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选型时继电器输出和24v输出有什么区别
PLC输出电路(继电器,晶体管,晶闸管输出)区别,PLC输出类型选择和注意事项

精心整理PLC输出类型选择及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摘要:本文简要比较了PLC的继电器和晶体管两种输出类型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提出了在选型和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PLC输出类型、继电器、晶体管1.引言PLC的输出类型有继电器和晶体管两种类型,两者的工作参数差别较大,使用前需加以区别,以免误用而导致产品损坏。
本文简要介绍了继电器和晶体管输出的特点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常闭图1电磁式继电器结构图晶体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它是通过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与发射极的导通。
它是无触点元件。
3.继电器与晶体管输出的主要差别由于继电器与晶体管工作原理的不同,导致了两者的工作参数存在了较大的差异,下面以艾默生EC系列PLC相关数据为例进行比较说明(输出口主要规格参见表1)(1)驱动负载不同继电器型可接交流220V或直流24V负载,没有极性要求;晶体管型只能接直流24V负载,有极性要求。
继电器的负载电流比较大可以达到2A,晶体管负载电流为0.2-0.3A。
同时与负载类型有关,具体参见表1。
表1输出端口规格(2)响应时间不同继电器响应时间比较慢(约10ms-20ms),晶体管响应时间比较快,约0.2ms-0.5ms,Y0、Y1甚至可以达到10us。
(3)使用寿命不同继电器由于是机械元件受到动作次数的寿命限制,且与负载容量有关,详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负载容量的增加,触点寿命几乎按级数减少。
晶体管是电子原件只有老化,没有使用寿命限制。
表2继电器使用寿命4.继电器与晶体管输出选型原则5图2驱动感性负载时产生的瞬间高压继电器控制接触器等感性负载的开合瞬间,由于电感具有电流具有不可突变的特点,因此根据U=L*(dI/dt),将产生一个瞬间的尖峰电压在继电器的两个触点之间,该电压幅值超过继电器的触点耐压的降额;继电器采用的电磁式继电器,触点间的耐受电压是1000V(1min),若触点间的电压长期的工作在1000V左右的话,容易造成触点金属迁移和氧化,出现接触电阻变大、接触不良和触点粘接的现象。
PLC晶体管和继电器输出的区别

PLC晶体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的区别
1.负载电压、电流类型不同
负载类型:晶体管只能带直流负载,而继电器带交、直流负载均可。
电流:晶体管电流0.2A-0.3A,继电器2A。
电压:晶体管可接直流24V(一般最大在直流30V左右,继电器可以接直流24V或交流220V。
2.负载能力不同
晶体管带负载的能力小于继电器带负载的能力,用晶体管时,有时候要加其他东西来带动大负载(如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等)。
3.晶体管过载能力小于继电器过载的能力
一般来说,存在冲击电流较大的情况时(例如灯泡、感性负载等),晶体管过载能力较小,需要降额更多。
4.晶体管响应速度快于继电器
继电器输出型原理是CPU驱动继电器线圈,令触点吸合,使外部电源通过闭合的触点驱动外部负载,其开路漏电流为零,响应时间慢(约10ms)。
晶体管输出型原理是CPU通过光耦合使晶体管通断,以控制外部直流负载,响应时间快(约0.2ms甚至更小)。
晶体管输出一般用于高速输出,如伺服/步进等,用于动作频率高的输出:如温度PID控制,主要用在步进电机控制,也有伺服控制,还有电磁阀控制(阀动作频率高)。
5.在额定工作情况下,继电器有动作次数寿命,晶体管只有老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
继电器是机械元件所以有动作寿命,晶体管是电子元件,只有老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
继电器的每分钟开关次数也是有限制的,而晶体管则没有。
PLC输出电路(继电器,晶体管,晶闸管输出)区别和注意事项

PLC输出电路(继电器,晶体管,晶闸管输出)区别和注意事项PLC的输出电路形式一般分为: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晶闸管输出三种。
弄清这三种输出形式的区别,对于PLC的硬件设计工作非常有必要。
下面以三菱PLC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输出电路形式的区别和注意事项,其它公司的PLC输出电路形式也大同小异。
1、晶体管输出电路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相比于继电器输出响应快(一般在0.2ms以下),适用于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由于晶体管是无机械触点,因此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的寿命长。
晶体管输出型电路的外接电源只能是直接电源,这是其应用局限的一方面。
另外,晶体管输出驱动能力要小于继电器输出,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DC5V~30V,允许负载电流为0.2A~0.5A。
这两点的使用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时要注意。
晶体管输出电路的形式主要有两种:NPN和PNP型集电极开路输出。
如下图所示:图2 NPN集电极开路输出图3 PNP集电极开路输出由以上两图可看出这两种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的区别:NPN型集电极开路输出形式的公共端COM只能接外接电源的负极,而PNP型的COM端只能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和继电器输出形式电路一样,在驱动感性负载时也要在负载两端反向并联二极管(二极管的阴极接电源的正极)防止过电压,保护PLC的输出电路。
2、继电器输出电路这是PLC输出电路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电路形式如下图所示。
该种输出电路形式外接电源既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
图1 继电器输出PLC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允许负载一般是AC250V/50V以下,负载电流可达2A,容量可达80~100VA(电压×电流),因此,PLC的输出一般不宜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一般通过一个小负载来驱动大负载,如PLC的输出可以接一个电流比较小的中间继电器,再由中间继电器触点驱动大负载,如接触器线圈等)。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的形式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也有限制(一般数十万次左右,根据负载而定,如连接感性负载时的寿命要小于阻性负载)。
PLC晶体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区别

5.在额定工作情况下,继电器有动作次数寿命,晶体管只有寿命,晶体管是电子元件,只有老
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继电器的每分钟开关次数也是有限制的
,而晶体管则没有。
2.负载能力不同
晶体管带负载的能力小于继电器带负载的能力,用晶体管时,有
时候要加其他东西来带动大负载(如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等)。
3.晶体管过载能力小于继电器过载的能力
一般来说,存在冲击电流较大的情况时(例如灯泡、感性负载等
),晶体管过载能力较小,需要降额更多。
4.晶体管响应速度快于继电器
PLC晶体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区别
1.负载电压、电流类型不同
广告插播信息
维库最新热卖芯片: TMP04F AD6449-48BB W78E58BP-40 MAX379CPE PW1230 L7554BP ST72F262G2M6 CS8900A-CQ3Z EP1K10TC100-3 TA8428F
晶体管主要用于定位控制,要用晶体的输出来发出脉冲。而继电器是不能用发出脉冲的,也就不能定位控制了。如果用继电器去控制定位伺服或是步进的话就还要加定位模块,经济上不划算。而用一个晶体管输出的就可以控制伺服等。就这么回事。 ..
带的负载电流、电压及动作频率不同;
依据生产工艺要求,各种指示灯、变频器/数字直流调速器的启动停止应采用晶体管输出,它适应于高频动作,并且响应时间短;如果PLC 系统输出频率为每分钟6 次以下,应首选继电器输出,采用这种方法,输出电路的设计简单,抗干扰和带负载能力强。
一般来说继电器的寿命较短些,尤其是动作频繁时,但带较大负载能力稍强些,晶体管输出的过负载能力差
真想延长触点寿命的话可以在线圈两侧并联合适的吸收电阻或电容
西门子PLC输出电路

PLC的输出电路形式一般分为: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晶闸管输出三种。
弄清这三种输出形式的区别,对于PLC的硬件设计工作非常有必要。
下面以三菱PLC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输出电路形式的区别和注意事项,其它公司的PLC 输出电路形式也大同小异。
1、继电器输出电路这是PLC输出电路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电路形式如下图所示。
该种输出电路形式外接电源既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
图1 继电器输出PLC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允许负载一般是AC250V/50V以下,负载电流可达2A,容量可达80~100VA(电压×电流),因此,PLC的输出一般不宜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一般通过一个小负载来驱动大负载,如PLC的输出可以接一个电流比较小的中间继电器,再由中间继电器触点驱动大负载,如接触器线圈等)。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的形式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也有限制(一般数十万次左右,根据负载而定,如连接感性负载时的寿命要小于阻性负载)。
此外,继电器输出的响应时间也比较慢(10ms)左右,因此,在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不适合使用此种类型的电路输出形式(可以根据场合使用下面介绍的两种输出形式)。
当连接感性负载时,为了延长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对于外接直流电源时的情况,通常应在负载两端加过电压抑制二极管(如上图中并在外接继电器线圈上的二极管);对于交流负载,应在负载两端加RC抑制器。
2、晶体管输出电路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相比于继电器输出响应快(一般在0.2ms以下),适用于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由于晶体管是无机械触点,因此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的寿命长。
晶体管输出型电路的外接电源只能是直接电源,这是其应用局限的一方面。
另外,晶体管输出驱动能力要小于继电器输出,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DC5V~30V,允许负载电流为0.2A~0.5A。
这两点的使用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时要注意。
晶体管输出电路的形式主要有两种:NPN和PNP型集电极开路输出。
如下图所示:图2 NPN集电极开路输出由以上两图可看出这两种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的区别:NPN型集电极开路输出形式的公共端COM只能接外接电源的负极,而PNP型的COM端只能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PLC输出类型选择注意事项

PLC输出类型选择注意事项1. 引言科技发展到当今,对PLC的应用已经非常多了。
今天我们来介绍PLC 的输出类型继电器和晶体管。
它们两者的工作参数差别较大,使用前需加以区别,以免误用而导致产品损坏。
本文简要介绍了继电器和晶体管输出的特点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 继电器和晶体管输出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如图1所示)。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从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它是一种机电元件,通过机械动作来实现触点的通断,是有触点元件。
图1 电磁式继电器结构图晶体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它是通过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与发射极的导通。
它是无触点元件。
3. 继电器与晶体管输出的主要差别(1)继电器输出优点是不同公共点之间可带不同的交、直流负载,且电压也可不同,带负载电流可达2A/点;但继电器输出方式不适用于高频动作的负载,这是由继电器的寿命决定的。
其寿命随带负载电流的增加而减少,一般在几十万次至Jl百万次之间,有的公司产品可达1000万次以上,响应时间为10ms。
(2)晶体管输出最大优点是适应于高频动作,响应时间短,一般为0.2ms左右,但它只能带DC 5-30V的负载,最大输出负载电流为0.5A/点,但每4点不得大于0.8A。
当你的系统输出频率为每分钟6次以下时,应首选继电器输出,因其电路设计简单,抗干扰和带负载能力强。
PLC的3种输出形式的区别?

可控硅一般可达数K次/秒,可接交流及直流负载,容量不大;
可控硅与继电器一样,同样可用于交流及直流,不同的是触点比继电器容量要小,但速率比继电器要快的多!
可控硅从关断到导通
1、阳极电位高于是阴极电位
2、控制极有足够的正向电压和电流
两者缺一不可
可控硅维持导通
1、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
2、阳极电流大于维持电流
两者缺一不可
可控硅从导通到关断
1、阳极电位低于阴极电位
2、阳极电流小于维持电流
任一条件即可
----------------------------------------------
PLC的3种输出形式的区别?
请问各位大侠,有3种输出形式。
1。继电器
2。晶体管
3。可控硅
1、用于交、直流负载,频率低;
2、用于直流负载,频率最高;
3、用于交流负载,频率较高。
不是绝对的!
继电器的动作频率一般不能超过20次/秒,接点电流一般可达到2~5A;电压交流220V或直流都可以用!
可控硅不能用于直流,没有过零,关不断,除非是可关断性可控硅
1、频是50Hz,所以就是控制交流负载,频率也不会超过100Hz。
3、有可关断的可控硅,但PLC的输出一般不会才用。
可控硅的判断方式有三种,1.减小阳极电压,也是减小阳极电流
2.阴极加反向电压
3.控制极断开
因为直流已经有晶体管输出了,动作比双向可控硅还快,而且双向可控硅主要是驱动交流负载,因为继电器输了慢,所以才用晶闸管(也即是双向可控硅输出),单向可控硅就只能驱动直流,但没有单向可控硅输出的,只有双向的
PLC输出R、S、T区别B5

PLC输出R、S、T区别B5
PLC的继电器输出型与晶体管输出型在接线时要注意:
继电器输出,负载可接交、直流电源
晶体管输出,负载只能是直流供电,不允许接交流供电性的负载。
其他参考区别:
1:晶体管输出:
高速输出:如伺服/步进使用于动作频率高的输出:如温度PID 控制,主要用在步进电机控制,也有伺服控制,还有电磁阀控制(阀动作频率高)。
2:使用寿命:
继电器是机械元件所以有动作寿命,
晶体管是电子元件,只有老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
3:电流:晶体管电流0.2A-0.3A
继电器2A。
4:电压:晶体管最大24V,继电器可以接220V
晶体管直流,继电器交流+直流
5:负载:用晶体管时,有时候要加其他东西来带动大负载(如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等)。
继电器输出型:CPU驱动继电器线圈,令触点吸合,使外部电源通过闭合的触点驱动外部负载,其开路漏电流为零,响应时间慢(约10ms),可带较大的外部负载;
晶体管输出型:CPU通过光耦合使晶体管通断,以控制外部直流负载,响应时间快(约0.2ms),可带外部负载小;
可控硅输出型:CPU通过光耦合使三端双向可控硅通断,以控制外部交流负载,开路漏电流大,响应时间较快(约1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选型时继电器输出和24v输出有什么区别
plc选型时继电器输出和24v输出有什么区别
最佳答案
转帖:
一般PLC输出有以下三种::
1)继电器输出:
优点是不同公共点之间可带不同的交、直流负载,且电压也可不同,带负载电流可达2A/点;但继电器输出方式不适用于高频动作的负载,这是由继电器的寿命决定的。
其寿命随带负载电流的增加而减少,一般在几十万次至Jl百万次之间,有的公司产品可达1000万次以上,响应时间为10ms。
(2)晶闸管输出:
带负载能力为0.2A/点,只能带交流负载,可适应高频动作,响应时间为1ms。
(3)晶体管输出:
最大优点是适应于高频动作,响应时间短,一般为0.2ms左右,但它只能带 DC 5—30V的负载,最大输出负载电流为0.5A/点,但每4点不得大于0.8A。
当你的系统输出频率为每分钟6次以下时,应首选继电器输出,因其电路设计简单,抗干扰和带负载能力强。
当频率为10次/min以下时,既可采用继电器输出方式;也可采用PLC输出驱动达林顿三极管(5—10A),再驱动负载,可大大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