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摄影技术与艺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摄影ppt课件

双重曝光
将两个或多个影像叠加在一起,创造出特 殊的视觉效果和故事性。
摄影艺术流派
印象主义
重视光影变化和色彩的运 用,强调画面的氛围和情 感表达。
写实主义
以真实、客观的方式记录 生活和自然,强调画面的 质感和细节。
抽象主义
打破传统绘画和摄影的规 则和情势,以自由、创新 的方式表达内在感受。
超现实主义
介绍Lightroom的照片管理功能和编 辑工具,如调整曝光、对照度、白平 衡等,以及如何批量处理照片。
04
摄影艺术与创意
创意摄影技能
逆光摄影
利用强烈的逆光效果,突出被摄物体的轮 廓和质感,营造出特殊的视觉效果。
夜景摄影
利用夜间光线和环境元素,如灯光、星空 等,创造出梦幻、神秘的画面。
微距摄影
通过近距离拍摄细微的物体或生命,展现 出肉眼难以察觉的美感和细节。
的影响。
风景摄影实践
01
02
03
季节与时间选择
了解不同季节和时间(如 晨曦、傍晚、雨后)对风 景拍摄的影响,以及如何 捕捉不同季节的特点。
构图与布局
学习如何通过构图和布局 突出风景的美丽,如使用 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层次 感,以及色彩搭配技能。
自然元素运用
探讨如何利用自然元素( 如山、水、云、树木等) 创造视觉冲击力,以及如 何捕捉自然奇迹。
构图技能
规则三分法
将画面分为三等分,将重要的元素放在 这些分割线的交点或线上。
前景与背景
利用前景和背景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 深度。
重复与对称
利用重复的元素或对称的布局来创造视 觉上的和谐。
色彩与调色
利用色彩对照、饱和度和色调来引导观 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将两个或多个影像叠加在一起,创造出特 殊的视觉效果和故事性。
摄影艺术流派
印象主义
重视光影变化和色彩的运 用,强调画面的氛围和情 感表达。
写实主义
以真实、客观的方式记录 生活和自然,强调画面的 质感和细节。
抽象主义
打破传统绘画和摄影的规 则和情势,以自由、创新 的方式表达内在感受。
超现实主义
介绍Lightroom的照片管理功能和编 辑工具,如调整曝光、对照度、白平 衡等,以及如何批量处理照片。
04
摄影艺术与创意
创意摄影技能
逆光摄影
利用强烈的逆光效果,突出被摄物体的轮 廓和质感,营造出特殊的视觉效果。
夜景摄影
利用夜间光线和环境元素,如灯光、星空 等,创造出梦幻、神秘的画面。
微距摄影
通过近距离拍摄细微的物体或生命,展现 出肉眼难以察觉的美感和细节。
的影响。
风景摄影实践
01
02
03
季节与时间选择
了解不同季节和时间(如 晨曦、傍晚、雨后)对风 景拍摄的影响,以及如何 捕捉不同季节的特点。
构图与布局
学习如何通过构图和布局 突出风景的美丽,如使用 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层次 感,以及色彩搭配技能。
自然元素运用
探讨如何利用自然元素( 如山、水、云、树木等) 创造视觉冲击力,以及如 何捕捉自然奇迹。
构图技能
规则三分法
将画面分为三等分,将重要的元素放在 这些分割线的交点或线上。
前景与背景
利用前景和背景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 深度。
重复与对称
利用重复的元素或对称的布局来创造视 觉上的和谐。
色彩与调色
利用色彩对照、饱和度和色调来引导观 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摄影课件 ppt

应用场景
旅游摄影、自然风光记录等。
静物摄影
总结词
展现物品的形态和质感
详细描述
静物摄影着重于捕捉物品的形 态、质感和细节,通过镜头展 现出物品的独特魅力和特点。
技巧
选择合适的角度、光线和背景 ,以突出物品的特点和质感, 同时注意构图和细节的处理。
应用场景
产品展示、广告摄影等。
04
后期处理与分享
图片后期处理
摄影与绘画
借鉴绘画的构图、色彩、光影等表现手 法,丰富摄影作品的艺术效果。
摄影与音乐
运用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来表现 摄影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增强作品的
感染力。
摄影与文学
通过摄影作品来表现文学作品中的情 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增强文学 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摄影与影视
借鉴影视的叙事手法和视觉效果,将 静态的摄影作品转化为动态的影像作 品,拓展摄影的艺术表现力。
景深控制
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控制 画面的景深,使主体更突 出。
动态捕捉
使用合适的快门速度,捕 捉动态瞬间,使画面更具 动感。
构图技巧
三分法
将画面分为三等分,将主 体放置在交点或线条上, 以实现更好的构图。
对比与呼应
利用色彩、形状、大小等 对比,增强画面的视觉冲 击力。
平衡与稳定
通过合理安排画面元素的 位置和数量,使画面达到 平衡和稳定。
摄影作品评价与交流
接受他人评价
邀请朋友、家人或其他 摄影爱好者评价自己的 作品,听取他们的意见
和建议。
参与线上论坛
加入摄影论坛,与其他 摄影爱好者交流心得和
技巧,共同成长。
组织线下活动
组织摄影爱好者参加线 下活动,如摄影展览、 外拍等,增进友谊和提
摄影技术与艺术

摄影技术与艺术
画框形状
画框形状
水平画框:3:2 4:3 5:4 16:9 单反相机是按照水平拍摄设计的;双眼视觉意味 着水平地观看。 适合大多数的风景和常规的视角。画框的水平特 点也很自然鼓励画面元素的水平安排。把图像安 排在画框的稍低处会提高稳定感。
画框形状
垂直画框:对于垂直的主体, 2:3画框的高度是 一个优势,而人物站立肖像是最常见的垂直主体 。其他的包括高大建筑、树木、植物、瓶子、酒 杯、门道和拱廊等。
平衡
不平衡
动态平衡
左右对称
有些类型的主体天然地沿某条轴线对称,建筑经常属于这一类型,很多生物从正面观 察(如人脸)也是这样。对于对称构图来说,精确特别重要,因为即使最微小的偏差 也会立即显露出来,而且看起来像个失误。
动态张力
动态张力
节奏
当场景中出现一些相似的元素时,在某些条件下 ,它们的布局可以构成有节奏的视觉结构。
形状的控制与调整
主要通过对镜头焦距、拍摄角度(方向、高度和 距离)及光线的处理,滤镜的选择与控制,快门 速度。
门窗和翻拍平面的字画照片之类的矩形物体,肉 眼对于水平方向的变化异常敏感。尽量让垂直线 显得垂直(或与垂直的线保持平行)。
对比
1919年成立于德国Dessau城的包豪斯学院因为 其对于设计原理的试验性和研究方法而对主流文 化影响深远。
形状—方形
方形:是人力的象征,因为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方 形都来自人造,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方形看做是 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一种规划与规范,方形因而 具有了稳定坚固的意义。还有局限封闭的另一层 含义。
形状—三角形
三角形:又分成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两种。正三 角形由于在心理上给人以稳定、稳重和坚固的感 觉,所以它就成了永恒与统治的象征,由正三角 形构成的画面在习惯上又称为“金字塔”构图。 倒三角形则完全相反,由于在心理上给人形成极 不稳定的感觉,所以我们常以此种形式表示运动 、不稳定和倾覆的感觉。
画框形状
画框形状
水平画框:3:2 4:3 5:4 16:9 单反相机是按照水平拍摄设计的;双眼视觉意味 着水平地观看。 适合大多数的风景和常规的视角。画框的水平特 点也很自然鼓励画面元素的水平安排。把图像安 排在画框的稍低处会提高稳定感。
画框形状
垂直画框:对于垂直的主体, 2:3画框的高度是 一个优势,而人物站立肖像是最常见的垂直主体 。其他的包括高大建筑、树木、植物、瓶子、酒 杯、门道和拱廊等。
平衡
不平衡
动态平衡
左右对称
有些类型的主体天然地沿某条轴线对称,建筑经常属于这一类型,很多生物从正面观 察(如人脸)也是这样。对于对称构图来说,精确特别重要,因为即使最微小的偏差 也会立即显露出来,而且看起来像个失误。
动态张力
动态张力
节奏
当场景中出现一些相似的元素时,在某些条件下 ,它们的布局可以构成有节奏的视觉结构。
形状的控制与调整
主要通过对镜头焦距、拍摄角度(方向、高度和 距离)及光线的处理,滤镜的选择与控制,快门 速度。
门窗和翻拍平面的字画照片之类的矩形物体,肉 眼对于水平方向的变化异常敏感。尽量让垂直线 显得垂直(或与垂直的线保持平行)。
对比
1919年成立于德国Dessau城的包豪斯学院因为 其对于设计原理的试验性和研究方法而对主流文 化影响深远。
形状—方形
方形:是人力的象征,因为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方 形都来自人造,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方形看做是 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一种规划与规范,方形因而 具有了稳定坚固的意义。还有局限封闭的另一层 含义。
形状—三角形
三角形:又分成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两种。正三 角形由于在心理上给人以稳定、稳重和坚固的感 觉,所以它就成了永恒与统治的象征,由正三角 形构成的画面在习惯上又称为“金字塔”构图。 倒三角形则完全相反,由于在心理上给人形成极 不稳定的感觉,所以我们常以此种形式表示运动 、不稳定和倾覆的感觉。
摄影ppt课件

特殊效果:HDR、黑白、复古等
HDR
通过合成不同曝光度的照片来增 加照片的动态范围和细节。
黑白
将彩色照片转换为黑白照片,以增 加照片的简洁感和层次感。
复古
通过调整颜色和亮度等参数来模仿 复古照片的风格。
05 摄影作品的分享 与展示
作品的分享平台与途径
社交媒体平台
如微信、微博、抖音等,这些平 台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 互动功能,方便作品的传播和分
4. 注意构图:在夜景摄影中,要注意构图和取景角度 ,以突出夜晚的美感和特点。
04 摄影后期处理
照片的导入与整理
导入
将拍摄的照片导入到电脑中,以便进 行后期处理。
整理
将照片按照主题、场景等进行分类整 理,方便查找。
基本调整:亮度、对比度、色温等
01
02
03
亮度
增加或减少照片的整体亮 度,使其更加明亮或暗淡 。
享。
摄影网站论坛
如蜂鸟、中关村等,这些论坛为 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专业的交 流平台,可以分享作品并获取其
他人的评价和建议。
实体展览
通过在画廊、摄影节等场所举办 实体展览,向更多人展示自己的 作品,同时可以与观众进行面对
面的交流和互动。
作品的展示技巧与策略
选取合适的主题和素材
选择具有代表性、能引起共鸣的主题和素材,通过精准的拍摄和 后期处理,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移动设备与摄影的结合
手机摄影
随着手机摄像头的不断升级,手机摄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摄影方 式。未来手机摄影将继续朝着高像素、大光圈、多摄像头等方向发 展。
手持稳定器
手持稳定器是移动设备与摄影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大大提高 手机或相机的拍摄效果,未来将有更多创新的产品出现。
摄影培训ppt课件

曝光原理
曝光是指相机通过控制光圈和快门速 度,使感光元件(胶片或数字传感器 )接收适当的光线量,从而形成清晰 的影像。
影响因素
曝光受光线强度、光圈大小、快门速 度、感光度(ISO)等多个因素影响。
2024/1/30
12
测光方式与技巧
测光方式
常见的测光方式包括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平均测光是对整个画面进行测 光,适用于光线均匀的场景;中央重点测光以画面中央区域为重点进行测光,适用于主 体位于画面中央的场景;点测光是对画面中的特定点进行测光,适用于光线复杂或主体 与背景光线差异较大的场景。
9
其他附件介绍
三脚架
稳定相机,防止抖动, 保证清晰成像。
2024/1/30
外闪光灯
补充光线,提高画面亮 度,塑造人物形象。
反光板
滤镜
反射光线,柔和阴影部 分,使画面更加自然。
10
改变光线色彩和影调, 增强画面表现力。如偏
振镜、渐变镜等。
Part
03
曝光与影调控制
2024/1/30
11
曝光原理及影响因素
摄影分类
根据拍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摄 影可分为纪实摄影、艺术摄影、 商业摄影等。
4
摄影发展历史
早期摄影
从18世纪中叶的暗箱到19世纪初的达 盖尔银版法,是摄影术的萌芽和初期 发展阶段。
近代摄影
20世纪以来,摄影艺术流派纷呈,摄 影技术日新月异,数码摄影的兴起更 是给摄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中期摄影
自然光的运用
利用不同时间段的自然光 ,如晨光、夕阳等,创造 独特的画面氛围。
2024/1/30
人工光的运用
室内灯光、闪光灯等,补 充和模拟自然光效果,创 造多样化的光影效果。
曝光是指相机通过控制光圈和快门速 度,使感光元件(胶片或数字传感器 )接收适当的光线量,从而形成清晰 的影像。
影响因素
曝光受光线强度、光圈大小、快门速 度、感光度(ISO)等多个因素影响。
2024/1/30
12
测光方式与技巧
测光方式
常见的测光方式包括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平均测光是对整个画面进行测 光,适用于光线均匀的场景;中央重点测光以画面中央区域为重点进行测光,适用于主 体位于画面中央的场景;点测光是对画面中的特定点进行测光,适用于光线复杂或主体 与背景光线差异较大的场景。
9
其他附件介绍
三脚架
稳定相机,防止抖动, 保证清晰成像。
2024/1/30
外闪光灯
补充光线,提高画面亮 度,塑造人物形象。
反光板
滤镜
反射光线,柔和阴影部 分,使画面更加自然。
10
改变光线色彩和影调, 增强画面表现力。如偏
振镜、渐变镜等。
Part
03
曝光与影调控制
2024/1/30
11
曝光原理及影响因素
摄影分类
根据拍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摄 影可分为纪实摄影、艺术摄影、 商业摄影等。
4
摄影发展历史
早期摄影
从18世纪中叶的暗箱到19世纪初的达 盖尔银版法,是摄影术的萌芽和初期 发展阶段。
近代摄影
20世纪以来,摄影艺术流派纷呈,摄 影技术日新月异,数码摄影的兴起更 是给摄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中期摄影
自然光的运用
利用不同时间段的自然光 ,如晨光、夕阳等,创造 独特的画面氛围。
2024/1/30
人工光的运用
室内灯光、闪光灯等,补 充和模拟自然光效果,创 造多样化的光影效果。
1.4摄影艺术的流派(一)(摄影技术与艺术)

《白色栅栏》保Leabharlann •斯特兰德©宁波教育学院摄影艺术的起源
盲妇 1916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摄影艺术的流派(一)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 • • • • • • • • • •
一、绘画主义摄影 二、印象派摄影 三、写实摄影 四、自然主义摄影 五、纯粹派摄影 六、新即物主义摄影 七、堪的派摄影 八、达达派摄影 九、超现实主义摄影 十、抽象摄影 十一、主观主义摄影
摄影艺术的起源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自由战士的倒下》 罗伯特· 卡帕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四、自然主义摄影
《采睡莲》 彼得· 埃默森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五、纯粹派摄影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桑德伯格》 爱德华· 史泰钦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一、绘画主义摄影
《两种生活方式》O.G.雷兰德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郎静山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湖山揽胜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二、印象派摄影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三、写实摄影
《纺织女童工》 路易斯· 海因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帝国大厦》
拍照技巧ppt课件

作品分享与评价
分享平台
选择合适的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如社交媒体、 摄影网站等,以便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
接受批评
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从中汲取经验和教 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
ABCD
评价标准
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清晰度、色彩、构图、 创意等,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交流学习
与其他摄影爱好者交流学习,分享彼此的经验和 技巧,共同进步。
快门速度
控制曝光时间,影响照片的明暗和动 态效果。
02 提高构图技巧
三分法构图
总结词
三分法构图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技巧,通过将画面水平或垂直分为三等分,将重 要的元素放在这些分割线的交点或线上,以实现画面的平衡和美感。
详细描述
三分法构图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安排画面元素,突出主题,使画面更加生动 和有趣。在拍摄时,可以将地平线、建筑物的边缘或任何其他参考线放置在三 分之一的位置,以实现更好的构图。
详细描述
使用图像编辑软件中的裁剪工具,可 以选择性地保留图片中的某一部分, 去除多余的部分。同时,通过拼接工 具,可以将多张图片拼接在一起,形 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添加滤镜与特效
总结词
通过添加滤镜和特效,可以为图片添加特殊效果,使其更具艺术感和创意性。
详细描述
滤镜可以改变图片的整体风格,如使用黑白滤镜可以将彩色图片转换为黑白效果,而特效则可以为图片添加光影 、模糊等效果,增强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在添加滤镜和特效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图片的真实感 。
角度与构图
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方式,如 斜线构图、透视构图等,以突出建筑 的特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 摄技巧,以获得更佳的建筑效果。
细节与质感
摄影技术与艺术创新PPT

摄影技术的发展趋势
摄影技术的发展
• 高画质和低噪点技术的突破,提高摄 影作品的画质和清晰度。 • 智能化的摄影设备和软件,简化摄影 操作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为 摄影艺术提供新的表现空间。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提高摄 影作品的后期处理质量和效率。
数字摄影的发展
• 21世纪初,智能手机摄影的兴起,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 • 21世纪初,数码单反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的普及,为专业摄影提 供了更强大的工具。 • 21世纪初,图像处理软件(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的发展,为摄影作品的后期处 理提供了更多可能。
摄影构图的创新
• 20世纪末,黄金分割构图法(Golden Ratio Composition)的广泛应用,使得 摄影作品更具美感。 • 21世纪初,不对称构图法 (Asymmetric Composition)的兴起, 为摄影作品增添新颖感。
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摄影与绘画的融合
• 19世纪末,摄影绘画主义 (Photographic Pictorialism)风格, 强调摄影作品的绘画性。 • 20世纪中期,摄影抽象表现主义 (Photographic Abstract Expressionism)风格,强调摄影作品 的抽象性和情感表达。
摄影艺术的发展前景
01
摄影艺术的需求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 摄影艺术将继续繁荣和发展。 •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摄影 艺术的受众将更加广泛。
02
摄影艺术的创新
• 摄影艺术将继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形 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 摄影艺术将与其他艺术领域更加紧密地 融合,创作出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作 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全新的方式重新审查你周围的一切 • 培养新奇感和陌生感 • 捕捉美妙画面
10
关于摄影
• 摄影技术的发展——小孔成像 • 17世纪的暗箱 camera obscura • 由于光是走直线的,所以,一个小孔能将阳光
照耀下的景物在暗箱中形成一个粗略的影 像
11
感光材料
• 阳光曝晒之后,会变黑,或退色 • 尼埃普斯 "阳光摄影法" heliography
12
照相
13
达盖尔式摄影法
• L·达盖尔(Louis Daguerre)是巴黎艺术家和 风景画家
• 实用摄影法的发明者
14
• 1、 将一块镀银的铜板彻底清洗,并抛光. • 2、 把镀银的铜板置于一个装有碘溶液的小箱子
内,在室温下停留5-30分钟,至镀银的表面变为金 黄色为止(可在红灯下观察).这时,镀银的铜板已 光敏化,可以放入防光盒内,以供拍照. • 3、 在暗箱内曝光5-12分钟(f11镜头). • 4、 将已曝光的镀银铜板置于75℃的水银上方, 面朝下,进行"显影". • 5、 用海波溶液将留存的银盐洗去("定影"). • 6、 最后用蒸溜水清洗,并晾干.
4
5
二、吸引注意力的主体
•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 利用专业技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6
7
三、画面简洁
• 所谓简化就是要去掉那些分散注意力、削 弱主题的因素
• 并不意味背景上的东西统统去掉
8
9
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手续 • 研究人员不断的对片基进行改进
27
色盲片
• 从火棉胶、蛋清到早期的明胶乳剂,它们 只能感受蓝紫光
• 底片对景物中明亮的黄绿色和红色在照片 上呈现为深灰色和黑色
• 感光度底,但颗粒较细,反差大,可以在 红色安全灯下操作,所以今天仍用来翻拍 文件和制作幻灯片
28
正色片
• 1882年制成了能对蓝色和绿色都有感能力 的“正色片”,也就是“分色片”。
• 3、 在暗箱中曝光1-3分钟. • 4、 放在第2步所用的硝酸银和酸溶液中进
行显影,但必须加水一倍,使溶液的强度减弱 一半. • 5、 用海波溶液进行定影,然后水洗及晾干.
17
正片
• 1、 用另一张纸浸于盐水中,并擦干. • 2、 在红灯下,用刷子涂上一层氯化银溶液,
并晾干. • 3、 将负片复盖于纸面上,用镜框压紧,放在
21
火棉胶(湿版)摄影法的优点
• 光敏度高 感光快 • 影像纹理清晰,层次丰富,景物优美真实,
价格低廉 • 由于阿彻尔没有将湿版法申请专利,因此,
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 大部分人可以自己操作,并多次复印得到
影像清晰的照片
22
火棉胶(湿版)摄影法的缺点
• 制作不方便 • 要在20分种内完成配药冲洗的全过程 • 那时没有放大机,要想得到大幅照片,只
阳光中曝晒,至纸面上形成深棕色的影像为 止.(约20分钟) • 4、 将像纸定影,水洗、并晾干.
18
第二节 感光材料的发展
19
一、火棉胶湿版摄影法
• A尼埃普斯1847年用蛋白作为胶合剂,把感 光药品附着于玻璃板上,名为“蛋白玻璃”
• 1851年英国雕塑家F S 阿彻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用火棉胶作为胶合剂将感光 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版上
• 1906年制成了第一批对整个可见光区都能 感受的“全色片”
29
片基的改进
• 伊斯曼用硝化纤维片基 • 1930年人们改用了被称为“安全片基”的
醋酸纤维片基 • 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比较坚韧、不易
膨胀的涤纶片基
30
胶片感光灵敏度的改进
• 在同等条件下,高感光度的胶片可以用较 短的曝光时间拍照
20
火棉胶
• 火棉胶是将火棉(硝酸纤维素)溶于75%的 乙醚和25%的酒精的混和溶液中的一种高粘 性液体,干燥后变坚硬,无色透明。方法 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火棉胶涂在玻璃上,然 后使玻璃倾斜,让火棉胶均匀地扩散在玻 璃上,再浸入硝酸银溶液中以增强光敏性。 拍照时,必须在玻璃片湿的时候进行,火 棉胶越干,感光度越低,这就要求火棉胶 负片必须很快做好,并立即使用。因此, 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湿版”摄影法。
新学期的第一课
1
我们的追求
• 做一名摄影师 • 做一名发烧友 • 拍出好的照片 • 上完这门课
2பைடு நூலகம்
摄影师的要求
•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 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 • 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
3
一、鲜明的主题
• 所有的原则和技巧综合起来就是为了这样 一个目标——有力的表现每幅照片的主题
15
卡罗式摄影法
• 英国的一位地主兼业余科学家 H·F·塔尔博 特( Henry Fox Talbot )
• 现代摄影法之父
16
负片
• 1、 用最高质量的写字纸,在红灯下蘸以稀 硝酸银溶液,接着蘸以碘化钾溶液,并擦干.
• 2、 在纸的一面,用毛刷涂上一层硝酸银和 酸溶液,并将已光敏化的纸置于火前烘干.然 后放入防光盒中,以供拍摄.
有用又大又笨的摄影机 • 气味刺鼻 污染衣物和手指
23
二、干板的发明
• 1871年9月英国医生R L 马多克斯 (Richard Leach Maddox)发明了明乳胶 剂
24
干板
• 明乳胶剂既可以使显影与定影更有效的发 挥作用,又可以使记录下来的影像不会因 为明胶的膨胀而变形。从而保证了影像的 质量。
• 明乳胶剂的发明使摄影从“湿版”进入了 “干板”时代
• 是我们今天所用的摄影方法的开始
25
三、胶片的问世
• 乔治 伊斯曼(George Eastman)发明了 “美国胶片”
• “伊斯曼干板公司”后改名为“柯达干板 与胶片公司”
26
胶片发展历程
• 拍摄者每拍完必须寄回柯达公司进行冲印 • 柯达公司后把干板发展成胶片 简化了这种
• 火棉胶摄影法时,底片的密度可以在显影 时调节
• 干版和胶片出现后,大都由商店代冲,因 此必须了解胶片的感光度,准确地进行曝 光
31
• 1942年,美国标准协会制定了“ASA”感光 速度系统;
• 德国工业标准组织于1934年制定了“DIN” 感光速度系统。
•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ASA和DIN合并为 “国际标准感光速度”,简写为“ISO”, 如“ISO100/21°”中的100是ASA100, 21°是DIN21°。我国的国标GB等级划分, 采用的是德国DIN制。
10
关于摄影
• 摄影技术的发展——小孔成像 • 17世纪的暗箱 camera obscura • 由于光是走直线的,所以,一个小孔能将阳光
照耀下的景物在暗箱中形成一个粗略的影 像
11
感光材料
• 阳光曝晒之后,会变黑,或退色 • 尼埃普斯 "阳光摄影法" heliography
12
照相
13
达盖尔式摄影法
• L·达盖尔(Louis Daguerre)是巴黎艺术家和 风景画家
• 实用摄影法的发明者
14
• 1、 将一块镀银的铜板彻底清洗,并抛光. • 2、 把镀银的铜板置于一个装有碘溶液的小箱子
内,在室温下停留5-30分钟,至镀银的表面变为金 黄色为止(可在红灯下观察).这时,镀银的铜板已 光敏化,可以放入防光盒内,以供拍照. • 3、 在暗箱内曝光5-12分钟(f11镜头). • 4、 将已曝光的镀银铜板置于75℃的水银上方, 面朝下,进行"显影". • 5、 用海波溶液将留存的银盐洗去("定影"). • 6、 最后用蒸溜水清洗,并晾干.
4
5
二、吸引注意力的主体
•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 利用专业技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6
7
三、画面简洁
• 所谓简化就是要去掉那些分散注意力、削 弱主题的因素
• 并不意味背景上的东西统统去掉
8
9
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手续 • 研究人员不断的对片基进行改进
27
色盲片
• 从火棉胶、蛋清到早期的明胶乳剂,它们 只能感受蓝紫光
• 底片对景物中明亮的黄绿色和红色在照片 上呈现为深灰色和黑色
• 感光度底,但颗粒较细,反差大,可以在 红色安全灯下操作,所以今天仍用来翻拍 文件和制作幻灯片
28
正色片
• 1882年制成了能对蓝色和绿色都有感能力 的“正色片”,也就是“分色片”。
• 3、 在暗箱中曝光1-3分钟. • 4、 放在第2步所用的硝酸银和酸溶液中进
行显影,但必须加水一倍,使溶液的强度减弱 一半. • 5、 用海波溶液进行定影,然后水洗及晾干.
17
正片
• 1、 用另一张纸浸于盐水中,并擦干. • 2、 在红灯下,用刷子涂上一层氯化银溶液,
并晾干. • 3、 将负片复盖于纸面上,用镜框压紧,放在
21
火棉胶(湿版)摄影法的优点
• 光敏度高 感光快 • 影像纹理清晰,层次丰富,景物优美真实,
价格低廉 • 由于阿彻尔没有将湿版法申请专利,因此,
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 大部分人可以自己操作,并多次复印得到
影像清晰的照片
22
火棉胶(湿版)摄影法的缺点
• 制作不方便 • 要在20分种内完成配药冲洗的全过程 • 那时没有放大机,要想得到大幅照片,只
阳光中曝晒,至纸面上形成深棕色的影像为 止.(约20分钟) • 4、 将像纸定影,水洗、并晾干.
18
第二节 感光材料的发展
19
一、火棉胶湿版摄影法
• A尼埃普斯1847年用蛋白作为胶合剂,把感 光药品附着于玻璃板上,名为“蛋白玻璃”
• 1851年英国雕塑家F S 阿彻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用火棉胶作为胶合剂将感光 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版上
• 1906年制成了第一批对整个可见光区都能 感受的“全色片”
29
片基的改进
• 伊斯曼用硝化纤维片基 • 1930年人们改用了被称为“安全片基”的
醋酸纤维片基 • 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比较坚韧、不易
膨胀的涤纶片基
30
胶片感光灵敏度的改进
• 在同等条件下,高感光度的胶片可以用较 短的曝光时间拍照
20
火棉胶
• 火棉胶是将火棉(硝酸纤维素)溶于75%的 乙醚和25%的酒精的混和溶液中的一种高粘 性液体,干燥后变坚硬,无色透明。方法 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火棉胶涂在玻璃上,然 后使玻璃倾斜,让火棉胶均匀地扩散在玻 璃上,再浸入硝酸银溶液中以增强光敏性。 拍照时,必须在玻璃片湿的时候进行,火 棉胶越干,感光度越低,这就要求火棉胶 负片必须很快做好,并立即使用。因此, 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湿版”摄影法。
新学期的第一课
1
我们的追求
• 做一名摄影师 • 做一名发烧友 • 拍出好的照片 • 上完这门课
2பைடு நூலகம்
摄影师的要求
•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 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 • 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
3
一、鲜明的主题
• 所有的原则和技巧综合起来就是为了这样 一个目标——有力的表现每幅照片的主题
15
卡罗式摄影法
• 英国的一位地主兼业余科学家 H·F·塔尔博 特( Henry Fox Talbot )
• 现代摄影法之父
16
负片
• 1、 用最高质量的写字纸,在红灯下蘸以稀 硝酸银溶液,接着蘸以碘化钾溶液,并擦干.
• 2、 在纸的一面,用毛刷涂上一层硝酸银和 酸溶液,并将已光敏化的纸置于火前烘干.然 后放入防光盒中,以供拍摄.
有用又大又笨的摄影机 • 气味刺鼻 污染衣物和手指
23
二、干板的发明
• 1871年9月英国医生R L 马多克斯 (Richard Leach Maddox)发明了明乳胶 剂
24
干板
• 明乳胶剂既可以使显影与定影更有效的发 挥作用,又可以使记录下来的影像不会因 为明胶的膨胀而变形。从而保证了影像的 质量。
• 明乳胶剂的发明使摄影从“湿版”进入了 “干板”时代
• 是我们今天所用的摄影方法的开始
25
三、胶片的问世
• 乔治 伊斯曼(George Eastman)发明了 “美国胶片”
• “伊斯曼干板公司”后改名为“柯达干板 与胶片公司”
26
胶片发展历程
• 拍摄者每拍完必须寄回柯达公司进行冲印 • 柯达公司后把干板发展成胶片 简化了这种
• 火棉胶摄影法时,底片的密度可以在显影 时调节
• 干版和胶片出现后,大都由商店代冲,因 此必须了解胶片的感光度,准确地进行曝 光
31
• 1942年,美国标准协会制定了“ASA”感光 速度系统;
• 德国工业标准组织于1934年制定了“DIN” 感光速度系统。
•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ASA和DIN合并为 “国际标准感光速度”,简写为“ISO”, 如“ISO100/21°”中的100是ASA100, 21°是DIN21°。我国的国标GB等级划分, 采用的是德国DIN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