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复习总要求:结合每章节后客观题和作为作业布置的计算题)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1 、统计的三个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P5三个含义:统计工作(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统计工作(活动),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基础;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物。
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计实践,反过来指导统计实践。
2、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4、社会性3、统计的作用(功能):1、信息功能2、咨询功能3、监督功能4、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与工作过程.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哲学唯物辩证法、社会经济学、数学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判断法及其他相关的方法统计工作过程P10—11: (统计任务、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信息管理),三个阶段并非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环节往往是交叉进行的。
重点掌握内容: (能联系实际进行判断)5、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P11—16(1)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简称总体.总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或者差异性)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无限总体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2)标志与指标。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量的特征的概念。
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数量指标反映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总量指标质量指标反映现象发展的相对水平、工作质量—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指标和标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是:第一,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第二,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不一定是可量的。
202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2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记录学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97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录旳基本措施包括A.调查法、汇总发、预测法B.调查法、整顿法、分析法C.大量观观测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时间数列法、记录指数法、回归分析法2.对记录数据建立某种物理旳度量单位旳亮度层次是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3.调查单位是A.调查对象旳所有单位B.负责向上汇报调查内容旳单位C.调查项目和指标旳承担者D.基层企事业单位4.对持续变量分组,最大值所在组下限为1000,又知其相邻组旳组中值为750,则最大值所在组旳组中值为A.1100 B.1200C.1250 D.15005.某商场2023年彩电销量为10000台,年末库存100台,这两个绝对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6.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旳是A.我国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公里B.某年我国钢产量为日本旳80%C.2023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9% D.2023你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12023元7.在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单位必须遵照A .可比性原则B .同质性原则C .精确性原则D .随机性原则 8.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旳关系是A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大B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C .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越小D .两者没有关系9.对500名大学生抽取15%旳比例进行不重置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为20%,概率为95.45%(t=2),则优等生比重旳抽样极限误差为A .4.26%B .4.61%C .8.52%D .9.32%10.当一种变量变化幅度与另一种变量旳变化幅度基本上是同等比例时,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A .函数关系 B .复有关关系 C .线性有关关系 D .非线性有关关系 11.已知x ,y 两个变量,2010,8,x y xy σσση=== ;则通过计算有关系数数可知,x 与y 之间存在着A .高度正相反B .明显正相反C .低度正相反D .微弱正相反 12.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旳有关关系是A .单相反B .复有关C .偏有关D .正相反 1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各个时期旳环比发展速度A .之和B .之差C .之积D .之商 14.下列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旳是A .价格指数B .平均工资指数C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D .销售量指数 15.记录指数划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旳根据是指数旳A .阐明旳是总体还是构成单位旳数量变动B .反应时间状况C .编制措施D .反应指标性质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旳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本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知识。
第一部分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和第二章数据收集部分。
第二部分描述统计第二章统计数据整理部分(表格和图形法)、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静态数据描述法)和动态数据描述法,即第六章时间数列分析和第八章统计指数。
第三部分推断统计第四章抽样估计和第五章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
第一章绪论。
本章介绍统计学及相关概念,勾勒了本课程的框架结构——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是统计的三层含义,总体、样本及指标等概念。
统计的三层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科学。
(一)统计工作(统计的基本含义)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活动的总称。
(二)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文字资料等。
(三)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描述、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事物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四)三者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是工作和工作成果关系。
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三个主要的统计学派1、政治算术学派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配第(1623-1687)、约翰·格朗特(1620-1674)等。
威廉·配第的代表著《政治算术》对当时的英、荷、法等国的“ 国富和力量”进行了数量的计算和比较;格朗特写出了第一本关于人口统计的著作。
他们开创了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先例。
可以说,威廉·配第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2、记述学派(国势学派〕代表人物:德国的康令(1606-1681)阿亨瓦尔(1719-1772;1764年首创统计学一词)他们在大学中开设“ 国势学”课程,采用记述性材料,讲述国家“ 显著事项”,籍以说明管理国家的方法。
(完整word版)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第一章统计总论•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5.国家统计兼有的职能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统计调查的种类•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5.调查误差的种类第三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3.统计分组的关键•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
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 全距÷组数全距=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确定组限。
(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
•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第四章综合指标•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
相对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4.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第五章 抽样估计•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第⼀章绪论统计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进⾏核算和分析,是⼈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描述和分析的⼀种计量活动。
统计的三层含义:统计⼯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搜集、整理、分析的⼯作的总称,是⼀种社会调研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字资料等。
统计学:是研究⼤量社会现象(经济)的总体⽅⾯的⽅法论科学三者关系: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
统计⼯作和统计数据是⼯作和⼯作成果关系。
统计⼯作过程(统计⼯作的基本环节):1.统计设计(准备阶段)设计⽅案、指标体系、分类⽬录等2.统计调查(调查阶段)收集和占有统计资料3.统计整理(整理阶段)分布数列、次数分布等加⼯资料(承上启下)4.统计分析(分析阶段)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等5.统计的表现与运⽤(⼯作总结)统计研究的基本⽅法:1.⼤量观察法2.综合指标法3.统计分组法4.归纳推理法5.统计模型社会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
2、总体性: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3、具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不是抽象的量。
4、变异性:总体中各单位的数值表现存在差异5、不确定性:是在现有的统计资料基础上或样本数据基础上进⾏阶段性分析,所获得的结论不确定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学中⼏个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社会经济现象进⾏计量的结果。
1.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是按照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平⾏的分组或分类。
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2.定序尺度:⼜称顺序尺度,是对现象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种测度。
可以确定类别的优劣或顺序3.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自考统计学原理00974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计数活动与统计学的产生⎪⎪⎪⎪⎪⎪⎪⎪⎪⎪⎩⎪⎪⎪⎪⎪⎪⎪⎪⎪⎪⎨⎧⎪⎪⎪⎩⎪⎪⎪⎨⎧⎪⎩⎪⎨⎧⎪⎪⎩⎪⎪⎨⎧活动的而发展客观需要,促进了统计式的进步,国家管理的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伍”分析法十三数”、韩非的“参预测、商鞅的“强国知范蠡的经济循环里士多德的城邦理论、哥斯拉的计数研究、亚管仲(七法篇)、毕达国情调查的思想同时发展了有关计数与及其成果已初具规模;到封建社会,统计活动事等方面的国情国力多涉及人口,财富和军人类最初的统计活动,制国家的治国手段计活动被明显作为奴隶世纪夏禹立国开始,统公元前人类的统计活动在国家出现之后)立健全,特别是人类社会组织机构的建军事等方面进行清点(对人口、财产、土地、对象加以清点(最初)对剩余劳动成果和劳动主要表现画线在树木、石头上面刻痕、粗细打结利用绳索的颜色、长短棍利用石子、贝壳、小木以手指充当计数工具原始社会的计数活动统计活动一、人类的计数活动和21统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管理的客观要求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德国哲人斯勒兹说过“统计是静态的历史,历史是静态的统计。
”⎪⎪⎪⎪⎪⎪⎪⎪⎪⎪⎪⎪⎪⎪⎪⎩⎪⎪⎪⎪⎪⎪⎪⎪⎪⎪⎪⎪⎪⎪⎪⎨⎧⎪⎩⎪⎨⎧⎪⎪⎪⎩⎪⎪⎪⎨⎧⎪⎪⎪⎪⎪⎩⎪⎪⎪⎪⎪⎨⎧⎪⎪⎩⎪⎪⎨⎧更加突出通用方法论科学的属性手段件的的问世强化了统计计算机的使用和统计软到完善和深化统计理论和方法不断得现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了近代意义统计学主要源泉,形成和发展想,融合统一统计学三凯特勒:“平均人”思拉普拉斯:集大成者法定律”最初形式重要桥梁作用的“大数率论与统计学之间起着性的辩证关系,是在概事物必然性与偶然一次用数学公式来刻画贝努利大数法则”,第瑞典科学家贝努利:“题”作为标志解决赌博中的“的点问家帕斯卡和费尔马通信概率论的出现:法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特征比分析作为自己的基本,未把对事物的数量对一些笼统的词汇来形容方面的观察,只是采用和记载,很少涉及数量的研究着重于文字比较国势学对国家显著事项陆续为世界接受”一词,大力推广“”;后经英爵士辛克莱英“年,英博士默尔曼译成”,即统计学项”,创造德文词汇“令思想,“国家显著事阿亨瓦尔:继承发展康称记述学派课程,国势学课程,亦康令:开设尔创始人:康令和阿亨瓦德国的国势学学被称为有实无名的统计计学”命名,和分析一直未采用“统方面的研究,采取比较政治算术是对事物数量标志要代表人物、学派诞生作(政治算术)学派主英经济学家配第,代表之一治的观察)学派创始人关于死亡表的自然和政年,伦敦商人格朗特()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展学二、-statistic statistic 1787statistik de staatenkun 1662 的产产生和发统计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将统计学与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同列为一级学科予以公布。
(完整版)广东20170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6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97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 B .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C.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A.只有一个指标 B .可以有多个指标C.只有一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标志3.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值时,一般应A.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C.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都可以 D .单独设立一组4.反映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总数量的统计指标是A.平均指标B.动态指标C.相对指标D.绝对指标5.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x xfC. ( x fx xA. B. )D.f f f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A.同一总体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之比 B. 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数值之比C. 同一总体各项数值之和与数值个数之比D. 同一总体的不同时间数值之比7.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 Q的取值范围是A.大于 O B.小于O C.大于1 D.界于O和1之间8.在调查之前可以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A.登记误差 B.抽样误差C.系统误差 D.调查误差9.在抽样调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是A.重置抽样 B.不重置抽样C.重点抽样 D.典型抽样10 抽样单位数(n)与置信度( t )的关系为A.相等B.置信度(t)越低,则n 越小C.置信度( t )越高,则n 越大D.无关11.进行整群抽样时,应尽量保证A.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小,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B.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大,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小C.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小,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也较小D.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大,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也较大12.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的相关关系是A. 单相关B.复相关C.偏相关 D.正相关13.在回归直线y?a bx 中,b表示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A. y 增加 aB. x 增加 b 14.已知两个变量,x 5, y8, 2 xyC. y的平均增加量D.x的平均增加量30,则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知两者之间存在着A.高度正相关 B.显著正相关C.低度正相关D.微弱正相关15.对时间数列中各数值进行平均,即得到该数列的A. 发展水平B.平均发展水平C.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16.时间数列中,比较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称为A.发展速度B.定基发展速度 C.环比发展速度D.增长速度17.某企业2006~ 2010 年各年销售额(单位:万元)分别为150、162、172、186、 200,则该期间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的速度为A. 5.9%B. 7.5%C. 105.9%D. 107.5%18.使用移动平均法对线性趋势进行分析,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是A.平滑作用B.移动作用C.平均作用D.加总作用19.将指数划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根据是其A.说明的是总体还是构成单位的数量变动B.反映指标性质C.编制方法D.反映时间状况20.某厂生产费用比上年增长 50%,产量比上年增长 25%,则单位成本上升A. 37.5%B. 25%C. 20%D. 12.5%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自考00974统计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重要资料

00974统计学原理 章节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 1、统计的三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可扩展未简答) 2、凯特乐将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源泉:英国的政治学派,德国的国势学,法国的概率统计 3、“统计”一词的含义:统计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简答) 4、统计信息的两大特征:数量性和总体性(多选、简答) 5、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 (多选) 6、四大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重点前两个) 7、按度量层次低到高: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8、区别总体和总体单位(选择,判断) 9、统计指标的的三大特性: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多选) 10、区分变异和变量,变量又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多选)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统计资料的三大特性: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选择,填空) 2.总体性的定义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判断) 3.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 访问方法 观察方法 实验方法(多选) 4.统计调查的方式: 1)普查:专门组织进行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填空、多选) 2)抽样调查:最常用的方法 3)统计报表 4)重点调查:了解定义(选择)(多年都有考到) 5)典型调查 6.结论:统计方式是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选择、判断) 7.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1)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 调查项目: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串讲笔记
第一章:总论
1、统计的三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P1)(可扩展未简答)
2、凯特乐将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源泉:英国的政治学派,德国的国势学,法国的概率统计(P7)
3、“统计”一词的含义(P8)(简答)
4、统计信息的两大特征:数量性和总体性(P8)(多选、简答)
5、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P9)(多选)
6、四大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重点前两个)(P16)
7、按度量层次低到高: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8、区别总体和总体单位(P18)(选择,判断)
9、统计指标的的三大特性: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P19)(多选)
10、区分变异和变量,变量又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P20)(多选)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统计资料的三大特性:数量性,总体性,数量性(P22)(选择,填空)
2.总体性的定义(P23)(判断)
3.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P26-27)(多选)
4.统计调查的方式:(P28-31)
1)普查:专门组织进行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填空、多选)
2)抽样调查:最常用的方法
3)统计报表
4)重点调查:了解定义(选择)(多年都有考到)
5)典型调查
6.结论:统计方式是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选择、判断)
7.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P32-33)(简答)
8.区分调查内容的时间和调查工作的时间(P33-34)(判断)
9.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P34)(简答)
10.产生误差的客观原因(P35)(简答)
11.怎么看待误差(P35)(历年考过,很有可能考)
12.分组的关键: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和准确划分分组的界限(判断)
13.统计分组的类型以及内容(P40-41)(简答)
14.组距和组数基本成反比关系:组距越大组数越小,反之相反(判断)
15.判断开口组的组中值的计算(P45)(判断)
16分组变量的类型(P46)(简答)
17了解洛伦茨曲线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内容(P50)(填空)
18.次数分布的类型和特点(P52-54)(历年考过的简答、选择)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和显示(核心内容:平均数代表性指标)
1、统计指标按照数量特征不同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单选)
2、区分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P57)(选择)
3、强度相对指标:常用为:人口密度指标,人均GDP指标,利率,人口增长率(多选)
4、重点计算三大指标: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必考)
5、中位数的定义(P61)(填空)
6、各变量值与均值的离差之和为0(判断)
7、什么时候使用离散系数(P77)(填空)
8、统计表的三大基本要素:表头,表体,表尾(多选)
9、统计图的四大种类:条形图,线图,圆形图,统计地图(历年考过的简答,多选)
附加必学的计算题:练习册。
P33,第5题 P35第16、17题
第四章: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的主要特点(P91)(简答)
2、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P96)(简答,选择)
3、理解系统误差(P100)
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主要用(P101-102)(解答)
5、点估计的优良标准:1)无偏性:样本统计量的平均值=总体的被估计参数;2)一致性;3)有效
性
6、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典型例子(P111-112)(计算题)
7、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P114)(简答)前两点定义考判断
8、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1)简单随机抽样: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2)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3)类型抽样(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要保证群间差异小、群内单位的差异大)
附加:书本P112,113的例题。
(重点)练习册P49第6题计算题 P50第10题计算题
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相关关系的种类(P123)(选择、简答)
2、相关系数r的作用:表示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单选)
3、必须懂得运用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P130的5.4公式)
4、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在0.3以下,微弱线性相关:0.3-0.5,低度线性相关 0.5-0.8,显著线
性相关(重点掌握) 0.8以上,高度线性相关(重点掌握)
5、回归直线的b含义:表示当X增加一个单位的时候Y平均增加的数量
6、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特点:前两点着重掌握(P141-142)(简答,选择)
附加:练习册P60第2题计算题。
(加一问:解析系数b的含义)
第六章:时间数列分析(重点为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1、时间数列分析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分析,相对数时间数列分析,平均数时间数列分析
2、时间数列的作用(P143-144)(简答)
3、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P144)(简答)
4、平均发展水平的典型例子(P146-147)
5、环比发展数度的连乘积=定基发展速度
6、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
(填空,判断)P148
7、时间数列的因数分解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和混合模型(P152)
其形式:Y=T ▪C ▪S ▪I
8、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候,应注意那些问题(P155-156)(简答)
附加书本P147的例题。
练习册P71第2题计算题。
(题目改一下:职工人数第一季度职工平均人数)P72第7(增长量这一行不需要算,第8题。
第七章:统计指标数
1、广义指数的含义:2种理解 P172 (单选、简答)
2、狭义指数就是总指数,是一种反映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判断题) P172
3、拉氏公式和派氏公式(判断题、多选题) P183
4、编制数量综合指数时,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数;而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则
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用质量因素。
(多选题)(P185)
5、平均数指数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多选题)P187
6、平均指标指数的含义 P195
7、<必考选择题类型>:已知商品销售额指数是120%,销售量指数时98%,则根据指数之间的关系可
以推出其销售价格指数为122.4%(120%/98%)。
(P200)
附加:练习册P88第3题, P93第34题,必须得会的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