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式词语
浅析现代汉语词语的重叠格式

语言新探浅析现代汉语词语的重叠格式杨晓辉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摘要:重叠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其语音、语法、语用特征近年来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已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文就现代汉语词语重叠的分类,格式,语义特征以及条件作出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语;重叠一、名词重叠1.AA式。
如爷爷、奶奶、爸爸、星星、本本、兜兜、裤裤、宝宝、桌桌、:时时、事事、处处、人人等。
2.ABB式。
如山沟沟、线团团、布兜兜、面糊糊、羊羔羔、烟嘴嘴等。
3.AAB式。
如毛毛虫、嘎嘎枣、拉拉面、温温水、牛牛车、跷跷板等,4.AABB式。
如日日夜夜、年年岁岁、家家户户、花花草草、头头脑脑、规规矩矩等。
5.ABAB式。
如意思意思。
二、动词重叠1.AA式。
如看看、听听、坐坐、谈谈、讲讲、换换等。
2.ABAB式。
如打听打听、解释解释、唠叨唠叨、照顾照顾、准备准备、交待交待、整理整理、讨论讨论、比划比划、指点指点、商量商量等。
3.AAB式。
如帮帮忙、点点头、散散步、洗洗澡、下下棋、打打球、算算账、看看报、过过瘾、拉拉票、诉诉苦、理理发等。
4.AABB式。
如摇摇摆摆、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蹦蹦跳跳、躲躲藏藏、拉拉扯扯、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嘀嘀咕咕等。
三、形容词重叠1.AA式。
如红红(的)、大大(儿)的、小小(儿的)等,这一次词语后面经常附加了后缀“儿”和“的”。
2.ABB式。
如亮晶晶、红彤彤、香喷喷、甜丝丝、白茫茫、慢腾腾、硬邦邦等。
3.AABB式。
如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密密麻麻、轰轰烈烈、漂漂亮亮、大大方方、整整齐齐等。
4.ABAB式。
如雪白雪白、笔直笔直、煞白煞白、冰凉冰凉、通红通红等。
5.A里AB式。
如糊里糊涂、慌里慌张等。
吕冀平把A 里AB式看作是AABB式的转换形式,例如“慌里慌张”是“慌慌张张”的转变。
四、数词重叠1.AA式。
如万万、两两。
这种重叠也可以表示相乘,如“二二得四”。
认识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式词语

认识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式词语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的通用语(也是法定的全国通用语)具有极强的表达力,能够满足人们信息交往的需要。
构成现代汉语的两个基本要素就是词汇和语法。
可以说是丰富的现代汉语词汇在有限的的语法规则下组合,才成就了这缤纷的现代汉语。
一定程度上讲,一种语言中词汇代表着这个语言的发展程度,也代表着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
汉语里的词,主要由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构成。
从数量上看双音节词又占多数,从词的构造来看又以合成词为主。
合成词中有一类词是用两个相同语素相叠的方式构成的,如“妈妈、试试、个个、认认真真”,我们将这种构词方式叫做重叠式。
这类词看似与其基式相类,但既然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它的意义和作用就必然与其基式不同。
①那么异在何处呢?下面我们就从重叠式的结构类型、语音特征及重叠式与基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两个方面再认识一下重叠式。
一重叠式名词重叠式名词大多就是亲属称谓,如“哥哥、伯伯、姥姥”等。
这类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通常做轻声,如果第一个音节是上声,在重叠式里则变为半上,如“奶奶、姐姐”。
这类词的语素大都是粘着语素。
要注意的是这类词是语素的重叠而非“猩猩、饽饽”的音节的重叠。
同时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趋势,这些称谓在古汉里多为单音节词,如“兄、姑、舅”,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有的被新词所替代,有的加上了词缀,但大都成了双音节词。
二重叠式量词重叠式量词就是单音节量词的相叠,如“个个、本本、颗颗”。
这类词包含有“每”的意思,通常用来修饰名词(本本书、颗颗星),也可独立充任句子的主语(个个都是好样的),但不能作宾语(“把屋子打扫一遍”不能说成“把间间都打扫一遍”)。
三重叠式动词重叠式动词可分成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式。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叠字词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叠字词【摘要】现代汉语中,叠字词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通俗妙趣的的口语到典雅秀美的书面用语,到处都有它的身影,而其中AA式又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类型,本文主要针对AA式重叠的词即双音节叠字词,从它的分类、应用范围及特殊的语法意义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双音节叠字词分类应用双音节叠字词是汉语中的一种有趣现象,一般而言就是一个词在形式上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组成,即其基本的形式是AA,比如妈妈、琅琅,灼灼等这一类的词。
它们这一类词的广泛应用,很大的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用,使得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本文对这类词的命名主要是根据周荐著的《词汇学词典学研究》中对这类词的有关论述。
一、双音节叠字词的分类。
根据我们的教材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可以将这类词归于叠音词和重叠式两类。
其原文的表述如下:(一)、“(1)单纯词…1.连绵词…2.叠音词由不成语素的的音节重叠构成,它只是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例如:猩猩姥姥饽饽潺潺皑皑瑟瑟”①。
(二)、“(2)成词…2重叠式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例如:姐姐哥哥爹爹仅仅刚刚”②。
此是一类的分法。
这类分法比较常见,在一般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是这样大同小异的,比如张登岐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便将其分成了叠音词和重叠法,只是命名上的不同罢了。
但转而言之,在很多的文献上,AA式重叠的分类还是有差别的,根据我目前的归纳还有以下几种:(一)、将AA式重叠的词即双音节叠字词总的分成重叠构词和重叠构形,这主要是从用词频率是否形成固定词语的角度来划分的,重叠构形就是那种还没有固定成重叠构词的,譬如刚刚、仅仅、恰恰、屡屡…这类词的数目一般较少,而占大多数的重叠构词再分成叠音词和重叠词,其中叠音词是单纯词,是由两个音节重叠而成,而重叠词是合成词指的是由两个相同的语素构成。
但是重叠构词和重叠构形的界限一定意义上是比较模糊的,一个词是否固定成重叠构词,是需要大量的材料进行说明的,而且每个时期人们使用词的的频率也不尽相同,因而判断某一词是否是固定的其实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二)、在周兰成的《现代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即语用规律》中,双音节叠字词被定义成叠音词(即AA、ABB、AABB、ABAB都是叠音词),其实这和叠字词的理解差不多。
现代汉语AA式叠音词_重叠词对比研究.

收稿日期:2003-02-27作者简介:杨振兰(1963—,女山东曲阜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003年第4期总第175期齐鲁学刊QILU JOURNAL No.4General No.175现代汉语AA式叠音词、重叠词对比研究杨振兰(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叠音词与重叠词分属单纯词与合成词两种不同的构词类型,但由于词形本身都呈现为AA式,因而现代汉语研究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混淆现象。
从单纯词与合成词的含义入手,以语素构成为中心视点进行分析,是划分两者的关键所在。
同时,叠音词与重叠词在词类方面的倾向性和选择性以及各自的形成机制,与重叠构形的区别,语义和语用方面的不同表现和特点等问题,都构成叠音词与重叠词对比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叠音词;重叠词;重叠构形;语义分析;语用分析中图分类号:H1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304-0065-05一、叠音词与重叠词的理论划界叠音词与重叠词是从词的构成角度划分出的两个概念,前者指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属单纯词,后者指两个相同的语素相叠,是合成词。
在理论的界定方面,两者虽无重大分歧,但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尤其在例证方面,诸多现代汉语教材,词汇学、语法学著作存在非常明显的交叉、混淆现象,相同的词有的划归叠音词,有的划入重叠词。
如哥哥” 娃娃” 星星”在《现代汉语》中被视为重叠词[1](P202,但在《词汇知识》中却被看作单纯词[2](P36;暗暗” 仅仅”在《新编现代汉语》中是重叠词”的例子[3] (P177,但是在《简明现代汉语》中却属于叠音词”的例证[4](P95。
诸如此类的现象,使现代汉语的学习者无所适从,叠音词和重叠词存在辨析、划界问题。
(一有关叠音词的几种观点。
有关叠音词的界定所形成的共识是,叠音词是由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的复音单纯词。
这一类词以模拟事物的容状声音为主,单字的本身或是无意义,或是另有意义,而用在此处却纯是标音的作用” [5](P9除此以外,有关叠音词的认识还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叠音词中的一部分与其单个音节的意义没有联系,如丁丁” 嘤嘤”只是拟音,纯粹是两个音节的重叠;另一部分叠音词和单个音节意义有联系,如霏霏”与其单音节的霏”的意义有联系[6](P140-141。
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之考察

2016.6语文学刊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之考察○张涵蕾(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 藏缅语族中双疑问代词重叠现象很多,在数量上,代词重叠能够表示加大的维度变化,核心意义表示“多数”,泛指意义则是在“多数”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表周遍性的“所有”、“每一”。
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有表示客观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主观量的增加和主观程度量的增加,主观量是客观量的高级形式。
考察藏缅语族的疑问代词重叠情况以及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重叠情况,得出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的基本功能是表示量的增加。
[关键词] 疑问代词重叠;客观量;主观量中图分类号:H 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6-0016-02[作者简介]张涵蕾,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法理论与研究。
重叠在世界多种语言中普遍存在,在汉藏语系中重叠也是广泛使用的语法手段,重叠也一直是汉语研究的热点。
在词类重叠研究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研究相对较多,代词重叠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
本文选取研究较为薄弱的疑问代词重叠为研究对象,为汉语词类重叠研究做出一点补充。
疑问代词重叠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语言系统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矛盾。
所谓“能指”是语言符号,而“所指”指语言符号指称的事物。
能指的有限性和所指的无限性构成了二者在数量上的矛盾。
解决矛盾的途径是在已有的语言符号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语言符号指称无穷无尽的事物和现象。
其中经重叠产生了与原来符号在形式上不同的新符号,这为重叠后的新符号指称与原符号不同的事物提供了可能。
本文通过对疑问代词重叠“量”的考察,以及藏缅语族中重叠例子阐述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现象。
一、疑问代词重叠的研究汉语中研究疑问代词重叠的文章并不是很多。
于细良(1964)较早研究疑问代词重叠问题。
他提出疑问代词重叠后都有表示不必列举或不用列举的意思,疑问代词只有用于非疑问的时候才能重叠。
简论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李姣+北京师范大学)

简论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李姣①(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提要本文旨在研究学术界颇有争议的名词重叠这一语言现象,并对之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阐释与分析。
通过辩证地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大量现代汉语中的语言实例,确定了将名词重叠的形式、表义功能、诱因、基式与重叠式的语法功能比较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作为重点,并进行详实的论述,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在文章的结尾,本文提出了名词重叠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应用与重要地位这一崭新的问题,以待后来者在这个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名词重叠表义功能诱因语法功能一、重叠的类型(一)重叠的概念按照世界上语言的形态类型划分,汉语属于孤立语。
因此,一般认为汉语没有词形变化,需要借助一些构词手段或构形手段来产生新词,或使旧词产生新的语法意义,从而增加新的相应的语法功能。
重叠就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布隆姆菲尔德(Bloomfield)(1933)在其代表作《语言论》(《Language》)中提到:“重叠可以将它看作一种变化,也可以看作一种语缀,在于它没有固定的形式。
它采取它所附着的形式,或者这形式的一个部分。
仅仅重复一个语素,不是必然构成重叠。
只有一个重复(或部分重叠)经常联系一种语法功能的时候,它才是重叠②。
”(二)名词重叠的形式具有重叠能力的名词不多,根据初步归纳,名词的重叠形式可总结为以下四种:1.表亲属称谓的名词例如: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哥哥、姥姥、舅舅、婶婶、姑姑、伯伯、爹爹、姨姨、叔叔、爷爷、奶奶等。
①李姣,女,河南新乡人,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本文由本科毕业论文修改而成,在此特别感谢天津外国语大学的于秒老师。
②布隆姆菲尔德(Bloomfield)(1933)《语言论》,(《Language》)[1] 第105-106页这类名词重叠后多为AA式。
未成年人常常将这些亲属称谓的名词重叠后使用,表示亲昵、撒娇等特殊情感,但成年人则往往不用。
浅谈汉语词汇重叠问题

浅谈汉语词汇重叠问题作者:董亭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词汇重叠式是词汇的一种构形形式,与叠音和重复不同。
词汇的重叠式多种多样,重叠后语音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重叠形式的增加导致附加意义的增加,其所附加的意义分为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两种。
关键词词汇重叠重叠构形形式附加意义一、词汇重叠(一)重叠的定义与分类重叠是在词的基础上附加一个成分,这个附加的成分是原词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重叠式在形式上有全部重叠和部分重叠两种。
词汇重叠之前的部分叫做基式或原式,重叠后的部分叫做重叠式。
重叠从语音、语义相结合的角度可分为语素的重叠和词语的重叠。
语素的重叠为构词重叠,如:“爸爸”;词语的重叠为构形重叠是词的形态变化,如:“看看”。
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并没有产生附加的语法意义,主要体现在名词中的亲属称谓上;而后者属于语法上的重叠(构形)变化,产生了附加的语法意义。
(二)重叠与叠音、重复需要注意与重叠现象区分开的有两点:叠音和词语重复。
1、叠音与重叠叠音词(重叠式单纯词),例如:“猩猩”。
“猩猩”中的…猩‟没有意义,也不能单独成词。
这不同于上面提到的构词重叠,如:“爸爸”中的…爸‟是有意义的,可以单独成词。
因此,可以看出叠音词是音节的重叠,是有两个音节的一个语素。
2、重复与重叠重复,在修辞里称为反复。
构形重叠之后有基式和重叠式两种形式,虽然这两种形式的词汇意义基本相同,但是却产生了一些附加意义。
而重复之后没有产生附加意义,只有语用意义,即引起关注或强调,如:“很好很好的一个姑娘”。
二、现代汉语词汇重叠的主要形式和语音特征重叠在现代汉语里已逐渐发展成一种分布广泛、使用频繁的重要的语法手段,以多种构形形式出现在名词、量词、数量结构、形容词、动词等主要的实词词类中。
(一)汉语词汇重叠式的主要构形形式1、两字式重叠(1)AA式:人人爸爸件件看看2、三字式重叠(1)ABB式:一个个山沟沟哗啦啦(2)AAB式:毛毛虫蒙蒙亮麻麻黑(3)BAA式:冷冰冰红通通黑黝黝(4)BAB式:心连心手拉手肩并肩(5)AXA式:是不是看一看试了试3、四字式重叠(1)AABB式:山山水水热热闹闹实实在在(2)ABAB式:一个一个笔直笔直琢磨琢磨(3)AXAX式:说着说着唱啊唱啊等啊等啊(4)A里AB式:傻里傻花里花哨土里土气(二)汉语词汇重叠后的主要语音形式汉语词汇重叠以后,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以词类为依据主要可得出以下结论:1、重叠式名词(主要是亲属称谓)“妈妈”“姐姐”等亲属称谓的重叠词,其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第一个音节如果原来是上声,在重叠式里变为半上声。
现代汉语AA式叠音词、重叠词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AA式叠音词、重叠词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现代汉语AA式叠音词、重叠词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中AA式叠音词与重叠词之间的异同及其在语言运用中的特点。
本文将首先界定叠音词与重叠词的概念,明确研究对象,并概述相关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后,文章将梳理前人关于叠音词和重叠词的研究成果,揭示当前研究的不足,从而确立本文的研究价值与目的。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结合语料库分析、对比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汉语中叠音词与重叠词的构成规律、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并为现代汉语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AA式叠音词与重叠词的定义及分类在现代汉语中,AA式叠音词与重叠词是两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在语音、语义和语法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叠音词是指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词,这两个音节在发音时是完全相同的,如“妈妈”“爸爸”等。
而重叠词则是指由两个相同的词根构成的词,这两个词根在发音上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在意义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看看”“试试”等。
根据音节和词根的不同,AA式叠音词和重叠词可以进一步分类。
叠音词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词性的叠音词,如“星星”“月亮”等,这类词通常用来描述天体或其他具有固定形状和特征的事物;另一类是形容词性或副词性的叠音词,如“慢慢”“好好”等,这类词通常用来描述动作、状态或程度。
而重叠词则主要可以分为动词性的重叠词和形容词性的重叠词两类,如“研究研究”“清楚清楚”等,这类词通过重叠词根来表达动作的反复或状态的加深。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叠音词和重叠词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叠音词强调的是事物的整体特征,而重叠词则强调的是动作的反复或状态的加深。
因此,在汉语学习中,我们需要明确区分这两种语言现象,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AA式叠音词与重叠词在现代汉语中各具特色,它们在定义和分类上有所不同,但在语言使用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式词语
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的通用语(也是法定的全国通用语)具有极强的表达力,能够满足人们信息交往的需要。
构成现代汉语的两个基本要素就是词汇和语法。
可以说是丰富的现代汉语词汇在有限的的语法规则下组合,才成就了这缤纷的现代汉语。
一定程度上讲,一种语言中词汇代表着这个语言的发展程度,也代表着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
汉语里的词,主要由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构成。
从数量上看双音节词又占多数,从词的构造来看又以合成词为主。
合成词中有一类词是用两个相同语素相叠的方式构成的,如“妈妈、试试、个个、认认真真”,我们将这种构词方式叫做重叠式。
这类词看似与其基式相类,但既然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它的意义和作用就必然与其基式不同。
①那么异在何处呢?下面我们就从重叠式的结构类型、语音特征及重叠式与基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两个方面再认识一下重叠式。
一重叠式名词
重叠式名词大多就是亲属称谓,如“哥哥、伯伯、姥姥”等。
这类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通常做轻声,如果第一个音节是上声,在重叠式里则变为半上,如“奶奶、姐姐”。
这类词的语素大都是粘着语素。
要注意的是这类词是语素的重叠而非“猩猩、饽饽”的音节的重叠。
同时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趋势,这些称谓在古汉里多为单音节词,如“兄、姑、舅”,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有的被新词所替代,有的加上了词缀,但大都成了双音节词。
二重叠式量词
重叠式量词就是单音节量词的相叠,如“个个、本本、颗颗”。
这类词包含有“每”的意思,通常用来修饰名词(本本书、颗颗星),也可独立充任句子的主语(个个都是好样的),但不能作宾语(“把屋子打扫一遍”不能说成“把间间都打扫一遍”)。
三重叠式动词
重叠式动词可分成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式。
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读为轻声。
如果基式是上声字,第一字的调值变为阳平,如“想想、写写”,这与表示亲属称谓的重叠式变调规则不同。
双音节动词(AB)的重叠式是AABB,后两个音节读轻声,如“打扫打扫、休息休息”。
动词重叠式总体来说表示的是动作的量。
“动作的量可从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也可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
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
”②如“一会儿、一阵儿”表示时量,“一回、一遍”表动量。
动词重叠式兼表时量和动量。
先说时量,例:他退休后,平常看看书,下下棋,和老朋友聊聊天,倒也不寂寞。
“看看书”“下下棋”都表时量短,这一点从与动词基本形式的对比中更易看出来:下午两点去听报告。
晚上想去听听音乐。
前一句的“听”是听完,表长时;后一句的“听听”表“听一会儿”,强调动作的时间不长,两句不能互换。
有时因为重叠式动词表示短时,常被用在祈使句里,以表达语气的缓和。
如:“你教我!”和“你教教我!”前一句用基本形式,命令语气强;后一句用重叠式语气活泼了不少。
动词重叠式除了表示时量短之外,还表示动量小。
如:他伸伸舌头说,“真危险”。
我该去理理发了。
这里重叠式不表时量,不是指“伸了一会儿舌头,理了一会儿发”,而是表示尝试,是“伸了一次舌头,理一次发”。
有些动词我们常理上认为是不能持续的,因此只论动量,不论时量,例如“买书”不能说“买了会儿书”。
这些动词也有重叠式,不过重叠式表示的不是时量而是动量。
如“这本书买不着,不信你买买看。
”动词重叠式前有时也加上“多”“常常”,但仍然是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
如:你太累了,今天多睡睡。
四重叠式形容词
重叠式形容词形势最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⑴基式是单音节形容词(A),重叠后成
为“AA儿的”,这里的“儿、的”都是附加的词缀。
这类词在重叠后一律读作阴平,例如“高高儿的、好好儿的”。
⑵基式是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有:“AABB”和“A里AB”两种。
不论哪种它的第一音节都是重音,第二音节读轻声,如“干干净净、糊里糊涂”。
⑶基式是双音节拟声词,重叠为“AABB”,重音在第一音节上,如“乒乒乓乓、叮叮当当”。
⑷基式是“通红、锃亮、冰凉”一类的双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形式为ABAB,重音同样在第一音节。
重叠式状态形容词的语法意义都包含着一种量的概念。
拿⑷来说重叠式“通红通红”比基式“通红”显得更深。
⑴和⑵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因为这两类重叠式所表示的程度的深浅跟它们在句子内所处的位置有关。
大致而言,当它们处在在定语和谓语位置上时表示轻微的程度,如“大大的眼睛”(作定语)、“个子高高儿的”(作谓语);当其处在状语和补语两种位置时则表加重或强调,如“大大的请次客”(作状语)、“挂得高高的”(作补语)。
有些情况里,定语和谓语位置上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还往往带上了亲热和喜爱的意味。
例如:他是个小胖子,短短的腿,走起路来,蹒跚可笑。
(朱自清)“短腿”本不是可爱的形象,可是用了重叠式后给人的感觉就变得亲切了。
而“A里AB”一类重叠式带有嫌弃或不赞赏的色彩,它的基式常是一些表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如“糊里糊涂、傻里傻气”。
以上我们所讨论的内容基本包括了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重叠式现象(不包括副词的重叠现象),看似很小的重叠式却包含了如此众多的内容。
语言就是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它为了更好的传达信息、进行交流而不断地发展完善。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着汉语,但对汉语的认识却远未完结,也永远不会完结。
注释
①“基式”用朱德熙的术语。
指重叠式原词的基本形式。
②引自《语法讲义》朱德熙
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
《现代汉语教程》刑公畹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