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
食品加工业情况汇报

食品加工业情况汇报食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业也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对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汇报,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首先,就我国食品加工业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食品加工业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加工业的总产值和利润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一些重点食品加工品种的产量和销售额更是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就我国食品加工业的结构调整情况来看,我国食品加工业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食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工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食品加工品种逐渐成为了我国食品加工业的新增长点,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就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我国食品加工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需求将继续扩大,这将为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食品加工业将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食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总之,我国食品加工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之后,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食品加工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食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为其健康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食品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餐饮业、酿酒业、乳品业以及食品机械制造、包装业等相关配套行业。
食品工业作为我国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食品工业的现状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揭示了食品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也因为此,食品工业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
按照国家统计局起草,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今年11月 1 日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食品工业被分为 4 个大类、22 个中类、56 小类。
4 个大类名称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食品工业成为工业发展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截至“十一五”期末的2010 年底,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41867 家,从业人员654万人,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 6.31 万亿元;按工业增加值计算,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的10.4%。
“十一五”期间,经过食品工业全行业的努力,《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主要指标已经全面或超额完成。
这五年中,食品工业企业布局趋向合理,加快向主要原料产区、重点销区和物流节点集中,集约化程度提高,规模企业数目有较大增长;食品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上升,品种档次更加丰富,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大大增强;食品工业整体科技水平有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除美国、德国之外少数几个可以制造食品冷加工、高效能太阳能干燥、大型连续成套高技术设备的国家之一;食品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食品工业“三废”排放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
平均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食品工业对外贸易总额比“十五”期间增长125.9%,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7%,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810.7 亿美元,其中出口1750.4 亿美元,进口2060.3 亿美元。
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食品产业发展现状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食品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发展现状:1. 大而强的食品企业逐渐崭露头角。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知名的大型食品企业凭借其规模经济、品牌效应和研发实力,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和口味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2. 农产品加工业趋于规模化和专业化。
由于我国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产品加工业逐渐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
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度要求更高,对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食品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产业正逐渐实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一些食品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食品产业也积极探索利用科技创新来解决食品安全等问题,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追踪食品生产链条,提高食品的追溯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产业正在朝着更加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和安全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也仍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竞争压力等挑战,需通过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科技创新和加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等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按地区分组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按地区分组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农副食品加工业是指将农产品加工为食品、饲料、酒精、饮料、饮品、调料、餐桌用具等产品的过程。
这个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和经济收益。
在不同地区,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经济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将按地区分组介绍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
一、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经济指标一般较高。
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农业设施和技术,并且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主要的经济指标包括:1.生产总值(GDP):农副食品加工业通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的贡献较大。
2.就业人数:农副食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贡献较大。
在发达国家,这个行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做出了巨大贡献。
3.出口额:发达国家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通常拥有广阔的市场,出口额较高。
通过出口,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投资额:发达国家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一般具有较高的投资额,这反映了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大量的投资能够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经济指标相对较低。
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相对较弱,面临着产能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主要的经济指标包括:1.GDP:发展中国家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小,但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对这个行业的重视,其地位和贡献可能会逐渐提高。
2.就业人数:发展中国家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就业的贡献较大。
这对国家的农民和农村地区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劳动力的闲置。
3.出口额: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出口额相对较低,但在提高出口能力和竞争力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开拓和提高产品质量,这些国家可以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4.投资额:在发展中国家,农副食品加工业往往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改善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综述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学习心得1.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我国食品工业的组成我国食品工业由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所组成。
其中,食品加工业包括粮食及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盐加工业和其它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包括糕点糖果制造业、乳品制造业、罐头食品制造业、发酵制品业、调味品制造业和其他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包括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制茶业等,我国也将中药材中成药制造业划在此行业。
(2)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经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均居工业部门前列,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世界食品工业总产值约达30000亿美元,其中美国6000亿美元、欧洲4000亿美元、日本2500亿美元。
美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食品工业产值均居制造业之首。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我国食品加工和保藏的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大量的食品加工经验,开发了许多国际知名产品及其生产技术。
例如,白酒固体发酵、固态蒸馏技术;豆豉、酱油等生产技术;饴糖生产技术、球糖生产技术;蔬菜的腌(泡)制加工技术;肉类的烟熏保藏技术等。
许多名特产品选料严格、制作精细,色、香、味俱佳,深受欢迎,食品加工技艺已有相当水平。
但一直是手工作坊,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建立食品加工厂。
榨油工业开始于1895年,是英商太1942年建立浙江瑞安宁康炼乳厂,生产炼乳和奶油。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与规划,加大投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较快:古洋行在辽宁营口设厂;1906年成立上海泰丰食品公司,开创了我国的罐头工业;1996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现值),居国民经济第一位;2002年我国食品目前已经建成了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等四大类、62个小类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
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农副食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农副食品加工业不仅是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市场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一、行业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需求增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品质、种类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经过加工的、方便食用且营养丰富的农副食品,如速冻食品、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等,这推动了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2、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得农产品的供应更加稳定和规模化,为农副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同时,农业产业化也促进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附加值提升,进一步带动了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增长。
3、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产业引导等,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行业结构不断优化1、产品结构多元化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从传统的粮食加工、油脂加工、肉类加工等,向精深加工、特色加工、功能性食品加工等领域拓展。
例如,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保健食品等新兴产品不断涌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企业结构规模化行业内的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大型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品牌和渠道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整合和升级。
3、区域结构协调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逐渐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产区。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凭借其市场、技术和人才优势,也发展成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的重要聚集地。
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也在快速崛起,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三、技术创新成为发展动力1、加工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农副食品加工技术不断创新。
例如,超高压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生物发酵技术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食品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一、食品工业的地位和作用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也是永恒不衰的工业。
食品工业现代化和饮食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
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最大比重,因而对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巨大。
1999年全世界食品工业的销售额为2.7万亿美元,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6年,中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小麦粉5193万吨、食用植物油1985.5万吨、鲜冷藏冻肉1112.5万吨、乳制品1459.6万吨、啤酒3515.2万千升、软饮料4219.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2%、17.5%、24.0%、23.5%、14.7%和21.5%。
2007年1月至6月,食品工业总产值累计128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9%。
啤酒、食用油、饮料、味精等食品的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利税分别为8434.1亿元和1458.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利税的9.8%和15.3%。
食品工业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
2004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6000亿元,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344亿元。
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586.95亿元人民币(不含烟草)。
二、食品工业的现状食品工业化程度低。
我国食品工业总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只有0.3~0 4∶1,而发达国家是2~3∶1,我国台湾省也达到1.3∶1。
可见,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空间很大。
另外,我国现有食品资源工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饮食消费中工业化食品只占1/3,而美国高达90%,西欧也达85%。
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食品行业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部门,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
该行业包括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等十类。
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中国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2011年修订的GB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国食品工业包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等四大类、22个中类、57个小类,共计2万多种食品。
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市场供应丰富。
根据今年1月至9月的统计数据,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量达到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644.91万人,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31%。
按照这个增长比例预测,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万多亿元。
然而,中国食品工业目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其次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还有科技投入少,传统食品离“三化”(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根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7万亿元,利税达到1.6万亿元。
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将提高到1.5:1.食品工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民以食为天。
在“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将面临持续较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证食品安全的重大挑战和压力。
___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和健康观念的变化,食品越来越注重在风味化和时尚化的基础上,迈向优质化、营养化和功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水果清洗、去皮机
22
23
3.空罐准备 (1)空罐的检查 马口铁罐的检查:检查时主要剔除罐身凹 陷、罐口变形、焊锡不良和严重生锈等 空罐。 玻璃罐的检查:要剔除罐身不正、罐口不 圆或有砂粒和缺损、罐壁厚薄不均、有 严重气泡、裂纹和砂石等不合格罐.
24
(2)空罐的清洗 合格的空罐的清洗。 回收玻璃罐清洗。 洗净的空罐应倒置,控干水后使用。
每年日本的 食品市场销售 总额能达到 2000亿美元.
3
发达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①产业化经营管理越来越成熟; ②加工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 ③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越来越高; ④产品的规格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
(一)国内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与产业概况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凡
的发展,但是由于食品科研水平落
11
第二节原辅料及罐藏容器 一、罐头生产的原辅料
1.畜、禽、水产类罐头原辅料 原料:鲜畜肉、禽肉或水产品
12
辅料: 食用油,食盐、白糖、料酒、酱
油、味精、姜、胡椒粉等。
13
2.果、蔬类罐头原辅料 新鲜水果或蔬菜,白
糖,柠檬酸、食盐等。
14
蔬菜
15
二、罐藏容器
(一)罐头对容器的要求 无毒、无害、无臭、
铅(以Pb计)≦ 1.0 mg/kg
砷(以As计)≦ 0.5 mg/kg
(三)微生物指标
无致病菌以及在正常贮存条件下因微生物引起 的腐败象征。
43
六、罐头的败坏和腐蚀
1.罐头的败坏 (1) 胀罐的败坏 :物理性胀罐 化学性胀罐 、细菌性胀罐 。 (2)不胀罐的败坏 罐壁的腐蚀 (1)罐内壁腐蚀 (2) 罐外壁锈蚀
36
11.最后进行擦罐,保温检验合 格即为成品。
37
第四节 罐头的检验
一、外观检查: 主要是检查封
口是否紧密;罐形是 否正常,有无胀罐 ; 真空度是否达到要求 等。
38
二、保温检验
是将罐头放入 20-25℃的温度中保 温5-7d,如果罐头 杀菌不足,罐内微生 物繁殖产生气体会使 内压增加,发生胀罐, 这样就便于把不合格 罐区别剔出。
一、罐头的特点
1.罐头的定义
——将原料处理后装入罐内,经过排气、密封、 杀菌、冷却等工序制成的食品称为罐头食品, 简称罐头。
8
2.罐头的特点 能较好保持食品原料
原有的色、香、味、 形等各种感官性状, 安全卫生,保存期长, 携带方便。
9
二、罐头加工保藏原理
罐头产品采用的是
真空密封及杀菌这一加
夹层锅
27
5.装罐:装罐前空罐 应事先清洗消毒,按产品 要求装入经处理后的原料。
28
装罐注意事项:
(1)保证重量:即保 证每罐净重量要准确、 固形物重符合品要求, 不能超出工艺规定的 数值。
(2)严格控制杂物 混入罐内。
电子秤
29
(3)保持罐口清洁。 (4)留有一定的顶隙。
顶隙是指罐头内容物表面和罐盖之 间所留空隙的距离。通常顶隙应占全 罐容量的5%-7%,最大不超过10%
30
6.注液 按要求配制糖水或盐水,过滤后 趁热注入罐内(一般在85℃以上 ), 注液不要过满,要留有适当顶隙。
31
7.排气:采用加热排气或真空抽气的方 法排除罐内空气。控制好排气的温度 和时间或真空封罐机的真空度。
排气箱
自动真空封口机
32
8.密封:用封罐机将排气后的罐头迅速 密封。是罐头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序。
39
三、真空度检验
1.真空度的高低可用打 检法判断。 2.用专业设备检验。
真空压力表
40
四、开罐检验
根据标准抽样后进 行开罐检验。 1.感观检验。 2 .称量检验。 3 .罐壁检验 4 .化学检验 5 .微生物检验
电子天平
数显式糖度计
41
五、果蔬罐头产品质量标准
(一)感官指标 1.色泽:具有该品种罐头应有的色泽。 2.滋味和气味:具有该品种应有的滋味和气味,
绪论
一. 食品加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 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人类需求金字塔
1
二. 国内外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与产业概况
(一)国外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与产业概况 1. 美国
2. 法国
2
3. 德国
德国食品行业生产 的品种最为齐全和多样. 化三分之二的德国食品 公司在市场上投放 2000 多种新产品
4. 日本
无异味。 3.组织形态:形态完整,大小、厚薄、长短基
本一致。填充液较透明,允许有少量果(蔬) 肉碎屑。 4.杂质:无外来杂质。
42
(二)理化指标
1.可溶性固形物(%,折光计)、总酸量(%) 和氯化钠含量(%)因不同品种而异。
2.重金属指标:锡(以Sn计)≦ 200 mg/kg
铜(以Cu计)≦ 5.0 mg/kg来自17第三节 罐头生产工艺
一、果蔬罐头生产工艺
(一)工艺流程图
预处理
原料选择
(如洗涤、去皮、去核、切分、
热烫、抽空等)
装
罐
注 填
排
密
成
杀
冷
品
充 液
气
封
菌
却
成品
18
罐头生产
19
(二)工艺说明
1.原料选择:选择新鲜、成熟度适度、 无机械伤和病虫害的水果或蔬菜作为 原料。
20
2.原料预处理:根据果蔬的特点和罐头产 品的质量要求,进行去皮、去核、切分、 热烫和抽空处理。
罐头是如 何保藏的?
工保藏方法。
即将原料经过一定处理后装入预先清洗
消毒的罐内,通过排除罐内空气后完全密封,
以隔绝外界的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再进行
杀菌杀灭罐内微生物和酶,使罐内食品得以
较长期保存。
10
畜 类
罐
头
其
茯 苓
他 类
膏罐
头
三、罐头的分类
红烧鸡肉
禽类罐头
罐头的分类
蔬 菜 罐 头
水
果 罐 头
糖 水 荔 枝
后、科研投入少、科技进步贡献率
低,以及严重依赖工艺工程技术的
引进,使得食品工业仍属比较落后
的传统产业。
4
三、食品工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食品工艺研究的发展推动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二)食品工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食品工艺的研究对象,根据 食物原料特性,研究食品的加 工和保藏工艺。 2. 食品工艺所研究的内容包括 加工或制造过程中每个 环节的 具体方法。
二重卷边示意图
真空封口生产线
真空封口机
33
9.杀菌:根据罐形大小、容器性质、 罐内食品的pH值等方面确定合理杀菌条 件,操作过程控制温度和时间,保证杀 菌充分。
回转式杀菌锅
卧式杀菌锅
34
常压杀菌
加压杀菌
35
10.冷却:杀菌结束应尽快进行冷却至规定的 温度。 常压杀菌的铁罐可直接冷却,玻璃罐采用 分段冷却。 加压杀菌的罐头须采用加压冷却。
5
四、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方法
(一)特别注意的问题
1.食品的安全性 2. 食品的营养性 3. 感官嗜好特性
(二)如何学好这门课
1 .必须结合前面教学中所学的 专业基础课程
2. 其次,将各个工艺在实习和 实训中深化掌握;
3. 结合实验或设计,综合所学 知识进行创新。
6
第一章 罐头食品工艺
7
第一节 概述
44
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 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45
洗瓶机
洗瓶机
25
4. 填充液的配制
水果罐头的填充液为糖水, 蔬菜罐头的填充液多为稀 盐水,有些则用清水。
(1) 糖水配制 所需配 制的糖水浓度及加酸量的 大小依水果种类、品种、 成熟度、果肉装罐量和产 品质量标准而定。
直接法
稀释法
夹层锅
糖度计
26
(2)盐水配制
所用食盐应为精盐, 纯度要求在98%以上。 通常直接配制1%~ 2%的盐水,煮沸过 滤后趁热装罐。
无味,不与食品起化学反 应,耐高温高压,密封性 好,能适应机械化操作, 重量轻,易开启取食。
16
(二)常用罐藏容器
1.马口铁罐 为镀锡薄钢板制成的三片罐, 二重卷边密封。 2. 玻璃罐 罐身是玻璃,罐盖是马口铁, 密封多为旋封式。 3.蒸煮袋 一般由内外保护层和中间隔绝 层组成,封口采用热熔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