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新版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课件

它由圆明园 、万春园 和 长春园 组成,所以也叫 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 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 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 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众星拱月:多 个个体拥戴一 个核心。
总特 点
圆明园
长春园 万春园
28
布
局 规 模 宏
圆明园
园
万 春
颐和园 颐春园 蔚秀园
大
承泽园
近春园
……
众星 拱月
30
极言损 失之大
自由读2-5自然段,说一说,圆明园是一 座怎样的园林?它曾拥有哪些辉煌?
圆明园是这样 的一座园林
在世界上 享有盛名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 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贵重而美 丽的宝物
圆明园昔日辉煌之一 布局美
中外风景名胜
幻想的境界
词语积累(形容建筑华美的词语)
金碧辉煌 雕梁画栋 灿烂辉煌 雕栏玉砌 珠光宝气 富丽堂皇
用“有……也有……;有……也有……” 写一句话。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 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 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正月十五赏花灯,有传统手工的七彩灯,也 有光电效果制作的金牛灯;有浮于水面的荷花 灯,也有悬挂屋檐的蟠龙灯。
59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 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 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 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 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 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法 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 坏得满目疮痍。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名师示范课教学设计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运用阅读“三镜”,紧扣关键词句、特殊表达和拓展资料,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被毁的巨痛;在“有理有据说辉煌”“品词析句诉心碎”“放眼历史辩一辩”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审辨式思维与表达能力。
【课前预学单】:见附页【教学过程】:一、抓住对比,揭示学习主题1.今天,我们继续走近一处遗址、倾听一段历史,齐读课题——2.如果遗址会说话,它一定难以忘怀自己曾经的辉煌,读——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如果遗址会说话,它一定更难以忘怀自己被毁灭的巨大创伤,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3.在曾经的辉煌与被毁的巨痛之间,历史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这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进拓展资料,借助阅读“显微镜”、阅读“放大镜”和阅读“透视镜”,去聆听历史的声音。
二、任务一:借助阅读“显微镜”,感受昔日辉煌1.出示“任务一”:借助阅读“显微镜”,感受昔日辉煌细读文本抓关键词句谈感悟发现2.课前,同学们已做过预学,哪些关键词句被你放到阅读“显微镜”下细细预设一:先从圆明园的“园林建筑”说起吧——①关注7 个“有”:建筑景观之多、之美,万园之园。
②关注成对例举:宏伟-精巧;热闹-安静;仿造-创造;国内-国外(风格多样,技艺超群)③体会应有尽有,无所不有:追问,圆明园里只有这些建筑吗?你从哪里感受到?(“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圆 明园的修缮和维护;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机制,加强文物安全管理。
圆明园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教训
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导致国家遭受外 敌入侵,珍贵文物被掠夺和破坏。这警示我们要加强国家安 全意识,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积贫 积弱,无法有效抵御外敌的侵略。
毁灭的过程描述
英法联军入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圆明园。
劫掠
侵略者们对园内的文物、艺术品、珍宝进行疯狂劫掠,不计其数的 珍贵文物被抢走。
放火焚烧
为了掩盖罪行,并迫使清政府屈服,侵略者们放火焚烧圆明园。大 火持续了数日,昔日的辉煌化为灰烬。
第三段(第5自然段)
叙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并烧毁圆明园 的经过。
第四段(第6自然段)
总结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作者对这一 历史事件的悲愤和思考。
重点词语解释
01
02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光彩夺目,异常 华丽。
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 构奇巧。
03
举世闻名
形容非常著名。
04
众星拱月
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 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
文化传承
圆明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 代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分段解读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概括介绍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 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 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包括其布局 、建筑风格、文物收藏等方面的内容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PPT、优质教学课件

3.
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
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 明了
什么?
4
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理解成语发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练习。 (1) 指名认读。
(2) 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 指导,范写。 (4) 学生练习,师巡视。 3. 反馈。
例革:(毛主席(弯下腰))写字。)(
)
(1)爸爸(
()看起报纸来。
(
(2)小白兔( )走进家门。 5.练
席 )(
写生字。
14.梅兰芳学艺
)划
) )) (
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 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 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岁
刘
泽
参
二. 总结全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么想 的?
人教版五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共49张PPT)

··
··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
任意破坏、毁掉。
··
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参考答案: (1)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直抒胸臆,写出
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是说损失巨大,无法计算。圆明园无论在布局上和建筑上, 还是它所收藏的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 (qián suǒ wèi yǒu)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所以说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 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第十八页,共五十一页。
北 画出圆明三园和 众小园的分布图。
西 颐和园
颐春园 (清华)
东
蔚秀园
句园 (北大) 承泽园
南
第十九页,共五十一页。
近春园
西 颐和园
北
众星(zhònɡ xīnɡ) 月 圆明
三园
拱
颐春园 东 (清华)
蔚秀园
句园 (北大) 承泽园
南
第二十页,共五十一页。
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bù kě ɡū liànɡ)的损失。
(2)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改为“被”字句)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shāohuǐ)了。
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一页。
4.根据(gēnjù)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是在 年18月60 日1至0(rì z1hì8) 日被19 英法联侵军略者毁灭的。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
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jiànzhù)艺术的精华, 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优质教案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作者介绍】王英琦:安徽寿县人。
作家。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
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课后作业)。
A宫殿玲珑 B剔透坡澜 C陵园红伟二、读拼音,写词语。
1.他们在jiāo wài()建造了一座jīn bì huī huáng()的行宫。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新人教版

③ 圆明园的现状与保护:文本提到了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现在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文物保护、开展考古发掘、修复古建筑等。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圆明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观察他们如何分析文本内容、表达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评价学生对圆明园历史背景、毁灭过程和保护现状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述圆明园历史变迁的课文,通过描绘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惨痛毁灭,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和民族悲剧的历史教训。以下是本文的主要知识点:
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年间,经过乾隆、嘉庆等朝代的扩建和修饰,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建筑。它汇集了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瑰宝。
小组内讨论该问题的不同观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新人教版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变迁,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课堂趣味性。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更多信息,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开展一次以圆明园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圆明园的感悟和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设计示例:
圆明园的毁灭
一、历史背景
-清朝皇家园林
-汇聚中西方建筑艺术精华
二、毁灭经过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
-文物被洗劫一空
三、文化损失
-损失无价之宝
-民族文化的巨大创伤
四、启示
-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2.文化认同: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3.审美鉴赏:欣赏和分析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问答、讨论和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4)纸质教材:结合纸质教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做好笔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重建圆明园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园林之美,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6)评价工具:运用问卷调查、学习报告、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实验小学王艳霞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和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
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view/10777.htm/view/2476.htm/albums/2476/5824630.html#40 61351$/i?tn=baiduimage&ct=20132659 2&fmq=1324524807375_R_D&fm=ala0&cl=2&lm=-1&fr=ala0&pv=&i c=&z=&se=&word=%D4%B2%C3%F7%D4%B0%B5%C4%BB%D9%C3%F0%CD%B C%C6%AC&s=&sme=0&pn=0&ln=2000&tab=&width=&height=&face=& fb=&istype=#pn=18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一、揭示课题(出示圆明园图片)同学们,你们熟悉这幅图吗?(板书:圆明园)圆明园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资料谈,板书:的毁灭)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
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150年修建而成的。
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的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今天,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重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历史。
观察课题,这两个“圆”和“园”的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齐读“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疑难生字:毁剔瑰烬读准字音:瑰剔。
2.出示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剔踢煌蝗烬尽你用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考考同桌。
3.词语理解:(1)出示: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皇家园林众星拱月举世闻名不可估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流连其间奇珍异宝烟云笼罩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谁读给大家听?(2)重点词语理解: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
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
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举世闻名:举,全。
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3)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环绕(围绕)宏伟(雄伟)估量(估计)奉命(遵命)任意(随意)珍贵(宝贵)反义词:损失(收获)破坏(建设)销毁(保存)精华(糟粕)(二).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
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D4%B2%C3%F7%D4%B0%B5%C4%BB%D9%C3%F0%CD%BC%C6%AC&in= 31340&cl=2&lm=-1&pn=24&rn=1&di=51427075290&ln=2000&fr=ala0& fm=ala0&fmq=1324524807375_R_D&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74&-1&di128631501960&objURLhttp %3A%2F%%2Fbbs%2Fattachments%2Fmonth_0 811%2F20081108_1cd927cac2cb29a4c0f9bfVpeHUnhUxs.jpg&fromURL http%3A%2F%%2Fbbs%2Fthread-1538-1-1.h tml&W1280&H960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②结合学生回答,flash课件演示:(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第三自然段: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
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请同学谈一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i?word=%D4%B2%C3%F7%D4%B0%BE%B0%B9%D B%CD%BC&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 123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
2、“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3、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材料。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圆明园是世界上最雄伟、精美的皇家园林。
园内珍藏着不计其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金银珠宝,青铜礼器,古玩陶瓷,价值根本难以估算。
仅原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
4、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很多。
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5、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programs/view/klivs3s-97U/isRenhe=1 /show/wL4_vWJHoW2E5j49.html2、看了这段录像,你是怎样的心情?(愤慨、痛恨、痛惜……)3、请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痛恨、痛惜的语句,读出你的感情。
重点感悟:A、课件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①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这些加点的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②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
B、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读出悲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语气是高昂的;“一片灰烬”放慢速度,体会那种痛惜之情。
)[品悟语言,以情促读,以读激情。
]4、同学们,圆明园中化为灰烬的是什么?(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过渡: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
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3.总结升华。
六、作业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