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哲民 RBF神经网络模型及仿真设计 课程设计

肖哲民 RBF神经网络模型及仿真设计 课程设计
肖哲民 RBF神经网络模型及仿真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及设计

题目:RBF神经网络模型及仿真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系: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062

学号:6101206078

学生姓名:肖哲民

起讫日期:2010.1.06——2008.1.20

指导教师:曾芸职称:

系分管主任:

审核日期:

说明

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

学生。

2.进度表由学生填写,交指导教师签署审查意见,并作为课程设计

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

3.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4.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

评阅和课程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3)

3.课程设计原理 (3)

4.设计内容 (8)

5.心得体会 (11)

6.参考文献 (12)

一、课程设计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仿真设计,培养

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加强和发展。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仿真设计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

想,掌握仿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对仿真设计有个较全面

的认识。

3、要求学生熟悉常见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特性,包括智能系

统描述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特点,并重点对RBF神经网

络进行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能进行相关的模型及仿真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题目描述:

运用智能控制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指导以MATLAB软件为工具独立完成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及仿真设计。

2、设计要求:

(1)RBF神经网络模型及原理。

(2)主要采用智能控制原理,实现RBF神经网络的建立,完成算法以及matlab程序的编辑以及仿真的相关图形。

三、课程设计原理:

RBF(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是一种前馈式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前馈式神经网络是一种单方向层次网络模块,它包括输入层、输出层和中间隐层。从学习的观点来看,前馈式神经网络是一种强有力的学习系统;从信息处理的观点来看,前馈式神经网络是一类信息“映射”处理系统。由于前馈式神经网络具有通过样本学习完成任意空间映射的能力,即泛函逼近能力,所以它成为非线性系统建模、仿真和预测的主要工具,在信号系统、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中,前馈式神经网络是应用极广泛的模型。

RBF神经网络作为一种较特殊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是由J.Moody 和C.Darken在8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神经网络,它是只具有单隐层的三层前馈网络。由于它模拟了人脑中局部调整、相互覆盖接收域(或称感受野-Receptive Field)的神经网络结构,因此,RBF网络是一种局部逼近网络。

(2)RBF神经网络特点:

RBF 网络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前馈式网络.作用函数为高斯基函数,相对于BP网络的作用函数为Sigmoid函数,其值在输入空间中无限大的范围内为非零值而言其值在输入空间中有限范围内为非零值,为全局逼近的神经网络而言,RBF神经网络是一种局部逼近的神经网络。已证明RBF网络具有唯一最佳逼近的特性,且无局部极小。且它能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

RBF神经网络是只具有单隐层的三层前向网络,由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是非线性的,而隐含层空间到输出空间的映射是线性的,从而可以大大加快学习速度并避免局部极小问题。如下图(1)所示为多输入单输出的RBF网络结构。

图(1)多输入单输出RBF网络结构

(4)RBF神经网络的常见学习算法:

①正交最小二乘法OLS。

这个算法是基于Gram—Schmidt正交化过程,若学习样本有n个,则网络初始化时隐层设为n个节点,以每个输入样本作为每个聚类的中心通过正交化运算,计算优化的隐层节点数.每做一次正交运算,记算一个能量值,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加,网络的输出误差平方逐步减小到容许的精度范围内。

②梯度下降法。

RBF 神经网络的梯度下降训练方法与BP 算法训练多层感知器的原理类似,也是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实现对各隐节点数据中心、宽度和输出权值的学习。 (4)RBF 神经网络逼近:

图2 RBF 神经网络逼近对象结构图

RBF 神经网络逼近一对象的结构如上图所示:

下面是基于梯度下降法分析RBF 神经网络逼近问题。 首先设定在RBF 网络结构中,X=[x 1,x 2,…x n ]T 为网络的输入向量。设RBF 网络的径向基向量H=[h 1,h 2,…h j ..h m ]T ,其中h j 为高斯基函数:

式中,网络的第j 个结点的中心向量为:C j =[c 1j ,c 2j …c ij …c nj ]T

其中 i=1,2,…n。

设网络的基宽向量为:B=[b 1,b 2,…b m ]T

b j 为节点j 的基宽参数,且为大于零的数。网络的权向量为:W=[w 1,w 2,…w m ]T .

k 时刻RBF 网络的输出为: y m (k)=wh=w 1h 1+w 2h 2+…+w m h m

m

j b

X j

j ,2,1),2C -ex p(-

h 22

j =

=

设理想输出为y(k),则RBF 网络逼近的性能指标函数为: E(k)=[y(k)-y m (k)]2 /2

根据梯度下降法,输出权、节点中心及节点基宽参数的迭代算法如下:

(其中, 为学习速率, 为动量因子) 取RBF 网络的第一个输入为u (k ),即x 1=u (k ),则Jacobian 阵(即为对象的输出对控制输入的灵敏度信息)算法为:

四、设计内容:

(1)RBF 神经网络逼近仿真的对象选取:

用RBF 网络对函数对象:y(k)=u(k)3+

2

)

1(3)

1(2-+-k y k y 逼近。 ))

2()1((---++=k w k w h y y ηw w j j j m j j α(k))-(k)(1)-(k (k)3

2

j j j

j m j b C X h w y y b -(k ))-(k )(=?2))-(k -1)-(k (1)-(k (k)j j j j j b b b ηb b α+?+=2-(k))-(k)(Δj

ji j j j m ji b c x h w y y c =2))

-(k -1)-(k (1)-(k (k)ij ij ij ij ij c c c ηc c α++= Δηα

∑=-=??≈??m

j j

j j

j m b x c h w k u k y k u k y 12

11)()()()(

在该网络中,网络输入信号为两个,即u(k),y(k-1)。网络初始权值及高斯函数参数初始权值可取随机值,也可通过仿真测试后获得。

(2)输入信号及相关参数的设定:

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u(k)=0.5sin(2πt),采样时间为0.001s,网络隐层神经元个数取m=4,网络结构设定为2-4-1,网络的初始权值取随机值,高斯函数的初始值取C j=[0.5 0.5]T,B=[1.5 1.5 1.5 1.5]T。网

络学习参数ɑ=0.05, =0.5。

(3)使用matlab编辑仿真程序。

仿真程序如下:

%RBF identification

clear all;

close all;

alfa=0.05;

xite=0.5;

x=[0,0]';

b=1.5*ones(4,1);

c=0.5*ones(2,4);

w=rands(4,1);

w_1=w;w_2=w_1;

c_1=c;c_2=c_1;

b_1=b;b_2=b_1;

d_w=0*w;

d_b=0*b;

y_1=0;

ts=0.001;

for k=1:1:2000

time(k)=k*ts;

u(k)=0.50*sin(1*2*pi*k*ts);

y(k)=u(k)^3+2*y_1/(3+y_1^2);

x(1)=u(k);

x(2)=y_1;

for j=1:1:4

h(j)=exp(-norm(x-c(:,j))^2/(2*b(j)*b(j)));

end

ym(k)=w'*h';

em(k)=y(k)-ym(k);

for j=1:1:4

d_w(j)=xite*em(k)*h(j);

d_b(j)=xite*em(k)*w(j)*h(j)*(b(j)^-3)*norm(x-c(:,j))^2;

for i=1:1:2

d_c(i,j)=xite*em(k)*w(j)*h(j)*(x(i)-c(i,j))*(b(j)^-2);

end

end

w=w_1+d_w+alfa*(w_1-w_2);

b=b_1+d_b+alfa*(b_1-b_2);

c=c_1+d_c+alfa*(c_1-c_2);

yu=0;

for j=1:1:4

yu=yu+w(j)*h(j)*(c(1,j) -x(1))/b(j)^2;

end

dyu(k)=yu;

y_1=y(k);

w_2=w_1;

w_1=w;

c_2=c_1;

c_1=c;

b_2=b_1;

b_1=b;

end

figure(1);

plot(time,y,'r',time,ym,'b');

xlabel('time(s)');ylabel('y and ym');

figure(2);

plot(time,y-ym,'r');

xlabel('time(s)');ylabel('idengtification error');

figure(3);

plot(time,dyu,'r');

xlabel('time(s)');ylabel('dyu');

(4)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3 RBF网络辨识结果

图4 RBF网络辨识误差

图5 Jacobian信息的辨识

(5)仿真小结:

RBF神经网络具有BP网络无法比拟的优点:全局优化、最佳逼近的性质,相对快速的学习方法,BP网络应用的局限性口益突显也使得RBF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RBF神经网络进行函数逼近学习速度快,网络性能好。神经网络的输出与要求符合,仿真成功。

五、心得体会:

回顾起在这整整半个月日子的课程设计,我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我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内容。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

的过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巩固和升华了所学的知识。

七、参考文献:

(1)杨旭,满春涛,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研究。

(2)闻新. MATLAB 神经网络应用设计. 科学出版社,2000。

(3)刘金琨. 智能控制.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柴杰,江青茵,曹志凯,RBF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能力及其算法。

基于S函数的RBF神经网络PID控制器

基于径向基函数的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 摘要 RBF神经网络在分类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模式识别的问题。许多模式识别实验证明,RBF具有更有效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并且RBF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较其他网络快。本文在具有复杂控制规律的S函数构造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MATLAB语言的RBF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及该模型的一非线性对象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S函数;RBF神经网络PID控制器;Simulink仿真模型径向基函数(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是由J.Moody和C.Darken 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神经网络,它具有单隐层的三层前馈网络。由于它模拟了人脑中局部调整、相互覆盖接受域(或称野-Receptive Field)的神经网络结构,因此,RBF神经网络是一种局部逼近网络,已证明它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 1.S函数的编写方法 S函数是Simulink中的高级功能模块,Simulink是运行在MATLAB环境下用于建模、仿真和分析动态系统的软件包。只要所研究的系统模型能够由MATLAB语言加以描述,就可构造出相应的S函数,从而借助Simulink中的S 函数功能模块实现MATLAB与Simulink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这样处理可以充分发挥MATLAB编程灵活与Simulink简单直观的各自优势。当系统采用较复杂的控制规律时,Simulink中没有现成功能模块可用,通常都要采用MATLAB编程语言,编写大量复杂而繁琐的源程序代码进行仿真,一是编程复杂、工作量较大,二来也很不直观。如果能利用Simulink提供的S函数来实现这种控制规律,就可以避免原来直接采取编程的方法,不需要编写大量复杂而繁琐的源程序,编程快速、简捷,调试方便,则所要完成的系统仿真工作量会大大减少。 RBF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核心部分的S函数为: function [sys,x0,str,ts]=nnrbf_pid(t,x,u,flag,T,nn,K_pid,eta_pid,xite,alfa,beta0,w0) switch flag,

BP神经网络课程设计

《数值分析》与《数学实验》专业实训 报告书 题目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预测 模型 一、问题描述 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号回归模型,来预测某一组数据。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掌握神经网络知识; 2.学习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和Matlab实现; 3.学习神经网络的典型结构; 4.了解BP算法基本思想,设计BP神经网络架构; 5.谈谈实验体会与收获。 三、数据结构 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BP神经网络算法: 神经网络由神经元和权重构成,神经元即为:输入节点,输出节点和隐层结点三部分;权重是各个神经元相互连接的强度。神经网络通过训练,从样本中学习知识,并且将知识以数值的形式存储于连接权中。神经网络的分类过程分成两部分,首先学习网络的权重,利用一些已知的数据训练网络得到该类数据模型的权重;接着根据现有的网络结构和权重等参数得到未知样本的类别。BP算法被称作反向传播算法,主要思想是从前向后(正向)逐层传播信

息;从后向前(反向)逐层传播输出层的误差,间接算出隐层误差。 四、实验内容 人工神经网络是用来模拟人脑结构及智能特点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网络学习达到其输出与期望输出相符的结果,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适应、鲁棒性、容错性及存储记忆的能力.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评价方法以其超凡的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的能力独树一帜,这种评价方法忠实于客观实际,不带任何人为干预的成分,是一种较好的动态评 价方法.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重视.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有多种模型,其中BP 神经网络模型最成熟,其应用也最为广泛. BP 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阶层型神经网络,层间神经元实现全连接,即下层的每个神经元与上层的每个神经元都实现权连接,而层内各神经元间无连接. 典型的BP 网络是三层前馈阶层网络,即: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源程序: %======原始数据输入======== p=[2845 2833 4488;2833 4488 4554;4488 4554 2928;4554 2928 3497;2928 3497 2261;... 3497 2261 6921;2261 6921 1391;6921 1391 3580;1391 3580 4451;3580 4451 2636;... 4451 2636 3471;2636 3471 3854;3471 3854 3556;3854 3556 2659;3556 2659 4335;... 2659 4335 2882;4335 2882 4084;4335 2882 1999;2882 1999 2889;1999 2889 2175;... 2889 2175 2510;2175 2510 3409;2510 3409 3729;3409 3729 3489;3729 3489 3172;... 3489 3172 4568;3172 4568 4015;]'; %===========期望输出======= t=[4554 2928 3497 2261 6921 1391 3580 4451 2636 3471 3854 3556 2659 ... 4335 2882 4084 1999 2889 2175 2510 3409 3729 3489 3172 4568 4015 ... 3666]; ptest=[2845 2833 4488;2833 4488 4554;4488 4554 2928;4554 2928 3497;2928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器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器 摘要:本文将神经网络控制器应用于受限非线性系统的优化模型预测控制中,控制规则用一个神经网络函数逼近器来表示,该网络是通过最小化一个与控制相关的代价函数来训练的。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构造任意结构的控制器,如减速优化控制器和分散控制器。 关键字:模型预测控制、神经网络、非线性控制 1.介绍 由于非线性控制问题的复杂性,通常用逼近方法来获得近似解。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即模型预测控制(MPC),这可用于解决在线优化问题,另一种方法是函数逼近器,如人工神经网络,这可用于离线的优化控制规则。 在模型预测控制中,控制信号取决于在每个采样时刻时的想要在线最小化的代价函数,它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受限的多变量系统和非线性过程等工业控制中[3,11,22]。MPC方法一个潜在的弱点是优化问题必须能严格地按要求推算,尤其是在非线性系统中。模型预测控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线性MPC问题中[5],但为了减小在线计算时的计算量,该部分的计算为离线。一个非常强大的函数逼近器为神经网络,它能很好地用于表示非线性模型或控制器,如文献[4,13,14]。基于模型跟踪控制的方法已经普遍地应用在神经网络控制,这种方法的一个局限性是它不适合于不稳定地逆系统,基此本文研究了基于优化控制技术的方法。 许多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已经提出了应用在优化控制问题方面,该优化控制的目标是最小化一个与控制相关的代价函数。一个方法是用一个神经网络来逼近与优化控制问题相关联的动态程式方程的解[6]。一个更直接地方法是模仿MPC方法,用通过最小化预测代价函数来训练神经网络控制器。为了达到精确的MPC技术,用神经网络来逼近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且通过离线计算[1,7.9,19]。用一个交替且更直接的方法即直接最小化代价函数训练网络控制器代替通过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来逼近一个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这种方法目前已有许多版本,Parisini[20]和Zoppoli[24]等人研究了随机优化控制问题,其中控制器作为神经网络逼近器的输入输出的一个函数。Seong和Widrow[23]研究了一个初始状态为随机分配的优化控制问题,控制器为反馈状态,用一个神经网络来表示。在以上的研究中,应用了一个随机逼近器算法来训练网络。Al-dajani[2]和Nayeri等人[15]提出了一种相似的方法,即用最速下降法来训练神经网络控制器。 在许多应用中,设计一个控制器都涉及到一个特殊的结构。对于复杂的系统如减速控制器或分散控制系统,都需要许多输入与输出。在模型预测控制中,模型是用于预测系统未来的运动轨迹,优化控制信号是系统模型的系统的函数。因此,模型预测控制不能用于定结构控制问题。不同的是,基于神经网络函数逼近器的控制器可以应用于优化定结构控制问题。 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应用于非线性优化控制问题的结构受限的MPC类型[20,2,24,23,15]。控制规则用神经网络逼近器表示,最小化一个与控制相关的代价函数来离线训练神经网络。通过将神经网络控制的输入适当特殊化来完成优化低阶控制器的设计,分散和其它定结构神经网络控制器是通过对网络结构加入合适的限制构成的。通过一个数据例子来评价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性能并与优化模型预测控制器进行比较。 2.问题表述 考虑一个离散非线性控制系统: 其中为控制器的输出,为输入,为状态矢量。控制

BP神经网络实验报告资料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实验名称BP神经网络实验日期2016-04-30 班级计科1305 姓名游思睿学号1030413529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名称2.实验要求3.实验环境4.实验步骤5.实验体会 一、实验目的: 两个输入a、b(10以内的数),一个输出c,c=a+b。换句话说就是教BP神经网络加法运算。 二、实验内容: Data 用来表示已经知道的数据样本的数量,也就是训练样本的数量。In 表示对于每个样本有多少个输入变量; Out 表示对于每个样本有多少个输出变量。Neuron 表示神经元的数量,TrainC 来表示训练的次数。再来我们看对神经网络描述的数据定义,来看下面这张图里面的数据类型都是double 型。 d_in[Data][In] 存储Data 个样本,每个样本的In 个输入。d_out[Data][Out] 存储Data 个样本,每个样本的Out 个输出。我们用邻接表法来表示图 1 中的网络,w[Neuron][In] 表示某个输入对某个神经元的权重,v[Out][Neuron] 来表示某个神经元对某个输出的权重;与之对应的保存它们两个修正量的数组dw[Neuron][In] 和dv[Out][Neuron]。数组o[Neuron] 记录的是神经元通过激活函数对外的输出,OutputData[Out] 存储BP神经网络的输出。 初始化主要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对读取的训练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就是指的就是将数据转换成0~1之间。在BP神经网络理论里面,并没有对这个进行要求,不过实际实践过程中,归一化处理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理论模型没考虑到,BP神经网络收敛的速率问题,一般来说神经元的输出对于0~1之间的数据非常敏感,归一化能够显著提高训练效率。可以用以下公式来对其进行归一化,其中加个常数A 是为了防止出现0 的情况(0不能为分母)。 y=(x-MinValue+A)/(MaxValue-MinValue+A) 另一方面,就是对神经元的权重进行初始化了,数据归一到了(0~1)之间,那么权重初始化为(-1~1)之间的数据,另外对修正量赋值为0

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神经网络及应用实验报告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工程dsfasd 姓名: dsfa 学号: dfad7 时间: 2009-11-28

实验二基于BP网络的多层感知器 一:实验原理: BP的基本思想:信号的正向传播误差的反向传播 –信号的正向传播:输入样本从输入层传入,经各隐层逐层处理后,传向输出层。–误差的反向传播:将输入误差以某种形式通过隐层向输入层逐层反传,并将误差分摊给各层的所有单元,从而获得各层单元的误差信号来作为修正各单元权值的依据。 1.基本BP算法的多层感知器模型:

2.BP学习算法的推导: 当网络输出与期望输出不等时,存在输出误差E 将上面的误差定义式展开至隐层,有 进一步展开至输入层,有 调整权值的原则是使误差不断地减小,因此应使权值的调整量与误差的梯度下降成正比,即 η∈(0,1)表示比例系数,在训练中反应学习速率 BP算法属于δ学习规则类,这类算法被称为误差的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算法。 二:实验内容: Hermit多项式如下式所示:f(x)=1.1(1-x+2x^2)exp(-x^2/2) 采用BP算法设计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多层感知器对该函数进行逼近。 训练样本按以下方法产生:样本数P=100,其中输入样本xi服从区间[-4,4]内的均匀分布,样本输出为F(xi)+ei ,ei为添加的噪声,服从均值为0,标准差

为0.1的正态分布。 隐层采用Sigmoid激活函数f(x)=1/(1+1/e^x),输出层采用线性激活函数 f(x)=x。 注意:输出层采用的线性激活函数,不是Sigmoid激活函数,所以迭代公式需要根据前面的推导过程重新推导。 三:实验步骤: 1. 用Matlab编程,实现解决该问题的单样本训练BP网络,设置一个停止迭代的误差E min和 最大迭代次数。在调试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隐层节点数,学习率η,找到收敛速度快且误差小的一组参数。产生均匀分布在区间[-4,4]的测试样本,输入建立的模型得到输出,与Hermit多项式的期望输出进行比较计算总误差(运行5次,取平均值),并记录下每次迭代结束时的迭代次数。 (要求误差计算使用RME,Emin 设置为0.1) 程序如下: function danyangben1%建立以danyangben1为文件名的m文件 clc; close all; x=[-4:0.08:4];%产生样本 j=input('请输入隐层节点数 j = ');%隐层节点数 n=input('请输入学习效率 n = ');%学习效率 w=rand(1,j);%对权值w赋较小的初值 w0=0.5;%对权值w0赋较小的初值 v=rand(1,j);%对权值V赋较小的初值 v1=rand(1,j);%对权值V1赋较小的初值 x0=-1;%对阈值x0赋初值 y0=-1;%对阈值y0赋初值 err=zeros(1,101); zhaosheng=0.01*randn(1,101);%噪声 wucha=0; erro=[]; Erme=0; yadong=[]; Emin=0.1; d=zeros(1,101);%以初值0赋给期望输出 for m=1:101 d(1,m)=hermit(x(1,m));%以Hermit多项式产生期望输出 end; o=zeros(1,101); netj=zeros(1,j);

RBF神经网络的优缺点

优点—— RBF神经网络有很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可映射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学习规则简单,便于计算机实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记忆能力、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因此有很大的应用市场。 具有局部逼近的优点 RBF神经网络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前馈型神经网络,RBF网络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的非线性函数,且具有全局逼近能力,从根 本上解决了BP网络的局部最优问题,而且拓扑结构紧凑,结构参数可实现分离学习,收敛速度快。RBF网络和模糊逻辑能够实现很 好的互补,提高神经网络的学习泛化能力。 RBF网络的特点 1.前向网络 2.隐单元的激活函数通常为具有局部接受域的函数,即仅当输入落在输入空间中一个很小的指定区域中时,隐单元才作出有意义的非零响应。因此,RBF网络有时也称为局部接受域网络(Localized Receptive Field Network)。 3.RBF网络的局部接受特性使得其决策时隐含了距离的概念,即只有当输入接近RBF网络的接受域时,网络才会对之作出响应。这就避免了BP网络超平面分割所带来的任意划分特性。 在RBF网络中,输入层至输出层之间的所有权重固定为1,隐层RBF 单元的中心及半径通常也预先确定,仅隐层至输出层之间的权重可

调。RBF网络的隐层执行一种固定不变的非线性变换,将输入空间Rn 映射到一个新的隐层空间Rh,输出层在该新的空间中实现线性组合。显然由于输出单元的线性特性,其参数调节极为简单,且不存在局部极小问题。 4.另外,研究还表明,一般RBF网络所利用的非线性激活函数形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非至关重要,关键因素是基函数中心的选取。RBF网络的优点: ①它具有唯一最佳逼近的特性,且无局部极小问题存在。 ②RBF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输入和输出映射功能,并且理论证明在前向网络中RBF网络是完成映射功能的最优网络。 ③网络连接权值与输出呈线性关系。 ④分类能力好。 ⑤学习过程收敛速度快。 RBF神经网络除了具有一般神经网络的优点,如多维非线性映射能力,泛化能力,并行信息处理能力等,还具有很强的聚类分析能力,学习算法简单方便等优点;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前向网络L利用在多维空间中插值的传统技术,可以对几 乎所有的系统进行辩识和建模L它不仅在理论上有着任意逼近性能和最佳逼近性能,而且在应用中具有很多 优势[1]L如和Sigmo id函数作为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相比,算法速度大大高于一般的BP算法。

BP神经网络实验 Matlab

计算智能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BP神经网络算法实验 班级名称: 2010级软工三班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李XX 学号: XXXXXX2010090

一、实验目的 1)编程实现BP神经网络算法; 2)探究BP算法中学习因子算法收敛趋势、收敛速度之间的关系; 3)修改训练后BP神经网络部分连接权值,分析连接权值修改前和修改后对相同测试样本测试结果,理解神经网络分布存储等特点。 二、实验要求 按照下面的要求操作,然后分析不同操作后网络输出结果。 1)可修改学习因子 2)可任意指定隐单元层数 3)可任意指定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的单元数 4)可指定最大允许误差ε 5)可输入学习样本(增加样本) 6)可存储训练后的网络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矩阵; 7)修改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部分连接权值,分析连接权值修改前和修改后对相同测试样本测试结果。 三、实验原理 1 明确BP神经网络算法的基本思想如下: 在BPNN中,后向传播是一种学习算法,体现为BPNN的训练过程,该过程是需要教师指导的;前馈型网络是一种结构,体现为BPNN的网络构架 反向传播算法通过迭代处理的方式,不断地调整连接神经元的网络权重,使得最终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的误差最小 BPNN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网络,广泛应用于各种分类系统,它也包括了训练和使用两个阶段。由于训练阶段是BPNN能够投入使用的基础和前提,而使用阶段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也就是给出输入,BPNN会根据已经训练好的参数进行运算,得到输出结果 2 明确BP神经网络算法步骤和流程如下: 1初始化网络权值 2由给定的输入输出模式对计算隐层、输出层各单元输出 3计算新的连接权及阀值, 4选取下一个输入模式对返回第2步反复训练直到网络设输出误差达到要求结束训练。

神经网络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常规PID 控制器和常规模糊控制器; 2. 设计出常规PID 控制器和常规模糊控制器; 3. 通过实验比较两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 二、常规PID 控制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1. 常规PID 的基本原理 在控制系统中,调节器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 控制。常规PID 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PID 控制系统框图 PID 调节器是一种线性调节器,它根据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值c(t)构成的控制偏差:e(t)=r(t)-c(t)将偏差的比例(P )、积分(I )、微分(D )、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 在模拟调节系统中PID 控制算法的模拟表达式为(1): 1()()[()()]t p d i de t u t k e t e t dt T T dt =+ +? (1) 式中:u(t)——调节器执行机构的输出信号 Kp ——比例系数 Ti ——积分时间 Td ——微分时间 为了用计算机实现(1)式,必须将其离散化,离散化后其增量型控制式为: 1 1011220 1[]n n n n p n k s d n n n n k i s e e u k e e T T u a e a e a e T T -----==+ +=+-+∑ 式中: 012(1) 2( 1)s d p i s d p s p p s T T a k T T T a k T T a k T =+ +=+= Ts 为采样周期。 2.PID 的控制的作用及特点 PID 调节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是这样的: (1) 比例环节(P ):即时成比例地反应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小偏差。 (2) 积分环节(I ):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关度,Ti 积分时间常数越

BP神经网络课程设计

BP神经网络课程设 计

《数值分析》与《数学实验》专业实训 报告书 题目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预测 模型 一、问题描述 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号回归模型,来预测某一组数据。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掌握神经网络知识; 2.学习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和Matlab实现; 3.学习神经网络的典型结构; 4.了解BP算法基本思想,设计BP神经网络架构; 5.谈谈实验体会与收获。 三、数据结构 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经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

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BP神经网络算法: 神经网络由神经元和权重构成,神经元即为:输入节点,输出节点和隐层结点三部分;权重是各个神经元相互连接的强度。神经网络经过训练,从样本中学习知识,而且将知识以数值的形式存储于连接权中。神经网络的分类过程分成两部分,首先学习网络的权重,利用一些已知的数据训练网络得到该类数据模型的权重;接着根据现有的网络结构和权重等参数得到未知样本的类别。BP算法被称作反向传播算法,主要思想是从前向后(正向)逐层传播信息;从后向前(反向)逐层传播输出层的误差,间接算出隐层误差。 四、实验内容 人工神经网络是用来模拟人脑结构及智能特点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过网络学习达到其输出与期望输出相符的结果,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适应、鲁棒性、容错性及存储记忆的能力.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评价方法以其超凡的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的能力独树一帜,这种评价方法忠实于客观实际,不带任何人为干预的成分,是一种较好的动态评价方法.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重视.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有多种模型,其中BP 神经网络模型最成熟,其应用也最为广泛. BP 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阶层型神经网络,层

RBF神经网络

RBF 神经网络拟合高程异常的探讨 摘要:利用MA TLAB 神经网络工具箱中RBF 神经网络函数来实现GPS 高程转换,结合工程实例详细论述了转换过程中RBF 函数的散布常数(分布密度)Spread 和隐层神经元个数mn 两个关键参数确定的问题,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RBF 神经网络在实际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GPS 高程 RBF 神经网络 高程异常 1 引言 利用GPS 定位技术可以得到点位在WGS84坐标系下的大地高,而我国野外测量所采用的高程是相对于似大地水准面的正常高。在忽略垂线偏差的情况下,二者有如下关系式[1]: H h ξ=+ (1) 式中H 为大地高,h 为正常高,ξ为高程异常。 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者将RBF 神经网络应用于GPS 高程转换[2~7]。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尤其继文献[2~3]在详细论述如何运用MA TLAB 神经网络工具箱设计神经网络来实现GPS 高程的转换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如何确定影响RBF 神经网络预测精度的两个关键参数:散布常数Spread 和隐层神经元个数mn ,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 RBF 神经网络拟合高程异常的原理 RBF 神经网络是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的前向型网络,隐含层神经元采用径向基函数作为激励函数,通常采用高斯函数作为径向基函数。 用已知点的(,)i i x y 和高程异常值i ξ,建立神经网络的已知样本集[2]: {}12,, ,n P P P P = (2) 式中(,,)i i i Pi x y ξ=,1,2, i n =。 对样本集P 进行学习,建立映射关系: (,)f x y ξ= (3) 式中,x y 为平面坐标,ξ为高程异常。 RBF 神经网络的样本先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在MATLAB 环境下利用函数newrb 创建 RBF 网络过程中,网络自动增加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直到均方误差满足要求为止。所以,网络的隐层神经元数不需要预先确定,而且网络的创建过程就是训练过程[2]。 RBF 神经网络设计的关键是散布常数 Spread 的确定。Spread 越大,函数的拟合就越平滑。但过大的Spread 意味着需要非常多的神经元以适应函数的快速变化。如果Spread 设定过小,则需要许多神经元来适应函数的缓慢变化,设计的网络性能就不会很好。因此,在网

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模型

2.径向基RBF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RBF 网络是一种新颖的有效的前向型神经网络,由于该网络输出层对中间层的线性加权,使得该网络避免了像BP 网络那样繁琐冗长的计算,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外推能力,同时使得网络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RBF 网络是通过非线性基函数的线性组合实现从输入空间N R 到输出空间M R 的非线性转换。而本题数据是一类非线性较强的时间序列,对其进行预测,即从前N 个数据中预测将来M 个数据,实质上就是找出从N R 到M R 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因此,可以说径向基网络特别适合于非线性时间序列的预测。 2.1 RBF 网络结构及算法 1、网络的神经元结构 2、激活函数采用径向基函数 (1)以输入和权值向量之间的距离作为自变量 RBF 网络的输出是隐单元输出的线性加权和,学习速度加快;径向基神经网络使用径向基函数(一般使用高斯函数)作为激活函数,神经元输入空间区域很小,因此需要更多的径向基神经元 。 自组织选取中心学习方法有: 第一步,自组织学习阶段无导师学习过程,求解隐含层基函数的中 · · · x 1 x m x 2 2 -dist R (dist )=e

心与方差; 第二步,有导师学习阶段求解隐含层到输出层之间的权值。 高斯函数作为径向基函数 网络的输出 设d 是样本的期望输出值,那么基函数的方差可表示为 : 2.求解方差 RBF 神经网络的基函数为高斯函数时,方差可由下式求解: 式中 为中所选取中心之间的最大距离。 3.计算隐含层和输出层之间的权值 隐含层至输出层之间神经元的连接权值可以用最小二乘法直接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2 2 1R()=exp(-) 2p i p i c c σ--x x h 2 2 i=11y =exp(-) =1,2,,2j ij p i w c j n σ-∑L x 2 1m j j i j d y c P σ=- ∑1,2,i i h σ= =L max c 2 2max exp( ) 1,2,,;1,2,,p i h w x c p P i h c =-==L L

BP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BP神经网络对蝴蝶花分类学院:专业:软件工程报告人:学号:班级: 同组人:无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 初步熟悉MATLAB 工作环境,熟悉命令窗口,学会使用帮助窗口查找帮助信息。 二、实验内容 1、网络设计,包括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节点个数的设计。 2、算法步骤 3、编程,注意原始数据的通用化,数据输入的随机性。 4、网络训练,注意训练数据与验证数据分开。 5、网络验证 6、结果分析,修改隐含层节点个数,修改学习率,分别对结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直接在Matlab软件中的Editor中运行以下代码:(完善的代码用红色字体表示) % li.m % A BP NN with momentum to solve Fisher's Iris Flower problem % by lixiujuan, Nov 13, 2011 % % the NN architecture % it is a three layers neural network 4-3-3. % % parameter description % h=4 the node numer of input layer % i=3 the node numer of hidden layer % j=3 the node numer of output layer % V[h,i] the weights between input and hidden layers % W[i,j] the weights between hidden and output layers % Pi[i] the thresholds of hidden layer nodes % Tau[j] the thresholds of output layer nodes % a[h] the input values % b[i] the hidden layer node activations % c[j] the output layer node activations % ck[j] the desired output of output layer nodes % d[j] the eror in output layer nodes % e[i] the eror in hidden layer nodes % DeltaW[i,j] the amount of change for the weights W[i,j] % DeltaV[h,i] the amount of change for the weights V[h,i] % DeltaPi[i] the amount of change for the thresholds Pi[i] % DeltaTau[j] the amount of change for the thresholds Tau[j] % Alpha=0.1 the leaning rate % Beta=0.1 the leaning rate % Gamma=0.8 the constant determines effect of past weight changes % Tor=0.001 the torrelance that determines when to stop training % Maxepoch=1000 the max iterate number

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模型仿真

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模型仿真 摘要:本文利用一种权值可以在线调整的动态BP神经网络对模型预测误差进行拟合并与预测模型一起构成动态组合预测器,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模型误差具有动态补偿能力的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增强了预测控制算法的鲁棒性。 关键词:预测控制神经网络动态矩阵误差补偿 1.引言 动态矩阵控制(DMC)是一种适用于渐近稳定的线性或弱非线性对象的预测控制算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它基于对象阶跃响应系数建立预测模型,因此建模简单,同时采用多步滚动优化与反馈校正相结合,能直接处理大时滞对象,并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 但是,DMC算法在实际控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模型失配是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系统性能。DMC在实际控制中产生模型失配的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诸如建模误差、环境干扰等因素,它会在实际控制的全程范围内引起DMC的模型失配;二是实际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这一特性使得被控对象的模型发生变化,此时若用一组固定的阶跃响应数据设计控制器进行全程范围的控制,必然会使实际控制在对象的非建模区段内出现模型失配。针对DMC模型失配问题,已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基于DMC控制参数在线辨识的智能控制算法,基于模型在线辨识的自校正控制算法以及用神经元网络进行模型辨识、在辨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动态矩阵控制等。这些算法尽管进行在线辨识修正对象模型参数,仍对对象降阶建模误差(结构性建模误差)的鲁棒性不好,并对随机噪声干扰较敏感。针对以上问题,出现了基于误差校正的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这些文献用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数学模型误差代替原模型误差,得到对未来误差的预测。有人还将这种误差预测方法引入动态矩阵控制,并应用于实际。这种方法虽然使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但建立精确的误差数学模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利用神经网络通过训练学习能逼近任意连续有界函数的特点,建立了一种采用BP 神经网络进行预测误差补偿的DMC预测控制模型。其中神经网络预测误差描述了在预测模型中未能包含的一切不确定性信息,可以归结为用BP神经网络基于一系列过去的误差信息预测未来的误差,它作为模型预测的重要补充,不仅降低建立数学模型的负担,而且还可以弥补在对象模型中已简化或无法加以考虑的一切其他因素。 本文通过进行仿真,验证了基于神经网络误差补偿的预测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实验四、RBF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四、RBF神经网络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并验证RBF神经网络的曲线拟合及模式分类能力。二、实验内容 1)用Matlab实现RBF神经网络,并对给定的曲线样本集实现拟合; 2)通过改变实验参数,观察和分析影响RBF神经网络的结果与收敛速度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RBF网络能够逼近任意的非线性函数,可以处理系统内的难以解析的规律性,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并有很快的学习收敛速度,已成功应用于非线性函数逼近、时间序列分析、数据分类、模式识别、信息处理、图像处理、系统建模、控制和故障诊断等。 简单说明一下为什么RBF网络学习收敛得比较快。当网络的一个或多个可调参数(权值或阈值)对任何一个输出都有影响时,这样的网络称为全局逼近网络。由于对于每次输入,网络上的每一个权值都要调整,从而导致全局逼近网络的学习速度很慢。BP网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对于输入空间的某个局部区域只有少数几个连接权值影响输出,则该网络称为局部逼近网络。常见的局部逼近网络有RBF网络、小脑模型(CMAC)网络、B样条网络等。 径向基函数解决插值问题 完全内插法要求插值函数经过每个样本点,即。样本点总共有P个。 RBF的方法是要选择P个基函数,每个基函数对应一个训练数据,各基函数形式为,由于距离是径向同性的,因此称为径向基函数。||X-Xp||表示差向量的模,或者叫2范数。 基于为径向基函数的插值函数为:

输入X是个m维的向量,样本容量为P,P>m。可以看到输入数据点Xp是径向基函数φp的中心。 隐藏层的作用是把向量从低维m映射到高维P,低维线性不可分的情况到高维就线性可分了。 将插值条件代入: 写成向量的形式为,显然Φ是个规模这P对称矩阵,且与X的维度无关,当Φ可逆时,有。 对于一大类函数,当输入的X各不相同时,Φ就是可逆的。下面的几个函数就属于这“一大类”函数: 1)Gauss(高斯)函数

肖哲民 RBF神经网络模型及仿真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及设计 题目:RBF神经网络模型及仿真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系: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062 学号:6101206078 学生姓名:肖哲民 起讫日期:2010.1.06——2008.1.20 指导教师:曾芸职称: 系分管主任: 审核日期:

说明 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 学生。 2.进度表由学生填写,交指导教师签署审查意见,并作为课程设计 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 3.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4.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 评阅和课程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3) 3.课程设计原理 (3) 4.设计内容 (8) 5.心得体会 (11) 6.参考文献 (12)

一、课程设计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仿真设计,培养 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加强和发展。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仿真设计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 想,掌握仿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对仿真设计有个较全面 的认识。 3、要求学生熟悉常见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特性,包括智能系 统描述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特点,并重点对RBF神经网 络进行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能进行相关的模型及仿真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题目描述: 运用智能控制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指导以MATLAB软件为工具独立完成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及仿真设计。 2、设计要求: (1)RBF神经网络模型及原理。 (2)主要采用智能控制原理,实现RBF神经网络的建立,完成算法以及matlab程序的编辑以及仿真的相关图形。 三、课程设计原理:

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BP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姓名:魏静 学号:S201302147

BP神经网络对于输入为对称向量权值的训练研究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标准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输入以对称模式给出,通过训 练过程来研究其权值的训练结果有何特点。 二、实验过程 首先利用工具箱编写标准的BP神经网络的Matlab程序,并运用动量梯度下降算法来对网络进行训练,然后查看训练的结果。程序如下所示: Close all clear P=[1 0 1 1 0 1;1 0 0 0 0 1] T=[ 1 1] net=newff(minmax(P),[6,1],{'tansig','purelin'},'traingdm') inputWeights=net.IW{1,1} inputbias=net.b{1} layer.Weights=net.LM{2,1} layer.bias=net.b{2} pause net.trainParam.show=50; net.trainParam.lr=0.05; net.trainParam.mc=0.9; net.trainParam.epochs=1000; net.trainParam.goal=1e-3; pause [net,tr]=train(net,p,t); pause A=Sim(net,p); MSE=mse(E); pause clc echo off 本网络隐含层设计为6个神经元,当输入为P=[1 0 1 1 0 1;1 0 0 0 0 1] 时,可以看到权值如下: inputWeights = -3.8279 5.6910 -0.9111 6.7978 -6.5254 -2.1117 5.0512 -4.6396

BP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BP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中神经网络工具箱的使用方法; 2、通过在MATLAB下面编程实现BP网络逼近标准正弦函数,来加深对BP网络的了 解和认识,理解信号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递过程。 二、实验原理 由于传统的感知器和线性神经网络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它们都不能解决线性不可分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了限制。而BP网络却拥有良好的繁泛化能力、容错能力以及非线性映射能力。因此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神经网络。 BP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号的正向传播过程;输入信息通过输入层、隐层逐层处理并计算每个单元的实际输出值;第二阶段是误差的反向传递过程;若在输入层未能得到期望的输出值,则逐层递归的计算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的差值(即误差),以便根据此差值调节权值。这种过程不断迭代,最后使得信号误差达到允许或规定的范围之内。 基于BP算法的多层前馈型网络模型的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 BP算法的数学描述:三层BP前馈网络的数学模型如上图所示。三层前馈网中,输入向

量为:T n i x x x x X ),...,,...,,(21=;隐层输入向量为:T m j y y y y Y ),...,...,,(21=;输出层输出向量为:T l k o o o o O ),...,...,,(21=;期望输出向量为:T l k d d d d d ),...,...,(21=。输入层到隐层之间的权值矩阵用V 表示,Y m j v v v v V ),...,...,(21=,其中列向量j v 为隐层第j 个神经元对应的权向量;隐层到输出层之间的权值矩阵用W 表示,),...,...,(21l k w w w w W =,其中列向量k w 为输出层第k 个神经元对应的权向量。 下面分析各层信号之间的数学关系。 对于输出层,有 ∑====m j x v net m j net f y i ij j j j ,...,2,1,,...,2,1),( 对于隐层,有 ∑=====m j i jk k k k l k y w net l k net f O 0,...,2,1,,...,2,1),( 以上两式中,转移函数f(x)均为单极性Sigmoid 函数:x e x f -+= 11)( f(x)具有连续、可导的特点,且有)](1)[()('x f x f x f -= 以上共同构成了三层前馈网了的数学模型。 当网络输出和期望输出不相等时,存在输出误差E 如下: ∑=-=-=m j k k o d o d E 0 22)(21)(21 将以上误差定义式展开至隐层,有 2 1102)]([21)]([21∑∑∑===-=-=l k l k m j j jk k j k y w f d net f d E 进一步展开至输入层,有 2 110020]})([{21)]}([{21∑∑∑∑∑=====-=-=l k l k n i n i i ij jk k j m j jk k x v f w f d net f w f d E 由上式可以看出,网络输入误差是两层权值W 和V 的函数,因此调整权值可以改变误差E 。 显然,调整权值的原则是使误差不断的减小,因此应使权值的调整量与误差的负梯度成

神经网络课程实验三hopfield网络(Matlab)

实验三 Hopfield 网络学习算法的简单应用 1.不同印刷版本数字8的识别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Hopfield 网络学习算法的理解 2. 通过实验了解Hopfield 学习算法的工作原理 3. 通过上机实验掌握具体的实现方法 二. 实验原理 Hopfield 网络 Hopfield 网络是一种具有全互联结构的递归神经网络,其具有反馈机制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反映了生物神经系统结构的复杂性。 该网络一般分为离散型(DHNN )和连续型(CHNN )两种,其标准的网络 能量函数可以表示为: 1 2ij i j i i i j i E T VV I V =- -∑∑∑.式中:ij T 是神经元i 和神经元j 的连接权值;i I 是神经元i 的输入阈值;i V 和j V 分别是神经元i 和神经元j 的输出值。 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能量函数的能量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不断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平衡状态。Hopfield 网络自提出以来,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方面。 网络的定义 一个 n 阶的 Hopfield 网络是一个五元组: (),,,,n F DHN G IF OF OA WA = 其中: 1)GF :规定 DHN (n ) 拓扑结构的扩展模糊图: (),(),()F F F F G N G E G A G = 其中,N (G F ) = {N i (θi )∣1≤i ≤n } 是非空神经元集合,每一个神经元 N i 附有阈值 θi ;E (G F ) = {e ij ∣1≤i,j ≤n } 是边的集合,e ij 是 N i →N j 的边; A (G F ) = (w ij )n ?n 是联系矩阵,w ij 是 N i →N j 的联系效率。 2)IF ? N (G F ):输入域。 3)OF ? N (G F ):输出域。 4)WA :工作算法,令 o i (t ) ∈ {-1,1} 为 N i 在 t 时刻的状态,o (t ) =(o 1(t ),o 2(t ),…,o n (t ))T 为 N (G F )在 t 时刻的状态向量 (t=0,1,2,…),则: :()()(,)I O I O WA IF OF →?o o o o o 其中,o I ∈ {-1,1}nI ?1 (n I ≤n ) 和 o O ∈ {-1,1}nO ?1 (n O ≤n ) 分别为 IF 和 OF 的状态向量。 5) OA :自组织算法 :()()F F OA A G A G → 对 Hopfield 网络而言,一般情况下,IF = OF = N(GF),即: oI = oO = o 。实际上,给定神经元的阈值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效率即可唯一地确定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