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2012版]一下《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doc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池塘里,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它们不但是天生的歌唱家,还是捉害虫、护庄稼的小能手呢!这不,青蛙哥哥和青蛙弟弟正在捉虫子吃呢!预设1:我吃了30只虫子了,你呢?预设2:我呀,已经吃了56只虫子啦!师:同学们,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预设1:我可以问:它们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呢?预设2:还可以问: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呀?预设3:或者这样问:小青蛙再吃多少只虫子才能跟大青蛙一样多呢?师:这些问题,你都能解决吗?别急,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呢?该怎样列算式呢?预设1:哥哥吃了56只,弟弟吃了30只,加在一起就能求出一共吃多少只了!师:56+30该怎么计算呢?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吧!二、直观表征,理解算理师:算完了吗?能把你的方法跟大家分享吗?预设1:我是用摆小棒来计算的:先摆5个十,6个一,代表大青蛙吃的虫子;再摆3个十代表小青蛙吃的虫子,3个十跟5个十相加,等于8个十,8个十和6个一,就是86。
预设2:我是用计数器来算的。
大青蛙吃了56只虫子,我就在十位上拨5颗珠子,个位上拨6颗珠子;小青蛙吃了30只,就是3个十,要拨在十位上。
看,现在十位上有8颗珠子,个位上有6颗珠子,也是86。
预设3:我写了两个算式:50+30=80,80+6=86。
预设4:你的算式我们可以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里看出来:50+30,就是小棒里的5捆和3捆加在一起,也是计数器十位上的5颗珠子又加3颗珠子。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节,二是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加减法计算。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文字题目的理解和解答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读写“青蛙”、“虫子”等词语,能够理解故事情节,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青蛙吃虫子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故事、回答问题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节,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文字题目,正确进行加减法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课件:青蛙吃虫子故事图片、加减法计算题目3.教具:实物虫子、卡片等4.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实物青蛙和虫子,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故事中的加减法计算题目,如“青蛙吃了3只虫子,又吃了2只虫子,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5.3青蛙吃虫子》word教案 (3)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青蛙吃害虫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3、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 准备挂图。
2、 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 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结。
板书: 青蛙吃害虫
56+30=86 56-30=2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青蛙是一种能够吃虫子的动物。
2.学生能够区分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3.学生能够了解青蛙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
4.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青蛙吃虫子的过程,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青蛙是一种能够吃虫子的动物。
2.让学生能够区分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导入环节
•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青蛙的图片,并让学生出示自己认为与青蛙相似的动物。
•引导学生分析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2. 学习内容
•讲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相关知识,并辅以图片展示。
•分析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并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青蛙吃虫子的过程,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3. 教学实践
•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观察青蛙的吃虫子的过程,记录下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青蛙食性的特点。
4. 小结
•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蛙是一种能够吃虫子的动物,并加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四、教学评价
本设计将通过实验和讲解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
通
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总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并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之情。
达到了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学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学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青蛙吃虫子的数学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数学概念,但是对于分数的比较大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分数的比较大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灵活解决相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教具、学具等。
2.教学环境:布置好教室,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课题,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呈现青蛙吃虫子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青蛙吃了几个虫子?剩下几个虫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操作。
例如:比较1/4和2/8的大小,3/6和1/2的大小等。
北师大数学[2012版]一下《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数学[2012版]一下《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1ffdc008cc7931b765ce1598.png)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3-54页“青蛙吃虫子”。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式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引入: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老师来说个谜语大家猜猜“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打一动物—青蛙)青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每天都帮农民伯伯除掉田里的许多害虫,今天我们就请来两只可爱的小青蛙。
谁能给大家讲讲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呢?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听了它们的对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面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和6个一,就是86.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自助尝试,探究算法。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3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通过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简单的加减法和比较大小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际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图片、虫子卡片、分数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展示青蛙吃虫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青蛙吃了多少只虫子。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解释分数的意义。
用虫子卡片和分数卡片展示不同的分数,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画出不同的分数,并比较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游戏中的实际操作,巩固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青蛙再吃掉几只虫子,它的饱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讨论和操作,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5.3青蛙吃虫子∣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5.3青蛙吃虫子∣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5.3青蛙吃虫子∣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5章第3节“青蛙吃虫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加减法运算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青蛙吃虫子的图片、实物虫子、计数棒、算式卡片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计数棒、算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青蛙吃虫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青蛙和虫子的数量关系。
2. 讲解新知识: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如,拿出3个虫子,再拿出2个虫子,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虫子。
引导学生用“3+2”的算式表示。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每组拿出一定数量的虫子,通过加减法算出另一组拿出的虫子数量。
例如,一组拿出5个虫子,另一组拿出3个虫子,让学生计算一组比另一组多几个虫子。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小猫有5条鱼,小狗有3条鱼,小猫比小狗多几条鱼?”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小明有6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并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猫有5条鱼,小狗有3条鱼,小猫比小狗多几条鱼?5(小猫的鱼) 3(小狗的鱼)= 2(多出的鱼)七、作业设计(1)小猫有5条鱼,小狗有3条鱼,小猫比小狗多几条鱼?(2)小明有6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3)青蛙有4只眼睛,再添上2只眼睛,一共有几只眼睛?(1)妈妈买了3个苹果,爸爸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2)我有5个玩具车,表弟给了我2个玩具车,我现在有多少个玩具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青蛙吃虫子的图片和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3-54页“青蛙吃虫子”。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式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入: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老师来说个谜语大家猜猜“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打一动物—青蛙)
青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每天都帮农民伯伯除掉田里的许多害虫,今天我们就请来两只可爱的小青蛙。
谁能给大家讲讲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呢?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听了它们的对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面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和6个一,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3、自助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教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怎样列式?
师:56-30=?该怎样计算?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3、“练一练”第5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
看,多热闹啊!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小结方法:原来的-剩下的=跳下去的
列式:38-5=33(只)
4、出示第6题插图。
看图,说说图意。
提问: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讨论: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水?
列式解答。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
板书设计:
青蛙吃害虫
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86(只)
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26(只)
布置作业:
《同步伴读》P46、47.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