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12)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12)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12)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体的结构特点。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体的结构,探索生物体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结构与功能方面,还需通过实践活动去深入理解。

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动手能力逐渐增强,适合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特点,知道不同生物体的结构差异。

2.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体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体的结构特点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体的结构,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体的图片和实物,如动物、植物等。

2.准备观察和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3.准备教学PPT,展示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生物体的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和讨论所给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生物体结构特点和功能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构变化,进一步理解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8)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8)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8)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体的结构特征,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生物体结构,使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结构、结构、器官结构以及生物体的整体结构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生物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理解和掌握生物体结构特征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动手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生物体结构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让学生掌握生物体的结构、器官结构和整体结构,理解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器官结构和整体结构。

2.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理解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来深入了解和掌握生物体结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物体结构模型和图片,用于观察和分析。

2.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生物体结构。

3.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的生物体结构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器官结构和整体结构。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理解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生物体结构。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结构的功能。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生物体的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体的结构特点。

此章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生物体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结构特点和功能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生物体各结构的功能,增强对生物体的认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体的结构特点2.生物体各结构的功能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物体的结构模型,提高观察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增强合作意识。

3.讲解法:教师讲解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生物体结构模型:准备各种生物体的结构模型,如动物、植物等。

2.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学习资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生物体的结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结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同时,学生观察生物体结构模型,加深对生物体结构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物体各结构的功能,并总结出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准确地描述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14)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14)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14)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生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物体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生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体结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特征,能够分析生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探究生物体结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体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体的结构特征。

2.难点:生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

2.准备生物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生物体的结构。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体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体的结构特征。

2.呈现(10分钟)介绍生物体的结构特征,如细胞、、器官、系统等,并展示生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物体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检查并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举例说明生物体结构对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体的结构特征和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分析方法。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5)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5)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5)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体的结构特征,以及不同生物体结构的功能和适应性。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生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并且能说出一些生物体的名称。

但是,他们可能对生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适应性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适应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特征,知道不同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适应性。

2.培养学生观察生物体,思考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体的结构特征2.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生物体,了解它们的结构特征。

2.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生物体的结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的生物体样本,如植物的叶子、动物的骨骼等。

2.准备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体结构特征。

3.准备教学PPT,展示生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适应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生物体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适应性。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不同的生物体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同时,展示教学PPT,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适应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观察并讨论生物体的结构特征。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生物体结构特征的问题,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湘教版科学五下3.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五下3.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五下3.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是湘教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特征,探索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生物体结构的理解较浅显,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进一步深化认识。

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渐发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特征,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体的结构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生物体的结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4.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物体结构图片、实例和活动材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生物体结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体的结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实例,呈现生物体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共同探讨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学设计 (13)一. 教材分析《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细胞的各种结构及其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物体结构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同时,学生对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为适应,有利于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各结构的功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难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实验教学法: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结构的功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准备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细胞模型等实验器材;3.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4.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同时,展示细胞结构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细胞的各种结构。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分组讨论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3.《细胞》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3.《细胞》

思考
都由“小格子”组成。
植物和动物、人体的细微结
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结
动植物都是由类似于“小格 子”(内部填充复杂物质) 的结构组成的,这种结构称 为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 位。
细胞发 现史
1665年,英国的罗伯特·胡 克首次发现软木薄片上的“格子” 结构,起名“cell”。
1839年,德国的施莱(lái)登观察了大量植 物,得出结论:“所有植物都是由‘cell’构 成的。”同时期,德国的施旺解剖观察了大量 动物,描述了动物也是由“cell”构成的。
施莱登
施旺
1858年,中国科学家李善兰在其译著 《植物学》中,将“细胞”作为“cell”的 中文译名。
阅读这则材料后,说一说你的感受虫
动物的细微结构也都是由类似的“小格子”组 成的,“小格子”有大有小。
实验二
用同样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永久玻片标本(血液、 口腔上皮、骨骼(gé)肌(jī)横切),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学 生活动手册中。
人体血液
人体口腔上皮
人体骨骼肌横切
交流
这些人体的 细微结构各是什 么样的?人体的 细微结构有什么 相同之处?
植物的细微结构都是由类 似的“小格子”组成的, “小格子”有大有小。
用显微镜观察动物和人体的永久玻片标本
实验一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动物永久 玻片标本(蛙卵(luǎn)、草履(lǚ) 虫、鸡血),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 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交流
这些动物的细 微结构各是什 么样的?动物 的细微结构有 什么相同之处?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 探秘生物体的基本 结构
3.《细胞》
说一说,正确操作显微镜的三大步骤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细胞切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2.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认真地学习显微镜的使用,细致地观察不同的细胞切片。

科学知识
1.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人类揭示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

观察细胞。

第一课时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学习使用显微镜。

【材料准备】
1.教师:显微镜和课件;
2.学生用:洋葱、镊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或者教师为每组准备好切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的长大。

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的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课件出示胡克老式显微镜),惊奇的发现软木切片中存在着一个一个“格子”(课件出示软木已死细胞图)。

由此,
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揭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探个究竟!
二、新授:
㈠、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对照实物,教师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

㈡、学习使用显微镜
1、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怎样正确的使用它呢?
【讲解演示: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步骤
(这一部分可直接出示教师制好的切片简单讲解,也可以讲解后由学生制作,根据教情学情自定。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

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

首先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步骤如下:
①.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③.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 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④.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⑤.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师根据操作过程(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一步一步的演示讲解,请组长跟着操作,为了避免调试显微镜的时候发生挡光现象,请把显微镜摆放在迎光面,同学们调试显微镜时要站在背光面,其他同学不要围观。

3、教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后,各组分组在组长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整理回顾
组织同学们整理实验桌,向学生简单介绍洋葱表皮的完整结构,总结评价各组情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是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几种不同生物的装片,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准确记录不同生物中细胞的结构特点,继续训练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科学观察的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习惯。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记录纸;各种贴好标签的切片(建议自制:植物:洋葱内表皮、蚕豆下表皮;动物:口腔上表皮、人血涂片);人体不同细胞图片。

【根据学校硬件情况确定切片种类数量,确实无法组织学生实物观察的可以收集各种细胞结构图片制成课件。

附:
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方法:先用凉开水漱口,然后用牙签在口腔的腮壁处轻轻刮一下,牙签上会附着一些上皮细胞。

然后把它轻轻涂在放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搅拌一下,使细胞分散开,再盖上盖玻片。

最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染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就做成了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人血涂片的制作方法是:用蘸有医用酒精的脱脂棉,对将要取血的部位(手指尖)进行消
毒,再用消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另取一块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成30^-45度夹角),推出均匀的血膜,待血膜晾干后即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如果能给血膜染色观察效果更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学习使用了显微镜,同学们也亲自体验了罗伯特·胡克发现生物体奥秘的喜悦,上节课时间有限,同学们一定没有看过瘾,其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它们都是一个样子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体的细胞结构,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新授:
㈠、观察各种生物切片,建立较完整的细胞概念:
1.明确观察活动纪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主持活动,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静心观察、认真绘图;全组同学观察完一种切片后,由组长找老师换领另一种生物切片;喧哗无序的小组将责令返回教室整顿纪律等。

2.观察各种切片(教师密切观察各组活动情况)
⑴组长检查显微镜的安放,完成对光、上片、调焦活动(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组织学生再次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这个活动让上节课没有观察清楚的同学有了修正机会)
⑵组长领取且他细胞切片,组织观察。

⑶展示、交流
分小组展示观察结果,共享成果。

3.更多的生物
⑴细胞播放幻灯片,补充介绍各种生物细胞和他们的功能。

⑵总结:生物都是细胞组成的,不仅形态多种多样,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互相依靠,共同协作,完成了生命体的各种功能。

㈡、猜想: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1.根据我们的观察学习,请你推想一下: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2.阅读指南针信箱,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三、课后拓展
显微镜的出现大大拓宽了人类视野,不仅解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也为揭开了一个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