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必修三文化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及解析

必修三文发展历程思想文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是把人类创造的一切都视为文,它是人类整个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
狭义的文,仅指精神领域,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现象以及精神过程,故称精神文。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的特征。
朝代歌:原始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周(前1046-前770),春秋(东周)战国(前770-前475-前221)秦(前221-前207),两汉(前202-8,25-220)三国(220年-280年)晋(265—420年),晋后南北(420—589)分,隋(581-618)唐(618-907)五代(891-979)宋(960-1127-1279),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44-1840-1912晚清)及民(1912-1949)。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本单元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中国古代的书画发展历程及特点;二是中国古代文的发展历程及演变;三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习本单元要注意把握古代文艺的发展过程及具体特征;同时注意对相关文艺作品的欣赏及解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艺术是社会现实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一定时期的绘画作品,是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的反映。
第7课汉字与书法【导入新课】歌曲《龙文》中唱到“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道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考试大纲】汉字的起演变【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历史概念】1、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纳出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前四书是造字方法,后两书是用字方法。
⒉七体:汉字是由笔划构成的方块状字,经过了千年的变,它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 第31课时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练习 必修3

第31课时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一、选择题1.仔细观察下列钱币的图片,根据其中的信息判断哪些一定是赝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解析②上的字体是楷体,这是不正确的;③钱币上的通宝都是以年号命名,而不以朝代命名。
①是秦的半两钱;④是唐朝的开元通宝钱。
答案 C2.“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解析本题考查戏剧艺术。
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不受时空限制的特征。
答案 C3.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解析考查文字的起源。
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故选C项。
答案 C4.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ú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解析审题关键一是知道苏轼生活的时代,二是理解图片绘画的风格和题干引句的涵义。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借诗画以泄仕途几遭贬谪愤懑不平之气,属于文人画。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是文人画的特点。
答案 A5.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不为尊”、“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选B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必修三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必修三【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汉字与书法和笔墨丹青二、学习目标:1.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的过程。
2.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汉字与书法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1)先秦: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却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西周晚期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出现。
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但也出现了混乱局面,不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2)秦朝: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又以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字体,从而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书法艺术(1)发展历程: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2)著名书法家:东晋王羲之,楷书、草书、行书兼长,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一统,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X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X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X,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祝枝山和文徵明是当时的代表人物。
3. 篆刻艺术中国印章的刻制常用篆体入印,故称篆刻。
中国的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
它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有印宗秦汉之说。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诗言志歌咏言、从传奇到小说和梨园春秋二. 学习目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诗言志歌咏言1、《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
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的组织情况以及各种恋爱情歌。
(2)屈原和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离骚》是其中的名篇。
(3)汉赋: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一赋应运而生。
赋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1)盛唐: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弹奏出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
伟大诗人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2)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3

时期
时代特征
文艺成就
• 2.春中秋国战国古代社争文会鸣学”大艺变局术革面与,社出现会“存百在家的关孔屈子原系编创订作《《诗离经骚》》教抒化发德情行怀,
秦汉 大一统局面形成
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
隋唐
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制度最终形成
唐诗繁荣
宋元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 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2019/5/2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7
thank you!
精准高考
历史
岳麓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整合
﹝历史时空﹞
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世俗化趋势 • (1)表现 • ①绘画方面
• 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 插图,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性的年 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与测评 岳麓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有了史官B.有了确切纪年C.有了史书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该题是一道反向思维的选择题,有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注意题干中“有文字可考的历史”,选项中提到以文字考查历史的只有D项。
答案: D2.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B.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C.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D.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出现于商朝,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之后出现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最后是楷书。
答案: A3.张旭被誉为一代“草书圣手”。
他的书法艺术(见下图)最突出地反映了(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C.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D.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解析:张旭生活在唐朝,他的书法是唐朝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特点所造就的辉煌,体现了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答案: A4.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图B.《人物龙凤图》C.洛阳千秋墓壁画D.马王堆汉墓帛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及其特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新石器时代”,抓住这一背景去分析文化现象即可。
答案: A5.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此人是( )A.王羲之B.吴道子C.顾恺之D.王夫之解析:由材料可知此画家的绘画特点是“以形写神”,故可判断出正确答案是C。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考点3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巩固提升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考点3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巩固提升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xx北京模拟)《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解析:D 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排除A项;实物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排除B项;“缣贵而简重”,因此选择成本更低的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为原料造纸,人们对价格低廉的纸的需求推动造纸术的发展,因此C项错误,选择D项。
2.(xx邯郸摸底)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小题目命制不适宜的是( )A.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B.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C.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D.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解析:A 把握题干中的“对西方历史的影响”,故A项小题目命制不适宜,其他B、C、D三项都符合命制要求。
3.这一新发明的起源,就潜藏在三项更古老的发明中:纸张、拓片和雕刻印章。
“这一新发明”指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电报D.互联网解析:B 纸张是印刷的材料之一,拓片和雕刻印章,则体现了印刷字体的由来,因此,印刷术的发明体现了纸张、拓片和雕刻印章的融合,故选B。
4.(xx玉溪摸底)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解析: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据题干中“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等信息,并结合题干中“15世纪”判断,C项为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彩回放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彩回放(复习)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右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
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
请问该字属于A.甲骨文B.篆书C.隶书D.楷书2.下列书法作品依次为A.隶书、楷书、草书、行书B.楷书、行书、草书、小篆C.楷书、行书、草书、隶书D.行书、草书、小篆、隶书3.下列有关汉字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避免了方言的差异,有利于各地文化思想的交流B.统一规范的字体,便利中央政府的管理,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传播保护了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书法艺术,提高了中国人的审美修养D.不利于白话文的推行,阻隔了现代文学的发展4.(2009·上海高考)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5.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到一个新阶段,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的是()A.魏晋志怪小说B.宋词C.宋代话本D.元曲6.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与该烟标命名理由不符合A.李白的诗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李白是追求理想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C.杜甫赞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郭沫若赞其“世上疮疾,诗中圣哲”7.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由此,反映两宋时期社会风俗的作品的是A.展子虔的《游春图》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王冕的《墨梅》8.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特征,就艺术思想来说主要是()A.由繁到简B.由简到繁C.文人画到风俗画D.由浪漫幻想到以形写神9.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篆。特点:圆润纤细, 布局均匀;实用强。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隶书。特点:雄放洒脱, 隶 浑厚深沉;实用性强。 书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湖笔 徽墨 宣纸 端砚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朝代 社会状况
魏晋
社会危机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隋唐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轪侯妻墓帛画》
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 号汉墓,为西汉长沙相第一 代轪(dai)侯利巷妻之墓,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 迹。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 为主题。这件帛画也叫非衣, 或“T”字型,画面内容依T字 型的划分为天上、人间、地 下三个部分。作品以写实的 技艺表现出当时的生活,更 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瑰丽的 想象。
新石器时代
甲骨文
商代
金文
商周
秦隶朝书 秦朝
小篆
秦朝
广泛频繁
春秋战国
楷书、
行书、 草书;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越来越规范、稳定。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
探究
设问1:为什么秦统一六国后要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文字紊乱削弱汉字的交流功能; ②秦始皇为消除混乱、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
美的极致。
怀素《自叙帖》 张旭的《终年帖》
合称“颠张狂素”
如果说,唐
欧
代尚“法”
阳
的代表是欧
询 阳询,那么,
作 代表欧阳询
品
瘦劲险绝之
书风的,就
是此碑。
柳公权
端庄浑厚 笔势开张 雍容大度
苏轼前赤壁赋
黄庭坚
蔡襄
米芾 fú
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征明 徐祯卿
藏头护尾 法度井然 婀娜 不胜罗绮之感
2021届全国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中国古代的文艺长廊
➢汉字可用可赏。 “用”在于其实用 性;“赏”在于其 艺术性。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上古仓颉为黄帝左史,生 而四目,有睿德。见灵龟负图 书,丹青甲文,遂穷天地之变,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 鸟语、山川,指掌而拼文字。 文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夜 哭,龙为潜藏。
自然生动、 质朴粗犷,不 失浪漫(岩画、 陶画和壁画)
人物/作品
战国《集体舞蹈图》《人面鱼纹盆》毛笔绘制的帛画
《人物龙凤图》
汉代
色彩鲜艳、气 势宏大,浪漫 《马王堆汉墓帛画》 神秘不失古拙
《人物龙凤图》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 纵31.2cm 横23.2cm。所 谓“帛画”,专指古代画 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 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 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 在木 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 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 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 《人物龙凤图》1949年2 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 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 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 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时间 特征 人物/作品 时代背景
魏晋 出现凸显人 顾恺之
社会动荡;
南北 物个性的文 “以形写神”三教并立;
朝 人画
《女史箴图》士人群体追求
唐 朝
创制法度; 吴道子 雍容华贵; “吴带当风”
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盛唐气象 《送子天王图》艺术辉煌
对外交流
➢魏晋时期的绘画
1、秦汉以前,主要是 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 法艺术。
思考:为什么汉字能 发展为一门艺术?
“五车出,万里路,三尺剑,一张琴。” 文中“五车”、 “一张”运用甲骨文中之合体文字,即两字合写为一字。
二、书艺历程
1、汉字发展为艺术的原因或条件: 汉字字型丰富、数量庞大---- 准备了材料 知识群体的形成----- 动力基础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提供了条件 2、书法特点: (1)实用性---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 枯润来抒情达意。
籀zhòu文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
大篆,即籀文。王国维认为这些文 字“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
事之意少,规旋矩折之意多”。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秦朝统一文字 (以“马” 、“安”两字为例)
哪种字体更方便?
小篆
隶书
书写简便 便于推广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重文;市民 宋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明 商品经济
生活丰富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王羲之 曲尽其妙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草 欧阳/颜/柳 规范法度 楷 四大家 追求个性 (苏、黄、 忽略法度 米、蔡) 有意无法 “四大才子”平民化世俗化
强调个性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
王羲之的行书飘逸潇洒, 浸透了诗文、绘画、雕 塑的神韵,达到了追求
文字怎的样出理解现鲁不迅是先某生一的个这人段的话功?劳,
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长期的
社会实践活动中群体创造的成果。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金文(籀文)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西周毛公鼎铭文
金文、铭文
毛公鼎是西周青
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 器之一,作于西周晚 期的宣王时期。内壁 铸有多达498字的长 篇铭文。其内容是: 周王为中兴周室,革 除积弊,策命重臣毛 公,要他忠心辅佐周 王,以免遭丧国之祸, 并赐给他大量物品, 毛公为感谢周王,特 铸鼎记其事。
设问2: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这种措施对当时和后世 产生了什么影响?
措施: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隶书;
影响:有利于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有利于形成国家向心力和共同民族文化心理;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
二、书艺历程(艺术性汉字)
❖宏观把握:你能概括出书法艺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吗?
文 征 明
赤 壁 赋
《箜篌引》
祝 枝 山
后 赤 壁 赋
祝枝山草书
极尽个性之美
三、印章
1、中国印章的刻制, 常以篆体入印,故称 篆刻。 2、明中叶以后,篆 刻发展成与书法、绘 画一起相得益彰的姊 妹艺术。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笔墨丹青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时间
特征
新石 器时 代(起 源)
——《临汾县志》
造字的仓颉
“昔者仓颉作 书,而天雨粟, 鬼夜哭。 ” ——《淮南子》 相传仓颉造的字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 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 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 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 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