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
紧扣教材内涵,促进问题解决

例如 , 教学“ 倒数 ” 时, 教师让学 生通过查询 字典和交 流 , 理解倒 数“ 倒” 的含 义 。 教 师 出 示 卡 片 : 1 , 5 、 2 / 3 、 7 / 9 、 3 、 0 , 学 生 根 据 出示 的 数 字 说 倒 数 。部 分 学 生 认 为 3 的倒数是3 , O 的倒 数 是0 . 教 师 及 时 指 出学 生认 知 上 的错 误 。 接着 , 教 师 让学 生 列 出 些得数为1 的一 步 计 算 算 式 , 再对这些算式进行观察 、 比较 、 分析 、 研究 和 总结 , 感 悟 出 算 式 里 的 两 个 因数 互 为 倒 数 。学 生 继续观察分数的倒数特点 , 从 而 掌握 倒 数 的 概念 本 质 , 经 历 数 学 知 识 的思 考 。 锤 炼 数 学 思维 , 建 构 倒 数 的数 学 知 识 模 型 。又 如 . 教学 “ 搭 配 中 的学 问 ” 的例 l 时 。 教 师 运 用 多 媒 体 出 示 教 材 情景 图, 引 导学 生 观 察 图意 , 寻找数学信息 , 提炼 出 数 学 问 题 : “ 如果用2 件 上 装 和3 件 下 装 分 别 搭 配 ,一 共 有 多 少 种 搭 配 方 法? ” 引 导 学 生解 决这 一数 学 问 题 之 前 , 教师讲解搭配要求 : 每 种 搭 配 方 法必 须 由一 件 上 装 和 一 件 下 装 组成 。 接着 , 引 导 学 生利用学具袋中画有上衣和裙子的小卡片 , 动手 摆 一 摆 、 看 一 看、 议一议 . 各小组代表上 台展示小组 搭配方法 , 其 他 学 生 认 真观察并思考 , 分 析 哪个 小 组 搭 配 方 法 是 否 出现 遗 漏 或 重 复 , 怎 样 才 能 不 出 现 遗漏 或 重 复 呢 ? 学 生 带 着 问题 再 次 操 作 探 讨 , 并 把 搭 配 的 结果 记 录下 来 。 学生 在 观 察 与 操 作 过 程 中 , 建 立 丰 富 数 学 表象 , 感悟搭 配方法 , 树 立 有 序 思 考 的意 识 , 利 用 有 序 思 考 的 策 略 解决 数学 问题 。 三、 优化解题策略 。 促 进 问题 解 决 教 师 要 以 教 材 为 主 要 学 习 材 料 的 基 础 。利 用 教 材 中与 生 活 紧 密 相 连 的 教 学 资 源 ,因 时 适 宜 地 设 计 各 种 有 利 于 学 生 掌 握新知 , 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 有 利 于 学 生 提 高 数 学 学 习 能力 、 增 长 智 慧 的学 习 材 料 , 优 化观察 、 操作 、 猜想 、 推 理 等 活 动策略 . 注重抽象 、 归纳 、 类 比、 演绎等严 密的逻辑形 式 , 采 取 直觉猜测 、 数形结合 、 合理想 象 、 合 理 推 理 等 非 逻 辑 形 式 的 解 题策略 。 提炼和辨别各种数量关系 ,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和 思 路 解 决 数学问题 , 有 效 地 提 高 解 决 问题 能力 。 例如 . 教学“ 分数 应 用 题 ” 时, 教 师 出 示 一 道 选 择 补 充 条 件 的训练题 : 国家粮库平和分库有一批小麦 , 第 一次运走1 5, / 第
紧扣教材特点 创新教学设计

紧扣教材特点创新教学设计摘要:要把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其次还要不断地充实、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创造性地思维,去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然后把这种教学思想和技能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地体现出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小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求知的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寻找,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去总结。
要把这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去,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其次还要不断地充实、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创造性地去思维,去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然后把这种教学思想和技能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地体现出来。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对于每节课,我们要向45分钟要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要对所讲的课精心设计,以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以新教材教学大纲为准绳,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等。
2.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加以指导,如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对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要加以引导,使学生愉悦地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语言力求准确、生动形象、严谨、简洁,要把教学的各个环节安排得合理、周密,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十分新颖,不厌倦学习,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教学过程的枯燥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为达到如上目标,教师的教学手段还应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性:由于素质教育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头脑中的积极因素及时发挥出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紧扣教材 演绎精彩语文

紧扣教材演绎精彩语文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态度过于严肃,课堂缺少温馨和谐的气氛,师生之间较少有感情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不自觉中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上。
长此以往,便导致学生厌学语文,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一点点乐趣,导致了在富有教育意义的语文课堂,学生也找到学习的兴趣。
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必须紧扣语文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借助多样的教学方式,演绎多彩的语文课堂。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语文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借助语文教材,让学生体会生命之美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
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和思想都处于塑造期,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何为生命及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珍贵,甚至有些学生无视生命,经常拿生命开玩笑。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语文教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生命及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之美。
如学习《生命生命》时,教材中作者借用“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这三个事例,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阐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了名人的事例,如张海迪、海伦·凯勒、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的故事,让学生在了解生命的过程中,体悟生命,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美。
2.借助语文教材,让学生体悟亲情之美对于初中生来说,在他们的印象里是有亲情的概念的,这是他们在阅读一些课外书和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所能学到的。
紧扣教材 全面梳理——英语单元Again,Please!备课的关键

游 戏 是儿 童 的天 性 。备 课 时 , 意 游 戏 的 运用 , 其 是 复 注 尤 习 课,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能
一
其 次 , 握 单 元 知 识 重 点 , 课 讲 究 针 对 性 , 出薄 弱 环 把 备 找 节 , 导学 生有 的放 矢 , 针 对 性 地 复 习 。对 “ 引 有 四会 求 的单 要 词 或 句 型 , 深 入 充 分 掌 握 , 能 “ 蜓 点 水 ”要 使 学 生 真 正 要 不 蜻 , 掌 握基 础 知 识 , 弄清 知 识 之 问 的相 互 区别 和联 系 。 如本 单 元 出
1游 戏 复 习 , 强趣 味 性 。 . 增
以冀教版第 r 丘册第一单元《 a i ) Mvfml) y 为例 , 第一课 介绍
了 李 明 的家 庭 成 员 , 二 至 第 六 课 分 别 介 绍 了 家庭 成 员 之 间 第
的关系 、 家庭成员 的外貌 以及 他们 做什么T 作 , 以什 么方式
\ \
h L { i ]
\
v
M v
M y
I“ 。 酬 q
Mig m te f hr A n n ohr a e ! ut
I wo e t o? lodtyo w k h o r H g
【 I ( h)i (? Wh t k t 1 e e。 。
学生记忆。 二 、 统 安 排 , 心 设计 系 精
、
紧 扣 教 材 。 面梳 理 全
冀教版教材的特点是讲究系统性 , 各知识体系呈螺旋 上 升 。具体到一个单元来说 , 每单 元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 的总
起 课 , 它 几 课 都 与 之 相关 联 , 后 一 课 是 复 习 课 , 其 最 指 本 单
紧扣教材例题,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建构清晰的知识结构——(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教法探究

c 。 s ( 2 z + ) ∈ [ 一 1 , 譬 ] , 所 以 f m i o ( ) 一 一 ( 余 弦
型 函数 —Ac o s ( z + ) 性质 的运 用) .
成 功 的数 学 教 育 , 是 通 过 有 效 的课 堂 教 学 渗 透
的. 教 材 中的例 题 E l 益 引起 人们 的重 视 , 如 何 紧 扣 教 材 例题 , 提高 教学成 效 , 培养 学 生 的数 学 思维 能 力 , 帮 助 学生脱 离题 海 , 成 为教 师 和教 育 研究 者 不 得不 关 注
和 与差 )
1 n + I 。 一 ( c 。 s 3 z + c 。 s 号 ) 。 十 ( s i n 吾 —
s i n ) =2 +2 c o s 2 : r =4 c o S 2 a t ( 向量 求 模 公 式 、 二 倍 角公 式或 降幂 扩角公 式 的逆运用 ) . Y - NN ∈[ o , ] , 所以 I a +b l 一2 c o s .
分析
—
C O S I 5 。 一c o s ( 4 5 。 一3 0 。 ) , 代人 特 殊 角三 角
1
函数 值 , 直 接使 用差角 余 弦公 式求 解.
例 2 已知 a , 都 是 锐 角, C O S a一 寺,
1 1
c o s ( a +p ) 一一 , 求C O S 的值. ( 拓展 练习 ) 分析 C O S —c o s [ ( a +l 9 ) 一a ) ] , 引 入 了换 元 、 整
是在原 有知 识 的 基 础上 展 开 的. 在学 习新 知 识 时 , 若 能准确 地找 到与之 相对 应 的 旧知识 , 及 时 为新 知 识 的 学习提 供相对 应 的固定 点 , 便 能 充 分地 理解 和掌 握 知
紧扣新教材内容开展高中英语写作训练

师经常 强调 的高级词 汇原 则 , 状 语提前 原则 , 短语优 先 原则 , 并列 句 、 复合 旬 和特殊 句式 原则 ( 如 强调句 、 主 从
、
复合句 、 倒装句 、 省 略句 , 非 谓语动 词等) , 长 短句交替 原
1 . 从新教材 出发 , 准确定位角色, 奠定写作思想基础 高 中英语写作训 练应该 从新 教材人 手 , 让学 生从教
仔细通读 自己的作 品可 以及 时发现 问题并解决 问题 , 这 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 平 。当然 , 学 生之 间也 可 以采
取 互 评 的方 式 , 这 样 有 利 于激 发 学 生 的兴 趣 , 共 同进 步 。 三、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 创 造性 学 习, 激 发 学 生 写 作
材 中汲取写作所需 的素 材及框架 。同时 , 教师在 学生写 作 的过程 中充 当引导 者 , 写作 训 练 的主体是 学生 , 明确 师生的角色定位 , 为高 中英语 写作训 练奠 定坚实 的思想 基础 。在正确思想 的指 引下 , 学生 才能有 一个好 的心态 去面对 写作 训练 , 不再像 以往 的教 学模 式那样 , 一 味地 由教师灌输知识 。
语 法正 确 的前 提下 , 要 想拿 到较 高 的分 数 , 还应 该掌 握
一
些 写作技 巧 。比如一些 比较容 易拿到 高分 的原 则 , 教
改革教学方法 , 与实践相 结合 , 与学生共 进步 , 不 断提 升 学生 的英语写作 能力 与水平 。 转变教 育理念 , 奠定 两个基础
Z HONGX UE J I AO XUE C AN KA O
听 说滨 写
紧 扣 新教 材 内容 开 展 高 中英 语 写作 训 练
紧扣教材巧设练笔

热情 地为来 自国内外 的朋友 当 向导 , 了 , 累 他 们请 你歇 歇脚 。渴 了 ,他 们递 上一 碗 清凉 的
茶 。 ” 二 步 , 括 这 小 节 的写 法 , 先 概 括 , 第 概 即
后通 过具体 事例来写 。第三 步 , 想除 “ 向 想 当 导 , 你 喝茶”之 外 , 请 你还 能通过 其他具体 事 例来说 明 “ 热情好 客”这一特点 吗?鼓励学 生 联 系 自己 的生活 积 累 ,围绕总 起 句从 几方 面 具体 说明 , 后进行仿 写 “ 然 ××热情好 客” 。 又如 , 学习 《 了 , 爱的 中国》 别 我 一文 后 , 让 学 生 按 照 课 文 的 写 作 方 法 ,参 照 下 列 提 纲 写《 我爱我 的母校》 。
作 者 离 别 祖 国 时 的 心 情 。 “ ”离 开母 校 我
三 、 伸 情 节 。 充 结 尾 延 补 有 些 课 文 的 结 尾 含 蓄 , 言有 尽维普资讯
小 学 苗 撵 究 牲 乍 业
例如《 山奇石》 黄 一文 , 文根据黄 山岩石 课 名 形 相 似 的 “ ” 通 过 “ 子 观 海 ” “ 人 指 奇 , 猴 、仙 路” “ 、 仙桃 石” “ 、 金鸡 叫天都”等石 的具体描 写 , 出“ 有趣 ” 突 很 。其他奇石 , “ 狗望月” 像 天 、 “ 子抢球 ” “ 狮 、 仙女 弹琴 ” 等一笔带 过 , 进行略 写, 形成 了空 白。 我们 可 引导 学生 紧扣 “ 奇形怪 状 ” 抓住岩石 的名字 , 挥想像力 , 别说说 , 发 分 这三 块略写 的岩石 的样 子 。 仿前文描 写的句 模 式手 法 , 把这 三块岩石具 体写下来 , 行迁移 进 训 练 。然 后 要 求 学 生 改 写 课 文 , 这 三 块 岩 石 把 作 为详写 的内容 , 原文 中详 写 的四组 岩石作 把 为 略写 ,开头 结尾 不变 ,进 行 更高 层次 的训
紧扣教材考纲,提高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效率

紧扣教材考纲,提高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效率普通高中会考是高中毕业水平考试,是检查、评价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必修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及能否毕业的重要手段。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考查学生水平的一种手段,还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利于学校实行素质教育,有利于高中新课程的实施。
下面我就高中信息技术备考复习谈谈体会。
一、统一思想认识,正确对待会考。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依据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教材和《高中会考纲要》的基本要求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尤其是操作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考试的内容和以往相比有较大的变动,增加了许多教材上没有涉及的内容。
学生水平、办学条件的差异,给很多学校、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学校、教师更应该统一认识,精心准备会考,认识到会考是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会考,帮助学生树立顺利通过会考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取优异的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层复式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尽可能会考复习和能力培养两手抓;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应注重“双基”复习并加强训练。
二、仔细研读教学大纲、教材和会考纲要,明确复习目标。
《会考纲要》明确指出会考命题依据现行教学大纲、教材及水平考试的要求,试题主要来源于教材的习题并加以改造,其难度不高于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水平。
在教学中应认真领会《会考纲要》中知识内容考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切实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不要盲目加深难度。
尽管考试涉及教材、考纲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分析各部分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力求抓住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教师应要求学生落实课本上课后作业和考纲中的习题,并在与考纲同等程度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水平差异进行适当的巩固训练,不必为了考试而补充很多,导致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教材,自然渗透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主观上,教师必须要有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强烈意识,但在过程中,教师却要尽量地淡化德育痕迹,隐蔽自己的德育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古人也说过,“理不直指也,故籍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
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在“渗透”二字上下工夫,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文道合一。
这样就能淡化学生“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学生充分的自主意识的支配下,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
当教育意图被隐蔽,教育色彩被“淡化”之后,表面上看,似乎出现了“真空”,其实,在这种状态下,德育的内涵更丰富,过程更轻松,效果更明显了。
当学科教师把这种德育的“无痕”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也就真正达到了教学的教育性目标。
有一堂小学数学课,给我印象很深。
课堂上,教师发现一个学生在做小动作,暗示多次未改,于是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上左手画长方形,右手画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时进行。
学生尝试多次后表示画不好。
教师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
教师没有批评、训斥,也没有下课后把矛盾推向班主任,而是借事明理,让学生懂得了道理。
抓住生活中的偶发事件
德育教育具有灵活性,长期性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不能期望举办一次两次讲座就能收到效果,也不能认为整天挂在嘴边就能起到作用。
德育教育要因时、因事、因地展开,要在真正触动学生心灵的地方进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的各种偶发情境,往往能起到这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