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附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2、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
3、《论语•卫灵公》中,“,”句子是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
5、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6、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
7、《<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短处并改正的句子是:“,”。
8、《<论语>为师矣。
9、在《<论语>十二章》中, “,”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
《<论语>十二章》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而不仁,如乐何。
5、朝闻道,夕死可矣。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政之。
8、温故而知新,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真题53题(附有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1、(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类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形式。
《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3、(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1、《赤壁赋》中,“,,,
,”句子是描写客人箫声。
2、《赤壁赋》中,“,”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3、《赤壁赋》中,“,”句子是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4、《赤壁赋》中,“,”句子是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5、《赤壁赋》中,“,”句子是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的是,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
6、《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7、《赤壁赋》中“,”句子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8、《赤壁赋》中,“,”句子是从变化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9、《赤壁赋》中,“,”句子是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10、《赤壁赋》中,“,”句子是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答案)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7、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8、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9、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0、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将进酒》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将进酒》理解性默写1.《将进酒》中, 表现诗人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是:。
2.《将进酒》中, 表现诗人豪爽豁达、醉傲尘世的诗句是:。
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4.《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 。
5、《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6.《将进酒》中, 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诗句是: , 。
7、《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8、《将进酒》中以曹植痛饮为例, 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 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 。
9、《将进酒》中将富贵豪华生活和醉饮不愿醒来对比的前一诗句是:。
10、《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是: ,。
11.《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
, 。
13、《将进酒》中, 深感自己怀才不遇, 抒发了诗人愤懑不平的情感和还要继续奋斗的决心的诗句是: , 。
《将进酒》(答案)1.《将进酒》中, 表现诗人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是: 钟鼓馔玉不足贵。
2.《将进酒》中, 表现诗人豪爽豁达、醉傲尘世的诗句是: 惟有饮者留其名。
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4.《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5.《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6.《将进酒》中, 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诗句是: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7、《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8、《将进酒》中以曹植痛饮为例, 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 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陈王昔时宴平乐 , 斗酒十千恣欢谑。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1227(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报任安书》(节选)中说作者写《史记》时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然后“ ___________ ,_________ ”。
(2)同样是写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一句_________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现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扬州慢》中则用一句_________,表现扬州“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
(3)古人焚香、熏香,既有生活需要,也是一件雅事。
我国古代诗文中就有不少描写焚香、熏香之事的句子,比如“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4)《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大力渲染欢乐场面,街市里“_________”,城中鼓乐齐鸣,月光流转,“ _________”。
(5)《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__ , _________”为喻,引出后天学习、反省可以改变人的天性的论断。
(二)(1)温庭筠在《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写主人公慢慢地打扮梳洗,体现了惆怅倦怠之情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和《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表现的。
(3)孔子教导弟子,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德行,在《论语·学而》中,夫子教导说,一个君子,不追求物质条件的安逸和享受,要“ __________ , _________ ”,可以说是好学了。
(4)陆游在《书愤》中回忆早年在前线的征战生活,“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他浩气如山、雄放豪迈的气概。
(5)假如你是李华,你的朋友即将前往西南地区的大学学习,你可选择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山中景色的魅力。
(三)(1)《阿房宫赋》中,作者多角度铺叙秦人宫殿的巨大耗费,如写突出的钉头“_________ "和纵横的栏杆“__________ "。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共10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关雎》(《诗经》)1.小伙子看到美丽而贤惠的姑娘,常说的一句话是“,”。
2.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3. “,”是全诗的诗眼,表达男子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
4. “,”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写出男子发求之不得而苦闷难眠。
5.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6. 写男子弹奏琴瑟,以博得女子好感的句子是“,”。
7.“,”两句统摄全诗。
二、《蒹葭》(《诗经》)1、三个诗节的第四句,“”,“”,“”是写对意中人所处位置的猜测:从在河水那一方到在河岸那一边,再到在水边那一头。
2、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比如《诗经·蒹葭》中“,”。
3、歌曲《在水一方》的词中有“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的句子,从韵脚和内容上看,这是化用、改写了《诗经·蒹葭》中的“,。
”两句。
4、《蒹葭》中写清秋萧瑟景象,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5、《蒹葭》中,寻觅佳人的主人公在感慨顺流而下寻觅不得,只隐约在水中央看到佳人身影之后,对周遭的场景的描绘变成了“,。
”6、《诗经·蒹葭》中写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时,主人公顺流而下追随恋人的诗句是“,”。
7、《诗经·蒹葭》中写主人公为寻觅恋人逆流而上,且描写了道路险峻难攀登的句子是“,”。
8、在《诗经·蒹葭》中,诗人想顺流去寻找伊人,但伊人仿佛在水中央的两句是“,”。
9、“,。
”两句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10、《诗经·蒹葭》中主人公热烈思慕伊人,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而道路却高而险阻的诗句是“,。
”11、《蒹葭》中写诗人曾经逆流而上追寻“伊人”的句子是“,”。
12、“”“”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以消除弟子顾虑。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让他去治理国家,三年可达到的效果是“,”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这里也侧面看出他的谦逊。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赤谦逊的说愿意多多学习的句子是“,”。
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公西华更为谦虚。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追问,曾晳推脱不愿表达,孔子为了打消曾晳的顾虑回应道:,。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暂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曾晳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
”10.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公西华面对孔子的询问,表示愿意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做一个小司仪的句子是“,。
”1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曾皙的询问中可以明确孔子对其他三位学生回答的评价,其中“,”表明孔子认为公西华可以担当大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答案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消除弟子顾虑。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让他去治理国家,三年可达到的效果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
高考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1、《论语》中提出以学习为乐事,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为快乐,以及宽容不了解自己的人的名句是子曰:“,?,?,?”2、朱熹说:“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
”这句话所指的是《论语》中的名句子曰:“,。
”3、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的语句是子曰:“,。
”4、《论语》中孔子所言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不能硬推给他人的语句是“!,。
”5、“弘毅”出自《论语》中的曾子曰:“,。
”因为“,?”所以“任重”;因为“,?”所以“道远。
”1、孟子在文中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的文句是:,;,。
,。
2、孟子在论述生命和死亡时得出一个结论——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这两句的原文是,。
1、本文中孟子提出的人生要历经上天赐予的种种磨难,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句是是故,,,,,,所以,。
1、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是全文的重点,它展示了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
曹刿是如何说的?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
,。
,,。
,,。
”1、文中,邹忌分析自己的妻、妾和朋友都说邹忌的样貌比徐公美的原因是“,;,;,。
”2、文中,邹忌认为齐威王也会受的蒙蔽的原因是“,,,,: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文中,诸葛亮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的相关语句是,,,,,。
2、文中,诸葛亮规劝后主吸取先汉兴隆和后汉衰退的历史教训的语句是,,;,,。
11、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2、文中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图景?,,。
,。
,,。
,。
1、文中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的相关语句是: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写夏季三峡水涨流速的情景时提到,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借此写出船行之快的语句是:或王命急宣,,,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山谷间发出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杜甫《咏怀古迹》中在表达诗人对昭君只能魂归故里的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的同时也表达对昏庸的统治者揭露讽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在《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蓝田云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慨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论语·卫灵公》中用两句话阐述了“责己严,待人宽”的思想,并认为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原则,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常常容易灭亡。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客人吹洞箫的惊人魅力想象奇特。
(3)《离骚》中,诗人说自己即使身体被肢解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并用反问句“______________”来表明对志向的坚守。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在介绍蚯蚓的身体特点之后,紧接着说到蚯蚓的表现及原因的三句是“___,____,____。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两句,既点明送别之地,又指出杜少府宦游之地。
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有阔大境界和崇高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句子“__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善于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他在《劝学》中用“假舆马”“假舟楫”等有力地说明了“___,___”的观点。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从师风尚难以恢复。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5)天下云集响应,_____。
(《过秦论》)8、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达自己追慕古代圣贤,而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________ ,________”两句简明扼要地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太白山是秦岭主峰,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为文人学士所向往。
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因为这座山太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来往。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赤壁赋》中写苏轼与友人举杯畅饮,吟诵其中的《陈风月出》篇,期待看到美丽的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中,陆游用“________,________”描摹了庆典将至、音乐不断的农村风俗画卷,反映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男子曾经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杜甫在《春望》中借“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国愁家忧齐上心头,使自己头发稀疏。
(3)正如韩愈《师说》中“________”一句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研究的部分,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从师”。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借钉头之多,表现阿房官规模宏大,秦始皇生活纷奢。
(2)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1)易水送别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学习的作用。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写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作业的雨滴在滚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荷叶在塘风中迎风招展这一特写镜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仅仅用“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描写出秦朝统治者奢侈浪费无度的生活情景。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明确回答了子贡所请教的终身奉行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回首经年终不得的时候,你会明白什么才是极致的爱;或许也会留下“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的一丝怅惘。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在《三峡》中,郦道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三峡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覆辙。
(3)“文章憎命达”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___________”写出了他身体有病和孤独的情状。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列子是“有所待”之后,指出了“无所待”的状态。
能够表明这种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和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最后一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决胜于千里之外。
(《高祖本纪》)(2).__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列传》)(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列传》)(4).__________________,转败而为功。
(《管仲列传》)(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6).__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屈原列传》)(7).《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列传》)(8).__________________,一饭三吐哺。
(《鲁周公世家》)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以对偶的句式,表明作者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 ”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 ”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回忆了布艺时期在南阳躬耕的事情,然后用“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当时只想保全性命而没有想过出名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