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班级:姓名:㈠、子曰:“学而时.(时常地)习.(温习,复习)之,不亦说.(通“悦”,愉快)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乎?”(《学而》) ㈡、曾子曰:“吾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吾身:为人谋(谋划)而不忠(尽心尽力)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㈢、子曰:“温故.(旧的知识)而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为师矣。
”(《为政》) 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为政》)㈤、子曰:“由,诲女.(通“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这)知.(通“智”,聪明)也。
”(《为政》)㈥、子曰:“见贤.(贤能的人)思齐.(相同,一样)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此”,在这中间)。
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把……当作)己任,不亦重.(重大)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
”(《子罕》)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也许)恕乎!己所不欲.(想要),勿施.(施加)于人。
”(《卫灵公》)一、文言知识总结及理解性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爱”。
后世将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

《论l ún 语》十则 复习资料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说:通“悦”,愉快)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按时进行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生气,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第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第三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孔子说:复习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第四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第五则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译文: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第六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自己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第七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第八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当.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第九则 (凋:凋谢)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第十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十则复习

❖ 文言朗读
❖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文言翻译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 是最后落叶的。”
❖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 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文章评价
❖ (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 如:第1、2、3、4、5章。 ❖ (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 如:第1、4、5、6.7、8、9、10章。 ❖ (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 如:第8、10两章。
练习
❖ 1. 本文选自《 》, 该书是一部______________ 的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伟 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_。
❖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 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就是聪明智慧。”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 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 病。”
❖ 文言翻译
❖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A.①温故而知新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B.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
《论语十则》复习指导.doc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吋习]时常地复习。
吋,吋常(又:按一定吋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iin)]主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hig)]多次进行白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e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咬]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ng)]迷感。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価)]有害。
[诲(hui)]教,教导。
[知(Z)]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上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o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屮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M)]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d)]指倫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
[勿(\、右)]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通假字:[女]同“汝",伤[(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啲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來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口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耍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屮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第一篇:论语十则复习《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全书共()篇,是()体散文。
它与()()()()是合称“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
2.结实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⑪学而不思则罔()⑫思而不学则殆()..⑬温故而之新()⑭择其善者而从之()......⑮学而时习之()⑯不亦君子乎()....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⑱人不知而不愠()⑲其恕乎()..⑳不亦说乎()⑴吾日三省吾身().....⑵见贤思齐焉()⑶是知也()...⑷松柏之后凋也()⑸勿施于人()..⑹吾日三省()⑺必有我师焉()..3.找出文总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⑪()通(),()⑫()通(),()4.用原文语句回答;⑪孔子讲述求学能获得乐趣的句子是:⑫表明巩固知识与创新知识的句子是:⑬讲述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⑭讲述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君子之风的句子是:⑮讲述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才能增长才干,得到快乐的句子是:⑯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⑰文中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⑱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则复习

不有 亦朋 说自 乎远 ?方 来 ,
柏岁 之寒 后, 凋然 。后 知 松 己所不欲, 三人行, 勿施与人 必有我师
一、关于如何做人的思想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孔子(前551~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 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首。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 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 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 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 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返回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
《论语》治天下”。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时常 通“悦” 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但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了解
1.先生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复习它, 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 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返回
胸怀宽广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意志坚定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停止
8.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论语十则复习课件

5.文章中心概括
所选十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第 1、2、3、4、5 则;
(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第 1、2、5、6、7、8、9、10 则;(3)关于孔子 8、10 则。
孔子主张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以学习为乐;要向一切人学习,择善而从。孔子
知识积累 综合探究
首页
按ESC退出
3.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内容把握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见贤思齐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修身方法和处世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积累 综合探究
首页
按ESC退出
5.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2)见贤.思齐焉 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6.特殊句式 (1)是知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2)仁以为己任 倒装句,即“以仁为己任”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即“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 改之” (4)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即“可以(之)为师矣”
2.《论语》十则
按ESC退出
知识积累 综合探究
首页
1.重点词语解释 (1)学而时.习之 时常 (2)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4)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6)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 (7)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谢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