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刺激性实验评判标准
《动物毒理实验》课件:实验3 皮肤刺激性试验

皮肤刺激强度分级
皮肤局部反应
无刺激性 轻度刺激性
无异常改变 充血、红斑
中等刺激性
红斑,少量小出血点,水肿, 少量丘疹以及小水疱
强刺激性
红斑,皮下出血,水肿,有很 多小水疱并有可能合并成大水 疱,糜烂,表皮剥落,有溃疡 形成等
评分 0 <2
2~6
>6
方法评价
皮肤刺激试验的结果不仅与检测技术有关, 也与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相关。
经4~8h后,除去斑贴物,每24h观察一次各小区皮肤的局部 反应,连续观察4d,按皮肤刺激反应评分(表1),定量地 评定受试化学物对皮肤局部刺激作用的强度。红斑通过肉眼 观察,水肿通过轻轻触摸的方法来评分。
表1 皮肤刺激强度反应评分
皮肤反应强度
评分
无红斑
极轻微红斑(勉强可见)
1
A.红斑和 边界清晰的红斑(明显红斑,淡红至鲜红色) 2
本法与局部全封闭斑贴法不同之处在于: 1.每组的白色家兔数不应少于3只; 2.采用纱布作斑贴物,在无刺激作用的前提下,用半封
闭敷料固定; 3.斑贴不需要在擦伤皮肤上进行; 4.斑贴4h,然后去掉斑贴并清洗皮肤,观察0.5h、1h、
24h、48h和72h后的皮肤反应。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同全封闭法。
结果分析
皮肤刺激试验又称皮肤原发性刺激试验。
试验目的
了解受试化学物对皮肤的直接刺激作 用以及刺激强度。
试验材料——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成年白色家兔或白色豚鼠, 首选白色家兔。
在皮肤刺激试验中,动物品种的选择 很重要。目前多选用兔和豚鼠,对于 强刺激或无刺激作用的化学物选用家 兔检测效果好,但对作用缓和的刺激 性化学物,选用豚鼠所获得的试验结 果较准确。
中药、天然药物局部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 【Z】G P T 4-1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二○○五年三月目 录一、概述 (1)二、基本内容 (2)(一)基本原则 (2)(二)刺激性试验 (3)(三)光毒性试验 (4)(四)溶血性试验 (5)(五)结果分析及评价 (6)(六)常见问题及处理 (7)(七)不同剂型的中药、天然药物试验项目的选择 (9)三、参考文献 (10)四、附录 (11)(一)刺激性试验方法 (11)1、血管刺激性试验 (11)2、肌肉刺激性试验 (12)3、皮肤刺激性试验 (12)4、粘膜刺激性试验 (15)(二)光毒性试验方法 (20)(三)溶血性试验方法 (22)1、常规体外试管法(肉眼观察法) (22)2、改进的体外溶血性试验法(分光光度法) (24)3、体外红细胞计数法 (25)4、体内溶血试验法(红细胞计数法) (25)五、著者 (25)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刺激性是指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包括活性成分和赋形剂)经皮肤、粘膜、腔道、肌肉、血管等非口服途径给药,经局部吸收或注射后对给药部位以及全身产生的毒性作用,包括血管、肌肉、粘膜等刺激性。
溶血性是指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包括活性成分和赋形剂)产生的溶血或红细胞凝聚等反应。
它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组成部分。
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包括活性成分或组分、配伍后产生的新成分、体内代谢物、制备过程中的杂质、辅料及制剂的理化性质(如pH、渗透压等)等均是可能导致给药部位毒性或溶血性反应产生的因素。
因此,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示临床应用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和程度、安全剂量或浓度、安全范围、临床研究监测指标、解毒或解救措施等,应进行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局部应用的毒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旨在阐明进行临床前非口服途径给药的毒性研究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阐明进行中药新药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相关技术要求及该领域存在的问题,阐明应利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针对药物的自身特点,结合药学、药效学、其他毒理学及临床应用信息,通过合理、客观的试验设计和研究,探索、揭示或发现中药、天然药物非口服途径给药的毒性反应,预测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毒性,指导临床用药。
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试验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被动皮肤过敏实验
实验方法:
➢ 激发:被动致敏24或48小时后,各组静脉注射与致敏剂 量相同的激发抗原加等量的0.5-1%伊文思兰染料共1mL, 进行激发。
皮肤刺激性实验
表 1.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皮肤刺激性实验
结果评价:
单次给药:计算每一观察时间点各组受试物及赋形剂皮肤反应 积分的平均分值,按表2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多次给药:首先计算每一观察时间点各组积分值,然后计算观 察期限内每天每只动物积分均值,按表2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皮肤刺激性实验
实验动物:成年白色豚鼠,雌雄各半,每组动物数至少6只。 实验方法: ➢ 实验分组:应设阴性、阳性对照组和受试物不同剂量组。阴性对
照组应给予赋形剂或溶媒,阳性对照组给予8-甲氧基补骨脂素,受 试物低剂量组给予临床用药浓度,高剂量组给予不引起皮肤刺激 反应的浓度 ➢ UV光源:波长为320-400nm的UVA,用前需用辐射计量仪在实验动 物背部照射区设6个点测定光强度(mw/cm2),以平均值计。照射剂
溶血性实验
实验方法:
➢ 受试物的制备: 用于血管内给药的注射剂以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临床使用浓度作
为供试品溶液; 临床用于非血管内途径给药的注射剂,以各药品使用说明书规
定的临床使用浓度,用0.9%氯化钠溶液1∶3稀释后作为供试品 溶液。
溶血性实验
实验方法:
➢ 操作步骤: 取洁净试管7只,进行编号,1-5号管为供试品管,6号管为
致敏期间:每日观察每只动物的症状。初次,末次致敏和激发 当日测定每组每只动物的体重。
GBZ240.6-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无红 斑 轻微 红 斑 红斑 和焦痂形成 明显 红 斑
1
72h各 观察时点最高积分均值 ,按 表 2判 定皮肤刺激强度 。
1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
评 分
2
中等程度到重度程度 红斑 严重红斑至焦痂形成
GBz/T240.6-2011
表 1(续 )
皮 肤 反 应 无水肿 很轻微水肿 水肿形成
1
评
分
6.4.2 染毒
取受试样 品 0.5mL(g)直 接涂布在皮肤 上 ,用 4层 纱 布 (2.5cm× 2.5cm)和 一层玻璃 纸或类似物 覆盖 ,再 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 以固定 。对侧皮肤作 为对 照 。采用封 闭试 验 ,敷 用 时间为 4h。 试 验 结束后 ,用 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清除残 留受试样 品 。 如怀疑受试样 品可能引起严重刺激或腐蚀作用 ,可 采用分段试验 ,将 三个涂布受试样 品的纱布块 同 时或先后敷贴于一 只家兔背部脱 毛区皮肤上 ,分 别 于涂敷后 3min、 60min和 4h取 下一块纱 布 ,皮 肤涂 敷部位在任 一时间点积分等于 8分 ,即 可停 止试验 。
限 内观察 和评 价 刺激 反 应 的程
作详细的记录 。
1犭
以进行 可 逆 或不 可逆效 应 的观 察 ,以
便进行完整 的评价 ,但 一般不超过
强碱物质 (pH≥ 11),由 于可预见其腐蚀特
性 ,不 必做本试验 ;若 已知受试样 品有很强 的经皮 吸收毒性 (LD5。 ≤ zOO mg/kg体 重 )的 物质不必进行本 试验 ;在 充分并公认 的体外试验结果 中确定可能产生腐蚀或刺 激 毒性 的物质不必进 行体 内试 验 。如果 从受试样 品的结构活性构效关系可 以预见 潜在 的腐蚀毒性 ,则 不必做本试验 。
药物安全性评价局部给药毒性试验谭

饮食、摄水: 自由饮食、摄水。
动物房温湿度: 家兔、豚鼠及小型猪控制在18-26℃;大鼠控制在20-25℃,相对
湿度均为40%-70%;换气次数为10-20次/min;12h明暗交替光照。
4.剂量设计 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另设赋形剂对照组,
与“皮肤给药急性毒性试验”一致。
4.剂量设计
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 (可设赋形剂对照组,必要时设 空白对照组。)
高剂量:原则上应使动物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甚至 出现个别动物死亡;
低剂量:原则上应高于动物药效学实验的等效剂量, 并不使动物出现毒性反应;
中剂量:动物可出现轻度毒性反应。
5.给药期限
药物临床疗程 单次给药 ≤2周 2周~1个月
小结:注意问题
1.实验动物的选择 依据拟采用的实验模型和观察指标选择实验动物,一般每
个实验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评价。 2.给药的频率与期限
给药的频率与期限应依据拟定临床应用的情况来决定。重 复给药的制剂,一般每天给药一次,给药期限最长不超过4周。 单次给药的制剂可用单次给药的方法进行实验。 3.可逆性观察
思考题
1、局部给药毒性试验,最常用的制剂有哪些? 2、皮肤给药毒性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3、局部给药安全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洗涤皮肤刺激检测标准

洗涤皮肤刺激检测标准一、概述本标准规定了洗涤皮肤刺激检测的方法、试验物质、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评价、数据处理、结果报告、实验人员资质和实验室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洗涤产品对皮肤刺激性的评估,旨在确保洗涤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二、检测方法1. 试验物质试验物质应为洗涤产品,包括洗涤剂、肥皂、清洁剂等。
2. 试验条件试验应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温度保持在23℃±2℃,相对湿度保持在50%±5%。
3. 试验操作步骤(1)选取健康的受试者,确保无过敏史和皮肤疾病。
(2)将洗涤产品按照说明书上的建议使用方法进行稀释。
(3)在受试者的手臂上选取一块皮肤,用无水乙醇进行清洁处理。
(4)将洗涤产品涂抹在清洁后的皮肤上,涂抹面积为 2.5cm×2.5cm。
(5)观察受试者涂抹洗涤产品后的皮肤反应,记录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等不良反应情况。
(6)在试验结束后,用清水洗去残留的洗涤产品,并对受试者的皮肤进行保湿处理。
4. 试验结果评价根据受试者的皮肤反应情况,对洗涤产品的刺激性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可参考以下等级:(1)0分:无刺激反应;(2)1分:轻度刺激反应,如轻微红斑;(3)2分:中度刺激反应,如明显红斑、水肿;(4)3分:重度刺激反应,如严重红斑、水肿、丘疹;(5)4分:严重刺激反应,如水疱、皮肤破损。
三、数据处理将每个受试者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出每个洗涤产品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刺激评分。
同时,计算出所有受试者的总平均刺激评分。
四、结果报告根据试验结果,撰写洗涤皮肤刺激检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试验目的和背景;2. 试验物质的信息;。
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皮肤刺激性试验

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第4部分:皮肤刺激性试验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保健用品毒理学皮肤刺激性试验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保健用品毒理学皮肤刺激性试验检验方法。
2 皮肤刺激性试验检验方法2.1 材料2.1.1 动物多种哺乳动物均可被选为实验动物,首选白色家兔。
应使用成年、健康、皮肤无损伤的动物,雌性和雄性均可,但雌性动物应是未孕和未曾产仔的。
实验动物至少要用4只。
实验动物应单笼饲养,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时间。
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
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
2.1.2 受试物液态受试物一般不需稀释,可直接使用原液,膏状受试物,可直接使用原膏霜。
若受试物为固体,应将其研磨成细粉状,并用水或其它无刺激性溶剂充分湿润,以保证受试物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
使用其它溶剂,应考虑到该溶剂对受试动物皮肤刺激性的影响。
受试物为强酸或强碱(pH值≤2或≥11.5),可以不再进行皮肤刺激试验。
此外,若已知受试物有很强的经皮吸收毒性,经皮LD 50小于200 mg/kg BW或在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中受试物剂量为5000 mg/kg BW 仍未出现皮肤刺激作用也无需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LD 50计算见附录B。
2.1.3 仪器2.1.3.1 体重秤,精确到0.1 Kg;2.1.3.2 放大镜。
2.2 试验方法2.2.1 皮肤急性刺激试验(一次皮肤涂抹试验)皮肤急性刺激试验步骤:a)试验前约24 h,将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剪掉,不可损伤表皮,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 cm×3 cm;b)取受试物约0.5 mL(g)直接涂在皮肤上,然后用二层纱布(2.5 cm×2.5 cm)和一层硫酸纸或类似物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
局部用药毒性及其评价

第一节局部用药毒性及其评价一、常用的局部用药制剂皮肤用药制剂(涂剂、搽剂、敷剂、膏药、透皮吸收制剂等)、滴眼剂、滴鼻剂、喷雾剂、肌肉注射剂、直肠和阴道用药制剂等。
二.药物局部用药的毒性1、吸收毒性:药物在给药部位被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2 局部毒性:是指药物与机体最初接触部位所致毒作用。
如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或胃肠道(酸灼伤等)及吸入刺激性气体或蒸气因其的呼吸道损伤。
三、药物局部毒性作用的类型1、原发刺激性:是指药物制剂(包括活性成分和赋形剂)经皮肤、粘膜、腔道、肌肉、血管等非口服途径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用药局部引起的病理性反应。
特点:●药物达到一定浓度和时间即可发生●初次接触即可发生,炎症局限性。
●表现:红斑、水肿、溃疡等。
2、致敏性(过敏性和光敏性):某些药物可作为半抗原和局部组织的的某种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或在日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具有半抗原作用物质,激发免疫反应。
特点:●病理变化无量-效规律性●有一定潜伏期,再次接触才能激发特定症状。
●表现:红斑、瘙痒、水肿、溃疡等。
➢皮肤过敏性:肌体接触某种药物(局部或全身给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再遇该致敏物后,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表现为药疹、剥脱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属Ⅳ型迟发型过敏反应。
➢皮肤光敏性:局部或全身给药后,分布在皮肤的药物中所含的感光物质与光线产生复合作用,使得用药后皮肤对光线产生的不良反应。
即指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使渗入人体皮肤中的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引发人体产生药物过敏反应。
3、致癌性很少见。
如紫药水,多见化妆品中的环芳烃类和无机砷。
四、局部用药毒性作用的原因可能导致给药部位毒性或溶血性反应产生的因素,包括:1、药物活性成分或组分2、配伍后产生的新成分3、体内代谢物4、制备过程中的杂质5、辅料及制剂的理化性质(如pH、渗透压等)五.局部用药毒性的评价(方法)(略,见教材)(一)药物刺激性评价一)皮肤刺激性实验二)肌肉注射刺激性试验三)血管刺激性试验四)眼刺激性试验(二)药物过敏性评价一)皮肤过敏性试验二)全身过敏性试验(三)溶血性试验(四)其他局部用药毒性试验一)滴鼻剂和吸入剂的毒性试验1、滴鼻剂和吸入剂急性毒性试验2、滴鼻剂和吸入剂刺激试验二)应用于直肠、阴道制剂的毒性试验1、直肠、阴道制剂的急性毒性试验2、直肠、阴道制剂的长期毒性试验3、直肠、阴道制剂刺激性试验第二节新药临床前一般药理学评价一、概念一般药理学(general pharmacology):研究受试物在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的其他作用,它的重点在于发现没有预测到的对器官功能的作用和寻找其他的药理学作用,它包括了次要药效学和安全性药理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