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使用七大误区

合集下载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乱用堪比抗生素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乱用堪比抗生素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乱用堪比抗生素作者:张钟爱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5年第09期说到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不得不先谈中医的“上火”。

上火是机体的一种病理状态。

火代表着阳,在夏季,阳气最旺,人们就更容易上火。

此时,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便能有效缓解症状,但用错就易伤身了。

清热解毒药切勿乱用现在很多人提“抗生素”色变,转而寻求中药治疗,觉得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吃了副作用大,还是中药安全。

但这种对中药的过度追捧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我们随处走访了一家大型药店,发现药店内各色清热解毒中成药销售火爆。

首先,清热解毒中成药多半摆在了正对大门口的显眼位置;其次,药店内准备了各种清热解毒类中药,任君挑选,三黄片、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应有尽有。

在店里我们遇到一个正在购买清热解毒类药物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说,到了夏天,她们家里会常备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有个伤风感冒都会找些这类药吃吃,很方便而且感觉疗效不错。

像这位老奶奶一样的人群不在少数,自己和家里人伤风感冒的时候,选择“无害”又有疗效的清热解毒中成药,感觉又能治病又没有副作用。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清热解毒类药物如果是用于治疗上火,那么我们需要对上火有一个理解,才能选对药物。

另外,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滥用会引起一定的副作用,需要我们重视。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气机运行,根据气机的不同状态,可分别归属为木、火、土、金、水五行。

气偏于动态而运行较快就对应于火,气偏于静止就对应于水。

火又可分为实火和虚火,如果气机在狭小的空间运动必然拥挤,这种情况是实火;如果气机运行很快,但空间不狭小,就是虚火。

实火和虚火都会引起人体的疾病,但科学的治疗方法却是南辕北辙。

如果是实火,要侧重于疏散,散开以后气机不再拥挤,火也就消散了;如果是虚火,则要侧重于滋阴,阴气充足以后可以涵养阳气,使阳气不再乱窜,也就不表现为虚火了。

另外,人的五脏六腑都可能会有上火的症状,如肝火、肾火等,治法也各有不同。

中药“清热药”的药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中药“清热药”的药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中药“清热药”的药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清热药的概念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清热药的性味功效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黄帝内经》“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
三、清热药的主要作用
主要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肺、胃、心、肝等脏腑实热证,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温毒发斑,痈疮肿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药一般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和解热作用,部分药物有增强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功能、抗肿瘤、抗变态反应及镇静、降血压等作、降血压等作用。

四、清热药使用注意事项
1.由于里热证的致病因素、疾病表现阶段,以及脏腑、病位的不同,里热证有多种证型,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分,有实热、虚热之别,需选择不同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2.使用清热药时应辨别热证的虚实。

实热证有气分实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气血两清。

虚热证则以养阴清热、凉血除蒸。

若里热兼有表证,当先
解表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以表里双解。

若里热兼有积滞者,宜配通腑泻下药。

3.本类药物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病伤阴或阴虚津亏者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及使用注意

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及使用注意

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及使用注意【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清热药的定义与分类1.清热泻火药2.清热燥湿药3.清热凉血药4.清热解毒药5.清虚热药二、清热药的使用注意1.根据病情选择药物2.在医生指导下使用3.注意药物的副作用4.饮食调理与增强身体抗病能力正文(篇1)清热药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药物,它具有药性寒凉,以清泻里热为主要作用的特点。

清热药主要适用于治疗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清热药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清热泻火药:这类药物主要功能是清气分热,常用于治疗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

2.清热燥湿药:这类药物主要功能是清热燥湿,常用于治疗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

3.清热凉血药:这类药物主要功能是清解营分、血分热邪,常用于治疗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

4.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主要功能是清解热毒,常用于治疗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症。

5.清虚热药:这类药物主要功能是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在使用清热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病症,选择合适的清热药。

例如,气分实热证患者可选用清热泻火药,湿热病证患者可选用清热燥湿药等。

2.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清热药,不要自己盲目用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

3.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清热药大多药性寒凉,长期服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腹泻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清热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遵医嘱合理用药。

4.饮食调理与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在使用清热药治疗的同时,患者应加强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目录(篇2)一、清热药的定义与分类1.清热泻火药2.清热燥湿药3.清热凉血药4.清热解毒药5.清虚热药二、清热药的使用注意1.药物性质与适用病症2.选择合适的清热药3.服药期间的饮食与生活方式正文(篇2)清热药是一种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常见的药物类型,主要用于治疗里热证。

清热药别乱吃,乱吃会惹麻烦

清热药别乱吃,乱吃会惹麻烦

清热药别乱吃,乱吃会惹麻烦感冒了,如果嗓子疼,现在大家往往都是自己买药吃,简单方便迅速。

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随便自己对症乱吃,是容易吃出问题来的,尤其是本身阳虚体质,并有心阳虚的患者,如果服用清热解毒之类的感冒药,是很容易伤心阳的。

一般感冒分两大类:一类风寒感冒,就是流清涕,打喷嚏,头疼,全身疼痛,比较怕冷,刚开始不一定发烧,一般没有嗓子疼,可能会有嗓子痒,如果伴有咳嗽的话,往往也是只有少量的白痰,不是黄痰,这个时候舌苔也是薄白苔,不是薄黄苔。

这是外感风寒的表现,需要用辛温解表的药疏散风寒很快就好了,很多人吃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荆防颗粒、全身疼痛严重的服用九味羌活丸等等都可以很快改善。

一类是风热感冒,往往是流黄鼻稠涕,嗓子干疼。

如果伴有咳嗽往往是黄痰,容易发烧,舌苔是薄黄苔,这个时候需要用辛谅解表的银翘片、抗病毒颗粒,发烧明显的用连花清瘟胶囊,嗓子疼明显的很多人服用板蓝根颗粒等来治疗,都可以迅速改善症状。

但很多人本身阳气素虚,如果伴有嗓子疼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服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或者中成药就要很慎重了。

尤其是心阳虚,心血瘀滞的患者,比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口凉,这个时候服用清热解毒类药就很容易伤及患者心阳,导致心阳虚更加明显,心血瘀滞明显,严重的就会表现为心前区闷痛,或者刺痛,或者绞痛等表现。

实际上,对于阳虚的患者,不只是清热类感冒药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常见的滥用寒凉的情况很多,很多人牙痛,自己就判断为上火,就服用三黄片,黄连解毒片,牛黄解毒片这些清热作用更强,更容易伤阳气,副作用就更大。

还有人觉得大便不通畅,就长期服用肠清茶、排毒养颜胶囊,或者芦荟胶囊,或者泡番泻叶,大黄,甚至有患者只要大便干就服用三黄片,他甚至洋洋得意给我故弄玄虚的说,自己有治疗便秘的小秘方,其实就是三黄片,吃了就大便通畅,很“灵验”。

殊不知,便秘是小事,伤了心阳,肾阳,容易出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副作用。

阳气,在人体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份阳气,便有一分生机。

清热解毒药物的滥用,比抗生素的滥用还要严重,危害也更大

清热解毒药物的滥用,比抗生素的滥用还要严重,危害也更大

清热解毒药物的滥用,比抗生素的滥用还要严重,危害也更大外行人说的外行话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安全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国家对药品的严格管理,人们对于药品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了。

“精、麻、毒、放”类药品都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有有资质的医生才能开具处方,多不能在药店销售、其使用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这类药品一般人群是接触不到的,所以不用特别了解。

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多、且购买比较方便的药品,人们的消费意识要比以前理智很多了。

顾客选择药物不仅仅看效果,对于药物的副作用、禁忌、价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储存养护等多方面的重视程度都提高了不少。

黄连尤其是消炎药、退烧药、以及含特殊成分的药品,比如:甘草片、新康泰克、白加黑等,在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的科普宣传后,人们多是能了解并理解限制使用的积极意义了。

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虽然在临床上,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依然很严重,但好在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已经得到了普遍的了解和认可。

相比对西药安全性的重视,人们对中药或中成药安全性的重视就远远不够了。

相比抗生素的滥用,清热解毒类药品的滥用其实也是非常严重的,其危害程度与抗生素相比,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大黄清热解毒观念在国人心目中的影响是非常深的,身体但凡有个风吹草动,比如感冒发烧、牙疼、嗓子疼、咳嗽有痰、便秘、鼻炎、过敏、耳聋耳鸣、脸上长痘,疮疖脓肿、前列腺炎、妇科带下等常见疾病,人们首先想到的病因就是“上火”,既然上火了,当然要用“去火”药。

清热解毒药品多是中成药,且多是非处方药,购买使用非常方便。

清热解毒观念影响之下,清热解毒药物的广泛使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咳嗽要清热化痰、鼻炎要清热通窍、便秘要清热通便、咽痛要清热去火,过敏要清热祛湿,总之,清热解毒疗法现在是大行其道的。

清热解毒药物中最为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品,新冠疫情期间,连花清瘟胶囊胶囊更是风光无限,成为全球瞩目的明星产品,其功能也是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药这样用

清热解毒药这样用

清热解毒药这样用作者:康健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09期清热解毒药种类较多,有去上焦火的,有去下焦火的,您会用吗?下面就请专家告诉您。

牛黄解毒丸:用于火热内盛者牛黄解毒丸清热解毒特别是去上焦火的功效较可靠,一般口腔疾患,包括口腔炎、口腔溃疡、急性牙周炎、牙龈炎及急性咽喉炎患者较常用之。

此药虽为治疗口腔咽喉病的有效制剂,但因为方中含雄黄,而雄黄含有砷的成分,所以临床使用中曾出现过中毒和不良反应,故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不能超量,更不能长时间连续服用。

第二,最好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不要滥用。

第三,孕妇禁用,儿童不宜用。

第四,脾胃虚弱,有寒即大便溏泄者应慎用。

第五,不宜与四环素等西药同用。

黄连上清丸:口腔疾患常用当代《药典》将其归于口腔疾患用药,界定的功效为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之邪侵袭人体,加之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昏目眩,暴发眼白红肿热痛、牙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等症,急性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口炎、复发性口疮等上焦证候者可用之。

其药虽好,但服药后偶有轻度腹痛、腹泻反应,并有急性肝损害的报告。

所以在服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宜超量、久服。

第二,在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类中药。

第三,方中含大黄等药物,孕妇禁用。

第四,阴虚火旺者慎用,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用。

第五,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等应慎用。

第六,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三黄片:泻火通便三黄片的功效为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主要用于湿热火盛引起的眼睛红肿热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

急性胃肠炎、痢疾患者亦可用,有抗菌、抗炎、促进肠蠕动等药理作用。

现临床使用多为片剂。

由于方中含有泻下作用较强的大黄,故孕妇禁用;因方中三味药均为苦寒药,故因寒湿积滞引起的泻痢应慎用,因虚火引起的口疮及咽喉炎等亦应慎用。

同时,在用药期间忌食荤腥、油腻食物。

小儿感冒清热颗粒的注意事项

小儿感冒清热颗粒的注意事项

小儿感冒清热颗粒的注意事项
现在生活当中,由于空气质量特别不好,很多的孩子经常会出现感冒的现象,每次感冒之后就会出现咳嗽,发烧,身体无力,影响到孩子的学习,那么这个时候的家长朋友们,切记不要给孩子吃一些西药对于孩子身体来说伤害特别大,我们了解一下小儿感冒清热颗粒。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7.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文章当中,了解到了小儿感冒清热颗粒,这是属于一种中成药对于治疗病毒和感冒有着非常好的功效,对于孩子感冒可以来尝试一下这一种药,可以起到病情根治的作用。

清热药知识点总结

清热药知识点总结

清热药知识点总结一、清热药的分类根据中医药理论,清热药主要分为中药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和清热燥湿药四大类。

具体的分类如下:1.中药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抗炎杀菌,对于病毒和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等。

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杀菌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症状。

2.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清热泻火,解除火毒。

常用的中药有石膏、知母、大青叶、金银花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热病烦渴、口舌生疮、衄血、便血等症状。

3.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清热凉血、止血生肌。

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丹皮、黄芩、古汉草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凉血、生肌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湿疹、热淋、吐血、衄血等症状。

4.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清热燥湿、利尿消肿。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黄连、苍术、木通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燥湿、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湿热黄疸、水肿等症状。

二、清热药的功效清热药在中医药理论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是清热药的主要功效之一。

在中医药理论中,认为热邪外束内闭,易引起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等症状。

因此,通过应用清热解毒药物,可以清热化痰、解毒除邪,从而达到治疗热证、抗炎杀菌的功效。

2.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是清热药的主要功效之一。

在中医药理论中,认为火邪上炎、易引发口疮、龈龄肿痛、痈肿疖疮、便血、衄血等症状。

因此,通过应用清热泻火药物,可以清热泻火、润燥止血,从而达到治疗口疮、疮疡、痈肿等症状的功效。

3. 清热凉血清热凉血是清热药的主要功效之一。

在中医药理论中,认为热邪动血、易引起湿疹、热淋、便血、吐血等症状。

因此,通过应用清热凉血药物,可以清热凉血、生肌止血,从而达到治疗湿疹、衄血等症状的功效。

4. 清热燥湿清热燥湿是清热药的主要功效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药使用七大误区
清热药是为里热证而设。

里热证有虚有实,病变部位各有不同,热势轻重不一,此外尚有是否挟湿之异,因此,使用清热药当据证立法,依法选药组方。

然而,当今有少数医者在使用清热药方面,不讲辨证论治,遂使清热药滥用不止。

滥用清热药之表现甚多,归纳之,主要有以下数种。

一、有医者但凭西医诊断而用清热药。

如西医诊断为胆囊炎,他们就用清胆热药;西医诊断为肺炎,他们就用清肺热药。

他们把西医之炎症和中医之热证等同起来,不讲中医之特色,不讲辨证论治,因此,必然降低清热药之效果。

二、有些病人,经常上火,久治不愈。

医者不在经常二字上问个为什么,追溯一下原因,却一味按实火论治,且其方多用苦寒,结果越清热,病情越重。

所以然者,以虚火当实火治疗,致阴虚加重,故虚火更旺也。

比如:张某某,男,48岁,已婚,工人。

长期咽喉干燥而疼,夜来加剧,且久治无效,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

此乃肾之阴精亏损,虚火上炎之证,当滋阴降火。

而医者却滥用苦寒之剂龙胆泻肝汤加减,遂致又出现五心烦热等,即是其例。

三、医者只知患者是热证,但不知是虚热还是实热,更不知病变在何脏腑,遂将一些清热药罗列堆积在一起组成方剂,并令患者煎服。

这样使用清热药,没有针对性,是难取得良好效果的。

四、病人只说自己有热,但却不言症状,医者也不问病人,病人说开什么清热药,医者就开什么清热药。

病人对自己不负责,医者对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