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一:导语揭题师:在首都北京西北郊,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师:就是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无情地毁灭了。

(板书:毁灭)二:品读课文师:让我们先来直视“毁灭”这段文字。

(出示幻灯片:第五段)一生读。

师: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如果课文就只写毁灭这个内容,行吗?你还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圆明园中有何东西?生2:我想知道圆明园曾经的历史。

生3:我想知道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师:圆明园值得大家去了解,去思考。

打开课本,自由地读第2、3、4自然段,到字里行间去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把触动你心灵的地方,做上标记,留下你心潮澎湃的印迹。

生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我从这句中感受到了圆明园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很高。

生2:“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我从这几句话中感受到圆明园的布局独特,规模宏伟。

(板书:规模宏伟)生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这一句采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圆明园中建筑风格多样,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生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我从这句中知道了圆明园中浓缩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只要到圆明园中游一游,就等于游遍了祖国各地。

(板书:风景名胜)生3:“圆明园中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从这句话中我能想象到圆明园就像神话中的仙境一样美!生4:“圆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从这一句中我感受到圆明园还是个中西合璧的园林。

(出示幻灯片:第三段)师生接读。

师:我们一同走进圆明园,去欣赏那美丽景观吧!放课件:圆明园图片师:假如你身在其中,你会有什感受?生1:圆明园真是人间天堂啊!生2:简直就是神话中的仙境!师:(出示幻灯片)所以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赞叹道:(师手势示意学生齐读)师:所以作者也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10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10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10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篇1一、“走近圆明园”师: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

(自读后齐读)看到这三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眼前出现了圆明园里美丽的景色,以及奇珍异宝。

生:我眼前出现了英法联军抢劫、毁坏圆明园的情景。

生:在我的眼前圆明园是残垣断壁。

师:(出示文字课件:走近圆明园)课前我们已经走近圆明园——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以及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你有哪些感受?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圆明园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生:我很生气,英法联军太可恶了,竟然把圆明园珍藏的宝物抢的抢,砸的砸,毁的毁,多可惜呀。

生:圆明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被毁灭了,最后只化作一片灰烬,我愤怒!我想,如果有可能应该修复它。

师:是啊,圆明园被烧、被毁,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学生若有所思)带着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出示文字课件:“走进圆明园”)二、“走进圆明园”(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师:课件(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这是——生:圆明园的废墟。

师: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144年然而却只圆明园的一角。

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举手要说)师:把这种感受带到歌中读一读。

生:(低沉、缓慢)“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师:让我们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

打开书,齐读课文第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提示学生读时注意文化”一词)师: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值。

请用“……是……也是……”这个句式,说一说。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没等该生说完,学生都笑了。

)生:毁灭怎么能说是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应该把“毁灭”去掉,这样说:“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生:词语重复了,应该简洁:“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同学们表示同意,听课老师面露微笑。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明白得《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辉煌文化的热爱和对入侵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

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觉,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明白;描述圆明园往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

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往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缘故有两个:第一,往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

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往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进展,表达“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养提高为主旨的原则。

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三、差不多模式自读-导疑-精讲-巧练-激情。

1.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

阅读课以读为主。

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伊始,安排自读书环节,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成与疑问。

2.以学定教,确定导读导练的重点。

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梳理归纳疑问,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读、思、议、练贯穿其中。

表达“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注重培养独立摸索能力,鼓舞学生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认识的见解,重视表达训练过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21教学目标: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估量、销毁、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教学难点: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准备:教学PPT、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圆明园被毁的音视频。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看圆明园废墟图片,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请看图片(1张),猜一下这是哪里。

(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生:圆明园。

师:对,这是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可一百多多年前它却是这个样子的(出示复原图)两张图,你分别看到了什么?师:为什么曾经的美丽化成了现在的一片废墟呢生: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师: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跟着写课题)(出示课题PPT)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中的“毁灭”可不是这样读的,一座美丽的园林毁灭了,应该读得低沉缓慢,师示范(生再读)一、预习过关检查出示生字)sǔn huáng lóng tī háng损失皇帝玲珑剔透杭州láiyáo hóng sòng qīn蓬莱瑶台宏伟宋朝侵略tǒng xiāo guī jìnliáng统统销毁瑰宝灰烬(估)量师:有个词要特别注意,“估量”的“量”要在这里要读成第二声“liáng”。

(无拼音)师:这些生字词中大家有没有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容易写错的,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课文中大家能否读准呢,请五位同学每人读一段,读的时候,大家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写了哪几个方面?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体现在哪里?大家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并作批注。

2023最新-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优秀7篇】

2023最新-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优秀7篇】

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望智慧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篇一孙红果一、教学目标:1、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看老师板书课题。

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量”比用一个感觉怎样?3、回读体会。

读出惋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

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

理解“众星拱月”5、相机板书:布局众星拱月6、回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清楚。

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用笔画一画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层,想想每一层分别写的什么?2、学习第一层。

(1)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指名朗读,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景观?(3)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4)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圆明园的毁灭》名师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名师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名师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

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第二课时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欢迎浏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篇一课前谈话师:孩子们,见到你么很高兴。

知道我从哪里来吗?生:北京。

师:知道我姓什么啊?生:贾。

师:刚才都听到了,是吧?知道我姓什么的,我们都来打声招呼吧!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呀,特别喜欢听声音洪亮的问好声。

生:老师好!师:我们再来用自己洪亮的声音大声招呼:我们再来一遍: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欸,贾老师好!师:我相信你们是真心的希望我好,所以我还想从你们问候声中听到那份的饱含深意,同学们好。

生:贾老师好!师:简单的几句问好之后,我想我没现在已经是朋友啦。

那么现在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咱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好,猜字谜。

认真看,这个字,是你认识的。

谁认识?你说?生:这应该是个“水”字。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甲骨文,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水,他就是“水”字。

那我们再来一个?生:好。

生:这个是“山”字。

师:哎,这个就像高高低低的山峰一样,他就是“山”师:行啊,我对你们刮目先看了,要不要来个难的试试?生:好。

师:看清楚了啊,这个字可真是有点难。

生:这个字可能是“十”。

师:“十”字?生:没错。

师:为什么?生:我看猜他是交叉十字路口。

师:像不像?生:像。

师:这才叫像啊。

哎,他还真不是“十”字。

(生笑)生:我觉得这个字像个“井”字”师:像不像?生:像。

师:越说越像吧?师:可惜也不是,谁再来试试。

师:你看它还像什么?生:我觉得有点像那个“水”十字的标志师:嗯,里面有个像水一样的。

你们看他像不像一个十字路口?生:像。

师:顺着这个思路再去想。

师:这个路是干什么用的啊?生:(小声嘀咕)走的。

圆明园的毁灭(二次修改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二次修改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覃福红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圆明园,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现在考考大家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听写‚、殿堂、众星拱月、销毁、瑰宝、玲珑剔透、灰烬、亭台楼阁‛等词语2.同桌互改、更正完的请举手。

师出示词语(课件2)师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圆明园,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生倾听)二、出示学习目标师: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出示课件3)。

三、出示学习任务(老师口头讲)1.圆明园的辉煌2.圆明园的毁灭3.领悟写作方法。

四、展示前准备五、合作学习大展示:师:(出示课件4)领到‚圆明园的辉煌‛任务的小组请举手,请***小组。

(展示)1.教学‚圆明园的辉煌‛师追问:找出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生:师相应出示(课件5):‚1.圆明园在北京西郊部,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师:我们也用赞叹的语气来读一读。

(全班读)师追问: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生:从圆明园布局——众星拱月;建筑——风格各异、收藏的文物——异常珍贵,体现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

师追问:结合课文的内容,你能说说‚众星拱月‛一词的意思吗?生:无数颗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师点拨:‚星‛指那些小园;‚月‛指圆明三园。

(出示课件6、7)师过渡: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般的布局,还有独特的景观。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观呢?师指导抓住关键词语‚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与教学实录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圆昔日辉煌的过去和惨遭侵略者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圆昔日辉煌,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激好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设计意图:《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

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

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

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学要求:1、理解“不可估量、、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2、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国家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喜事。

如奥运、神舟飞船上天。

的确,这些事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日益强盛,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

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北京的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

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生:知道。

师:大声说(指课件)。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对,圆明园被毁灭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大家注意这个毁,上面是一个臼齿的“臼”,下面的“工”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师:同学们,毁灭意味着什么?请你说。

生:毁灭就是毁坏了。

师:毁灭不是一般的毁坏,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再也不存在了。

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同学们,课前读课文了吗?那么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

谁愿意来?(请五位学生起立)好,你来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来,这个男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都写了些什么?(生读略)师:字正腔圆,大家读得非常好,说明大家课前预习得非常好!那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里有什么东西,而且也非常美,圆明园是由哪几个园组成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写了圆明园毁灭了。

师:圆明园有了什么其实是写了圆明园昔日的——生:风光、辉煌(小声)。

师:谁还能再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圆明园昔日的风景辉煌和后来毁灭了。

师:好,语言简洁,表达得清楚。

师:看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文中作者是怎样来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谁来说,知道了什么?生:圆明园非常有价值。

师:你怎么知道?生:圆明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你能给同学们讲讲什么是不可估量吗?生:说也说不清楚,说明是特别大特别大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就是——来,这位同学。

生:……师:不可以去计算的损失,可见损失非常大。

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在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却领略它的辉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一读,抓住词句,展开想像。

可以在旁边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出来。

一会儿我们来交流,好,开始吧学生默读课文。

师:可以拿出笔,在旁边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出来。

师:写好的同学可以向老师示意一下。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说说好吗?谁第一个来?生:我觉得圆明园特别的大,因为它由众多小园组成。

师:很多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生:众星拱月。

师:那你知道众星拱月是什么样子吗?生:就像星星捧着月亮师:是啊,多么美妙的布局,同学们哪一个字表示环绕/?生:拱师:那么大家知道吗?如此巧妙的布局,占的面积多大?生:有100多公顷师:100多公顷,那是多大啊?见过足球场吗?生:见过。

师:感觉怎么样?生:很大。

师:圆明园相当于64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

生:哇!师:这还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园林,在这样的一座园林里都有什么?抓住你最感兴趣的来和大家讲一讲。

生: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你抓住了最让你感兴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指另一位同学)来这位同学。

生:很美丽。

师:能具体说说吗?你看到过的金碧辉煌的殿堂是什么样子的吗?生:房子全是金子做的。

师:有些是用金子做的,谁还看到了,也来讲一讲。

生:我看到上面的瓦是琉璃瓦。

师:是啊,感觉非常的漂亮。

谁还想说?生:我看到有的还刻着龙。

师:你的画面中还有刻着龙的柱子——盘龙柱。

同学们,这是一种高大的宏伟的建筑。

除了这种风格的,你还看到了什么?生:还有亭台楼阁,就是全都是玉做的,是透明的。

师:是透明的吗,孩子们?玲珑剔透,说明这个亭台楼阁非常的——精巧。

而且有一些镂空的手艺在里面,同学们,同样是建筑,但是两种建筑的风格——截然不同生:完全不同。

师: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一试?生: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金碧辉煌的殿堂,那是很有气势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是非常精美的,谁再来读?生: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听老师读读好吗?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还想读吗?生再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如果说殿堂给我们的感觉非常宏伟,那么亭台楼阁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玲珑剔透。

谁还想读?生: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同学们除了这些建筑,看看圆明园里还有什么?生:圆明园中,有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真的有山乡村野吗?生:不是。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你找到了吗,孩子?生:嗯,象征着,说明它不是真正的。

师:你再来读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好的,除了这种风格的景观,还有什么?你说生: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师:是啊,都是景观,一个热闹,一个宁静,给人的感觉也迥然不同。

同学们,皇家园林里并没有真正的买卖街和山乡村野,他是过惯皇家生活的皇帝,为了体验平民生活而建造的景观,那么谁能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生: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

师:太好了,每种建筑的风格都表现出来了。

哎,同学们,如果老师把这句话中的也字去掉,你们来读一读,看看去掉也和有这个也字,两种感觉一样不一样生读。

师:怎么样有感觉吗?有也和没有也感觉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你来说说生:如果没有写就觉得很直白。

生:如果有也,就能对比出金碧辉煌的壮观和亭台楼阁的截然不同。

师:是啊,提示了一种对比,那么这样一对比有这样的,也有那样的,让你感觉到这里的景观怎么样,多吗生:很多师:是啊,不同风格的景观应有尽有。

这就是这个也字的妙处。

请大家再来读一读。

这次我们男生和女生发挥各自的优势,男同学读前两种,女同学读后两种。

分男女同学读。

师:能背下来吗,我们来试着背一背。

不会背的也可以看着屏幕。

生背。

师:这些丰富的建筑景观当中,具体都有哪些美景呢?接着说生: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园中的景物可真多啊,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景物中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也有——还有——生接读。

师:那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读后半句。

听老师读,圆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生:如海宁的安澜园……后同(略)。

师:据说圆明园中景物有一百多处,而且一步一景,一景一物,想看看吗?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但老师从影片中为大家截取了一段。

同学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播放圆明园的视频】教师解说。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贫水而立,每当薄雾在水面升起的时候,这里如梦如幻,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诗情画意的理想之地。

圆明园将所有的美丽和优雅集于一身。

史书记载,一年365天圆明园天天花开似锦,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罗马式立柱,巴罗式拱门,这是海燕堂前的,十二肖喷泉,每当正午十二点时会同时喷水,景色十分壮观。

师:看了,你有怎样的感受?这里的景色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生:壮观生:美轮美奂生:无法比喻的壮观生:美不胜收生:壮丽宏伟生:无与伦比师:是啊,任何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都不过分,难怪文中最后一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书)师:在这样的园林中漫步,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啊?同学们,我们读读文中的最后一句。

生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同学们足不出园,并可观天下美景。

我们不着急慢慢的去游览。

漫步园内(起),尤如漫游在天南海北,生: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圆明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哪些东西?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是啊,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中间隔了两千三百多年。

想像一下,两千三百多年,该有多少青桐礼器?生:数不胜数师:该有多少名人书画,该有多少奇珍异宝?生:无穷无尽师:难怪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