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兴趣成为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殿堂的火把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和在座的同行们聊一聊。我不是一个健谈的人,词汇也很贫乏,当我接到王老师的电话,让我在读书报告会上发言时,就好比泰山压顶一样。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即便偶尔拿起书来看,往往也是读到一半便停下了,再不想翻看。自从我加入我们这个课题组后,读书成了我的一个难题,如何让学生和我一起读书更成了我的一个大难题,而如何让自己和学生一起长久地热爱读书就更加成了难上加难的难题。

就在我为此头疼时,同事无意中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啊,我只要把自己和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那么一切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此时我想起了朋友曾经推荐给我的一本书《俗世奇人》,她说冯骥才的作品有生活,有内涵,语言也很精彩,值得一读。恰好我们教材当中也有《俗世奇人》里的作品——《泥人张》和《好嘴杨巴》,因此我就打算以此为契机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在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俗世奇人》这本书。该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这19篇小说,短小精悍,情节迂回曲折,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每篇作品的主人公,或在本行当中有突出的表现,或性格、行事作风独具一格,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我拍案叫绝,一气呵成不算,还连读了好几遍仍然意犹未尽。如《刷子李》写的便是一名技艺精湛,几近神乎其技的粉刷师傅;正因为自己长期训练而来的粉刷技术出众,每每在粉刷时,总特意穿上一身黑衣裳,以证明墙壁粉刷之后,身上绝不会留下丁点的白漆;《泥人张》写的是一名擅长捏泥人的民间艺人,而他“只需和人对面坐谈”,便可把对方的外貌用泥土捏出生动异常、栩栩如生的泥人;《苏七块》写的是一名技术高超的跌打师傅,为人因过于讲究原则而变得固执,上门求诊者,若交不出“七块钱”,便不给治疗,任凭对方因脱臼而痛得死去活来也不予以理会。……

我想对这本书作出评价,但我觉得自己的语言是那么苍白,无法展示它的魅力。今天我想侧重说说我是怎么由这本书把学生一步步引领进阅读的殿堂的。

我利用课上时间,从文章标题入手,由文题可知,本书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人,二写“俗世”之中的“奇人”,一“俗”一“奇”,便是文章的要领。泥人张、好嘴杨巴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

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恰当不过。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泥人张》和《好嘴杨巴》两篇文章。在座的各位一定对这两篇文章很熟悉,大家回忆一下当时我们自己读这两篇文章的感觉,是不是觉得特别过瘾,我们当时就是一气呵成,意犹未尽吧!我至今还记得学生们读完这两篇文章的表情,简直就像吃了一顿饕餮盛宴一样,面部表情很愉悦。并且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老师,这文章写得太好了!太有意思了!”我顺势问学生,想不想再多读几篇?学生当时就问我:“老师,还有什么样的?”我一看孩子们的兴趣来了,故意卖卖关子。可能我说到这里,在座的各位会想,我会根据语文课的需要,提几个有关阅读的问题。要是在以往,我可能会这么做,但是我没有。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带着任务去读书,是不是会磨灭了你对读书最初的兴趣。随意性是自主性滋生的前提和基础。当时我只是顺势向学生推荐了《俗世奇人》这本书。我给了学生一周的时间来读这本书,有的学生甚至一天不到就读完了,还有的学生跟我说,老师我太喜欢这本书了,我都读了好几遍了。在这一周内,作为老师,我们绝对不能无作为,要进行跟踪调查,看看学生都读到哪儿了?有哪些地方没弄明白?一周后,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召开读书研读会。主要就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文章语言进行讨论。因为学生对《俗世奇人》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我们避开空泛的讨论过程,直接把结果呈现出来。让学生的阅读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

首先,我来谈谈我们在读书研讨会上对这本书的人物塑造方法的探讨,当然这里的结论是我查找一些资料所得。我把《俗世奇人》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些方法有所了解。之所以这么做,一是考虑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三、我认为读书是获得心灵的享受而不必把它肢解开来。我们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各行各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从事文学工作。而且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每一个结果都是学生讨论所得,前人已经总结得很好,我们为什么非得让学生反复讨论,浪费时间跟精力?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快速收获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本领十分高明,堪称一绝,尤其是运用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取得了绝佳的艺术效果。人物的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方法。在《俗世奇人》一书中,人物侧面描写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以境写人

即以社会环境写人,包括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社会风尚、生活环境等。如《俗世奇人·刷子李》开篇这样描写:“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人物还未出场,冯骥才就以津味十足的文字真实刻画了天津卫当时所特有的社会风貌。作为货物集散地的水陆码头天津卫,南来北往的商贾催生了错杂的街道,林立的洒肆,遍地的商铺,热闹的戏院,也造就了经济的空前繁荣,但是天津卫并不是遍地黄金任你捡,这里还有现实的码头生存规则。

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不止如此,冯骥才接着又饶有兴味地描写天津戏迷对好戏和坏戏的态度:“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像见皇上”与“茶碗扔上去”,这一正一反、天差地别的表现更鲜明地印证了“手上必得有绝活”的存在需要,也揭示了能在码头生存的“绝活”的分量。那么,究竟哪些人有这样的“绝活”?“绝活”究竟“绝”成何样?终于,经过长篇的铺陈渲染之后,在读者的百般疑惑与无限期待中,刷子李的名号才出现在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名单里。

这里冯骥才虽未对人物着一字正面描写,但读者已经能从开篇这一段社会环境的描写中掂量出刷子李这一手绝活的分量,收到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效果。

二、以物写人

即以与人物有关的物件写人。《俗世奇人·泥人张》为刻画手艺道上排第一的泥人张,有这样的一段精彩描写:“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面对海张五的挑衅,艺高胆大的泥人张亮出了他的绝活——捏泥人。且看此泥人,造型逼真,紧紧抓住海张五的形貌特点,竟然像到了“比海张五还海张五”这无以复加的地步;再看此泥人,虽栩栩如生,但其形其神全聚集在“只有核桃大小”的泥块上,可谓方寸之间大有乾坤;三看此泥人,竟是泥人张“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做成的,用料之随意普通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