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环境审计研究
《2024年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应用研究》范文

《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
绿色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计模式,旨在通过会计手段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分析其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二、绿色会计的概述绿色会计是一种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的会计模式。
它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关注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会计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体系,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并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关环境成本、环境效益和环境风险的信息。
三、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1. 促进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绿色会计通过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使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环保责任。
企业通过绿色会计可以清晰地了解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引导企业投资决策绿色会计为企业提供了有关环境成本、环境效益和环境风险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根据绿色会计信息,评估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和风险,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3. 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绿色会计的实施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这促使企业积极寻求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四、绿色会计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绿色会计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明确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和报告形式。
同时,应加强绿色会计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确保绿色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
2. 加强政府支持和监管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绿色会计。
同时,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和义务。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企业积极采用绿色技术和生产方式。
浅谈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109浅谈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苏莉1杨荣凤2方小二2宋飞逸1韩碧莹21云南省审计厅云南昆明;2云南省地图院云南昆明摘要: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制度体系中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是国家管理和监督相关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成为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监督体系一、引言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影响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如资源的过度消耗、空气污染和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与重难点问题,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等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甚至恶化,生态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就显得尤其重要。
自然资源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部分,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监督的活动,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好审计的治理功能,全力开展自然资源与生态环保审计,力促生态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工具,及时揭示和反映自然资源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作为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有效缓解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效的约束机制,从而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必要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我国是人口经济大国,在时代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若只关注经济发展,忽略生态环境优化和自然资源保护问题,生态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内部审计在公司可持续发展及ESG报告中的角色研究

内部审计在公司可持续发展及ESG报告中的角色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5)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6)2.1 公司治理概述 (7)2.2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8)2.3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0)三、内部审计与可持续发展 (11)3.1 可持续发展概述 (12)3.2 内部审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3)3.3 内部审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实践 (14)四、内部审计与ESG报告 (16)4.1 ESG报告概述 (17)4.2 内部审计与ESG报告的关系 (18)4.3 内部审计在ESG报告中的具体实践 (20)五、内部审计在ESG报告中的挑战与对策 (21)5.1 面临的挑战 (23)5.2 应对策略 (25)六、结论与建议 (26)6.1 研究结论 (27)6.2 对内部审计的建议 (29)6.3 对公司可持续发展和ESG报告的启示 (30)一、内容综述作为企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角色与功能随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的兴起而逐渐演变。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而是扩展到了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其目标是通过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帮助企业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生,进而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在ESG报告中,内部审计的角色尤为关键。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良好治理实践的评估,可以确保这些非财务因素得到妥善管理,并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识别和管理与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的风险,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稳健性。
随着ESG报告的普及,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非财务表现。
内部审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它可以将ESG信息转化为管理层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都能理解的通用语言,从而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绿色审计研究:动因、现状与对策

绿色审计研究:动因、现状与对策作者:汪翔丁璐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27期摘要:本文认为,绿色审计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为构建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我国目前绿色审计发展较缓慢,与国家、社会公众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加强宣传推广、明确绿色审计主体、扩大绿色审计内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选择行业试验等,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绿色审计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一、引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都伴随着全球气候日渐变暖、二氧化碳与其他废弃物排放加剧、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绿色审计(又称环境审计)作为一项有效的经济、环保监督手段,通过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依据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遵循审计准则,系统的、定期的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活动、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管理系统进行监督与评价,并通过有助于环境管理控制及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审计也被称作环境审计、生态审计,是绿色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标准化组织给出的定义是:“绿色审计是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特定的环境活动是否符合审计准则的一个验证过程。
”国际商业学会认为:“绿色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的业绩进行系统、有说服力、定期、客观的评价,并通过有助于环境管理控制及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理论(陈东,1999)、大循环成本理论(陈东,1999;杨芳,1999;薛岩、张晓君,1997)、经济的外部性理论(武佳,2000;张军,2000)和资源价值理论(武佳,2000;张军,2000)是绿色审计的理论基础;此外,还有人从审计产生发展的过程、开展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学、会计学、环境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经济的管理职能和环境审计能够满足审计的本质要求等方面对绿色审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李雪、杨智慧、王健姝,2002)。
生态环境审计研究

生态环境审计研究作者:王晓瑜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年第12期摘要:生态环境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愈发的重要,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进一步推动了生态环境审计的出现和发展。
本文基于对生态环境审计资料的研读和分析,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该地区生态环境审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审计;生态问责机制一、生态环境审计理论概述生态环境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及企业等被审计单位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方面进行评价、审查和监督,主要包括资金的管理利用、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管理和项目四个方面。
它是环境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备监控和评价环境管理系统职能,和内部审计有相似之处,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又具备评价内部控制的职能。
生态环境审计是随着环境审计理论的不断深化,在生态领域衍生的产物。
生态环境审计的实质是从环境管理到生态管理的范式转变,作为生态管理框架下的管理工具,也是在环境污染问题凸显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一种环境治理工具[1]。
学界关于生态环境审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启蒙阶段,多以西方生态环境审计理論作为立论基础。
就像英国学者汤姆·森(Thomson)所认为:“生态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态环境审计这种评估过程,可以确定环境控制系统是否达到了组织法律的及内部的环境目标和要求,并进一步指出生态环境审计是对政府政策和企业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约束他们在环境问题和资源消耗上的行为”。
我国生态环境审计起步相对于国外来说比较晚,虽近些年有所发展和进步,但和国外的生态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区别和落后性。
(一)生态问责机制日本的生态问责机制比较健全,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环境审计机制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等行之有效的问责机制。
日本的环境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社会中介机构是日本环境审计主体的核心力量。
我国环境审计目标研究述评

影响环境 审计 目标的 因素。陈正兴 ( 0 1 20 )指 出,“ 环
境 审计 目标 的确 定 ,除 受 审计 对 象 的制 约 外 ,还 取决 于 环 境 审计 的 属性 、职能 、技 术 手 段 ,社 会 审计 还 要 涉及 委托 者对 审计 工 作 的要求 ” 。蔡 春 ( 06) 为 ,环 境 审 20 认 计 目标 的制 定 由环 境 审计 本 质决 定 ,并 且 受社 会 客 观政
■ 计0 新 2 会 1 1 . 8
M dm A cut g oe conn 审 计 广 角 i
各 异 ,有 以下五个代 表性 的观点 :最终 目标和直接 目 标 、最高 目标和具 体 目标 、总体 目标 和具体 目标 、一 般 目标 和具体 目标 、基本 目标和具体 目标。二元 目标 论 虽将环 境审计 目标划分 为两个层 次 ,但 无论是 它们
括合规性 、真实性。一元 目标论是学者们对环境审计 目
标 研 究 的初 期 成果 ,为初 期 环境 审 计 实务 的开展 作 出了
一
定的贡献 ,并为后来 的环境审计 目标的研究提供 了基
( )二 元 目标 论 。二 元 目标 论 将 环 境 审 计 目标 划 2
础。
分 为两个层次 。但对 两个层次 的 内容 ,学者们 的观点
研究 之 中。在 环 境 审计 目标 的研 究 之 中都 存 在传 统 审计 的影 子 ,如 “ 价受 托 责 任 的履 行 情况 ” 验证 被 审 计 评 ,“ 单位 的环境 报 告 所 提供 信 息 的真 实 性 、公 允性 ” 评 价 ,“ 环境 工 作 和绩 效 的 经济 性 、效 率 性 和效 果 性 ”等 ,分 别 出现 在 一 元 目标 论 、二 元 目 论 、三元 目标论 的 内容 之 标
我国环境审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环境审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在引言部分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环境审计的发展对策、提升环境审计效能的途径和加强环境审计制度建设。
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加强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在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审计、我国、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效能、途径、制度建设、总结、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环境审计是指对各级政府和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价的一种管理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审计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审计对象不明确、审计方法不规范等,导致审计效能较低,难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发展对策和提升效能的途径,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对于推动环境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为完善环境审计制度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环境审计是评估企业或组织环境管理绩效和符合性的过程。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环境审计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对我国环境审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审计可以促进企业或组织落实环保责任。
通过环境审计,可以发现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
环境审计有助于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通过审计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环境绩效情况,找出环境管控的短板,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开展环境审计

污染控制规划 、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 固体废 弃物污染控 制规划 、 噪声污染控 制规划 等 三是 生态规 划。主要 是保护 和 整治生 态系统 的 目标 、 措施 、 资预算 、 投 资金 米源 和效益 分析等。通过 制定环境规划 , 一个城 市或地 区的环 境保 护形成 系统 工程 , 使 污染得到控制 , 态 系统得 良性循环 , 生 环境 和经 济发 展得 到 凋, 实现 町持续发展 : 环境规划是一项宏 观经济活动 . 其编 制和 实施 的主体是政 府 的职能部门 =对环境 规划 的审计 从总体 上应属 于对 政府 的 绩效审计。对环境规划 的审计 呵分 为两个层 次 : 第一个层次 是 对环境 规划的总体评 价 ; 二个 层次是 对环 境规划 的编 制 、 第 指 标体 系的制 定 、 境 规划 的实 施过 Hale Waihona Puke 和 实施 结果 开 展绩 效 审 环
一
到 目前为止 , 找国已先后颁布了《 环境保 护法》 《 、海洋环境 保 护法》 等六部环保 法律。与环境 密切相关 的法律也颁 布了不 少 . 土地法》 《 如《 、森林法 》 。此外 , 等 国务院 及各级地方人 民政 府也制定 了许 多有关环 保行 政法规 及实 施办 法。在 环保 政策 力面从 中央到地 方运步形成 了国土 环境政策 、 资源环境 政策等 整套 环境 政策 体系=环境审计就是通 过审计 和调查 , 揭示和 反映环境政 策 、 法律法 规执行 过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及弊 端 , 出 提 客观真实与具 有建设性 的环境 审计 报告 , 以促进环境政 策和法 规得 有 效执行。 , 二、 对环境规划的审计 随着经薪 的迅 速 发展 , 怒破 坏 和环 境污 染 问 题 日益突 生 出. 单项经济活动 的环境影 响控制 . 已不能解 决一 个城 市或地 医污染 物总量 的控 制 做 好环境 规 划 . 能从 全局 出发 . 才 处理 好经济 与环境 保护 协调发展 的 问题 :环境规 划按 内容 划分可 分为三类 : 一是 国民经济宏观环境规划 它是与 国民经 济和 社 会发展计 划相对应 的环境 规划。主要 任 务是 制定 环境保 护 和 发展经济 宏 观措施 , j 下达宏观 指标 。二是污染 控制规划 :包 括工业污 染控 制规划 , 生话污染控制 规划等 具 体又可分 为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环境审计研究摘要:文章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环境审计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对环境审计进行定位并指明其发展的必然性。
同时分析环境审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方案,并结合当前阶段环境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可行性方案
开展环境审计是审计工作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促进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环境审计已经成为审计研究的新领域,并引起高度重视。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企业高层管理决策机构制定环境管理标准和实施环境改进决策的依据。
不断深化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合理规避环境风险的需要。
一、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意义
开展环境审计,对于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是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要长远发展,就要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时,努力消除这种外部不经济性。
开展环境审计的目的,正是要推动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环境责任相互融合,更好地
实现这种转化。
(二)有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维护相关责任方的利益。
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以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
不能使后代人在承受当代人环境污染破坏所造成的后果。
(三)有利于政府负责部门和企业生产过程当中,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力度,从而有效的控制污染源,保护好日常生活环境。
二、环境审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一)环境审计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中诞生的
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在这种模式的规划中实现了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共存,经济和环境这两大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而环境审计正是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的结果。
如果单单依靠经济管理的方式是很难实现环境的协调。
所以加强对环境的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
在环境审计的执行过程中,对生产企业活动进行严格的审查,发生污染环境的行为及时的通知并纠正,有效的防止危害环境的行为发生,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努力
三、深化环境审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深化环境审计在企业内部的开展
开展环境审计是企业管理当局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有效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同时,可以使企业较好的投入到生
产经营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最终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社会声誉。
(二)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与外部的环境审计相统一
在环境审计的体系当中,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共同构成环境审计的完整体系。
这个体系功能健全、覆盖面广,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补充,推动者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
四、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对环境的破坏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强了相关管理部门对环境的管理力度,保护环境的各种法律法规相继诞生,各种环境标志陆续出台。
对企业对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加强了监督力度,但是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环境审计工作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环境审计内容单一。
在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执行主体上看,主要是有关政府部门和内部机构进行操作,而社会的参与程度较低。
在内容上侧重环保资金的收支审计工作,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并没有完全体现。
(二)缺乏社会环境审计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社会环境审计机构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能促进企业按环保要求进行生产,帮助企业很好利用环境资源,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下施环境审计的具体办法
(一)加强立法工作,有效维护环境审计的权威。
在我国可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审计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支持,所以相关部门对其不够重视,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落实,才能保证环境审计的有效实施。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
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实践经验,在近期应当组织、支持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国家审计应该积极为它们提供条件,在环境审计工作中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环境审计是可持续发展模式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提高对环境审计的重视力度,充分的发挥环境审计的重要作用,保证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参考文献
[1]邢俊芳.绩效审计中国模式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于团叶.未来审计的重要领域——环境绩效审计[j].科技与管理,2006,02
[3]史清琪.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地质出版社,2007
[4]武晓静.罗尔斯顿环境伦理详细实践观的当代启示[j].沧桑,2008,03
[5]李世涌.朱东恺.兆开.外部性伦理及其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09,03
[6]王晓明.浙江西部山区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2006,4
[7]陈东.环境审计若干理论问题初探》,《财经论丛》,2009年第3期
[8]上海市审计学会课题组.环境审计研究(上).上海审计,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