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

合集下载

赞美桃花的诗句赏析

赞美桃花的诗句赏析

赞美桃花的诗句赏析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带来的赞美桃花的诗句赏析(共含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赞美桃花的诗句赏析1)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

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出自诗人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2)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出自诗人常建《三日寻李九庄》3)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出自诗人杜甫《绝句漫兴九首》4)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出自诗人袁枚《题桃树》5)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出自诗人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6)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

——出自诗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7)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出自诗人李白《山中问答》8)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出自诗人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9)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出自诗人王建《宫词一百首》10)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

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

——出自诗人戴叔伦《蕲州行营作》11)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

——出自诗人韩偓《野钓》12)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出自诗人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1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出自诗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14)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出自诗人刘敞《桃花》15)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出自诗人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16)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陶渊明写的关于桃花的诗句

陶渊明写的关于桃花的诗句

陶渊明写的关于桃花的诗句桃花烂漫的季节总是令人陶醉,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对桃花的描写更是充满了深情。

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桃花的诗句,每一句都仿佛承载了他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情的思考和感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陶渊明描写桃花的几个诗句,感受他对桃花的热爱和赞美。

陶渊明曾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出自他的《归园田居》一文中,用桃花潭来形容水的深度,展现了他对桃花自然景观的深深感动。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桃花之美带来的心灵震撼。

在另一首诗中,陶渊明写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句诗出自他的作品《饮酒》。

他用桃花和李花来象征春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句诗又以江湖夜雨和十年灯来形容寂寞和孤独,展现了生活的辛酸与无奈。

陶渊明的诗中还有这样一句:“采桑子短云长,未老莫还乡。

”这句诗出自他的作品《杂纂》之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年华逝去的无奈。

他用桃花和李花来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年轮的转动,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时光的珍惜。

在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中,他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

他写道:“地势平坦,有桃李树,芳草鲜美,杂树纷繁。

”这段文字展现了桃花盛开的美景,以及自然界的繁荣和丰富。

他用这样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桃花源,感受到那份宁静和安逸。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不仅仅是美的象征,还蕴含着深层的情感和思考。

他通过描写桃花,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人情世故的感悟和反思。

他借助桃花这一自然景观,将自己的心灵感悟传递给读者,使人们能够从中得到启示和思考。

在陶渊明笔下,桃花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也成为了一种思想的象征。

他通过对桃花的描述,展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世界观。

桃花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美的描绘,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总之,陶渊明对桃花的描写充满了深情和思考。

他将桃花作为一种寄托和象征,通过细腻而深入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传递给读者。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译文及赏析白居易(约772年-约846年),字乐天,号息夫子,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文秀之冠,躬行之士”。

其文风清丽、豪放洒脱,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涉及诗、词、赋、文等多个领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大林寺桃花》。

本文将对《大林寺桃花》进行翻译并进行赏析。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白居易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田园景象。

晨光熹微,桃花如云,映照在大林寺的山涧之中。

抬头望去,一片清幽的山谷景致展现在眼前。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到访的,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他的眼球。

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十分宁静,这也正好为他提供了写作的创作灵感。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逐一翻译并赏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的各个词句。

词句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翻译及赏析:四月是一个花开的季节,在人间所有的花朵都已经盛开的时候,大林寺的桃花却开始了它的盛放。

这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展示了作者对大林寺桃花的美丽景色的称赞和喜爱之情。

从花期开端,诗人将大林寺桃花的盛放与人间其他花朵的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大林寺桃花的特殊之美。

词句二:“灼灼其华,不见佛前幡”翻译及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桃花盛开的壮丽景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用“灼灼”形容桃花的艳丽,借此烘托出整幅画面的明亮和欢快。

与之相对的是,作者提到了“佛前幡”未见,进一步强调桃花盛开的美景与传统寺庙的庄严宁静形成对比。

词句三:“花丛中”翻译及赏析:这句诗简短而生动,将读者的视线直接聚焦在桃花丛中。

桃花丛中蜂飞蝶舞、繁花似锦,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

作者通过这句简短的描写,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桃花盛开的美景。

词句四:“桃花水阔,明月天低,此情可待成追忆。

”翻译及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林寺桃花景色的回味之情。

桃花的繁盛使得水面上仿佛落下了一轮明月,美丽的景象令人陶醉。

作者表达了对这一刻的美景的珍重和留恋之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

描写桃花的诗句

描写桃花的诗句

描写桃花的诗句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佚名《桃夭》解释: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2.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周朴《桃花》解释: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谁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丽的颜色?3.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解释:江上的浪花有意而起,千里雪浪翻滚而来,桃花却默默无语,一派春天气象。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解释: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解释: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肥美。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解释: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7.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解释: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漂流,可是那桃源洞口究竟在清溪的哪一边呢?8.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解释: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会落入谁家?9.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解释: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10.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解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11.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解释:山上开放的桃花、李花层层叠叠、布满山野,遥望山顶,云雾缭绕,炊烟袅袅,那是人家所在。

1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解释: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13.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辋川别业》解释:细雨涤尘草色绿可染衣,水边桃花红艳如火将燃。

古代描写桃花的诗句

古代描写桃花的诗句

古代描写桃花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古代描写桃花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古代描写桃花的诗句一、《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代: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毕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二、《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唐代: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译文: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

一位姑娘观察了,认为丈夫的宠爱犹如这桃花转瞬即逝,而无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

三、《桃花》唐代:元稹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译文:桃花朵朵盛开,那或深或浅的颜色,好像美貌姑娘面容上浓淡适宜的薄妆,让人心怡。

可无情的春风却将那漂亮的花瓣吹落于我的白衣之上,这让人情何以堪啊!四、《桃花》唐代:周朴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惋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译文: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谁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漂亮的颜色?惋惜初春的狂风地吹过以后,那漂亮的花瓣却只化成片片血红的颜色点缀在青苔之上。

五、《晚桃花》唐代:白居易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译文:一棵盛开的红桃花,花枝斜垂在池水上。

由于旁边有茂密的松竹遮挡,光照少,所以开放得要晚些。

若不是倾斜的夕阳透入林中,还没方法发觉这里有一棵花树,不过也只有我这样喜爱寻幽探胜的闲人,才会过来一探毕竟。

惋惜这棵桃花长得不是地方,就像偏僻寒门的人才简单被忽视,贫困人家的女儿通常晚嫁,是被恶劣的环境给埋没了。

可怜艳丽的桃花在这不见天日的地方孤独地度过春天,快要凋零了也没有享受到春光和游人的赏识,今日机缘巧合被我发觉,就折一枝花回去观赏。

三月桃花的经典诗句

三月桃花的经典诗句

三月桃花的经典诗句三月桃花的经典诗句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月桃花的经典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水作者:杜甫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作者: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

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而就是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描写桃花与春水的诗句

描写桃花与春水的诗句

描写桃花与春水的诗句
诗句:
1、《桃花溪》——唐代张旭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2、《山中答俗人问》——唐代李白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1般。

3、《绝句漫兴9首·其5》——唐代杜甫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译文: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4、《春日》——宋代晁冲之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译文:鹅鸭不知道春天已过,还争相随着流水去追赶桃花。

5、《送别诗》——宋代苏轼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译文:鸭头似的春水1片深绿,浓得就像染过1样;红桃与绿水相映,把春天的容貌打扮得更加娇艳。

6、《敷浅原见桃花》——宋代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译文:桃花纷纷离开枝头,和着雨水1个劲儿地往下落,1半去追逐清清的溪水,1半尽管力不从心,委落尘土,也依然芳香如故。

白居易写桃花的诗句

白居易写桃花的诗句

白居易写桃花的诗句一、引言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文学评论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以婉约派为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后世称为”白诗”。

白居易的诗作中,关于桃花的描写尤为脍炙人口,透露出他对桃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桃花情怀1. 桃花的美丽在白居易的诗歌中,他经常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描绘桃花的美丽。

如《赋得桃花》中写道:“东篱晓叶垂,早花东复西。

偷媚郎头白,误负御衣危。

” 这些诗句充满了对桃花的赞美,使人感受到了桃花的娇艳与精致。

2. 桃花的芬芳桃花的香气也是白居易诗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他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桃花芬芳的特点。

如《赋得桃花紫》中写道:“芳筵不敢赋,春渚畏繁砌。

桃花媚御寝,香雪恋宫闺。

” 这些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桃花的世界中,闻到了花香的清新。

3. 桃花的寓意桃花在白居易的诗作中,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还寄托了白居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桃花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代表着爱情、友谊、和谐等。

在《尚书马融集序》中,白居易写道:“三月桃花,两月蝶。

花红蝶自度,何须前度人?” 这样的表达传递了他对优美生活的向往和体验。

三、桃花与生活1. 桃花与季节桃花是春季的主角之一,成为了描绘春意的重要元素。

白居易以桃花为媒介,描绘出春季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在《新年作寿赋得桃花》中,他写道:“春临小歇,方得新欢;花烂桃开,竟望腊收。

” 这样的描写将桃花与春季的气息融为一体,展现出春季的美好与喜庆。

2. 桃花与情感桃花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常以浪漫的方式表达情感。

他将桃花与爱情、相思、离别等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对桃花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内心的喜怒哀乐。

如《卢员外新妇卢荣木却故乡宴迁燕池驿赋得桃花》中,他写道:“梅花贪引客,桃花倩留人。

满地红丝落,蜂房花片新。

” 这样的描写使人感到桃花的温婉和情感的升华。

3. 桃花与人生白居易的诗作中,桃花也是对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反映。

他通过桃花的形象,表达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唐代吴融有诗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也道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

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诗词中只要出现桃花字样的,无一不是春意融融。

温风如酒,春光灿烂的季节终于来了,这时桃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苏轼有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浓浓的春意,桃花应该更早些时候知道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意融融的桃花艳丽的桃花仿佛就是春天的象征,人们把农历二月叫桃月,春雨叫桃雨、桃花雨。

唐戴叔伦有诗《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就是指春雨中的桃花。

我们知道白居易曾有《题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见到了桃花,就仿佛追到了春天。

《诗经周南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庆新婚的诗。

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形容新娘子,又用将来会结实累累的桃树来预祝新娘子多生贵子。

桃花,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人面桃花的故事,它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所写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和桃花树下女子的爱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重复了。

然而,千百年后,我们读到此诗,那个桃树下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少女,却如同亲见,桃花树下那段如滟滟春光一样的美好爱情,依然让我们憧憬向往。

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有一首诗,名为《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中,出现了两次桃花的影像,长孙皇后可不像后世中的女子那样羞答答的,而是大胆地说:兰闺艳妾动春情,那灿烂明媚的桃花,正代表了盛唐女子的青春活力。

此后的诗词文赋中,一提到桃花脸、桃花面,都不觉让人记起爱情的故事,不过后世的许多文字中,不免都挂上了伤感的色彩。

晚唐擅写闺情诗的韩偓,曾在《复偶见三绝》第二首中这样写道: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

这名女子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和有情人成为眷属。

她现在默默地望着这个她深爱的男人,心中悲辛交集,却不敢脱露形迹,此时此刻,情何以堪!韩偓还有一首名为《新秋》的诗: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我认为这两首诗中的都用桃花脸来形容的女子,应该是同一人,她或许正是韩偓念念不忘的情人。

直到现代,张爱玲有一篇名为《爱》的散文,其中写了村庄里的女孩子,一个春天的晚上,她手扶着桃树,和一个男子打招呼:你也在这里吗?然而,他们的故事从此没了下文,后来女孩子拐卖到他乡外县,几次三番地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和风波,但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那个春天的晚上,那个桃树下,那个年轻男子。

桃花,一直都代表着那美好易逝的爱情。

正所谓: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古来多少痴情人都伤叹: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的仙隐情结桃花,所代表的意象,不单单是青春妙龄的女子,芬芳甜蜜的爱情。

由于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桃花也代表着隐逸和超脱的气质。

《桃花源记》一文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王维有诗: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就堪称诗中有画,道出了隐者之居的剪影。

王维还有一首长诗《桃源行》,几乎用诗句将《桃花源记》复述了一遍: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诗中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桃花,前后呼应,文势活跃多姿,情韵悠长。

唐宋时人写《桃源行》的相当多,像刘禹锡、韩愈、王安石等都写过,不过清代名士王士慎就评道: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维)、韩退之(愈)、王介甫(安石)三篇。

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

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拉硬弓),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

其实我觉得,也未必什么事都抬出盛唐来说道,王维这首诗确实写得最好,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王维本身就是隐士风度,拥有恬静安闲的性格。

而韩愈、王安石二位,一个是木强人、一个是拗相公,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都是脾气火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犟筋头。

他们来写与世无争的《桃源行》,自然是油水难融。

在张旭的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刘禹锡的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谢枋得的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等诗句中,桃花都代表着那清幽神秘的世外仙境。

不求功名,隐迹烟波之上的隐士张志和,他笔下的《渔歌子》也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一付逍遥世外的风姿。

屡受挫折、心灰意冷后的唐伯虎,曾自号六如居士,在苏州桃花坞种满了桃花,他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你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后人因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往往将《桃花庵歌》中的桃花,理解为桃花运,其实不然,此中情趣,应该是抒发隐者之情。

金庸先生在其小说中,塑造了桃花岛主黄药师这一形象,比起其它三大高手来,黄药师更加特立特行、萧然出尘。

这桃花岛上,桃花遍地,落英缤纷。

有道是: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极好地烘托了东邪黄药师那绝世高人的身份。

桃花不单有隐的意象,而且还沾着仙道的气息。

关于桃源,还有一个刘阮到天台遇仙子的故事,相传汉代,有刘晨、阮肇二人去天姥山采药,结果恰似李逍遥遇到赵灵儿,二位仙女留住与之结为夫妻。

过了十天,刘阮要求回乡(你说这俩傻瓜回去做啥?元稹就曾大惑不解,有诗道: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仙女们苦苦挽留半年后终于允许他们回去,然而人世已是沧桑巨变,几百年过去了,只找到二人的第七世孙。

想回去再找仙女吧,却再也无路可通,只留下感慨无限。

晚唐诗人曹唐最喜欢写游仙诗,有诗名《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就是写此事:再到天台访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尘。

笙歌冥寞闲深洞,云鹤萧条绝旧邻。

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昔年春。

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所以后来桃源一词,有时候也代指这么一回事,相传仙人吕洞宾有诗道: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

神话中西王母有一个蟠桃园,李贺有诗: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这王母娘娘的桃花,可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的,千遍红,那可是要过上三百万年,足以回到地质时代中的新生代的第三纪。

曹唐的《小游仙诗九十八首》道: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

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

此处的桃花,穿越了千万年的沧桑,令人神往。

桃花乱落如红雨――红颜薄命的感伤桃花容色娇美,犹如红颜女子。

唐太宗宠爱的贤妃徐惠有诗名《赋得北方有佳人》: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晚唐诗人李群玉夸一个歌姬酥胸媚眼: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晚明名妓柳如是说的更绝妙: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人家都说桃花为美人增色,柳大美人却不这样看,她说:哼,桃花是因为我这样的美人而有了生气。

初看觉得柳美人未必过于傲气,但仔细一琢磨,说得也对,要是桃花树下站的不是美人,而是《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呵呵,这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境哪里还有?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桃花也禁不起风吹雨打。

正如李渔《闲情偶寄》中所说:噫,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然勿明言,至生涕泣。

李渔说,百花中颜色最媚者就是桃花了,而花期最短的也是桃花,红颜薄命之说,似乎就是专说桃花的,然而还是不要说明白,说明白就太伤人心了。

晚唐周朴有诗: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代薄命才子刘希夷有一首很感伤的诗: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桃花,虽然鲜艳,但却匆匆而开,匆匆而落,落时的那一片片红,令人感伤无限,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葬的正是那匆匆飘落的桃花。

除了《葬花吟》外,林黛玉还有一首诗,专写桃花: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书中写宝玉看到此诗时的感受是: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

确实,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桃花,正是薄命红颜们的写照,诗虽然写得好,但宝玉联想到这些,又怎么还有心情说出赞词来。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在《桃花扇》一剧中,李香君溅到扇子上的斑斑鲜血,被点染成了一朵朵桃花花瓣,更为触目惊心,令人惋叹: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

不免取开画扇,对着桃花赏玩一番。

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这是《桃花扇》中的唱词,这里的桃花已不全是柔媚可怜的形象,而是体现出一种如傲雪红梅般的刚烈。

轻薄桃花逐水流――有关桃花的风言风语杜甫有诗,名为轻薄桃花逐水流,不少人也把桃花看作是寻欢卖笑的风尘女子一般。

岑参在挑逗一名歌妓时就写道: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醉戏窦子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