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30年历史回顾与分析共38页

合集下载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 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化妆品使用的副作用

化妆品使用的副作用

化妆品使用的副作用当你看到或感觉到肌肤出现这些问题时……如果皮肤上出现以下情况,你也许就是长期使用铅、汞含量超标化妆品的人;皮肤灰暗,角质层增多,皮肤上有斑点且色泽灰黑;容易长深层暗疮;被阳光照晒时有热胀感,且色斑加深;经年反复;搽任何药物都无明显效果,且久治不愈;患汞斑者有时会出现腰酸症状;长斑部位以两颊及下巴、额头居多,尤以颧骨处最深且最严重。

如果皮肤上出现以下情况,你有可能为长期使用含激素化妆品的人:皮肤表皮变薄;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红血丝)及反复发作的小丘疹;颜面失去原有的肤色,形成红色斑片;出现皮损灼热、干燥发痒、皮肤粗糙伴细薄、有鳞屑及色素沉着等;形成激素依赖,甚至变成激素性皮炎。

关于化妆品中毒的问诊记录皮损主要是由接触哪些化妆品成分引起的?最主要的应该是增白剂,因其产生作用的主要成分为铅和汞.此类成分一开始确能起到美容效果,但过后会引起色素沉着,而且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国内外关于化妆品中毒的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日本,美容化妆品引起汞中毒的报道比较多。

化妆品引起的铅、汞中毒除了损害皮肤,还会损害人体内脏吗?会的。

铅、汞等会通过皮肤对化妆品的吸收而造成对体内脏器的损害。

汞中毒会出现哪些症状?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贫血、烦躁、牙龈发炎等,有的还会出现神经衰弱的一些征兆,如睡眠不好、记忆力下降等。

目前在皮肤科门诊,我们遇到了越来越多因使用化妆品不当而引起红斑、丘疹、水疱、色素沉着等皮肤病变的病例,其中最多的是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和刺激性皮炎。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生物技术的进步,大多数化妆品不会含有明显的毒性物质,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其次是刺激反应。

但也有一些功效性化妆品为了达到允诺的功效往往要添加一些药物,如激素或剥脱剂、生物制剂、功效蛋白等,与正规外用药的区别是它们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和临床验证就直接用于人体:使用了添加此类物质化妆品的人,开始时皮肤会变得很薄嫩,然后逐渐发红、毛细血管扩张,进而造成毛发增粗、色素增加或减退及痤疮样损害.除了用于面部的产品,劣质洗护发产品还可能引起大面积脱发。

化妆品不良反应-2015 1-27 修改

化妆品不良反应-2015 1-27 修改

销售过程:
提醒顾客,既往有无过敏史?有无用产品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 不过分夸大产品的作用,推销产品时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得过满
出现问题:
停止使用疑似致敏的产品
轻者冷敷、重者及时就就医 切忌自行主张,乱用药
消费者理性选择:
根据自己的皮肤类型选择产品,作为基础护理:保湿、防晒两 大要点最重要;化妆品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不要被天花乱坠的广告忽悠:学习了皮肤知识、化妆品的知 识,就会发现,很多广告是荒唐可笑的; •不要在面部涂抹过多的产品,想一次解决全部问题,会让皮 肤不堪重负; •不要过度清洁:皮肤有自洁作用,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脂膜。
换用不含硫柳汞及甲醛释放防腐剂的保湿乳液
20
2月后随访
21
例7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XX唇膏)
化妆品中的光感物质
防腐剂 染料 香料 唇膏、口红中的荧光物质 防晒剂 ......
例8 色素异常
例9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XXX护肤底霜﹚
常见原因
化妆品中所含的不纯石油分馏产品、某些染料
医院的职责:
接 诊 诊断与治疗
Add Your Title
上报及存档
化妆品皮肤病诊断医院
医院哨点监测
散发的化妆品不良反应个案收集、记录、上报 群发和严重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调查,提交药监局做处理
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原因
• 第一类: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过敏。
参照《产品质量法》,生产者和销售者不仅应
一般为干燥性红斑、细屑,也可发生水疱、渗液。
初次使用化妆品后即发生,多见于劣质化妆品。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过敏)
是由于接触致敏原所致的化妆品皮炎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 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云南省2016年第二季度)一、2016年第二季度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整体情况各州(市)中心、各级监测哨点医院共收到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60份,其中保山市、玉溪市及曲靖市的报告数居前三位,迪庆州、昭通市和楚雄州无报告,详见表1。

表1各州市及哨点医院报告数统计表地区报告单位报告数构成比(%)保山保山市人民医院9 15.00玉溪玉溪联元医院 2华宁县中医医院 2 15.00元江县疾控中心 5 曲靖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613.33曲靖市食品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 2 红河建水县人民医院7 11.67 大理大理州人民医院 6 10.00昆明安宁市人民医院 38.33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2 文山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皮肤病防治所 4 6.67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3 5.00 德宏德宏州人民医院 3 5.00怒江怒江州人民医院 23.33临沧临沧市人民医院 2 3.33 普洱普洱市人民医院 1 1.67 丽江丽江市人民医院 1 1.67合计60 100.00 二、涉及患者情况分析(一)患者(消费者)性别60名患者(消费者)中,男性4名(6.67%),女性56名(93.33%),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

(二)患者(消费者)年龄60名患者(消费者)中,年龄分布从16岁到53岁,21-30岁所占比例最高,为38.33%,详见表2。

表22016年第二季度患者(消费者)年龄分布年龄(岁)报告数构成比(%)0-10 0 0.0011-20 11 18.3321-30 23 38.3331-40 10 16.6741-50 12 20.0051-60 4 6.67合计60 100.00 (三)过敏史60名患者中有化妆品过敏史的3名,有药品过敏史的4名,有食物过敏史的1名,详见表3。

表3化妆品、药品、食物、其他接触物过敏史情况统计有无过敏史有无不详化妆品 3 52 5药品 4 53 3食物 1 57 2 其他接触物0 58 2注:同一患者存在对多种接触物过敏的情况。

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

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
尽量减少同时使用的化妆品种类,减 轻皮肤负担。
注意成分
查看化妆品的成分表,避免同时使用 含有相同成分的化妆品,以降低过敏 风险。
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用化妆品
观察皮肤状况
在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状况,如出现红肿、瘙痒、刺痛等不适症状,立即停用。
及时就医
如停用化妆品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险评估,以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
化妆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安全技术规范
监管部门制定化妆品安全 技术规范,明确化册备案制度
要求所有化妆品必须向监 管部门注册或备案,确保 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实施生产许可制度
对化妆品生产实行许可制 度,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 生产企业才能生产化妆品 。
01
化妆品成分复杂,可能含有化学 物质、香料、防腐剂等,这些成 分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或过敏反 应。
02
一些化妆品可能含有重金属、激 素等有害物质,长期使用会对皮 肤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生产质量问题
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卫生条件 差、原材料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导致 化妆品受到污染或产生有害物质。
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紧急就医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全身性过敏反应等,应 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化妆品使用情况。
避免自行用药
不要自行使用抗过敏药物,以免掩盖症状或加重病情。
记录症状和化妆品信息
在就医前,尽量记录下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时间和所使用的化妆 品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
向相关部门报告不良反应情况
试敏
在使用新产品前,先在手 臂内侧或耳后进行试敏, 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注意化妆品的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

向高质量迈进,中国化妆品监管30年回顾

向高质量迈进,中国化妆品监管30年回顾

中国化妆品监管30年回顾文|何欣洋规矩初现,从有到优、从优到专、从专趋严。

46China Cosmetics Review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化妆品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

化妆品的安全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科学监管就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回顾化妆品行业监管3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便可以把脉化妆品科学监管的方向与管控点,做好准备、找准方向,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行业变革的到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很少,既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之后化妆品工业才在原轻工业部的领导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内各种商品的生产起步,人们物质生活与文化水平提升,对美的认识和需求也逐步扩大,化妆品的消费与日俱增,化妆品才作为一个独立行业受到社会关注。

1987年1月1日,原轻工业部颁发的《化妆品生产管理条例》试行。

由此,我国化妆品生产管理工作进入法制监管时代。

虽然这一条例如今看来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作为中国化妆品领域的第一项生产管理法规,它对化妆品进行专门定义,初步确立化妆品生产许可制度等,意义非凡。

法规先河已开,监管意识觉醒。

中国化妆品行业监管在20世纪90年代不断开创新纪元,《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实验室资格认证办法》《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等相继出台,为下一阶段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化妆品产业不论从规模还是品牌数量上,均迎来了新的增长。

正是因为产业爆发式增长,化妆品行业的监管也迎来了新一轮挑战,各项监管条例亟待完善、优化。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定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职责由原卫生部划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据此,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置了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大部分省、市设置了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科)。

化妆品使用不当会致皮肤病

化妆品使用不当会致皮肤病

化妆品使用不当会致皮肤病*导读:化妆品皮肤病是指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及附属器病变。

如皮肤红斑、丘疹、脱屑及粘膜干燥,色素沉着,瘙痒或刺痛等。

最常见的化妆品皮肤病是化妆品皮炎。

此外,不洁或被污染的化妆品还可引起皮肤感染。

动物实验发现,某些化妆品原料还可引起皮肤肿瘤。

……化妆品概述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人类应用化妆品的历史悠久,古书中记载我国自商代起,宫廷就开始使用多种天然物质涂布人体表面以改善颜色、纠正缺陷、改变气味等。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审美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化妆品。

同其它事物一样,人们在从化妆品中获益的同时,化妆品也带来了多种皮肤损害。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化妆品也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就连以前从不问津化妆品的男士,化妆品的消费量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化妆品皮肤病的报告也随之增多。

化妆品皮肤病化妆品皮肤病是指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及附属器病变。

如皮肤红斑、丘疹、脱屑及粘膜干燥,色素沉着,瘙痒或刺痛等。

最常见的化妆品皮肤病是化妆品皮炎。

此外,不洁或被污染的化妆品还可引起皮肤感染。

动物实验发现,某些化妆品原料还可引起皮肤肿瘤。

引起化妆品皮肤病的主要原因为:1、化妆品卫生质量不合格,如化妆品中违规添加禁用物质或限用物质超标。

2、消费者具有过敏体质、选择化妆品不当或使用不当,如使用化妆品前没有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没有作相应的皮肤敏感试验。

3、化妆品标签、说明书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4、美容院对消费者施用化妆品不当,而且当消费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某些美容院不但不及时让消费者停用化妆品,还自行为消费者治疗,由于处理不当使得部分消费者症状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