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

合集下载

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我国的对日政策

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我国的对日政策
(二)台湾问题 (三)日本“入常”问题 (四)钓鱼岛问题 (五)东海问题
四、正确看待和把握日本问题
(一)始终坚持从我长远战略高度认识稳定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 (二)坚决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对日 工作
1、如何理解中日间“政冷经热”的原因? 2、正确看待和把握日本问题
1、中日两国的实力基础出现均衡化趋势 2、中日相互交往的认识基础发生变化 3、中日关系的原则基础面临挑战 4、中日相互作用方式开始发生演变 5、中日政治与安全关系的促进因素减少 6、中日相互作用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7、中日关系诸领域间的平衡失调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三)中日关系的新特点
1、两国舆论相互作用的日益密切化、复杂化、敏感化 2、“政冷经热”
1、日本战后初期实行“亲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日无 邦交
麦克阿瑟
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2、 70年代日本确立多边自主外交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的日、 美、中三角关系
日 中 邦 交 正 常 化
田中角荣于1972年9月25日访华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日关系出现的一系列新 变化
形势政策教研室
教师:朴雨龙
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 及我国的对日政策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二、我国政府的对日政策 三、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 四、正确看待和把握日本问题 延大社科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
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二、我国政府的对日政策
(二)积极推进各个领域互利合作,扩大共同 利益 (三)大力弘扬民间传统友好 (四)坚持原则,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坚决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历史认识问题;(2)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3)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4)历史根源问题(在中国方面,需要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日本方面则需要反省“国强就想扩张”的教训)。

但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对问题的看法:1、日本的国民性对其认识问题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民族的特点之一是崇尚先进,能不断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但它只对先进文化表示认同。

日本的神道教文化又使日本人崇尚武力,争强好胜,蔑视其他民族,对落后的民族缺乏尊重。

有些人形容日本人是不顾一切的。

1972 年中日恢复关系之初,双方的友好一时掩盖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日本民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日本人危机感很重。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要求在国际社会上有地位,有发言权,但现实差距很大,心里极不平衡。

日本经济科技发达,在一些日本人看来,现在是中国更需要日本,而不是相反。

高傲和矛盾的心态使日本不愿面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刻反省和道歉。

2、二战后美军对日实行单独占领,保留天皇制,使得日本对战争问题认识不深,对军国主义的清算极不彻底,造成了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历史认识的普遍模糊与混乱。

3、日本的选举制度对中日政治关系的影响不可低估。

在日本现行的选区选举制度之下,选举输赢往往取决于国内问题,而不是国家的对外战略问题。

政治家关心的是选区内的事,而不是国家大事,心胸过于狭窄,眼光较为短浅,为争取更多的选票,谋取自己的政治私利,往往不顾虑国家的长远利益。

4、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易使日本政府将矛头向外,转移国民的视线。

二战日本曾以经济“奇迹”今世人惊叹,以此为依托,日本在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期提出争当政治大国的蓝图。

孰料1991 年“泡沫经济”破灭,易导致日本经济陷于十年萧条。

中日关系的障碍和中国外交战略应对?

中日关系的障碍和中国外交战略应对?

中日关系的障碍和中国外交战略应对?中日关系,存在以下4个主要的障碍:第一,历史问题。

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时至今日,部分日本政客对那段侵华历史仍然缺少最起码的悔罪意识,参拜供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就是这种意识的表现之一。

第二,台湾问题。

日本政府已经开始在台湾问题上试探中国的底线,日本部分政治势力也对日后干扰中国的统一大业心存幻想。

可以预见,中日两国围绕台湾问题的较量还会发生。

第三,能源问题。

由于东海春晓气田问题、俄罗斯石油管道问题等,中日在能源问题上的争端已经浮上水面。

一方面,中日同为能源消费大国、对外能源依存度都很高;另一方面,中日两国的外部能源输入通道几乎是重合的。

这就使得两国面临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是为了局部利益将冲突扩大化,还是从大局出发进行合作,共同维护外部石油线路的安全畅通。

第四,亚洲经济合作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进展顺利,成绩斐然。

日本在中、日、东盟之间如何定位非常关键。

如果日本将自己看作亚洲经济发展的龙头,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则亚洲的经济合作和今后的发展前景将充满变数。

中日关系有巨大发展前景: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中日两国拥有两千年交往史,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

应从中吸取有益经验教训,使其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动力。

正确的态度是,承认历史事实,反对美化侵略的言行,不做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情,进而共同发扬友好传统,开辟两国关系的未来。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日美安全同盟是日美双方的事情,中国之所以关心就是因为它涉及了台湾的问题,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允许任何国家直接地或间接地予以干预。

3.互利合作,世代友好。

中日关系只有一个前途,这就是谋求世世代代的友好。

我们不仅要改善和维护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还要加强互利双赢合作,为世代友好增添新的内涵。

中日友好合作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在经贸方面,中方的目标是实现两国的共同发展。

4.和平发展,共振亚洲。

浅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海天相望的近邻。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大国,继续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不仅对我们两国,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中日关系在各自对外关系中显然居于重要地位,但进入世纪之交,中日关系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状况。

本文主要分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日两国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我国应对的对策。

我认为,不管是历史遗留问题或是至今的摩擦,两国问题在和平沟通和交流的条件下还是能够和平解决的。

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40年前,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俗话说“四十不惑”,两国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的购岛行为而急剧恶化。

中日关系正除以一个关键阶段,是进是退,关键取决于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的政策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有好的再平衡。

一.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国与日本的交往由来已久,同为东亚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历史的舞台上,谁也无法忽略谁的存在。

随着两国的发展,摩擦和矛盾不断发生,我认为中日两国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历史问题,二是钓鱼岛问题,三是能源问题。

1.历史问题。

满清时期,清政府的腐败、军队的颓废,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震惊了全世界,历史上的强国竟沦落至此。

相反,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的道路,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蓄谋已久的侵略——日甲午战争终于爆发,结果是中国惨败。

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中日两国的摩擦一直没有消灭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大扫荡——三光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历史问题,造成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给中日两国关系带来严重恶化的后果。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日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存在着紧张、矛盾和合作的关系。

从古代的两国交往,到现代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一、古代的中日交往中国和日本地理位置相近,古代的两国互相交往颇为频繁,古代的中日关系在文化、军事、贸易等方面都十分紧密。

早在公元57年,中国东汉时期的皇帝汉光武帝就向日本派遣使者,此后古代的两国交往不断加强。

唐朝时期,中日文化的交流达到了高峰。

中国的唐代诗词在日本广为流传,日本武士的着装、军事智慧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因此双方文化的交融不断深入,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影响也不止于古代。

二、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自1840年起,中国的近代化变革引发了历次战争和军事冲突,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的爆发成为中国和日本两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争。

中国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条约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打开了了一个缺口。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了中日全面战争,中日战争爆发,历时八年,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这一战争成为中国和日本关系中的重要分水岭。

战后,中国和日本两国保持相对疏远的态度,但是在日本的发展道路上加速融入国际社会后,中国和日本的联系逐渐增多。

三、现代中日关系的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日关系渐趋稳定,两国高层在国际和双边场合上频繁互动,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也日益增多。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日本的经济困境,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0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了2971亿美元,中国成为了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在政治和历史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和争议。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成为了政治和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此外,战争历史、对侵华行为的道义认识也是中日关系的一大阻碍。

为了改善两国关系,中日两国领导人也在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复杂的谈判。

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编者按:最近时期,中日关系的现状与走向成为中日两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而历史与历史认识对中日关系现状的影响,则更为历史学者关注。

如何认识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目前显有不同观点。

这种分歧主要是政治观点方面的分歧,但也包含了由于认识历史的视角不同而产生的学理方面的分歧。

针对后一种情况,本刊认为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对于推动历史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与现实问题结合在一起,是有必要的。

作为研究历史的学术刊物,本刊展开此种讨论,主要是以剖析学术观点为目的。

同时,由于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现实服务,故展开此种讨论,也是为了从学理的角度来辨别政治观点的是非。

本刊认为,产生观点分歧和由此而来的学术争鸣,在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本刊举办“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本笔谈以来稿时间为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刊真诚希望为勇于探讨真理的学者提供一块争鸣的园地,但受篇幅限制,不能邀请更多学者参加笔谈,同时,也不能为参加笔谈者提供更多充分发表见解的空间,敬请作者与读者谅解。

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历史问题与大战略权衡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近年来中日经贸关系和日本对华投资不断扩大,中日经济互相依赖越来越密切。

但是,中日间在某些重要方面的紧张气氛在加剧,特别是中日两国很大部分民众之间的互厌甚至敌意在增长,这是一个对中国的长远安全有所危险的重大忧患。

中日关系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重要。

然而为什么现在可以说更重要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这个忧患。

对此,应当有所着急:不是为日本人,而是为我们国家的一些根本利益。

中日关系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历史问题。

对我们自己来说,要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我认为要讲两个大道理。

一个是从大战略权衡出发的战略集中原则,另一个是如何正确对待国与国之间的历史宿怨。

战略集中,就是要安排好国家各种目标之间的轻重缓急次序。

有时至关紧要的几个目标之间是有些抵触的,因而必须确定什么最重要,什么是第一位的。

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

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

中日之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姓名:裴浩阳班级:测绘1603班学号:201628010320 中日关系在过去的4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显著,但当今中日之间还是存在着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重大的、原则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概而言之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历史问题、政治安全问题和现实经济问题。

(一)历史问题1.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东京招魂社”。

最初的意图是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中,为辅佐天皇而死去的三千多官兵“招魂”。

1869年6月由明治政府设立,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靖国神社”。

“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因此靖国神社不同于一般的神社,是专门祭祀死在战场的军人的神社。

目前,靖国神社具有军国主义的性质。

据统计,靖国神社里供奉的灵位中,有80%以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其中一些人仅在日本历史上,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也可算作恶贯满盈、臭名昭著的人物。

其中有甲、乙、丙级战犯1000余人,甲级战犯15人,有7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包括侵华战争主要决策者之一的东条英机、南京大屠杀首恶罪犯松井石根等。

他们均犯有破坏和平罪、违反人类罪,是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根据日本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政府首脑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宪的,但长期以来日本右翼保守势力要冲破这一禁区。

从1951--1975年,几乎每届日本首相都到靖国神社参拜,但都不同程度强调是以“私人身份”参拜的,中曾根康弘上台后,第一次以公职身份,正式前往靖国神社参拜。

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当选为日本首相后,每年都要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至今已经参拜了四次。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遭到了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强烈抗议,直接导致了中日关系的倒退。

2.日本教科书问题日本教科书,是由民间团体编写,最后由文部省审定,各学校自己决定使用与否。

教科书每四年审定一次,日本政府用每四年审定一次的方法,来逐步纂改历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与未来发展

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与未来发展

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与未来发展作为东亚两个大国,中日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波折。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历史背景在很长的时间里,中日关系是友好的。

自古以来,中日两个民族并没有太多的矛盾与冲突,相反,在文化与经济方面双方都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交流。

但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友好的关系慢慢转变为敌对的状态。

一、列强侵略亚洲在19世纪后期,列强开始侵略亚洲,这也是中日关系一开始趋于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场列强的争夺中,日本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力量。

作为一个新兴的民族国家,日本希望能够和其他列强一样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殖民地,这也促使日本开始向邻近的亚洲国家扩张。

1894年,日本与中国发生了甲午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轻松击败了落后于时代的中国军队,从而开始控制中国的主权领土。

在此之后,爆发了数次中日战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日关系一直处于相对封锁和敌对的状态中。

二、二战后的中日关系二战后,中日关系的状况和全球政治的状况一样,是非常复杂和微妙的。

时间不长,历史记忆深刻,加上形势多变,两国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1.美国的干预在经过短暂的和平之后,两国之间又因为美国的干预而产生了新的矛盾。

在冷战时期,美国将日本作为自己在亚洲的盟友。

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开始进行经济的重建和快速的发展,而中国在这个时期却处于相对落后和贫困的状态。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日之间的矛盾也激化了。

例如,在1969年的日本驻华大使村上信夫应邀访问中国之时,日本的自卫队公然进入了钓鱼岛的领空,引起了中国的愤怒,从而导致了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一度降温。

2. 1980年代以来的经济合作自198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之间开始进行了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而日本正在将自己的钱和技术投入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所说:日本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 才能面向未来。我们敦促日本切实恪守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 和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否则日本同亚洲邻国的关 系就没有未来。
安倍态度
今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时,他一度表示,“任 首相时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参拜靖国神社,这 让我一直悔恨不已”。但被问及如果再次担任首相 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时,他表示“要酌情考虑”。
17日参拜完靖国神社后,安倍面对媒体同样的问 题时说:“日中、日韩关系处于目前的状况,不便 就担任首相后的情况表态。” 他还表示,“我此次参拜是以自民党总裁身份 对战争中为国捐躯士兵的灵魂表示尊重,我想任何 国家都会对为国阵亡将士的灵魂予以抚慰。这是一 种表达维护地区和平的方式。”
日本政府对晋国神社的参拜
2001年——2006年期间,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竟连续六 次参拜靖国神社(其中一次在 8月15日)。
日本政府对晋国神社的参拜
2013年4月23日日本168 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人数为 1989年来最多
日本政府对晋国神社的参拜
而自2006年小泉纯一郎之 后,6年多来就是2014年迎来甲 午马年,也就是正值日本发动甲 午战争120周年,中日关系严重 恶化,处在新的历史十字口之际。 造成中日关系雪上加霜的是, 2013年12月26日,日本现任首 相安倍晋三在第二次执政一周年 之际,悍然前往参拜靖国神社, 并以“总理大臣”名义献上白色 菊花
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
-----靖国神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靖国神社供奉对象。
2、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 3、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甲 军数 侵 级 官是 略 该 战 兵在 主 神 犯 及中 义 社 。 殖日 战 供 民战 死 奉 地争 的 自 募及 军 明 集太 人 治 兵平 及 维 。洋 军 新 其战 属 以 中争 , 来 包中 其 为 括阵 中 日 了亡 绝 本 的大 军 名日 多 国 14
靖国神社大门外两 侧是建于19两座10余 米高的石灯笼状纪念 塔。
塔身底座嵌有16块浮雕, 描绘了甲午战争等历次 战争的画面,并都配有 文字说明。这些浮雕在 变相地炫耀日军当年帝 国军人“丰功伟业”。
靖国神社是日本侵略历 史的罪证。对靖国神社的态 度,直接反映着日本政府对 过去侵略历史的认识和未来 发展的态度。
中国的反应
1、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率先在日本《每日新闻》发表题 为《发表“不战誓言”找错了地方》的署名文章,批驳安倍 参拜的错误观点。 2、近40余人次中国驻外使节通过发表署名文章、召开 记者会等方式批驳安倍政府错误言行,频率之高、规模之 大十分鲜见。 3、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当天下午即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木寺 昌人,表示如果日方蓄意继续挑战中日关系底线,中方必将 奉陪到底。 4、国务委员杨洁篪发表谈话表示中国人民不可侮,奉劝安 倍改弦易辙。
全 国 政 协 十 二 届 二 次 会 议 新 闻 发 言 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靖国神社问题事关日本的 当政者能否坦诚面对自己国家 的过去,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能 否尊重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包 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 民拭目以待的。
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犯下的侵略罪行铁证 如山。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才有 可能开辟未来,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日本各方态度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3月14日 报道,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2013年12月参拜靖国神社一事, 时事通信社日前进行了一次与理 论调查,结果显示,44.6%的被 访者认为“不应该参拜”, 38.0%的被访者认为“应该参 拜”。
由此可见,除了部分右翼分子, 大部分日本人还是正视历史,希望两 国友好发展的。
靖国神社 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中日关系进入“冰封”状态。
不要走!!! 等你思想高大上了再说吧!
中国群众游行示威,反对日本参拜靖国神社。
如何改善中日关系:
日本领导人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 靖国神社,严重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 基础,他已经失信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 民。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持续发展, 未来的发展令人担忧。 我们希望日本领导人认识到其倒行逆 吕新华 施的严重后果。如果他真心想改善与周 边国家的关系,就必须以实际行动纠正 其错误,立即停止破坏中日关系、制造地区紧张局 势的一切言行。只有这样才可能重新打开中日对话 的大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