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学生通过一系列 的探究实验 , 对F e 。 与 F e 抖 的相互转化 关系理解得更深 , 而且深深地感 受到化学 知识与 生活 的 紧密联系 。
三、 问题 情 境 的 正 面 性 在教学 中, 我们 经 常遇 到这样 的现象 , 比如 学 习 氯
问 题 情 境 的 探究 性 。 案例 4 : 在人教版必修 1 ‘ ‘ 硝酸” 的学 习中, 可 提 出这
样的问题情境 : “ 与硝 酸 的氧化性 与 哪些微 粒有关 ? ” 学 生提 出猜想 : “ 与 硝 酸 根 离子 有 关 。 ” “ 与 氢 离 子有 关 。 ” “ 是氢离子和硝酸根 离子共 同作用 的结 果 。 ” “ 硝 这 样 的情境 : 一 次大 战时使 用氯 气作 为化学 武器 的惨烈 景象 ; 学 习高 分子 材料 时 , 大谈 白色污染 、 双酚 A等, 这 样会 让 学 生对 化 学产 生 误解 。 所 以我认为 问题情境应注意正 面性 , 尽量 给学生 带来正 能量 。 案例 3 : 在 学习人教版必 修 2 “ 功能 高分子材 料” 时, 我创 设 了这样 的问题情 境 : 《 时代周 刊 》 评 选 出的 2 O世 纪最伟大 的 1 0 0 项 发 明 中, “ 尿不 湿” 榜 上 有名 。“ 尿不 湿” 主要是 由吸水功能很强 的高聚物 和纤 维浆状 物混合 制成 。平常我们在“ 尿不 湿” 中观 察 到 的颗粒 状 固体 即
彬
为高吸水性树脂 , 常采用 网状结 构 的聚丙烯 酸钠 。聚丙
的任务 , 使学生进入迫切想要解决 所面 临的疑难 问题 的 心理状态 中。学生迫切想要解 难释疑 , 必须进行 创造性 的活动 , 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化学课堂教 学 中创 设 问题情 境 的 目的是 激活 学生 已有 的知识经验 和学 习动机 , 激 发学生 参与学 习活动 的 积极性和 主动性 。那 么 , 在 问题 情境 的创 设 中 , 应 注意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摘要:本文针对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提出教师设立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情境方法,合理利用生成性教育资源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建构理论动态生成问题情境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态生成”这个新课程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它全然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论。
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任务是执行、展开预设的教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特别是公开课,更加不敢越雷池半步。
教师一旦碰到了生成性问题,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轻描淡写地应付了事,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中来,这种做法表面上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往往是错过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事实上,生成性资源不可能事先安排,只能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应该是递进式的、有层次的、相互衔接和逐步深化的,通过对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教师开发生成性资源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开放性问题情境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做出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和发散性,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知识的切入点,更为广泛的学生群体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案例1】《氯气》复习课中,教师对氯气的有关性质提问。
……师:氯气什么颜色?生:黄绿色。
师:氯气有什么气味?生:刺激性气味。
师:氯气有没有毒性?生:有。
师:氯气能和哪些物质反应?生:钠、铁、铜、氢气、水、氢氧化钠。
师:氯气能和这么多物质反应,说明什么?生:氯气的活泼性强。
师:请写出相应的方程式……在这个案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师生这种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完成的。
在这问答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枯燥乏味且十分单调的,学生凭借基础、表面化的知识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师生互动的过程是生成性教学资源产生的重要时机,但是不经深思熟虑地随意提问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的。
【教学案例2】《氯气》复习课中,教师对氯气的有关性质提问。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 施建梁摘 要: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维,让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学科素养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7-0044-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7.021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基础自然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掌握必备知识;二是形成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视角;三是提升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归纳与论证、探究与创新等关键能力,最终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的内容与难度均明显高于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很多高中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在当前选科物理必考背景下,化学变成被放弃的科目。
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围绕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依托问题深度学习,最终获得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一、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与课标要求,并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第一,适应性。
要求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满足教学大纲的规定,更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确保问题在高中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适当超越当前水平。
第二,真实性。
所运用的问题情境应该是生产、生活、学习、科研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问题,从事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化学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内化化学必备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诱发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悬念,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矛盾与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当前,随着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情境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与研究者的重视。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恰当、适时地创设有关情境,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探索,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心理体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文主要介绍了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几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化学;应用一、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情境教学指的主要是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教材创设出有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作为主体的课堂场景或这气氛,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
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引入到一个预先设定好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置身在这个特定环境里,不断激发学生在思维、领略、掌握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对话与演示中轻松地学习,充分而有效地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现代理论认为学习与情境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知识具有情境性,是在各种不同情境中重新被个体建构且获取意义的,学习不单是为获取知识,也要求学生可以在各种情境中进行思维与行动,可以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建构起一个具有学习情境的课堂是十分重要的。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许多教学情境其实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靠教师用心去发现,这类情境通常可以被称为生活情境。
在高中所有学科中,化学可以说是同人民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
当前,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已经在新课程教学的课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例如,有些教师在进行铁、铜制备的讲解时,只是从基本化学原理着手,对铁的工业制备及生产原料进行简单地阐述,并让学生以记笔记为主,而不去创设情境,课堂上缺乏对话与交流,教师在唱独角戏,这样会造成课堂氛围的沉闷,无法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到学习中。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一系列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1. 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讲解动力学时,可以引入车辆行驶中的各种问题情境,比如汽车的变速、坡道上的行驶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动力学的知识。
2. 创设社会问题情境:化学知识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创设社会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与化学知识的联系。
在讲解环境污染与净化时,可以引入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环保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3. 创设实验问题情境: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与过程控制,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4. 创设综合问题情境:化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创设综合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在讲解化学平衡时,可以创设一个反应酸碱性物质溶液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中分析、设计实验以及解决问题。
5. 创设竞争性问题情境:通过创设竞争性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在讲解反应原理和反应速率时,可以创设一个反应速率竞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化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客观性知识: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很难直接感受到知识的客观性,因此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很难形成深刻的理解。
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高中化学新课程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很多学校的实验条件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3. 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趣味性,缺乏挑战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创设,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可以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情境创设策略1. 设计真实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理论知识,设计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
可以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化学知识。
2. 引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设计一些化学反应的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
3. 提供挑战性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化学实验任务。
4. 创设合作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和发现。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浅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
学 科 建 设
渗 谈高 中 化 学 姆 念 教 学 中 情 境 的 剑 设
■ 周 晓兰
一
、
问 题 的 提 出
3 . 利 用化 学 史料 创设 问题 情 境
化 学概念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 体系的基础 , 是 高 中化 学 教 学 的 重 中 之 重 。 化 学概 念 往 往 抽 象 难懂 , 使 概念 学 习变 得 枯 燥 无 味 ,学 生 往 往 只是 被 动 地 接 受老师 的讲授 , 教学效果不理想 。 如果把概念教学置 于真实 的问题情境中 ,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 机,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 促成学生对概念知识 的 自主探 索 、 发 现 和 对 概 念 的 主动 建 构 。 问题 情 境 的 创设 , 是 指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师有 目 的 地 引入 或 创 设 具 有一 定 情 绪 色 彩 的 、以形 象 为 主 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 发展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 , 笔者积极投身于 课 堂改革 的大潮中 ,以下是笔者关于问题情境创设 的 一 点浅 薄 之 见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策略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2T02:11:22.23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月32期作者:符迎佳[导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全方位的备课工作,符迎佳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572600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全方位的备课工作,设计和制作课件资源,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社会实践内容、融合相关化学实验、引入化学生动故事、利用学生认知矛盾,创设各类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的问题情境。
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发学生回顾亲身经历,感受自然现象、生活情境,观察化学实验等,能够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化学的巨大作用,培养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化学实验;化学知识新课程背景下,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等。
但在过去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不多,学生多是被动接受化学知识,无法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通过创设多元化的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师根据化学课程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过去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通过实施情境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经历化学知识形成过程,提高教学成效。
一、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化学是由总结生活经验发展而来的,因此化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也便于高中生认知、理解和掌握。
教师要明确哪些内容贴近高中生的生活情境,哪些生活情境与高中化学具有关联,然后根据化学课程主题和内容,提前准备图文、微视频和课件等资料,便于课堂上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在此作用下,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罗宇达南昌一中化学组330003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应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构建过程。
而要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关键是创设引导、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情境。
其中,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
本文将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联系笔者的教学实际,来阐述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关键词: 问题情境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建构主义三维目标一、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1、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就要教师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来实现。
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也充分体现了利用情境创设、促使学生主体参与的思想。
情境创设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其作用在于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什么是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应从教师向学生提出已知、现成知识的模式开始,而应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激发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形成学生真正的、内部的认识动机,以间接方式影响学生能动的学习过程。
3、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作用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创设问题情境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五大作用: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化学内容中的许多知识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环境、能源、卫生、健康、人文历史等联系紧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工业合成氨”时,提供“第一化学反应”的相关背景资料,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要花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这个反应?(人工固氮的意义);研究的方向在哪里?(从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的角度分析);在学习Cl2的性质时,创设问题情境:如果发生Cl2泄露,人们应该如何发现并防护?介绍H2S性质时,提供重庆开县井喷事故的背景材料,设问:造成重大惨剧除人为因素外,当地的地理环境也做了帮凶,为什么?体现了H2S的哪些性质?……学生在接触这些知识时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接受新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教师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在学习Na2O2性质时,教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提问:实验体现了Na2O2的什么性质?让学生往装有Na2O2的试管中滴水,并用手指略堵住管口,有什么感受?再用带火星的火材靠近管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并思考原因。
通过创设一系列连贯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得到Na2O2的性质。
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我先提出问题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呈什么性?不少学生根据NaCl溶液呈中性就认为盐溶液都呈中性。
我再让他们测NH4Cl、AlCl3 、KCl、Na2CO3等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现象?你能推测NaHCO3、Na2SO3、CuSO4、FeCl3、K2SO4溶液的酸碱性吗?能发现什么规律?得到什么结论?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化学问题情境必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察”、“好问”、“勤思”习惯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就容易养成学生“善察”、“好问”、“勤思”的良好习惯。
例如, 《钠》这节课中研究钠的活泼性,教师先提出问题: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会得到什么产物?方程式是什么?(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学生大都认为钠把铜置换出来)。
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并推测产物是什么,思考原因。
(而实验事实证明,钠和铜盐溶液反应并无红色的铜生成,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气体)。
学生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时,经常会与他们原有的知识发生“冲突”或是结果“出乎意料”。
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经常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联系新旧知识主动思考问题,及时发问,通过同学的相互讨论或老师的引导指点解决问题。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所以有效的学习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形成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4、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思维和提高科学素养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知识与技能可能会随着学习者以后不再接触相关学科的学习而遗忘或无法运用,但学习者形成的化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则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终身受用。
各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特点,都有相应的学习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学科思维。
而科学素养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
这两者都是学习者能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能力。
教师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分析、思考问题的氛围的同时,不仅使他们容易形成问题意识,了解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教学中,设置以下问题:在准备阶段酸碱式滴定管是否要润洗?为什么?锥形瓶呢?在滴定过程中眼睛应盯在哪里,为什么?达滴定终点时能否立即读数?为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不仅明白正确的实验操作,还能了解化学实验中误差分析的方法。
5、创设问题情境,是落实“双基”、实现“三维目标”的良好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对高中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作出了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中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尤其重视。
由于学科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散,对于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然而许多知识都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环境、能源、卫生、健康、人文历史等密切相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机械生硬的落实“双基”而不注重创设与教学内容、目标相关联的教学情境,不仅可能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我省即将实施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做了重大的调整,课堂教学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实现三维目标的良好途径。
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化学学科内容、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水平精心预设,创设好问题情境,必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接受教师对他的感染的同时也在彼此之间形成相互感染。
从而在良好的群体风气、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求知,在勤思、民主的氛围,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认知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形成问题意识,从而积极自主构建以获取知识与技能,体会化学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科学素养与价值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1.吴洪明:《试论问题情景式教学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化学教学2001.92.蔡铁权:《三维目标的课程观诠释》,全球教育展望2006.33.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44.汪明微:《化学探究活动中问题的有效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5.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