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doc

合集下载

物理试卷讲评教案

物理试卷讲评教案

物理试卷讲评教案从整体上看,试卷表达了课程提倡的物理学科教学要求的特点,强调了科学探究的特征。

坚持出活题,一起看看物理试卷讲评教案!欢送查阅!物理试卷讲评教案1一、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特点从整体上看,试卷表达了课程提倡的物理学科教学要求的特点,强调了科学探究的特征。

坚持出活题,考根底、测力气,无偏题,怪题,整张试卷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同学的思维特点,题目看起来格外亲切,让同学感到学习物理能解决实际问题,格外有用。

表达课程理念上的导向:学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寻常的教学应当严密联系生活实践,教师的教学应当严密结合生活实践,从试卷的评阅得分状况看,高分成果不多。

中等分数较多,不及格较多,比值约为1:4:5.考察结果具有确定的导向性,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确定的指导意义。

〔二〕试卷定量分析1、试卷内容分析〔题型及分数分布〕试卷共三大题,22 个小题,总分XXX 分,选择题15 个小题共60 分,填空题4 小题,每空2 分,触及试验探究过程6 分,物理概念考察运用10分,共16分。

计算题共3个,共24分,试卷掩盖面广,重点学问突出,以根本概念考察和根底学问的运用考察的题目,高达55% 左右,以图表为载体的试题占18分,各章节的分数比例适中。

各小题难度大局部把握在0.6左右;但是也有确定难题,个别小题如第10小题难度在0.3,第15 小题难度在0.35,第18 小题难度在0.3,第21 小题难度在0.4,第22 小题难度在0.2,第2 小题,第3 小题难度在0.8。

2、试卷定量分析全班级参考同学1334 人,全卷总分为XXX 分,分为98 分,最低分为17 分,平均分为56.22 分,拔尖率50.07〔拔尖线为56 分〕。

二、同学答题中的错误分析1.根本概念不清,质点,参考系,路程和位移,平均速度和速率,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等把握都有缺陷。

2.根本公式记忆不结实,理解欠缺,运用生疏。

3.计算力气极差,计算马虎大意毛病不改。

物理试卷讲评教案

物理试卷讲评教案

物理试卷讲评教案教案标题:物理试卷讲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物理试卷的评分标准和要求。

2. 提供学生在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的纠正方法和学习建议。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步骤:一、引入(5分钟)1.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物理试卷的重要性和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物理试卷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和出现的原因。

二、讲解评分标准和要求(10分钟)1. 介绍物理试卷的评分标准和要求,包括对答题格式、内容和解题思路的要求。

2. 分析不同题型的评分方式,如选择题、计算题和解答题,以及各题型中常见的错误和得分技巧。

三、示范评分和纠错(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份已批改的物理试卷,让学生自行阅读并比较自己的答案。

2. 以一个典型的题目为例,展示如何评分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解释评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四、学生自主纠错和学习建议(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试卷,找出自己的错误,并尝试进行纠正。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纠错心得和学习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纠错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物理试卷评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讲解评分标准和要求时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自主纠错和学习建议的质量和深度。

3. 学生在今后物理试卷中的成绩和表现。

教学延伸:1. 建议学生在每次考试后,及时进行试卷讲评和纠错,以便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成绩。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理竞赛和科学实验,提升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高中物理试卷讲评课课教案

高中物理试卷讲评课课教案

高中物理试卷讲评课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2.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试卷分析:对本次考试的试卷进行整体分析,包括得分情况、失分原因等。

2.典型题目解析: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3.解题技巧与方法:传授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学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试卷分析1.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考试的总体情况,包括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

2.分析各题的得分情况,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对典型错误进行归类,如概念不清、公式运用不当、计算错误等。

第二环节:典型题目解析1.选择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2.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和关键步骤。

3.通过板书、投影等方式,展示解题过程,让学生跟随思路思考。

4.针对题目中的易错点进行提醒,帮助学生避免类似错误。

第三环节:解题技巧与方法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技巧解题。

3.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规范书写、避免低级错误等。

第四环节:学生互动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道题目进行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方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讲评课中的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本次考试中的不足进行复习。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本次讲评课的满意度调查。

2.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3.学生在下次考试中的成绩提升。

五、教学反思1.教师针对本次讲评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讲评课做好准备。

2.学生对教师的讲评课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教学相长。

通过本次讲评课,希望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物理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2

物理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2

物理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高中物理《动力学》章节进行,具体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以及与动力学相关问题分析。

重点讲解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中“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详细内容涉及物体受力分析、计算加速度以及求解作用力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应用;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动力学问题;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难点:受力分析,求解加速度和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试卷、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辆汽车启动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启动过程中力作用和运动关系。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试卷中典型题目为例,详细讲解受力分析、计算加速度和求解作用力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试卷中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互动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试卷中难题,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二定律:F=ma;2. 受力分析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画受力图;3. 计算加速度:a=F/m;4. 求解作用力:F=ma。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辆汽车质量为1000kg,受到3000N牵引力,求汽车加速度。

(2)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受到5N力作用,求物体加速度和作用力。

2. 答案:(1)a=3m/s²;(2)a=2.5m/s²,F=10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掌握较好,但在受力分析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综合性较强动力学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并解答,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深知实践情景引入重要性,因为它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觉,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

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

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讲评课的教材章节为《物理》第三单元“力与运动”的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1. 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意义;2. 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的判断方法;4. 常见能量形式及其转换。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内容;2.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的判断方法;2. 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常见能量形式及其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投影仪;2. 学具:笔记本、笔、物理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引出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2.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3. 分析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4. 讲解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判断;5. 讲解常见能量形式及其转换,让学生掌握能量的基本知识;6.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与能量守恒定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六、板书设计能量守恒定律:1. 定义及意义2. 实际应用3. 能量转化与判断方法4. 常见能量形式及其转换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实例中,哪个过程是能量转化,哪个过程是能量守恒?实例1:烧水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实例2: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实例3: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

答案:实例1是能量转化,实例2是能量守恒,实例3既有能量转化也有能量守恒。

2. 题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下列实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实例1:摩擦生热;实例2:水力发电。

答案:实例1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实例2中,势能转化为电能。

高中物理试卷评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试卷评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试卷评讲课教案
教案标题:高中物理试卷评讲课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评讲试卷,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

难点:帮助学生解决试卷中的难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评讲试卷(60分钟)
a. 讲解试卷中的选择题,引导学生正确解答。

b. 讲解试卷中的计算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c. 讲解试卷中的应用题,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讲解难点问题(30分钟)
a. 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进行讲解和解答。

b. 通过实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
通过评讲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物理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估中,发现了学生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成绩。

物理期末测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物理期末测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物理期末测试试卷讲评课教案【课型】讲评课【授课人】四合永中学赵云【授课时间】2012年2月27日【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2.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3.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4.通过多种不同思路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

【教学方法】1.评(评错误原因、评优秀解法、评新题生题)、议、练结合2. 整理升华,总结提高【重点难点】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方法分析、解题规范化.【突破措施】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2.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表述、反思提高、方法总结等环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学习,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一.分析试卷:1.试卷结构:试卷分为一、二、三、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填空题,二部分为选择题,三部分为简答题,四部分作图、实验探究题。

4.试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①.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②语言表述不规范③实验设计能力差④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⑤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⑥错别字、书写不规范⑥审题不细二.试卷讲评1.学生纠正错误2.剖析讲解3.变式训练4.反思总结5.完成满分卷6.巩固练习三.小结:应考和解题策略:【板书设计】一、成绩分析:二、试题分析:1、考点覆盖面2.各题得分情况三、试卷讲评:四、答卷中存在问题:。

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

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

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电学基础”章节,具体包括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电路图的绘制、电流的计算以及电压的概念。

重点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电路故障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正确绘制电路图。

2. 掌握欧姆定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电路故障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故障分析。

重点:电路图的绘制、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灯泡、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路图绘制工具、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 知识讲解:(2)欧姆定律:讲解欧姆定律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

(3)电路故障分析:介绍常见电路故障,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原因。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测量电流和电压。

六、板书设计1.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 欧姆定律3. 电路故障分析4. 例题及解题过程5. 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阻和电压下的电流。

(3)分析一个简单电路的故障原因。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更多关于电学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 欧姆定律的应用3. 电路故障分析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一、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并联电路是电学基础中的重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分析试卷,了解学生
1.试卷结构
⑴.选择题 10 — 17 题每题3分,共 24分
⑵.填空与图示题18 — 24 题 18 — 21 题为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22— 24
题为图示题,共8 分
⑶.实验与探究题36— 37 题共 14 分
⑷.论证与计算题39— 40 题共 14 分全卷总分70 分
2. 难度比例:容易题:约60 %;中等难度题:约30 %;较难题:约 10 %。

3. 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63 ~70 56 ~62 49~ 55 42~ 48 42 分以下及格率优生率
51 7 7 7 10 20 61%14%
4.试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⑴. 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
⑵ . 审题能力欠缺,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
⑶ . 实验分析、评价能力差
⑷ . 计算题书写不规范
二、小组讨论,自主更改
1.学生在试卷下发后自主订正,能自己订正的题号打“√”,不能自己订正的题号打上
“×”。

(课前学生已经解决)
2.小组合作订正:针对上一步骤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完成。

三、典型分析,总结提升
在学生自主更正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引导,方法的总结提升。

(一)选择题
统计反映:10 、14 题全对。

错误最多的是17 、 12 题。

例 1: 17 .下面是小明同学物理课后自己整理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B.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太阳能的产物 D .核电站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核聚变
例 2:12.对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电冰箱内温度比较低,这是液体蒸发吸热造成的B.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
水汽化后的水蒸气C.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扬尘的发生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 思考 ] :上面题目同学们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小结:应考和解题策略。

(二)填空与图示题
填空题错误最多的是18 题第一空、 19 题第四空、21 题第一空。

例 3: 18. 小汽车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当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时对路面的压
力比静止时减小(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19. ,, 为了尽快消除“白雾”,你认为应该开启空调的__ 热_(填“冷”或“热”)风.
20 .,, 若以乙为参照物, 丙是静止的 .
21 .如图所示是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图中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这个实验电路中,_ 导体棒AB __ 相当于电源 ,,
1
小结:⑴、填空题一般的三种类型:
⑵、解答填空题的注意事项:
21 题图
图示题错误最多的是23题. 20 题图
例 4 :23.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是人们短途出行较喜爱的交通工具
之一。

如图是某品牌电动车正在水平公路上加速向右行驶,请在左边后车轮放大图中画出此
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及其力臂。

答案:
O
L 2
23 题图
f 一般类型及解答作图题的一般方略。

(三)探究与实验题
探究与实验题错误最多的是36 题中的数据表的填写 .
例 5: 36 。

小明学习密度知识后,准备测量一个实心小物体的密度。

,, 【分析和论证】请你根据图示将下列记录表格填写完整,并求出该小物体的密度。

( g=10N/kg)
物体的质量物体放入前烧杯物体放入后烧杯
物体在水中受到物体的密度和水的总质量
( g)和水的质量( g )的浮力( N )( kg/m 3)
( g )
260 56.4 81.4 0.25 10.4 × 10 3 小结:造成错误出现的原因是同学们从图形、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

我们应该加强对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能从表格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准确的记录测量数据,
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是科学探究要求的能力。

(四)论证与计算题
例6: 39. 如图是小明的邻居孙爷爷用木桶从井中打水的示意图,若木桶材料密度为
0.6g/cm 3,木桶质量为 3kg ,水桶容积为0.02m 3。

当盛满水的桶完全出水后,他用240N 的力拉绳,把水匀速提到井口。

试求在此过程中:(水 =1.0 × 10 3kg/m 3, g 取 10N/kg )( 1)当盛满水的桶在露出水面前,论证孙爷爷对绳的拉力多大?
(2)水桶露出水面后,滑轮的机械效率有多大?
(3)水桶被提离井中水面后,以 0.2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孙爷爷
做功的功率多大?
答案:( 1 )拉力为0.(2)83.3%(3)48 W
例 7: 40. 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动机
来驱动汽车的一种新型汽车(如图所示)。

车上太阳能电池接受太阳能的面板的有效面积为
2 2
8 m ,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每1m 面积上辐射功率为1KW ,在晴朗的天气,电池对着太阳时产生的电压为120V ,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0A 的电流,试问:
(1) 此时电动机每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耳?
(2)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多少?
(3)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 4 Ω,这种情况下,电动机正常工作时
线圈的发热功率和电动机的机械功率分别是多少 ?( 机械摩擦忽略不计)
( 1) 7.2 × 10 4J(2)15%(3)400W800W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