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钢结构设计手册读书记录

钢结构设计手册读书记录

《钢结构设计手册》读书记录1. 导读与概览在开始阅读这本《钢结构设计手册》我已经对钢结构设计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此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学习钢结构设计的知识体系。

在阅读导读与概览部分后,我对本书的整体结构、内容以及其在钢结构设计领域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导览部分简述了书籍的整体布局和章节安排。

通过这一章节,我了解到了书籍涵盖的主题广泛,包括了钢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准则、结构选型、构件计算等核心内容。

还介绍了钢结构在桥梁、建筑、工业设施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展示了钢结构设计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概览部分则对钢结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这一部分介绍了钢结构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比其他建筑结构形式,我了解到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成本较高、防火性能较差等缺点。

书中也详细介绍了钢结构的广泛应用领域和前景,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钢结构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提到的钢结构设计方法、原则和技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对于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我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对于尚未接触到的知识领域,我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部分也让我对钢结构设计的实际操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阅读导读与概览部分,我对《钢结构设计手册》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对书中将涉及的领域充满兴趣,并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我将深入学习书中的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操作,以期提高自己的钢结构设计能力。

1.1 手册背景及作者简介在我追寻建筑工程知识的过程中,一本特别的书籍吸引了我的注意——《钢结构设计手册》。

这本手册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钢结构设计的专业书籍,更是一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杰作。

在当前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本手册应运而生,旨在为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

该手册的编纂背景源于建筑行业中钢结构设计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增长的需求。

钢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钢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钢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钢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理解钢结构设计中关键参数的选取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掌握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钢结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钢结构设计和计算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钢结构学科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积极实践的精神;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钢结构设计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质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材料力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熟练描述钢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特点,解释各类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正确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完成钢结构关键参数的选取和结构设计。

3. 独立使用专业软件进行钢结构计算和设计,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结构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钢结构基本概念及分类:介绍钢结构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分析各类钢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2. 钢结构材料性能:讲解常用钢材的性质、牌号、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使学生了解材料选择对钢结构性能的影响。

3. 钢结构连接设计:阐述钢结构连接的分类、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焊缝连接、螺栓连接等。

4. 钢结构节点设计:分析钢结构节点的受力特点,介绍节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形式。

学了钢结构设计原理的感想

学了钢结构设计原理的感想

学了钢结构设计原理的感想学习了钢结构设计原理的感想作为一个学习工程的学生,我在大学期间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其中包括钢结构设计原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钢结构的设计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钢结构设计原理的感想。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钢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塔楼等工程项目中。

学习钢结构设计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钢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稳定的结构以及进行结构的强度计算等。

钢结构设计原理的学习过程并不容易。

这门课程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计算方法,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和思考,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钢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由于钢结构设计涉及到安全和可靠性等重要因素,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非常严谨和认真,确保设计出来的结构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并保证使用安全。

钢结构设计原理的学习也需要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例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结构形式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然而,真正的工程项目往往是复杂多样的,需要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工程能力。

学习钢结构设计原理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作为一门专业知识,钢结构设计原理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

因此,我们作为学习者,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项目等方式,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钢结构设计领域的发展。

学习钢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工程能力,了解钢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钢结构学习笔记

钢结构学习笔记

1. 设计时,一般不允许翼缘发生局部失稳,容许腹板局部失稳并利用其屈曲后强度。

2. 根据局部稳定计算的等强原则,当翼缘宽厚比yf t b 23515≤时,翼缘不会发生局部失稳。

设计时允许腹板局部失稳,但考虑到刚度及制作等要求,腹板高厚比应作一定要求,目前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规定yw f t h 235250≤。

3. .构件平面外稳定设计公式为fWM AN by t y ≤+φβϕ0[2],其中y ϕ为平面外轴压整体稳定系数,根据平面外支撑间距与截面回转半径之比即长细比λ查表得到。

by ϕ为弯扭整体稳定系数,主要取决于平面外支撑间距y l 与截面回转半径的比值。

从该公式可以看出,在构件平面外抗弯性能相对较差(回转半径较小)的情况下,适当减小平面外支撑间距y l 可以有效地提高平面外的稳定性能。

4. 构件平面外的支撑形式和布置决定了平面外支撑间距y l ,也就决定了构件的稳定临界荷载值。

中柱通常为轴压构件,柱顶的水平位移值决定了构件的计算长度。

通过对受弯构件平面外支撑和中柱柱顶水平位移的控制可以达到控制刚架稳定临界荷载的目的5. 因此檩条间距可以看作上翼缘的支撑长度, 因此隅撑的间距作为下翼缘的面外支撑长度6. 当构件长度较长且不允许设置足够的檩条隅撑时,可以在构件中部设置撑杆。

撑杆应该设置在受压翼缘一侧,或使用桁架形式支承两侧翼缘, 7. 门式刚架梁柱设计时通过限制翼缘的yf t b 23515≤来确保其不发生局部失稳。

容许腹板局部失稳,设计时取其屈曲后极限强度,但考虑到刚度和制作要求,取yw f th 235250≤。

同时,为防止在施工安装过程中防止发生扭转可以局部设置截面加劲肋。

加劲肋要求有一定的刚度[12],即加劲板宽度mm h b s s 4030+>,为劲板高度s h ,劲板厚度15/s s b t >。

支座处的劲板除满足一般要求外需要作局部承压验算8. 当建筑物的长度很大时,当温度变化较大,上部结构将发生很大的伸缩变形,而基础以下还固定于原来的位置,这种变形会使柱梁等构件产生很大的内力,严重的可使其断裂甚至破坏。

天大《钢结构设计原理》学习笔记三

天大《钢结构设计原理》学习笔记三

7
钢结构设计原理—学习笔记三
距离杆端 o 点为 x 处的具有初始弯曲 y0 v0 sin x / l , 可以建立已经弯曲的弹性 压杆的力平衡方程。
EIy Ny Nv0 sin( x / l )
设总挠度 Y y0 y
a
v0 x sin 1 a l
N N 2 N E EI / l 2
则杆中最大挠度为:
v0 1 a 杆件边缘屈服公式为,即确定轴心承载力的准则为: v m v0 y
Nv0 N fy A W (1 N / N E )
(4-16)
式中 W 受压最大处毛截面抵抗拒。此式适用于格构式柱,冷弯薄壁型钢轴心受 压柱。 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压杆初弯曲的取值为杆长的 1/1000,引入符 号相对初弯曲 0 v0 /(W / A) v0 / , 称为核心矩则
N f A
式中 N —为轴心受压压力设计值
10
钢结构设计原理—学习笔记三
A ——构件毛截面面积
——稳定系数, u / f y
f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 (1) 曲线 考虑截面形式,初弯曲及残余应力影响,规范规定 曲线曲线 令

fy / E
2 不同类型截面系数
2 2

1
(
3 2 ) ( 2 3 2 ) 4 2

1
a b 0.41 0.65
2
0.986 0.965
3
0.152 0.300
16
钢结构设计原理—学习笔记三
17
钢结构设计原理—学习笔记三
§4.4 轴心受压构件局部稳定计算 一、均匀受压板件屈曲 如果组成轴心受压构件截面的板件过薄,则板件可能在压力作用下丧失稳 定,即不能继续维持平面平衡状态而产生凸曲现象,如图所示。这种现象称为 组成截面的板件丧失局部稳定。截面丧失局部稳定不像整体失稳那样严重,但 是内于失稳的板件退出工作状态,使截面有效承载部分减少,从而加速构件整 体发生破坏。所以,组成截面板件的局部稳定也必需得到保证。

钢结构设计原理

钢结构设计原理

钢结构设计原理的读书笔记一、钢结构的基本性能钢结构的内在特性是由它所用的原材料和所经受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决定的。

外界的作用,包括各类荷载和气候环境对它的性能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钢材和其他建筑结构材料相比,强度要高得多。

在同样的荷载条件下,钢结构构件截面小,截面组成部分的厚度也小。

因此,稳定问题在钢结构设计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只要构件及其局部有受压的可能,在设计时就应考虑如何防止失稳。

建筑钢结构钢材有较好的韧性。

因此,有动力作用的重要结构经常用钢来做。

但设计这类钢结构,还必须正确选用钢材,当荷载多次重复时,还应从计算、构造和施工几个方面来考虑疲劳问题。

钢材的韧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材质、板厚、受力状态、温度等都会对它有所影响。

深入了解钢结构的特性,必须从钢材开始,本章着重论述材料和施工过程对钢结构的影响。

1.1 钢材的种类钢材——铁(Fe)、碳(C)及其它元素的合金。

铸铁(C>2%) ,钢(2%>C>0.05%) ,熟铁(C<0.05%)。

化学成分——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耐候钢。

建筑结构所用的钢材包括两大类:热轧型钢和钢板;冷成型(冷弯、冷冲、冷轧)的薄壁型钢和压型钢板1.2 钢材的性能指标一、机械性能1.单向拉伸试验——标准材性试验应力s—应变e曲线弹性模量E=2.06X105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fy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fu伸长率(elongation) d线膨胀系数 1.2x10-5E为常量,低碳钢有明显屈服点,fy作为破坏标志,fu/fy为强度储备,伸长率d表示塑性变形能力。

2.冷弯(cold bending)试验—冷弯角a、加工性能,塑性变性能力,材质均匀性,a=180度合格。

3.冲击(impact toughness)试验—冲击功Akv抗脆断(brittle fracture)、抗动载能力。

Akv=27J或34J合格,常温(20℃)和低温(0℃,-20℃,-40℃) 试验。

钢结构学习心得Word版

钢结构学习心得Word版

《钢结构设计原理》学习总结与体会钢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加强学生对钢结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应用,老师对我们进行为期1周左右的钢结构课程设计。

通过这一实践教学活动,使我们掌握工程设计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我们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分析和图纸表达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由钢板、热轧型钢或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以及钢索为主材建造的工程结构,如房屋、桥梁等,称为钢结构。

钢结构是土木工程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

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都属于按材料划分的工程结构的不同分支。

这学期主要学习了,轴心受力构件—拉杆、压杆受弯构件—梁偏心受力构件—拉弯杆(偏心受拉)压弯杆(偏心受压)材料、连接、基本构件结构设计掌握钢结构的特点和钢结构的应用范围;理解钢结构按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掌握其设计表达式的应用;初步了解钢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了解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钢结构知识打下基础。

钢结构的材料关系到钢结构的计算理论,同时对钢结构的制造、安装、使用、造价、安全等均有直接联系。

本章简要介绍钢材的生产过程和组织构成,重点介绍钢材的主要性能以及各种因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的种类、规格及选择原则。

1.了解钢结构的两种破坏形式;2.掌握结构用钢材的主要性能及其机械性能指标;3.掌握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导致钢材变脆的主要因素;4.掌握钢材疲劳的概念和疲劳计算方法;5.了解结构用钢材的种类、牌号、规格;6.理解钢材选择的依据,做到正确选择钢材。

了解钢结构采用的焊缝连接和螺栓连接两种常用的连接方法及其特点;理解对接焊缝及角焊缝的工作性能,掌握各种内力作用下,焊接连接的构造和计算方法;了解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的种类、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减小和消除的方法;理解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的工作性能和破坏形式,掌握螺栓连接在传递各种内力时连接的构造和计算方法,熟悉螺栓排列方式和构造要求。

理解受弯构件的工作性能,掌握受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受弯构件整体定和局部稳定的基本概念,理解梁整体稳定的计算原理以及提高整体稳定性的措施;熟悉局部稳定的验算方法及有关规定。

钢结构学习心得

钢结构学习心得

钢结构设计原理学习心得班级:岩土1201班姓名:苏行学号:201225020132钢结构设计原理是这学期所有课程中的重点,特别是对于我这种研究生想考结构工程的学生来说,不仅是在复试中会考核到相关内容,也会影响到研究生时的学习效果。

所以当这门课开始之前我就大致做了一下预习。

初次翻阅发现其中公式很多,细微知识点繁杂,更提醒我这门课要多下心思去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课前预习及课堂听课。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难度也比较大。

要想学好这门新的课程,我在预习的基础上上课认真听讲,如果有疑问课下自己查资料解决,好在付老师在教学平台上上传了很多课程资料,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而实在不明白的就直接向老师请教。

其中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老师在这方面具有很多的知识储备,并且老师也走过这条学习路,她会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快速、容易的学好这门课。

在这一点要特别提到付老师做的ppt,是我见过最详细最用心的课件。

老师的ppt 教学生动、更易理解,更易让人接受。

二、课后及时复习。

除了前两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我能当堂吸收。

剩余每一节课上完之后都会存在疑难点,而老师的上课进度比较快,上课当中自然会有问题遗留下来,对于这些疑难点我都争取在下次上课之前吸收掌握,不然等到期末堆积起来问题会更严重。

三、形成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

学习当中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全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形成知识体系会很大程度地帮助自己掌握这门课程。

钢结构牵扯到的知识点与公式很多,要想牢固地记忆并不现实。

现阶段重在理解,记住一些重中之重,理解以后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掌握。

现将我对这门课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如下:①第一章:钢结构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②第二章:钢结构对材料的要求、钢材的主要性能、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钢的种类和规格。

③第三章: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和焊缝形式、角焊缝的构造及连接计算、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螺栓连接的构造要求、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的连接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设计原理》读书笔记读了《钢结构设计原理》联想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公共建筑和标志性建筑采用钢结构的越来越多。

建筑自人类产生以来都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钢材是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

而以钢结构为主体的建筑是现代空间结构发展的主流,钢结构建筑通常由型钢、钢管、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有的还用钢铰线、钢丝绳组成,其连接方式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探讨现代钢结构建筑设计与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就钢结构建筑所具有的优越性,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大力开发推广钢结构技术的可行性,并从建筑设计与表现的角度研究了钢结构建筑的特征做一下几点分析:1.1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历史世界建筑发展的轨迹进入了21世纪,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个变化——钢结构建筑正在建筑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石头写成的历史”已成为过去,而钢结构被人们越来越多地用来记录时代的文明和成就,承载社会生活的内涵。

近年来国际上广受赞誉的优秀作品中,钢结构技术被大量地运用,建筑师们显示出了驾驭钢结构技术令人赞叹的娴熟技艺,表现出钢结构建筑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

最早在建造房屋中使用钢结构的国家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末的英国,一百年后法国工程师埃菲尔建造了著名的铁塔,人们也开始尝试建造钢结构的独户住宅,从此钢结构建筑彻底改变了以往建筑造型的模式,建筑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亦随之嬗变。

钢结构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钢结构建筑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盛时期(50年代~60年代初),二是低潮时期(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三是发展时期(80年代至今)。

50年代以苏联156个援建项目为契机,取得了卓越的建设成就。

60年代国家提出在建筑业节约钢材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误区,限制了钢结构建筑的合理使用与发展。

80年代沿海地区引进轻钢建筑,国内各种钢结构的厂房、奥运会的一大批钢结构体育馆的建设,以及多栋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建成是中国钢结构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但我国每年的建筑用钢量仅1%被用于预制钢结构,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用量比较,差距巨大。

可喜的是,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未曾有过的兴旺景象。

主要表现在:1.1.1高层、超高层建筑由中外合作到国产化的起步我国著名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大多是中外合作的产物,如上海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深圳地王大厦、北京京广中心等。

中外合作设计对于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及锻炼培养人才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1998年建成的大连远洋大厦(高201m,51层)标志着高层钢结构建筑国产化的起步,1999年建成的深圳赛格广场(291.6m,72层)是世界上最高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建筑。

1. 1.2轻钢结构建筑的迅猛发展与国外公司的大批涌入近年来、轻钢建筑以其商品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使用效果好、应用面广、造价低等优势获得了迅猛发展。

全国每年约有200万平方米轻钢建筑竣工。

在此背景下,国外轻钢结构生产厂商也纷纷在我国设分公司、制造厂,获得了很大的销售量。

1. 1. 3空间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大量大跨度的建设项目陆续兴建。

如天津体育中心(直径108m,1994年)、上海8万人体育场看台顶盖(1998年)、沈阳博展中心室内足球场(144&#215;204m,2000年)等。

1.2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根据我国现阶段情况,大力推广钢结构技术、发展钢结构建筑将是大势所趋,面临着极好的历史机遇:钢结构行业“十一五”发展目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钢结构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5%,而城镇人口增加将导致大量的住房需求。

我国每年约有20亿平方米的新建建筑,如果其中10%即2亿平方米采用钢结构建筑,就会消耗1200万吨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钢结构用钢材。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日益增加,西气东输、京沪高速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城镇化步伐加快及大批工业企业更新改造等都将拉动钢结构市场。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钢结构住宅建筑研究开发及扩大:工程应用试点,使钢结构住宅建筑配套更加完善,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产业化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现代农业钢结构市场更有待开发。

另外,发达国家钢结构用钢量一般占钢材产量的10%左右。

按此比例,中国钢结构年产量应达到3000万吨左右,而目前我国钢结构用钢量仅占钢材产量的约5%。

这些都说明我国钢结构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为此,中国钢结构协会编制的《钢结构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书》提出,到2010年,我国钢结构行业用钢的目标是达到全国钢产量的l0%,其中建筑钢结构用钢力争达到全国钢产量的6%,约1800万吨;争取特级钢结构制造企业达到50家,一级钢结构制造企业达到200家,二、三级钢结构制造企业达到1000家,形成制造加工钢结构达3000万~4000万吨的能力。

“十一五”期间,除传统的钢结构外,我国要积极推广量大面广的建筑钢结构应用,重点是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高层重型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住宅等领域;要加强钢结构市场的开发,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条件下,扩大出口和占领国际市场。

此外,钢结构行业还要与数干家钢结构配套产品、装备、部品的专业化企业一起,共同做大、做强钢结构产业,全面推动钢结构事业的发展。

在谈到钢铁行业和钢结构行业的协调发展问题时,“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要积极扩展和提高钢结构用钢材的品种、规格、质量,增加结构用高性能钢材及连接材料的品种,完善产品性能。

具体来说,有两个重点:一是完善结构用钢材系列的产品与应用标准,扩大建筑、桥梁、容器、管道、锅炉、塔桅、海洋工程用钢的应用,促进高强钢、低屈服强度钢、抗层状撕裂钢、耐候钢、耐火钢、彩涂板等的应用推广;二是扩大冷弯型钢和热轧H型钢的品种和规格,包括大尺寸冷(热)成型管材(圆管和方矩管)、大截面H型钢、轻型H型钢及薄壁H型钢等经济型材的生产,开发优质焊接结构钢、高强度优质厚板、优质可焊钢等。

到2010年,钢结构行业要基本实现用钢国产化的目标。

此外,提高技术标准规范水平与质量也是钢结构行业“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点课题。

《规划建议书》建议:全面提高建筑钢结构应用技术水平,积极开展钢结构相关技术研究;修订和补充设计、施工和材料等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钢结构工程质量;开展钢结构优秀设计和优良工程的评定。

争取到2010年,建筑钢结构行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因为钢结构行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涉及标准与规范多。

仅以设计为例,涉及相关的设计、材料、施工等国标、部标、规范等超过60种,大量规范、标准已经滞后,亟待补充、修订。

还可以在向以下方面:1、能源建设还会加快,火力电厂的主厂房和锅炉钢架用钢量会增加(包括核电厂用钢、风力发电用钢等)。

2、交通工程中的桥梁会有所增加,铁路桥梁采用钢结构,近几年来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已成为发展趋势,如沪高速、跨海、跨江大桥等等。

3、市建设采用钢结构的量增加,特别是地铁和轻轨工程。

4、钢结构住宅将增加,国家提倡建设节能省地住宅,有关钢结构住宅的设计规范及配套技术,材料基本具备。

目前我国仅有几百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发达国家却达到占总量的40—50%,如我国每年竣工6亿平方米的城镇住宅建设有5%采用钢结构,按多层、高层建筑平50kg/平方米钢结构计,用钢量将达到每年150万吨,上述数字未将农村建设用钢结构统计在内。

5、由于中国钢材价格比国际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钢结构的制作和施工质量优良,在国际工程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外,“四万亿元”投资偏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对钢材的需求影响很大。

比如,2012年要建11万公里的铁路,804座车站,北到各省会8小时之内到达,这些工程需要大量钢材。

1.2.1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工业持续发展,钢产量到1999年已达到1.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发达国家的建筑用钢量为钢产量的45%一55%,而我国建筑用钢量仅占钢总产量的20%左右,如按此比例推算,则我国有4000万吨左右的发展空间,因此已具备了推广应用钢结构坚实的物质基础。

1.2.2技术政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造成我国建筑界形成了“只要能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用钢结构”的观念。

如今,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在1998年把钢结构技术列为重点推广的新技术,1999年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联台成立了建筑用钢技术协调组,协调国家的相关部门在建筑用钢的生产和推广应用方面的工作,大力推动钢结构的发展。

这说明钢结构在我国已具备了非常好的发展大环境。

1.2.3市场需求随着国外的钢结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地被引进和应用,人们对钢结构旧的观念逐渐转化.目前经济发达地区新建工业厂房已基本采用钢结构取代钢筋混凝土结构,成熟的钢结构建筑作品不断出现,会增强投资者和建设者的信心,把钢结构作为一种认真考虑的选择、大胆地进行尝试。

钢结构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

轻钢结构住宅体系产业化极具潜力,在使用功能、设计、施工及综合经济方面具有优势,是今后推广应用钢结构的一个重要领域。

钢结构建筑是建筑领域中较先进的建筑技术,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应坚定不移地加以提倡、推广。

2 钢结构的优越性2.1材料性能优越钢结构轻质高强、力学性能良好、承受动荷载的能力强、抗震性能优越等特性,使之得以在建筑领域充分地发挥,符合高层、大跨建筑的结构要求。

据研究,人类已具有建造高度超过1000m最高至4000m的超高层建筑与跨度超过1000m的超大型穹顶的能力。

因此,钢结构率先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等类型,并逐步向更广的领域扩展,包括轻钢结构住宅的研究推广。

2.2 制造周期短、施工速度快钢结构大部分构件在工厂生产,运往现场通过焊接或螺栓进行整体组装,可全天候作业。

同时,由于钢结构本身可作为劲性结构承担结构荷载和施工菏载,施工时不必支横、拆模,由此降低成本,大大加快施工速度。

2.3 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钢结构是一项绿色环保建筑产业,相对于砼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而言,钢结构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相对合理,对环境破坏相对较少,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1)钢材是一种高强、高效能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再循环价值,边角料也可回收利用,对同样规模的建筑物,钢结构建造过程中有害气体排放量只相当于混凝土结构的65%。

2)工厂化生产,现场施工周期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工地对环境的影响,钢结构工程一半以上是工艺是工厂加工制作,现场工期可以缩短50%以上,同时工地很少使用砂、石、土和水泥等散料,又无须钢木模板,从根本上避免了尘土飞扬、染环境、废物堆积和噪声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