已成为每个国家必须坚持的不可逆转的基本国策。这些都是对普遍联系的最好说明。

高中政治人教必修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学,从而亲近哲学,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充满哲学,“生活处处皆哲学”。 本课主要通过提供适量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学习资源,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建构生活化的课堂。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教学中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一个概念:联系的含义。 2.理解三个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3.把握一对关系:事物的客观联系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图片资料,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相关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逐步树立唯物辨证的世界观,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难点 :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四、教学课时: 1个课时 五、教学模式: “导思议展评检”6环节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课环节: 1、一则故事导入。(课件显示) 问题:故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标题(课件显示) 2、介绍本框题的考纲要求、教学重难点及本框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课件显示)(二)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联系的含义: 3、联系的特性: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4、探究题 【探究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结合联系普遍性的学习,培养从事物内部联系和事物外部联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物联系中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联系观点,逐步树立唯物辩证的世界观。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和政策,特别是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及多样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教学难点是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导入新课]

师: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又是处于怎样的一个状态呢? 多媒体播放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思考]城门失火为何会影响到池里的鱼呢? [学生自由发言] [思考]同学们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一些成语或俗语呢? (唇亡齿寒;兔死狐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饮水思源等) (从熟知的成语中寻找联系的观点,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的理念。) (过渡)以上的这些成语或俗语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上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联系的含义。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分析]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中,“城门失火”与“水”、“鱼”之间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 [思考]你能否举一例说明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 (没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联系在一块的。因此,我们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联系是普遍的 [学生活动]投影几幅图片,学生思考它们如何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图1:汽车由众多零件构成……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图2:以色列与黎巴嫩之间的战争带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 图3: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形成的统一体——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学生活动]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联系的普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