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人口结构日本衰退的根本性原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原因简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原因简析作者:李海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5期摘要:本文以日本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为宏观背景,从国情变化、制度僵化、经济转型、政府政策、金融体制等方面阐述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通过对日本经济“失去了的10年”客观剖析,探讨了后进赶超型国家面临经济全球化战略机遇期推进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日本经济;衰退原因作者简介:李海涛(1969-),男,吉林省长春市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02石油危机以后,大体上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蓬勃兴起。
它对石油危机后的日本经济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为其摆脱困境带来了新的机遇。
①日本通过实施科技立国战略、人才开发战略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有效转型,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开始快速回升,生产和需求十分旺盛,出现了又一个繁荣期。
在这一个时期,日本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加上受到赚钱示范效应的影响,这些剩余资金大部分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
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但日本金融管理部门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纷纷给房地产从业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至1988年3年中,商业用地价格平均涨了两倍。
东京都商业区涨了3倍,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此时,日本制造了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暴跌,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和经济的低迷使日本一些涉足房地产很深的大企业纷纷倒闭。
众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在房地产领域投资的彻底失败,使为其贷款以及提供担保的金融机构,不良债权激增,抗风险能力随之下降。
融资链条的断裂,导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倒闭,其他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破产更是接连不断,日本金融体系发生剧烈动荡,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日本“失去的20年”即日本泡沫危机的结构性原因

日语版:http://www.rieti.go.jp/jp/publications/pdp/10p004.pdf中文版日本“失去的20年”的结构性原因The Structural Causes of Japan’s “Two Lost Decades”金荣愨深尾京司牧野逹治1.引言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在之后的20年处于停滞状态。
迄今为止,分析停滞原因的研究十分普遍1,但主要研究对象是1991~2000年初的所谓“失去的10年”。
实际上,自2000年以来,尽管日本的不良债权和资产负债等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经济增长并未加速。
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自然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抛开这个因素来看,人均GDP增长率反映出了日本的经济状况(见第3节图4):由1975~1990年的4.0%下降到1990~2001年的0.8%。
而后,虽然经济增长率逐渐回升,但在经济状况较为稳定且世界经济危机尚未产生实质性影响的2001~2006年,年增长率也仅为1.7%,大幅低于1990年前的水平。
而针对“失去的20年”的研究并不多见。
以1990年为界,1975~1990年人均GDP增长率的平均值为4.0%,而1990~2006年仅为1.3%,下降了2.7个百分点,这绝非一个小数目。
倘若日本在1990~2006年里保持1975~1990年的人均GDP增长率,如今的人均GDP将会增加54%。
回顾“失去的20年”,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并不是因泡沫经济崩溃及随后财政货币政策不力造成的短期问题,而是内需不足、生产率低下的结构性长期问题,把握好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
基于此观点,本文将从长期和结构性的视角分析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并论证这些原因是否正在消除。
在将1990年后的20年与前20年进行比较的同时,我们还比较了1995年以来经济加速增长的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利用整个行业和单个企业的数据(通过对近期数据库加以整理和研究统计获得)进行定量分析。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原因剖析

日本当年经济衰退前,很像现在的中国。
首先是石油危机,是有大幅提价,导致日本受到冲击。
现在是历史最高价了。
在有广场协议,日元被大幅升值,很像现在的人民币。
由于日元的升值,导致国内的股市和楼市大幅被炒高,产生严重的泡沫。
跟中国还是很像。
在有脆弱的银行系统。
中国还是一样。
日本经济加深对亚洲的依赖2010年01月30日03: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0)日本财务省在1月27日公布了2009年12月的贸易统计数据(速报值),出口同比增长12.1%,达到5万4128亿日元。
这是日本出口在2008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增长。
据统计显示,由于中国需求的带动,日本对亚洲的出口在11月已经出现同比增长,12月对欧洲、大洋洲、中南美的出口也出现同比增长,推动2009年全年的贸易好转。
其贸易黑字也时隔两年出现同比增长,增长率达到36.1%。
在国内面临通缩压力、对外日元大幅升值的不利情况下,外需增长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日本经历过泡沫经济后,最终在21世纪初痛下决心,加大力度处理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使得其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大为改观。
当美国次贷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之初,日本人并没有足够的危机感,不少人隔着太平洋(601099)喃喃自语:美国那情形怎么似曾相识。
雷曼危机之后,日本经济又蔓延起极度悲观的情绪。
然而当2009年过去,情况看起来并没当初预想的那么糟糕。
虽然通缩给很多企业带来业绩萎缩的压力,但不少外向型企业却因为亚太新兴国家的内需强劲而意外出现业绩好转。
日本的财政年度在3月结束,目前正是各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09财年前3季度业绩的高峰期。
按照日本经济新闻对预估数据的汇总,日本主要上市公司的营业利益(毛利)来自日本国内的大约是5000亿日元,而美洲不到2000亿日元,欧洲更是亏损状态。
另一方面,亚太区将带来近8000亿日元的营业利益,特别是中国。
由于占比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干脆把中国列为一个单项向投资者披露。
第十一讲20世纪的东西方文化

(5)、苏联史学 苏联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十月革命后 占据主导地位。30年代,苏联史学界已普遍确 认整个世界历史的过程按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合乎 规律地更替。史学工作者即着手对本国和世界史 的各个时期和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专题研 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史学随着苏共二 十大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批判,开始重新探讨史 学中存在的问题。本国史研究的中心转到苏联社 会史和党史方面。同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列 宁主义史、世界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史、各 社会主义国家史、“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 和 发展史、民族解放运动史。
阿图尔· 叔本华及其著作
弗里德里希· 威尔海姆· 尼采(1844—— 1900)是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 他认为,贪得无厌的权力意志是万物的本 原。它不仅是有意识活动的人本质,也是一切自 然事物的过程和内容。人生的目的在于发挥权 力,扩张自我。尼采提出了超人哲学。他说, “超人”就是人类中的“精英”、“天才”。尼 采认为超 人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时代都有过。他把人类历史 描绘成强者和弱者,以及这两者之间的永恒斗 争。尼采鼓吹战争,宣扬雅利安人种是欧洲的新 种族,赞扬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尼采的权力意志 论和超人哲学是反科学的、反民主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它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后来又成为法西 斯专政的理论根据。
阿诺德· 汤因比 (1889-1975)
(2)、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 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以新的自然科学和 新的哲学观念为基础,对19世纪西方占统治地位 的实证主义史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意大利的克 罗齐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不是复制和再现过 去,而是回答和解决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多种理论 问题。英国的科林伍德则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 史的口号,认为历史不是孤立的、个别事件的集 合,而是无始无终的过程,研究历史是要透过事 件的表象去辨析出其中的思想来。批判、分析的 历史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助于人们思想的澄 清和认识的深化。历史哲学从思辨到分析的转 变,使史学与哲学之间建立了一种更为密切的关 系,但同时,它也使历史似乎成了艺术和哲学一 类的东西,使它丧失了科学的地位。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素材:人口问题成为日本老大难【最新整理】

人口问题成为日本老大难作者:本报记者张冠楠《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0日08版)一名老年人在日本东京巢鸭区街头行走,这一地区很受老年人喜爱。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东京的一家托儿所内,小朋友们在吃午饭。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在日本东京,老年人齐跳哑铃操锻炼身体。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特别关注】在日本,少子老龄化社会的景象到处都是:大街上步履蹒跚的年迈老人随处可见,开旅游大巴的老年人司机不在少数,关于少子老龄化的书籍摆放在书店最显眼位置,大部分店铺里都能看到正在辛勤工作的老年人,针对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务的广告随处可见……日本厚生劳动省去年12月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显示,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仅为94.1万人,创下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而死亡人数估算值为13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
这意味着日本人口将自然减少40.3万人。
此外,据日本总务省的人口推算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1日,日本20岁新成人与上年持平,为123万人,在总人口1.266亿人中占比0.97%,连续8年不到1%。
这一系列的数据,让日本社会不得不再次聚焦少子老龄化问题。
1.育儿成本太高拉低出生率总和生育率是衡量人口生育率高低的基本指标,指的是每名妇女在其生育年龄(15至49岁)生育的子女数。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一直超过维持世代更替水平的2.1,此后开始下降,1989年已降至1.57。
虽然日本政府从1994年开始出台各种应对政策,然而,2016年日本的总和出生率也仅为1.44,继续下降。
有分析认为,导致日本出生率创新低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育儿成本太高。
儿童的抚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撑,这已经成为日本年轻人的负担。
此外,影响生育的日本社会结构性因素也在变化,比如婚姻观、就业压力、理想家庭模式发生变化等,多元化的价值观导致婚姻成为一种个人的行为选择。
这样一来,各种为防止人口减少而实施的社会政策基本无效。
文秘知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精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严重萧条,日本舆论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剖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诸多因素,随后对日本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给予了分析及评价,并指出了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日本经济政策,探究其对我国经济腾飞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衰退因素启示引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寻其长期低迷的原因。
1992至2019年的10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6%左右。
2019年,日本经济再度出现0.6%的负增长。
做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方面足因为日本身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日本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经济问题。
随着日本经济的复兴与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地位的变化,造成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
日本与欧美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尖锐,日本的产品出口更加困难。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贸易的限制措施,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出口,并采取反烦销、使日元升值等措施,以减少日本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
特别是在1985年9月22日,美、英、法、西德和日本5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达成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如脱经之马,一发而不可收。
1985年,原来1美元兑换263日元,当年即降到200日元以下,1986年又降到152日元,1987年更进一步降到121日元。
两年间日元升值1倍以上。
这一状况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困难,有的不得不宣布破产,使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下降。
一、衰退因素探究像自然界一切事物一样,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企业生产能力过剩。
当代日本主要问题人口问题课件

04
日本应对人口问题的策略与措施
鼓励生育政策
改善生育环境
政府加大了对生育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生育津贴、增加产假和 育儿假等,以改善生育环境。
促进家庭和谐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提高儿童抚养津贴、提供家庭照护津贴 等,以促进家庭和谐,提高家庭生育意愿。
加强青少年性教育
政府重视青少年性教育,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提高青少 年对性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降低少女怀孕率。
长约50%。
04
移民政策限制
尽管日本政府已逐步放宽移民政 策,但短期内仍难以大量引入外
来人口填补本国人口空缺。
应对策略建议
鼓励生育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生育的鼓励力 度,包括提供育儿补贴、扩
大产假和育儿假等福利。
1
移民政策调整
逐步放宽移民政策,吸引具 备专业技能的外籍人士来日
本工作和生活。
提高女性地位
通过政策手段提高女性地位 ,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和职场 活动,提高生育率。
详细描述
由于年轻人普遍认为孩子会降低生活质量,同时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上升,许多日本年轻人选择不生 育或推迟生育。此外,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也增加了家庭和职业的冲突,进一步影响了出生率。
03
日本人口问题原因分析
经济因素
低出生率
由于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 成本也相对较高,许多年轻人对 结婚和生育望而却步,导致出生
当代日本主要问题:人口问 题
目录
• 人口问题概述 • 当代日本人口问题现状 • 日本人口问题原因分析 • 日本应对人口问题的策略与措施 • 日本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挑战 • 日本人口问题未来趋势及应对策略建议
01
人口问题概述
浅议日本经济衰退原因

关键词 :日本 经济衰退 分析
问题 的提 出 2 O 世纪 7 O年代 中后期 ,在经历了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之后 ,日 本出人意料 地在短短不到 3 0年时间内迅速崛起 ,很快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 国。 这股突如其来且异 常强劲 的 “ 日 本 冲击波”迅速影响着全球市 场 。改变 了世界经济竞争 的大格局。
年代 随着 日 本房地产经济泡沫的破灭 , 预示 着 日本 引以为荣 的经 济超高速 增长 的历 史 终结 。随之而来的则是 ,由于金融体 系的深 层次破 坏而造成大量游资转向境外 ;同时 , 股票 市值一 落千丈严 重打击 了投资 者的投 资热情 , 使 得企业在寻求恢复性再生产上 面 临融资困境 。 受到日 本奉行新 自由主义经济 思想的影响 ,日 本政府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 研发领域的作 用遭到在抑制 ,逐渐造成 日本 现阶段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大为降低。 O 8 年
发 端 于 美 国 的 国 际金 融 危 机 ,又 给 予 日本 以
理论 上讲, 一 国的 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 具 有重要作用 : 出 口贸易对 总需求具有拉动 作用 : 出 口贸易具有资源配置效应, 可改善一 国生产要 素的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 带动经 济增长; 出口贸易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 企业 可 以通过对外贸易做大规模, 降低成本 , 提高国 际竞 争力 , 谋 取更 多利 润, 从 而 提高 国 民福 利。 随着 日 元 的不断升值, 日 本 的出口产品的 价格优势大为降低。 日 本 的出口贸易衰退。 虽 然日 元 升值客 观上也导 致了 日 本 企业进 口 原材料 的成 本大为降低 , 但 日本 出口的高 技 术含 量产 品的原材料成 本只 占产 品总体 成 本的较小份 额, 其 出口产品的总体竞争力 还 是大幅下 降。 但是, 日 本出 口贸易衰退的根本 原因是其产业政策未能及时有效调整 。 方面, 在新兴产业 的竞争 上, 日本产业 界过 于偏 爱高新制造技术 , 在信息技术 领域 缺乏战略构想, 只注重计算机硬件 的速度 、 容 量和功能等 , 对 软件产业 的发展却不重视, 这 导致 了日本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较落后 。 另一方 面, 在传统产业 的竞争上, 日本受 到亚洲各 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冲击 。2 0世纪 8 0年代, 东亚地区各经济体迅速 崛起 。台湾 电子化工产业和韩 国重工 、 造船和汽车产业 的崛起对 日本相关 核心产业 产生 了极大 冲 击. 中国大陆 经济的崛起也对 日本 出口贸 易 形成 了一定冲击。 2 . 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和企 业制度存 在 缺陷 日本企业 的公 司治理模 式 的表现形 式 主要有三点 。 ( 1 ) 主办银行制度 。 在主银行制度下, 银行 对企业 的经 营管理乃 至企业重 组都拥有 很 大 的影 响力, 使得企业 经营管理者 的管 理才 能收到限制, 企业绩效无法提高。 ( 2 ) 法人相互持股 。 公司相互 持股加强 了 企业之 间的联 系, 形 成了 “ 命运共同体”, 产 生 了大量的不行使股东权益的股东 。由于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日本人口变化史
1、绳纹时代中期: 26万人时代:
600万人
4、镰仓时代:
700万人
5、江户时代初期:1300万人
6、明治维新: 3200万人
7、1920年:
5600万人
8、1950年
8320万人
9、2004年
12779万人
1979年流行歌《男子汉宣言》
48 集 电 影 ⌒ 寅 次 郎 的 故 事 ︶
1997年电视连续剧《成田离婚》
五、少子老龄化的影响
1、消费不振 消费最旺盛的生产年龄人口减少 1995—2005年减少300万人 食品消费减少2.8%,服装减少40% 2、缺乏劳动力(险、脏、累三K) 3、增加国民负担率 实际40.6%—潜在47.5% 4、综合国力减弱 1991年GDP第9位——2009年第24位
世界移民潮
2、移入民 朝鲜半岛70万人,中国60万(100万?) 巴西30万,秘鲁6万等 永久居留、归化、日本人配偶 研修、短期逗留、留学、非法逗留 政府与社会消极的原因: 破坏日本社会秩序(犯罪活动) 影响到单一民族纯粹性(独特文化) 对人口问题缺乏危机意识(无政治家)
反对给予外国地方参政权
日本市町村人口出
二、从多生多死到少生少死
人口增长率1880年为0.76%
1900年为1.18%,1915年为1.4%
1980年为0.78%,2004年为0.05%
千人死亡率1947年14.6人到1970年6.2人
婴儿死亡率1940年90.0人到1970年13.1人
1990年为3.8人
平均寿命:
男性1947年56岁,2007年79.19岁
女性
59岁,
82.99岁
老龄化社会
三、人口结构
2005年日本总人口首次减少二万人
2010年生107万,死119万
2050年时将减少到一亿人以下
1955年65岁老人的比例为5%
14岁以下的比例为35%
2008年65岁以上的比例为22.1%
14岁以下的比例为13.5%
2050年65岁以上的比例为35.7%
总和生育率1950年为3.65,2003年为1.29
2005年日本人口结构图
四、婚姻家庭观的变化
1972年80%的人主张男主外、女主内 庞大的主妇阶层——主人、家内 2002年42%男性、51%女性反对 1973年总和生育率为2.14 1975年降到2以下 不婚、晚婚、不育的趋势增强 原因:女性就业、育养成本、社会保障 男子汉宣言、寅次郎的故事、成田离婚
3、在日华人 在日外国人最大族群(28.2%) 9万留学生最多,另外有2万就学生 1989年在日华人登记人数为14万 2007年增加4.4倍(61万),10万归化人 15—64岁的劳动人口91.8% 65万外国劳动者中29万为中国人 中国新娘每年万人与日本男性结婚
中日婚姻家庭子女占十分之一
四国老龄化社会比较
六、政府对策
1、提高出生率措施 2003年《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 2003年《培养下一代支援对策促进法》 2、减轻养育负担 增加生育、就学补贴 3、加快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 4、推动女性、老年人就业 提高女性工资、提高退休年龄
2010年未满15岁者比上一年较少9万
两国国民之间的对立情绪依然严峻
日本人骚扰中国在日商店
七、移民问题
1、日本向外移民 1908年首次移民巴西,目前有150万人 在美国130万人,亚裔第三位 日本血统的加拿大人9万 在秘鲁数十万人(藤森总统) 在菲律宾20万人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满洲农业移民法案》 计划百万户移民,满蒙开拓团
日本移民巴西船
2、国际移民潮 2009年移民2.1亿,世界总人口3.1% 卡塔尔外来人口占总人口87%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0% 科威特69% 新加坡41%,香港39% 美国12.5%,欧洲6.4%,德国20% 2008年在日外国人221万,总人口1.7% 世界230个国家与地区中排名第17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