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ppt
第二讲: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6页PPT

小麦
180
美国: 布的机会成本 3/2
160
140
小麦的机会成本 2/3
120
100 90 80
60
40 3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布
图3-1 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国际经济学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孟萍莉
1.2.1 英国固定机会成本下的PPF
小麦
180
160
英国:
布的机会成本 1/2
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了.
• 机会成本=MRT= PX/PY • 在图形当中,就是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线相切。
国际经济学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孟萍莉
1.3.1 商品市场均衡的图示
A国
Y
E
Y1
E’
Y2 P0 P1
x 0 20 40 60 80 X1 2 140 X
国际经济学
•图形表示 •X和Y的供给仅取决于相对 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 •如果X的相对价格提高, 则生产的均衡点会随之移 动,X的供给会增加,Y的 供给会减少。
平的X商品和Y 商品的各种组合。 2. 从A点开始,从社会中取走△Y数量的Y商品时,必须向社会提供△X
商品(在A点),以保证社会每个成员维持原有的满足水平。 3. 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
国际经济学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孟萍莉
2.1 社会无差异曲线作用
• 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能性组合
美国
英国
小麦 (百万蒲式尔/年 )
180
布匹 (百万码/年)
0
小麦 (百万蒲式尔/年 )
60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微观基础PPT课件

09.11.2020
6
补充:研究内容
1、国际贸易纯理论
A.关于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 B.关于贸易的作用与影响 C.国际贸易的动态格局
2、国际贸易政策
09.11.2020
7
1、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
从供给方面即生产成本上解释: (1)用技术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
——亚当斯密模型和李嘉图模型; (2)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3)用市场和生产规模不同来解释贸易基础
——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4)解释成本优势动态变动的产品周期理论。
09.11.2020
8
从需求方面解释贸易基础的主要有:
(1)用偏好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需求模型
(2)用收入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09.11.2020
9
2、关于贸易产生的影响
09.11.2020
20
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 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 大组合的线。
等成本线表明了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 即它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或 小于所拥有的货币成本。大于货币成本是无 法实现的,小于货币成本又无法实现产量最 大化。
09.11.2020
11
2、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为什么各国政府要运用政策干预贸易?决定 各国不问时期不同产业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构成了国际贸易政策 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贸易政策制 定过程中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人们称之为贸 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
09.11.2020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09.11.2020
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Micro-Basi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本章结构m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m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l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l主要分析工具l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l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l贸易利益m国际贸易的起因l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l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l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l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目的l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式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m国际贸易l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l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m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区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理由:l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的流动程度低得多m劳动力l国际贸易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m贸易保护主义二、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目的l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和国内的流动程度的差别引起的对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l现实中人为的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式——实证分析l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l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对国内经济活动(如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响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式——规范分析l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规范分析(也称为福利分析)好不好、应不应该、什么才是最佳的——评价现在规范分析通常涉及政策评价l国际贸易理论的规范分析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提出依据(自由贸易vs贸易保护)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式——两者联系实证分析为规范分析提供基础规范分析为实证分析提供社会意义两者密切相连,不可分割例:对进口关税的结果的分析实证分析揭示这一政策所造成的消费者、生产者和整个国家的得失规范分析解释如何看待这些利益和损失以及这些得失的重要性国际贸易部分(International Trade)⑴国际贸易纯理论(Pure Theory)⑵国际贸易政策(Trade Policy)①贸易基础(the Basis for Trade)②贸易模式(the Mode of Trade)③贸易收益(the Gains from Trade)①贸易政策工具的影响②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l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l主要分析工具l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l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l贸易利益l 不涉及货币因素l 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要素l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l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222××()二、主要分析工具l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l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1. 生产可能性边界l生产可能性边界(PPF,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01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O
X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市场出清:
MRT x p y p MRS x p y
X X c p Y Y c p
p
带下标c的变量表示对应商 品的消费;带下标p的变量 表示对应商品的生产
图1-5
(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图1-6
图1-7
O
pw
X
图1-10
(二)国际均衡价格
Px/Py
Px/Py A国过剩供给曲线
1
O (a)
X
O
(b)
Xp-Xc
图1- 11
Px/Py
Px/Py
2
B国过剩需求曲线
O
(a)
X
O
(b)
Xc-Xp
图1-12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 w 格(1 Pxw / Py 2 ): Px/Py
(三)封闭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本国(A国,图1- 8)与外国(B国,图1- 9)同 时存在的情形:
图1-8
图1-9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MRT x p y
MRS x p y p
p
Y C
Q
w (Y Y ) 贸易平衡: Pxw( X c X p ) Py P c
过程推导(略)
(1)生产函数: X Fx (K x , Lx )
Y F (K , L ) y y y
(2)充分就业条件: K K x K y L Lx L y w MRTS (3)利润最大化约束条件: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贸易条件
(一)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
Y
PW T′
C′
C
U2′
U2
PW′
E
U1
F
E′
PD
O
T
X
图1-8 开放经济下的贸易利益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贸易条件
(一)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
PW
Y
C
U2
T′
E
U1
F
E′
O
TX
图1-8 开放经济下的贸易利益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贸易条件
偏好都相同;规模收益不 变和完全竞争。
E
UA p
O
X
图1-16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 Y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
相同;
B
(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A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 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 O 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国际贸易利益,又称为贸易利益(gains from trade),是指同封闭经济相比,开放 经济在既定的生产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新增加 的利益,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与贸易条件
(一)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地区) 每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够交换回的产品数量。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Y B′
E U0
O
BX
图1-5 国民收入预算线与均衡消费点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第2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中国对外贸易导论》PPT课件

第二节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两部门模型
以下方程可以证明罗布津茨基和萨缪尔森定理的 对偶性:
dw dp j
dX j dL
dr
;dp j
dX j dK
(j=1,2)
这种对偶性表明,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工资水平的变化、工资水平的变 化与劳动力边际物质产品的变化比例是相一致的。同样地,资本边际 报酬的变化与资本的边际物质产品的变化比例是一致的。
图2-21 用盒装图表示总体的均衡
第二节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两部门模型
图2-22 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的均衡
萨缪尔森定理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在一个非完全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具有两种
要素、两种商品的经济体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 升(下降)会导致该种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 素(非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上升 (下降)。
第二节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两部门模型
图2-20 用等产量线说明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关系
约束。
第一节 关于厂商的新古典理论
三、技术进步 (1)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 (2)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3)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第一节 关于厂商的新古典理论
图2-5 技术进步的不同类型
第一节 关于厂商的新古典理论
四、消费者行为的简单回顾
图2-6 无差异曲线
第一节 关于厂商的新古典理论
我们假定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使其效用最大化:
第二节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两部门模型
罗布津茨基定理: 处于非完全分工的两种要素、两种商品的经济中, 价格保持不变时,假定,任何一种要素禀赋的提 高(减少)都会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产业的产 出上升(下降)。
第二节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两部门模型
图2-19 罗布津茨基假定下的均衡
01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要素生产率不变 资源禀赋不变
生产可能 性边界的 形状不变
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变
完全竞争性的要求
48
二、国际贸易的起因 Y
❖ 放松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一 B
个,原来不存在贸易的假
想状态就会被打破
A
生产技术差异
相对要素禀赋差异
需求方面的差异 O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
递增
2024/8/14
pb pa
X
图1-12
B国过剩需求曲线
O
Xc-Xp
(b)
41
❖ 当一国过剩需求等于另一国过剩供给时, 对应的价格就是国际 均衡价格
❖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 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1 Pxw / Pyw 2 ): Px/Py
A国过剩供给曲线
2
2024/8/14
1
O
图1-13
B国过剩需求曲线
X
过剩供给或需
二、主要分析工具(微观经济学)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一国的供给条件
生产可能性曲线(PPC)表明一个国家在现有的技术 条件下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 品数量的组合
小麦数量 W
B
A
C
2024/8/14
0
6
R 大米数量
2024/8/14
7
回顾: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何推导出的?
❖ 推导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建立生产的 埃奇渥斯盒状图→生产契约线→契约线上 任一点表示一个最优的产出组合(X, Y)→ 生产可能性边界
❖ 微观经济学“生产可能性边界”代表的主 体为“一个社会”,而在国际经济中则代表
“一个国家”
2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共108页

对价格这一概念。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 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
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 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如果两种商品的货 币价格同比例变化,则相对价格并不改变,因此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 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这里,经济行为主体的行 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
• (三)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 易的发生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国际经济学
10
期2010年3-7月
• 四、开放条件下的均衡 •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 (二)国际均衡价格 • 五、贸易利益 •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 研究对象与目的
• 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货 物)的跨境流动,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 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在理论体 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商品贸易作 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的流 动问题。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国际经济学
1
期2010年3-7月
• 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单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 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则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 经济社会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即世界范围内的 资源配置问题。
• 由微观经济学可知,在单个经济体内部,经济资 源是通过价格机制的运转来进行分配的,而市场 价格又是由各种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共同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14
44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Y
❖ 交换利益: 个人或国家 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 赋或偏好,通过商品交 易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图中U1到 U2) ❖ 专业化利益: 个体或国 家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 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 获得额外的利益(图中 O U 到U ) 20202/6/14 3
C F
2020/6/14
要素生产率不变 资源禀赋不变
生产可பைடு நூலகம் 性边界的 形状不变
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变
完全竞争性的要求
48
二、国际贸易的起因 Y
❖ 放松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一 B
个,原来不存在贸易的假
想状态就会被打破
A
生产技术差异
相对要素禀赋差异
需求方面的差异 O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
递增
2020/6/14
pb pa
求
42
五、贸易利益
(一) 贸易利益的衡量 ❖ 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
量:
Y
C
U2
E
U1
Q
p
pw
O
X
2020/6/14
图1-14
43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1. 交换利益: 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偏
好,通过商品交易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仅从消费者角度而言
一国产量(国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其福利得到提高
(3)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利用现有资源在不同商品
生产上可能实现各种产量组合的最高限界, 构成
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这一边界上, 每一点都代表两
种产品的一定组合
2020/6/14
21
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
利润函数 π(Q) = TR(Q) − TC(Q)
π 利润
TR 厂商总收益
Q 厂商产量 TC 厂商总成本
❖ 均衡图示:
X和Y的供给仅取决于相对价 格水平,与名义价格无关
图1-3
2020/6/14
19
2020/6/14
20
边际转换率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1) 一定的技术水平下, 利用既定资源生产两种产
品时, 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
产品的数量
(2) 实际上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
14
2020/6/14
15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 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 数量
|dy/dx|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 斜率的绝对值
2020/6/14
16
2020/6/14
17
2020/6/14
18
3.全体厂商均衡:
❖ 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 于机会成本 。
❖生产均衡:MRT
px py
❖消费均衡:MRS
px py
Y C
❖贸易平衡:Pxw(Xc X p)Pyw(YP Yc)
Q
2020/6/14
PXW X p PYWYP PXW XC PYWYC O
pw
X
图1-10
38
(三)封闭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国际贸易的先决条件: 两国相对价格差异
PW = PWX/PWY
❖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 学”的“实物层面”
❖ 假定物物交换的世界 ❖ 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取
决于所有价格, 因此不受 “货币幻觉”的影响 ❖ 经济行为主体只取决于 “相对价格”
2020/6/14
PX / PY
商品X的相对 价格,表示用 一单位的商品 X与商品Y进行 交换,所能得 到的商品Y的 数量
5
2. 专业化利益: 个体或国家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
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仅从生产者角度而言
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产量(国民收入)
来源(斯密经典论述):
① 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② 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 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 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二、主要分析工具(微观经济学)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一国的供给条件
生产可能性曲线(PPC)表明一个国家在现有的技术 条件下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 品数量的组合
小麦数量 W
B
A
C
2020/6/14
0
6
R 大米数量
2020/6/14
7
回顾: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何推导出的?
52
作业:
1. 画图说明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及其分解。 2. 试完成本章后的练习与思考题。 3. 预习“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下, 生产一种商品在一定产量下的
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
合的轨迹, 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
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 其中
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
都是相等的 2020/6/14
9
2020/6/14
10
2020/6/14
11
2020/6/14
12
2020/6/14
13
2020/6/14
PWX (XC- XP) = PWY(YP- YC)
XC - XP: 一国过剩需求
YP - YC: 一国过剩供给
2020/6/14
39
(二)国际均衡价格
Px/Py
Px/Py
A国过剩供给曲线
1
O (a)
2020/6/14
X
O
(b)
图1- 11
Xp-XC
40
Px/Py
Px/Py
2
O
(a)
2020/6/14
X
图1-12
B国过剩需求曲线
O
Xc-Xp
(b)
41
❖ 当一国过剩需求等于另一国过剩供给时, 对应的价格就是国际 均衡价格
❖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 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1 Pxw / Pyw 2 ): Px/Py
A国过剩供给曲线
2
2020/6/14
1
O
图1-13
B国过剩需求曲线
X
过剩供给或需
U3
E
U2
U1
Q
P*
pw
X
图1-15
45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 Y 界( 开放条件下)
❖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条件:
生产函数、要素供应量、
E
消费偏好都相同; 规模收
益不变和完全竞争 ❖ 以上不是必要条件
2020/6/14
p
O
X
46
图1-16
◎忽略了“相对要素禀赋”这一内涵
❖ 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即使 Y 位置不同,只要形状相同, 且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也 能保证两国的相对价格一致,B 从而两国不会产生贸易;
32
Max, U = X2Y2 S.T., PXX+PYY = 500
2020/6/14
33
小麦
2020/6/14
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CIC3 CIC2 CIC1
大米
34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市场出清:
MRT px py
MRS px py
Xc X p Yc Yp
5. 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方都有好处,贸易利益包括交换 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6. 在规模收益不变、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下,具有同等技术、
要素禀赋和偏好的国家,将会有同样的封闭条件下的相对
价格,也就没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因此,各个国家必须在
这些方面至少一个方面有所差别,才能产生比较优势,从
2020/6/1而4 引发国际贸易。
2. 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分析也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要 研究方法,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 部门)和两种要素;
3. 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是国 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 成相对价格差的根源;
4. 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 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
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
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2020/6/14
29
2020/6/14
30
2020/6/14
31
某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Y, 两种商品价格分别为PX=2, PY=5; 该人收入总额为500, 效用函数为U=X2Y2, 求该人 最优消费组合
2020/6/14
❖ 推导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建立生产的 埃奇渥斯盒状图→生产契约线→契约线上 任一点表示一个最优的产出组合(X, Y)→ 生产可能性边界
❖ 微观经济学“生产可能性边界”代表的主 体为“一个社会”,而在国际经济中则代表
“一个国家”
2020/6/14
8
等产量曲线 (isoquant curve)
等产量曲线, 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
A
❖ 即,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 只要两国的资本与劳动总量 之比(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也能保证两国不发生贸易。
O
2020/6/14
pb pa
A/
B/
X
图 1-17
47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 产函数相同 (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 相同 (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市场完全竞争 性,不存在外部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