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18章节

经济学习笔记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一、重要名词解释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边际产量值VMPL: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又称为边际收益产量。
(产品的边际收益通常是对产量而言,故称为产品的边际收益;边际产量值则是对要素而言,是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因为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实物产量递减,从而边际产量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资本指能够增值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
)二、重要摘抄1.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在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上,商品与服务数量用Q、商品与服务价格用P表示;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数量用L、生产要素成本用W表示。
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因此,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之间存在关系:每增加一单位的劳动输入,增加的边际产量就是MPL,而增加的成本就是W,因此,边际成本就是MC=W/MPL。
又因为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的劳动量要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值VMPL=P×MPL等于工资W。
因此就有MC=(P×MPL)/MPL=P。
因此,当一个竞争企业雇用的劳动达到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时,它的产量也就达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https://img.taocdn.com/s3/m/a6aa465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8.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跨考网独家整理荟萃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询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存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赢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就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够帮忙你少走弯路,挡住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专业化与贸易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
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
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弯叶,是因为它可以并使每个人享受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二、比较优势原理存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
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须要的资金投入较太少,则可以说道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存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高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道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存有比较优势。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1)绝对优势的含义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
这就是说,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有最高生产率的生产者)有绝对优势。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smith)提出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 6 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看法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应老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念无穷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互相竞争的用途,以令人类的欲念获取最大限度知足的科学。
此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风光对既定资源拘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公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许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利润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同等同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就在社会成员中公正分派的特征。
它是一个历史范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一样而不一样,不存在永久的公正;它也是一个客观范围,只管在不一样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一样对其的理解不一样,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拥有客观性。
5.时机成本时机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余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利润。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拥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定的、在必定条件下拥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沿改动边沿改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细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惹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公司在市场上的互相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本质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能够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别人在经济利益上得益或受损的权利。
曼昆 宏观经济学原理 第六版 讲义(18)

© 2011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 People use domestic currency to buy foreign
currencies
– Incomes of consumers at home and abroad
© 2011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Basic Concepts
PowerPoint Slides prepared by: Andreea CHIRITESCU 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
© 2011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6章 垄断竞争)

第16章垄断竞争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1.垄断竞争的含义很多行业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的极端情况之间的某个位置,称为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两种类型:寡头和垄断竞争。
(1)寡头(oligopoly)是指只有少数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2)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指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每家企业都垄断着自己生产的产品,但许多其他企业也生产争夺同样顾客的相似但不相同的产品。
2.垄断竞争的特征(1)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相同的顾客群体。
(2)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略有不同。
因此每个企业不是价格接受者,而是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3)自由进入和退出:企业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
因此,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要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时为止。
3.寡头和垄断竞争的区别寡头和垄断竞争是完全不同的。
寡头市场上只有几个卖者,卖者数量少使得激烈的竞争不大可能产生,而且更使得卖者之间的策略相互作用显得极为重要。
而在垄断竞争之下,有许多卖者,其中每一个卖者与市场相比都很小。
垄断竞争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因为每个卖者都提供略有差别的产品。
4.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图16-1总结了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
对于任何市场来说所要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市场上有多少家企业。
如果只有一家企业,市场就是垄断的。
如果只有几家企业,市场就是寡头。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6章 垄断竞争)

第16章垄断竞争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1.垄断竞争的含义很多行业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的极端情况之间的某个位置,称为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两种类型:寡头和垄断竞争。
(1)寡头(oligopoly)是指只有少数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2)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指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每家企业都垄断着自己生产的产品,但许多其他企业也生产争夺同样顾客的相似但不相同的产品。
2.垄断竞争的特征(1)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相同的顾客群体。
(2)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略有不同。
因此每个企业不是价格接受者,而是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3)自由进入和退出:企业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
因此,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要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时为止。
3.寡头和垄断竞争的区别寡头和垄断竞争是完全不同的。
寡头市场上只有几个卖者,卖者数量少使得激烈的竞争不大可能产生,而且更使得卖者之间的策略相互作用显得极为重要。
而在垄断竞争之下,有许多卖者,其中每一个卖者与市场相比都很小。
垄断竞争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因为每个卖者都提供略有差别的产品。
4.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图16-1总结了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
对于任何市场来说所要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市场上有多少家企业。
如果只有一家企业,市场就是垄断的。
如果只有几家企业,市场就是寡头。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1)边际产量值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
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
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该图还包括一条市场工资时的水平线。
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这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
低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大于工资,因此再雇用1个工人会增加利润;高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低于工资,边际工人是无利可图的。
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图18-1 劳动的边际产量值(3)劳动需求理论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表示在任何一种既定的工资水平下企业所需要的劳动量,而企业选择劳动量的决策原则是使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
因此,对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
4.投入需求与产量供给一个竞争性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选择在该物品的价格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时的产量,选择工资等于边际产量值时的劳动量。
其实这两个决策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如果W 表示工资,额外的一单位劳动生产出劳动的边际产量(MPL )单位的产量,则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是/MC W MPL =。
边际产量递减与边际成本递增是紧密相关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的劳动量要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值(P MPL ⨯)等于工资(W )。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L P MP W ⨯=如果我们把这个式子的两边同除以MPL ,就得出:/P W MPL =等于边际成本MC ,可以代入上式得出:P MC =这个等式表明,企业产品的价格等于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
因此,当一个竞争企业雇用的劳动达到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时,它的产量也就达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
4.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劳动需求曲线反映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下面是可能会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几个因素:(1)产品价格边际产量值是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
因此,当产品价格变动时,边际产量值变动,且劳动需求曲线移动。
(2)技术变革科学家和工程师不断地发明出新的、更好的方法。
技术进步通常增加了劳动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劳动需求,并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不过技术变革也可能减少劳动需求。
例如,廉价的工业机器人的发明就可能减少劳动的边际产量,使劳动曲线向左移动。
经济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变革。
路德派暴动反映了工人将这种技术进步看做对他们生活水平的威胁。
但是,历史表明,大多数技术进步是增加劳动的。
这种技术进步解释了在工资上升时就业持续增加。
(3)其他要素的供给一种生产要素的可获得量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
例如,减少梯子供给将减少摘苹果工人的边际产量,从而减少了对摘苹果工人的需求。
二、劳动的供给1.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据机会成本的变动做出劳动—闲暇权衡取舍的决策。
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意味着,工资上升使工人增加他们供给的劳动量。
由于时间是有限的,工作时间越多意味着工人享受闲暇的时间越少。
也就是说,工人对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的反应是减少闲暇。
但劳动供给曲线并不一定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也会向后弯曲。
但现在不考虑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可能性,并假设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1)嗜好变动。
(2)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
(3)移民。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1.劳动市场均衡工资的决定竞争性劳动市场上工资如何决定的两个因素:(1)工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
(2)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图18-2 劳动市场的均衡图18-2表示劳动市场均衡,工资和劳动量的调整使供求平衡。
当市场处于这种均衡时,每个企业购买了其在均衡工资时有利可图的劳动量。
每个企业遵循了利润最大化规则:雇用劳动直到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时为止。
因此,一旦劳动的购买量使供求均衡,工资必定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结论:改变劳动供求的任何事件都必定使均衡工资和边际产量值等量变动,因为这两个量必定总是相等的。
2.劳动供给的移动如图18-3所示,由于某种原因劳动供给增加了,劳动供给曲线从1S 向右移动到2S 。
在最初的工资1W 时,现在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这种劳动过剩引起工人的工资向下的压力,均衡工资从1W 下降到2W ,又使企业雇用更多工人,因此就业从1L 增加到2L 。
随着雇用工人数量的增加,工人的边际产量减少了,从而边际产量值也减少了。
在这种新均衡下,工资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值都低于新工人流入以前的水平。
图18-3 劳动供给的移动3.劳动需求的移动由于某种原因使产品的价格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并没有改变任何一种既定工人数量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但它增加了边际产量值。
在产品价格较高时,雇用更多工人就变得有利可图了。
正如图18-4所示,当劳动需求从1D 向右移动到2D 时,均衡工资从1W 上升到2W ,均衡就业量从1L 增加到2L ,工资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又同时变动了。
图18-4 劳动需求的移动这些分析表明:一个行业中企业的成功往往与这个行业中工人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
当产品价格上升时,该产品生产者赚到了更多利润,生产的工人也得到了更多的工资。
当产品价格下降时,产品生产者赚到的利润变少工人的工资也变少。
那些价格变动大的行业的工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共同决定了均衡工资,劳动供给曲线或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引起均衡工资变动。
那些需要工人的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确保了均衡工资总是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四、其他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可以把企业的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劳动、土地和资本。
资本(capital )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时所使用的设备与建筑物的存量。
经济中的资本代表现在正用于生产新物品和劳务的过去生产的物品的积累。
1.土地和资本的市场均衡(1)购买价格与租赁价格购买价格指一个人为了无限期地拥有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
租赁价格是一个人为了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使用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
(2)租赁价格的决定工资是简单的劳动租赁价格。
因此,工资决定的理论也可以用于土地和资本租赁价格的决定。
图18-5说明了土地的租赁价格(如图18-5(a)所示)以及资本的租赁价格(如图18-5(b)所示)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此外,土地和资本的需求决定也与劳动的需求决定一样。
图18-5 土地和资本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对土地所有者支付的报酬(如图18-5(a)所示)以及资本所有者支付的报酬(如图18-5(b)所示)。
每种要素的需求都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只要使用生产要素的企业是竞争性的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每种要素的租赁价格就必须等于那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3)土地和资本的购买价格租赁价格和购买价格显然是相关的:如果土地或资本能产生有价值的租赁收入流,买者就愿意花钱买一块土地或资本。
而且,任何一个时点的均衡租赁收入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因此,一块土地或资本的均衡购买价格取决于边际产量的现值与预期未来会有的边际产量值。
2.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支付给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或资本——的价格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任何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又取决于可以得到的那种要素的量。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一种供给充足的要素边际产量低,从而价格较低;而一种供给稀缺的要素边际产量高,价格也较高。
因此,当某种要素供给减少时,它的均衡要素价格上升。
然而,当某种要素的供给发生变化时,它的影响并不仅局限于对该要素市场。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要素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使用,这就使得每种要素的生产率都取决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要素的可获得量。
结果,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发生变化都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益。
结论:改变任何一种生产要素供给的事件都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入。
可以通过分析某个事件对一种要素边际产量值的影响来找出任何一种该要素收入的变动。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