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合模作业指导书分析
造型作业指导书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造型作业是一项重要的创意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创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为了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书,以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并正确完成作业。
二、任务目标本次造型作业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表现力的造型作品。
通过此任务,学生将培养观察力、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三、任务要求1. 主题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任意主题进行创作。
2. 材料和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木材、塑料、织物、线条、颜料等。
3. 创作过程:学生需要详细记录创作过程,包括构思、设计、材料准备、制作步骤等。
4. 创作要求:作品应具有创意和艺术性,能够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作品的结构、比例、色彩和纹理等方面也需要注意。
5. 完成时间: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
四、评价标准1. 创意和表现力:作品是否能够独特地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情感,是否具有创意和艺术性。
2. 技巧和材料运用: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是否能够展现出良好的造型技巧。
3. 结构和比例:作品的结构是否合理稳定,比例是否协调。
4. 色彩和纹理:作品的色彩搭配是否和谐,纹理是否丰富多样。
5. 创作过程记录:学生是否能够详细记录创作过程,包括构思、设计、制作步骤等。
五、参考资料1. 造型艺术教程: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造型技巧和创作方法的教程,供学生参考。
2. 造型作品欣赏: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造型作品欣赏,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六、作业提交方式学生需要将作品拍照或录像,并将相关材料和创作过程记录整理成电子版,通过指定的平台或邮箱进行提交。
七、任务总结通过本次造型作业,学生将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同时培养观察力和造型技巧。
希望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令人惊艳的造型作品。
造型作业指导书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造型作业是指在美术、设计等相关领域中,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作品。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要求,帮助学生完成造型作业。
二、任务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2. 提升学生的手工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任务要求1. 主题:根据个人兴趣和教师要求,选择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主题进行创作;2. 材料:根据主题选择适合的材料,如纸张、木材、塑料、陶瓷等;3. 技巧:运用适当的造型技巧和工艺方法,如剪、折、粘、雕刻、拼接等;4. 创意:注重创意表达,通过形状、色彩、质感等元素展现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5. 完成时间:根据教师要求,按时完成作品。
四、任务步骤1. 主题选择:根据个人兴趣和教师要求,选择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主题。
可以是自然景观、人物形象、抽象概念等;2. 素材准备:根据主题选择适合的材料,如纸张、木材、塑料、陶瓷等。
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塑性;3. 设计草图:根据主题和材料特点,进行设计草图的绘制。
考虑作品的整体结构、比例和细节表达;4. 制作过程:根据设计草图,按照一定的制作步骤进行作品的制作。
注意材料的处理和工艺的使用;5. 完成作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的制作,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效果;6. 作品展示:将作品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拍照、摄像等方式记录作品的形象和细节。
五、评价标准1. 创意性:作品的主题独特、创意表达明确;2. 技巧性:作品的制作工艺和材料运用准确、熟练;3. 完整性:作品的结构完整、细节处理到位;4. 艺术性:作品的形状、色彩、质感等元素协调、美观;5. 完成时间:作品按时完成,没有延误。
六、注意事项1. 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2. 注意个人的安全和卫生,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和有害的化学品;3. 注意团队合作,遵守规则和分工合作;4. 注意作品的保护和展示,避免损坏和丢失。
造型作业指导书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造型作业是一项重要的艺术创作活动,通过设计和塑造形象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本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造型作业的详细指导,帮助他们理解任务要求并获得成功的创作经验。
二、任务目标1. 理解造型作业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造型作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优秀的造型作业。
三、任务要求1. 主题选择:根据个人兴趣和创作意图,选择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主题进行造型作业创作。
2. 素材准备:收集与所选主题相关的素材,包括图片、绘画、雕塑等,以便进行参考和借鉴。
3. 创作构思:通过头脑风暴、草图等方式,构思出创作的整体构思和细节设计。
4. 材料选择:根据创作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造型作业创作,如黏土、木材、金属等。
5. 创作过程:按照构思和设计,运用所学的造型技巧和工具,进行造型作业的实际创作过程。
6. 完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和注意力,确保作品的完成度和表现力。
7. 评价和反思:完成作品后,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创作经验,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四、创作指导1. 主题选择:- 选择一个个人感兴趣的主题,可以是人物、动物、物体等。
- 主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创作者的创作激情和想象力。
2. 素材准备:- 收集与所选主题相关的图片、绘画、雕塑等素材,以便进行参考和借鉴。
- 素材可以来自于图书、网络、博物馆等渠道。
3. 创作构思:- 运用头脑风暴、草图等方式,构思出创作的整体构思和细节设计。
- 注意考虑造型作业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的可行性。
4. 材料选择:- 根据创作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造型作业创作。
-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创作需求进行选择。
5. 创作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和注意力,专注于细节的塑造和整体的表现力。
- 运用所学的造型技巧和工具,如剪刀、刀具、模具等,进行创作。
6. 完成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注意保持作品的整洁和美观,注意细节的处理和修饰。
造型作业指导书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造型作业是指在美术、设计、时尚等领域中,通过对物体、人物或场景进行形态、比例、色彩等方面的处理,以达到特定的审美效果和表达目的的创作过程。
本指导书旨在为造型作业的进行提供详细指导和要求,以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二、任务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其造型表达的水平。
2. 掌握造型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对物体、人物和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三、任务要求1. 主题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创作。
主题可以涉及人物、动物、物体、风景等各种形式。
2. 创作形式: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雕塑、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不同的创作形式进行造型作业。
创作形式应与主题相匹配,表达清晰。
3. 创作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炭笔、油画颜料、黏土等。
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创作的要求,并能够体现出作品的特点。
4. 创作技巧:学生应熟练掌握所选创作形式所需的技巧和方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构图的设计等。
创作技巧的运用应符合作品的表达需求,并展现出学生的个人风格。
5. 创作过程:学生应按照创作计划,有序进行创作。
创作过程应包括素描、构思、实施、修饰等环节,确保作品的完整性和质量。
6. 创作效果:学生的作品应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表达力,能够清晰地传达出所选主题的意境和情感。
作品应具备良好的构图、色彩搭配、形态表现等方面的表现力。
7. 创作报告:学生应编写一份创作报告,包括创作思路、技法运用、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等内容。
创作报告应清晰明确,能够展现学生的创作思考和实践经验。
四、评分标准1. 创意和主题选择:作品的创意独特、主题明确,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2. 技法和表现方式:作品的技法运用熟练、表现方式多样,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个人风格。
3. 构图和色彩搭配:作品的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协调,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造型作业指导书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造型作业是指通过对物体形态、颜色、材质等方面的设计和处理,使其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过程。
本次任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造型作业指导书,以帮助他们完成高质量的造型作业。
二、任务目标1. 理解造型作业的概念和要求;2. 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造型元素,包括形态、颜色、材质等;3. 掌握基本的造型技巧和表达方式;4. 培养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任务要求1. 主题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一个主题,例如自然界、城市风景、人物形象等;2. 形态设计:学生需要通过线条、形状等元素来表达主题,并注重形态的变化和层次感;3. 颜色运用:学生需要选择适合主题的颜色,并运用色彩的对比、搭配和渲染等技巧;4. 材质处理: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质进行造型,如纸张、布料、塑料等,并注重材质的质感和纹理;5. 创意表达:学生需要展现自己的创意思维,可以通过形象、符号、象征等方式来表达主题;6. 完成作品:学生需要按照指导书的要求,完成一份高质量的造型作品,并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展示。
四、任务步骤1. 确定主题: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一个主题,并进行相关的主题研究和素材收集;2. 设计草图:学生需要根据主题和素材,进行初步的造型草图设计,包括形态、颜色和材质的初步设想;3. 选择材料:学生需要根据设计草图,选择适合的材料,并进行相关的材料采购和准备工作;4. 制作作品:学生需要按照设计草图和选定的材料,进行作品的制作和组装,注重细节和质感的处理;5. 修饰和展示:学生需要对作品进行适当的修饰和装饰,如涂饰、贴饰、加工等,并进行作品的展示和摆放。
五、参考要点1. 形态设计:注重形态的变化和层次感,可以通过线条、形状等元素来表达主题;2. 颜色运用:选择适合主题的颜色,并运用色彩的对比、搭配和渲染等技巧;3. 材质处理:选择不同的材质进行造型,注重材质的质感和纹理;4. 创意表达:展现自己的创意思维,通过形象、符号、象征等方式来表达主题;5. 细节处理:注重作品的细节和质感,如表面处理、装饰物的添加等;6. 展示方式: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如摆放、悬挂、照明等,以突出作品的效果。
造型作业指导书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次造型作业旨在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和实践,展示出独特的造型能力和创意思维。
学生将根据指导书中的要求,完成一份个人造型作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
二、任务要求1. 主题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一个主题,例如自然界、未来科技、动物世界等。
2. 造型形式: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种造型形式,如手工制作、3D打印、纸雕等。
3. 材料选择: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纸张、木材、塑料等。
4. 创意设计:学生需要进行创意设计,包括造型的整体构思、细节处理和色彩搭配等。
5. 制作过程:学生需要详细记录制作过程,包括材料准备、工具使用、制作步骤等。
6. 完成作品:学生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一份精美的造型作品。
7. 作品展示:学生需要将作品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展示作品的细节和效果。
三、任务步骤1. 主题选择和创意设计a.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主题,并进行创意设计。
可以进行头脑风暴,画草图等方式来激发灵感。
b. 设计要考虑造型的整体效果、细节处理和色彩搭配等方面。
2. 材料准备和工具选择a. 学生根据创意设计的需求,准备合适的材料,如纸张、木材、塑料等。
b. 学生选择适当的工具,如剪刀、胶水、刻刀等,用于制作过程中的加工和修饰。
3. 制作过程记录a. 学生需要详细记录制作过程,包括材料准备、工具使用和制作步骤等。
b. 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图片拍摄等方式记录制作过程。
4. 制作作品a. 学生按照创意设计的要求,使用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制作作品。
b. 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处理和工艺技巧,以保证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5. 作品展示和修饰a. 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进行展示和修饰,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b. 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展示作品的细节和效果。
6. 作品提交a.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制作完成的作品提交给指导老师。
b. 提交方式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如实体作品提交、电子作品上传等。
造型作业指导书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造型作业是指在美术、设计等领域中,通过创造和组合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表达出特定的主题、情感或概念的艺术作品。
本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详细的造型作业指导,帮助他们理解任务要求,并展示出优秀的创意和技巧。
二、任务要求1. 主题:自由选择,可以是抽象的、具象的、实用的或装饰性的。
2. 材料: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材料,例如纸张、布料、陶瓷、金属、塑料等。
3. 形式:可以是平面作品(如绘画、插画)、立体作品(如雕塑、立体模型)或装置艺术。
4. 尺寸:没有具体限制,但需考虑实际制作和展示的可行性。
5. 技巧: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技巧和表现方式,如剪纸、拼贴、雕刻、组合等。
6. 创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情感,创作独特而富有创意的作品。
三、任务步骤1. 主题选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经验和灵感,选择一个适合的主题。
可以是自然景观、人物形象、抽象概念等。
2. 素材准备:学生根据所选主题,收集和准备适合的材料。
可以是颜料、纸张、布料、金属丝等。
3. 设计草图:学生根据主题和材料,进行初步的设计草图。
草图可以包括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的安排和组合。
4. 制作过程:学生根据设计草图,开始制作作品。
可以使用剪纸、拼贴、雕塑、绘画等技巧。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应注意细节和技巧的运用,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
5. 完成作品:学生完成作品后,应进行评估和修正。
可以邀请同学或老师提供反馈意见,以改进作品的质量和表现效果。
6. 展示与分享:学生可以将作品展示在教室、学校或社区的展览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可以通过口头解释、写作或演示等方式,向观众介绍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创作过程。
四、评估标准1. 创意与主题表达:作品是否富有独特的创意,能否准确地表达所选主题。
2. 技巧与表现方式:学生在作品中是否运用了多种技巧和表现方式,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材料组合等。
3. 结构与形式:作品的结构是否合理,形式是否符合主题和材料的要求。
造型作业指导书

造型作业指导书标题:造型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造型作业指导书是匡助学生进行造型作业的重要工具,它包含了详细的步骤和技巧,匡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造型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和内容。
一、明确作业要求1.1 确定作业主题:指导书应明确作业的主题,包括题目、要求和参考资料。
1.2 确定作业形式:指导书应说明作业的形式,如手绘、模型制作或者数字造型。
1.3 确定作业时间:指导书应规定作业的截止时间,以确保学生按时完成。
二、提供技术指导2.1 提供技术要求:指导书应详细说明作业所需的技术要求,如素描技巧、模型制作方法等。
2.2 提供技术示范:指导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技术示范,匡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技术。
2.3 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书应提供技术支持,如指导学生如何解决技术问题或者寻求匡助。
三、指导作业流程3.1 分解任务步骤:指导书应将作业任务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匡助学生逐步完成作业。
3.2 提供作业范例:指导书可以提供作业范例,让学生参考并借鉴,提高作业质量。
3.3 引导作业思路:指导书应引导学生思量作业的创意和构思,匡助他们形成独特的作品。
四、鼓励创新和实践4.1 鼓励创新思维:指导书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新的造型技巧和方法。
4.2 提倡实践实践:指导书应鼓励学生多加实践,通过不断尝试和练习提升造型技能。
4.3 提供反馈机制:指导书可以设立反馈机制,让学生提交作业后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五、总结和展望5.1 总结作业成果:指导书可以总结学生的作业成果,让学生反思和提高。
5.2 展望未来发展:指导书可以展望学生未来在造型领域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
5.3 提供学习资源:指导书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匡助学生继续学习和提升技能。
结语:造型作业指导书是学生完成造型作业的重要工具,通过明确作业要求、提供技术指导、指导作业流程、鼓励创新和实践以及总结和展望等方面的指导,可以匡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作品,提升他们的造型技能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型合模作业指导书一、砂箱检查1、砂箱吊轴(吊攀)如有脱落、断裂、裂纹的情况不能使用;2、砂箱箱带(即横档)要牢固不脱焊,(横档脱焊后一是砂箱防胀箱能力下降导致铸型型壁位移形起缩松,二是合箱后在上箱加压铁易压坏铸型)。
横档要平整不上翘,横档上的残铁要清除干净。
否则造型时砂泥不能刮平,合箱架压铁时也容易压坏砂型3、横档妨碍浇冒口的正确位置时要及时更换砂箱或加高砂箱或切割横档。
下面的图片显示错误的操作:由于冒口碰砂箱横档,冒口颈歪,对冒口补缩不利。
4、上砂箱与下砂箱在上下型板上的位置应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在合箱后螺丝孔容易对齐。
避免合箱后无法架螺丝而割砂箱的麻烦。
5、当砂箱高度不够需要数只箱圈迭加起来使用时一定要用同一外形规格的砂箱,避免由于砂箱不同而不同在翻身时箱框受力不均顶坏铸型形起坏型或射箱事故。
见图例6、砂箱吃砂量满足下表要求模样平均轮廓尺寸(长+宽)÷2 铸件、浇口、试块、侧冒口(出气)离砂箱内壁尺寸侧面芯头至砂箱内壁尺寸铸件或浇口管离开横档距离<700 70 60 ≥50700-1500 100-120 901500-2000 110-130 100-110 ≥60>2000-3000 120-140 110-120>3000 150-160 120-140 ≥707、方砂箱在型板上布置时要分析铸型特点,判断吊轴方向放在哪一侧才能更有利于砂箱翻身而不损坏铸型,架设砂箱后要检查上下箱的吊轴(或吊攀)是否在同一侧。
8、多只砂箱一起翻身时,为防止翻身时砂箱之间错动,除考虑砂箱之间紧固外,也可在箱边上临时用钢板烧焊加固,防止各箱圈剪切错动。
9、砂箱侧面箱壁上的小出气孔是为浇注后砂型出气而设置的,如发现吃砂量小(或砂泥厚度薄)时为防止射箱要事先将这一区域的砂箱出气孔堵上,同时造型抛砂时这个地方也要加强紧实。
10、往型板上架砂箱之前要做好砂箱的清洁工作,砂箱上残存的散砂泥、生锈的铁皮、封箱条、披缝铁等杂物要事先清理干净后才可将砂箱架到型板上。
11、造型用的砂箱使用前要检查加工面是否有凸起物(如锈斑、污垢、撞坏后的起皮或翘边)。
12、刚开箱的烫的砂箱不能用于造型,防止砂泥硬化过快影响型砂强度二,模具准备1、进场模具是否与计划一致,件号是否搞错;模具上的铸字是否清晰齐全,并在模具上指定位置摆放铸件的炉号。
2、模具无缺损、不变形、模具表面光滑、芯盒齐全、型板平直;3、模具表面起皮,拉毛、破损的地方要及时联系木模维修人员进行维修;4、检查活块定位是否过松、是否破损、是否脱落,活块硬线是否清晰,有没有可能活块会放反;要防止活块放反!活块安放后要检查是否太松、活块与周围模具是否接齐,有没有凸出或凹进模具表面的现象。
5、检查外模镶块及泥芯插块缝隙内的残余散砂要吹清;6、检查模具圆角处的嵌头有无脱落;7、新制模具油漆不干时不要造型;8、提前1小时以上上好模型脱模剂,保证脱模剂干燥后才能填砂。
在模具上涂涮脱模剂,通常涂涮一次可造型数次。
9、上脱模剂前要把模具清理干净,尤其是模具的死角或是铸字的角落。
对模具表面的黑色污垢要用铲刀、砂纸清洁干净后再上脱模剂,对于模具起皮或损坏的地方要立即联系模具工修理后再上涂料;三、冷铁准备1、冷铁尺寸符合工艺要求2、用作明冷铁的铁冷铁要求表面光洁、无锈、无孔洞、表面无线状缺陷、干燥,表面无塌角或圆角;为此每次使用前要经过清理工序如抛丸处理(冷铁在清理滚筒清理时会导致冷铁边角损坏故应少用或不用这种清理方法)或手工打磨。
并在每次发往车间使用前在冷铁上割一条槽以标明冷铁使用次数。
冷铁使用超过5次时要对工作面加工处理,并打磨去除原先的槽,这样可以再使用5次,直到冷铁尺寸超出工艺要求后作报废处理;如果冷铁不能加工后再利用时要作报废处理。
3、明冷铁与模具接触面要服贴.4、在放砂时,要先手工紧实把冷铁用砂固定好;5、在芯头周围放冷铁时,当冷铁外形与芯头匹配时可紧靠芯头,见下左图;当冷铁外形与芯头不匹配时要离开芯头一段距离(20mm以上),使这一段砂泥牢固不脱落,见下右图。
6、在内浇口周围放冷铁时,为使砂泥有足够的强度不被铁水冲涮,应保持冷铁与内浇口的间距在40mm以上,见下图7、每块冷铁之间必须留有间隙:因为冷铁一般侧面不加工,冷铁侧面不可能面对面接齐,当二块冷铁强行并在一起时冷铁之间的小间隙内的砂泥强度差,浇注时会被铁水挤出来引起砂孔。
为此二块冷铁不得相接,而应隔开至少一指的距离。
8、冷铁间隙保持10-15mm,间隙内的砂泥要用手塞紧。
四、耐火管检查并包扎1、按工艺要求检查耐火管规格尺寸2、耐火管使用前要检查管内清洁度,吹清灰尘;并刮平管内尖角及毛刺、飞边;如耐火管潮湿要烘干后方可使用;耐火管内腔表面如质地稀疏不致密、强度差要停止使用;每节管子接口凹凸连接处如果管口变形无法正常拼接时停止使用3、耐火管如横平放置时为防止弯曲要用洋元捆绑以提高强度,管口裸露时为防止抛砂时砂泥进入管子要用报纸或胶带纸封口。
4、内浇口处的弯管直接贴上模具会导致耐火管下面的砂泥太薄强度差且填砂时不易紧实,要保证一定的距离。
五、预埋芯准备1、工艺上有预埋芯时应事先制作预埋泥芯并上好涂料。
如本体金相试样的预埋泥芯及附铸试块的预埋泥芯、冒口颈预埋泥芯等等。
2、预埋芯放置在模具指定位置后要检查预埋芯与模样是否服贴,抛砂时会不会移动,并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对不服贴的预埋泥芯除泥芯磨到服贴外及时修改模具是必须的;对于预埋泥芯在抛砂时的移动问题除抛砂时小心操作外工艺上要寻找固定泥芯的措施。
六、过滤网准备1、应检查过滤网是否损坏;使用的过滤网的规格为100*100*22及150*150*25;应根据工艺要求选用过滤网。
七、造型准备1、操作者应熟悉图纸及相关铸造工艺文件2、清理造型场地,放上模具并清理模具表面。
3、对大件为防止直浇口落铁时冲刷横浇道,在底箱内的直浇口落铁部位放置一块耐火砖。
4、吊砂深时可设置荡砂钩加固砂型。
5、按工艺要求检查冒口尺寸,以及冒口颈规格。
冒口颈泥芯或冒口颈管子要提前与发热冒口胶牢以使胶水干燥。
6、按要求摆放冒口、出气、浇口管、冷铁;7、耐火管与泥芯头之间吃砂量≮50;与铸件之间吃砂量≮80;与砂箱侧壁尺寸≮100,尤其是使用省砂泥的透孔砂箱时要特别留意;底耐火管与下箱横档之间的吃砂量≮50-60(距离过小横档下的砂泥紧实度差容易发生底箱兜底射的质量事故)。
耐火管放置结束套上砂箱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砂箱横档压到耐火管,如果已有接触要仔细检查耐火管,假如已破裂要更换耐火管,并调整砂箱高度。
切不可将破裂的耐火管投入使用。
8、砂箱与型板之间必须有3-5mm间隙,如型板上没有设置铁板时必须垫高砂箱。
9、耐火管内浇口出口应尽量保证与模具面垂直(见附图),避免铁水进铁不均匀!10、检查桶内树脂及固化剂的量是否足够抛一箱铸型,不要发生抛砂中段没有树脂或固化剂的情况。
11、全部准备工作结束,用压缩空气吹清模具表面掉下来的散砂、砂箱铁锈、灰尘,准备抛砂。
八.造型1.每次开动混砂机放砂时都要将前5秒钟质量差的头砂放在远离模型及浇注系统的砂箱角上。
2.放砂时尽量避免砂流直接冲击模型表面、浇冒口模型、冷铁面。
3.填砂时边填砂边用木棒紧实,拐角处、活块处等不易紧实的地方要多次舂击。
为提高砂泥强度和表面质量,距离模具边200mm范围内一定要用舂砂工具紧实到。
舂击时要防止活块、冷铁、预埋芯等移动;冒口颈处、预埋芯下、浇口管下的砂泥由操作工用木棍人工紧实;4.大块的废砂块可填入到箱角或离模型较远的空腔,既不影响砂泥强度又能省砂。
5.砂泥填满后用脚踏紧实再刮平箱面,放置漏斗浇口杯的地方要用刮砂板修磨平整。
见下图6.等待10分钟左右到砂泥变色发粘时可拔出出气棒木样、浇口棒、冒口模等。
7.尽量争取在可起模时间内(即砂泥外层硬化而内层有强度但未完全硬化时)起模。
可起模时间掌握得好有利于保护模样并加快砂型硬化。
起模太早易塌砂;太迟则起模困难且模样易损坏。
可起模时间的确定可针对此铸件大量生产实践确定;也可通过型外砂泥的固化程度参考判断这个铸型的可起模时间。
8.起模时调整行车位置,掌握砂箱平衡,努力实现砂箱四角同时起模a.当木模与砂箱同时被吊起时:采用三角铁楔入型板与砂箱之间的方式实现箱--板分离(适用于纯夹板的型板);采用敲击型板吊轴(吊轴上包有铁板)的方式起模或上述二种方式联合使用实现箱--板分离(适用于槽钢型板):小件模具应对角敲打,大件模具应四角同时进行敲打。
b.铁型板的起模方式:由于铁型板的自重,起模时铁型板不能与砂箱一起同时被吊起,极易自行脱落而损坏铸型,这时更要追求砂箱的平稳起吊和砂箱四角同时起吊,这要通过反复调整钢丝绳来达到目的。
c.起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道工序的修补工作量,并对配模工效、清理工效、铸件质量都有重大影响。
9.起模后在铸型上用粉笔标出起模时间,为随后什么时候才能上涂料提供依据。
10.起模后及时清理模具上的残砂,有活块时要安装到位,有模具损坏时要及时报修。
造型工对模具破损也应及时反馈到模具部门,及时维修九、制芯1、吹清芯盒内积灰、散砂,检查芯盒内的活块及搭子是否完好,将各插块安装到位,上好脱模剂。
2、小型芯盒允许置于平整的地面上;3、准备好冷铁、吊攀、芯骨、出气棒;观察一下芯盒结构,弄清哪个部位砂泥不易紧实,舂砂时要特别留意的地方。
4、吊攀应尽量放置于泥芯头部位,此时吊攀可裸露的泥芯表面,但应距离铸件30mm以上;当吊攀不能放在泥芯头部位而要放在铸件部位时,吊攀不能裸露的铸件表面,必须用30mm以上的木块垫起吊攀。
因为吊攀直接放置在铸件表面会破坏铸件表面质量还会形起崩砂;同理如果吊攀的补砂层过薄树脂砂修补后会因修补薄而在浇注时遇热崩砂,致使铸件报废。
5、头砂要放在芯盒外面或泥芯不重要的芯头部位。
6、填砂时一要防止冷铁、活块移位;二要防止芯盒面板在填砂时浮出来;如舂砂时芯盒面板有上浮现象时要采取相应措施不让面板上浮,如加压铁、或人直接踩在上面,刮砂时在面板上敲3-5次等等。
三要防止芯骨平面、通气管露头;7、边填砂边用木棍紧实,这些部位主要是砂泥流动不敞或流不到的地方,如泥芯拐角、活块下方、面板的下面、冒口颈处;8、用木棍舂紧或用脚踏实,防止近刮砂面的砂泥松散,然后刮平芯盒,插出泥芯通气孔,挖出吊攀孔;当刮砂面是铸件成形的一部分时要拍紧泥芯刮砂面。
9、脱模后的泥芯应力求避免重要面硬压在硬地皮上,应设法填充软质物件或使不重要的部位(如芯头部位)着力。
10、起模后在泥芯头部位用粉笔标出起模时间,为随后什么时候才能上涂料提供依据。
11、泥芯上的插块拼合面形成的披缝砂要刮尽。
下图显示的是泥芯的披缝砂12、下芯吊攀,在将坭芯下到型腔后,坭芯到位后,应立即将下芯吊攀位置尤其是吊攀位置正好是铸件成形面时修补好,以利于泥芯在上涂料前充分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