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PLC认知及基本指令的编程练习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LC软硬件结构及系统组成

2.掌握PLC输入控制线路及输出线路的接法

3.掌握利用计算机及编程软件书写PLC梯形图程序并转换的方法

4.掌握上位计算机与PLC通信参数的设置与数据传输方法

三、PLC外形图

四、控制要求

1.认知三菱FX系列PLC的硬件结构,详细记录其各硬件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2.打开编程软件,编译基本的与、或、非程序段,并下载至PLC中;

3.能正确完成PLC端子与开关、指示灯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操作;

4.拨动K0、K1,指示灯能正确显示;

基本指令编程练习面板图

上图中的接线孔,通过防转座插锁紧线与PLC的主机相应的输入输出插孔相接。Ki、Si为输入点,Li为输出点。上图中Si为输入按键、Ki是输入开关,模拟开关量的输入。上边一排L0~L7是LED 指示灯,接PLC主机输出端,用以模拟输出负载的通与断。

五、功能指令使用及程序流程图

1.常用位逻辑指令使用

与逻辑:如上所示:X00、X01状态均为1时,Y00有输出;当X00、X01两者有任何一个状态为0,Y00输出立即为0。

或逻辑:如上所示:X00、X01状态有任意一个为1时,Y01即有输出;当X00、X01状态均为0,Y01输出为0。

非逻辑:如上所示:X00、X01状态均为0时,Y02有输出;当X00、X01两者有任何一个状态为1,Y02输出立即为0。

2.程序流程图

六、端口分配及接线图

2.控制接线图

七、操作步骤

1.按下图连接上位计算机与PLC;

2.按“控制接线图”连接PLC外围电路;打开软件,点击“在线/传输设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电脑串口及通信速率;如下所示:

3.编译实验程序,确认无误后,点击“在线/PLC写入”,将程序下载至PLC中,下载完毕后,将PLC模式选择开关拨至RUN状态。

4.将K0、K1均拨至OFF状态,观察记录L0指示灯点亮状态;

5.将K0拨至ON状态,将K1拨至OFF状态,观察记录L1指示灯点亮状态;

6.将K0、K1均拨至ON状态,观察记录L2指示灯点亮状态;

八、实验报告要求

1.详细描述FX系列PLC的硬件结构

2.总结出上位计算机与FX系列PLC通信参数的设置方法

3.详细描述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及实验结果

九、示例程序

实验二基于PLC的运行小车电气控制系统组建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传统的电气控制与PLC控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掌握用PLC改造较复杂的继电接触式控制电路,并进行设计、安装与调试

二、实验设备

三、控制要求

分析控制对象,确定控制要求。

1.小车从原位A点出发驶向B点,抵达后立即返回原位;接着直向C点驶去,抵达后立即返回原位;第三次出发一直驶向D点,到达后返回原位,完成一个完整周期工作。

2.打开连续运行开关,小车重复上述过程,不停地运行,直到按下停止按钮为止,停止时小车完成一个周期后才能停下来。

四、运行小车路线图及PLC控制I/O分配图

1.运行小车路线图

运行小车行驶路线图

正向

反向

A点原位点点点

1

2.PLC控制I/O分配图

六、实施方案

主电路:电源开关QS由控制屏的电源控制部分代替(图中的虑线框内)。

七、操作步骤

1.检查实验设备中器材及调试程序。

2.按照I/O端口分配表或接线图完成PLC与实验模块之间的接线,认真检查,确保正确无误。

3.打开示例程序或用户自己编写的控制程序,进行编译,有错误时根据提示信息修改,直至无误,用SC-09通讯编程电缆连接计算机串口与PLC通讯口,打开PLC主机电源开关,下载程序至PLC中,下载完毕后将PLC的“RUN/STOP”开关拨至“RUN”状态。

4.运行操作

(1)主电路电源电压为交流380V,漏电保护器QS作为电源引入开关。打开QS开关

(2)往返电动机M1的控制:按下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1吸合并自锁,使往返电动机M1启动正向运行,同时运行指示HL亮。小车从原位A点出发驶向B点,抵达后立即返回原位;接着直向C点驶去,抵达后立即返回原位;第三次出发一直驶向D点,到达后返回原位,完成一个完整周期工作停下来。

(3)打开连续运行开关,小车重复上述过程,不停地运行,直到按下停止按钮SB1为止。停止时,小车完成一个周期后才能停下来。

八、实验总结

1.总结记录PLC与外部设备的接线过程及注意事项。

2.比较电气控制与PLC控制的异同及优缺点。

实验三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移位指令的使用及编程方法

2.掌握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的接线、调试、操作方法

三、面板图

四、控制要求

五、功能指令使用及程序流程图

1.移位指令使用

参见上节实验项目说明

2.程序流程图

六、端口分配及接线图

2.控制接线图

七、操作步骤

1.按控制接线图连接控制回路;

2.将编译无误的控制程序下载至PLC中,并将模式选择开关拨至RUN状态;

3.拨动启动开关SD为ON状态,观察并记录东西、南北方向主指示灯点亮状态;

4.尝试编译新的控制程序,实现不同于示例程序的控制效果。

八、实验总结

1.尝试分析整套系统的工作过程;

2.尝试用其他不同于示例程序所用的指令编译新程序,实现新的控制过程。

九、示例程序

实验四三层电梯控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及编程

2.掌握三层电梯控制系统的接线、调试、操作

三、面板图

四、控制要求

1.总体控制要求:电梯由安装在各楼层电梯口的上升下降呼叫按钮(U1、U2、D2、D3),电梯轿厢内楼层选择按钮(S1、S2、S3),上升下降指示(UP、DOWN),各楼层到位行程开关(SQ1、SQ2、SQ3)组成。电梯自动执行呼叫。

2.电梯在上升的过程中只响应向上的呼叫,在下降的过程中只响应向下的呼叫,电梯向上或

向下的呼叫执行完成后再执行反向呼叫。

3.电梯等待呼叫时,同时有不同呼叫时,谁先呼叫执行谁。

4.具有呼叫记忆、内选呼叫指示功能。

5.具有楼层显示、方向指示、到站声音提示功能。

五、功能指令使用及程序流程图

1.置位、复位指令使用

X0000一旦接通后,即使它再断开,Y0000仍继续动作, X0001一旦接通后,即使它再断开,Y0000仍然不动作。

2.程序流程图

六、功能指令使用及程序流程图

2.PLC外部接线图

七、操作步骤

1.检查实验设备中器材及调试程序。

2.按照I/O端口分配表或接线图完成PLC与实验模块之间的接线,认真检查,确保正确无误。

3.打开示例程序或用户自己编写的控制程序,进行编译,有错误时根据提示信息修改,直至无误,用SC-09通讯编程电缆连接计算机串口与PLC通讯口,打开PLC主机电源开关,下载程序至PLC中,下载完毕后将PLC的“RUN/STOP”开关拨至“RUN”状态。

4.将行程开关“SQ1”拨到ON,“SQ2”、“SQ3”拨到OFF,表示电梯停在底层。

5.选择电梯楼层选择按钮或上下按钮。例:按下“U1”电梯方向指示灯“UP”亮,底层指示灯“L1”亮,表明电梯离开底层。将行程开关“SQ1”拨到“OFF”,二层指示灯“L2”亮,将行程开关“SQ2”拨到“ON”表明电梯到达二层。将行程开关“SQ2”拨到“OFF”表明电梯离开二层。三层指示灯“L3”亮,将行程开关“SQ3”拨到“ON”表明电梯到达三层。

6.重复步骤5,按下不同的选择按钮,观察电梯的运行过程。

八、实验总结

1.总结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方法。

2.总结记录PLC与外部设备的接线过程及注意事项。

九、示例程序

实验五多种液体混合装置控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上升沿/下降沿检出指令的使用及编程

2.掌握多种液体混合装置控制系统的接线、调试、操作

三、面板图

四、控制要求

1.总体控制要求:如面板图所示,本装置为三种液体混合模拟装置,由液面传感器SL1、SL2、SL3,液体A、B、C阀门与混合液阀门由电磁阀YV1、YV2、YV3、YV4,搅匀电机M,加热器H,温度传感器T组成。实现三种液体的混合,搅匀,加热等功能。

2.打开“启动”开关,装置投入运行时。首先液体A、B、C阀门关闭,混合液阀门打开10秒将容器放空后关闭。然后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当液面到达SL3时,SL3接通,关闭

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B阀门。液面到达SL2时,关闭液体B阀门,打开液体C阀门。液面到达SL1时,关闭液体C阀门。

3.搅匀电机开始搅匀、加热器开始加热。当混合液体在6秒内达到设定温度,加热器停止加热,搅匀电机工作6秒后停止搅动;当混合液体加热6秒后还没有达到设定温度,加热器继续加热,当混合液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加热器停止加热,搅匀电机停止工作。

4.搅匀结束以后,混合液体阀门打开,开始放出混合液体。当液面下降到SL3时,SL3由接通变为断开,再过2秒后,容器放空,混合液阀门关闭,开始下一周期。

5.关闭“启动”开关,在当前的混合液处理完毕后,停止操作。

五、功能指令使用及程序流程图

1.上升沿/下降沿检出指令使用

上升沿/下降沿检出指令,仅在指定位软元件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接通一个扫描周期。

2.程序流程图

六、端口分配及接线图

2.PLC外部接线图

七、操作步骤

1.检查实验设备中器材及调试程序。

2.按照I/O端口分配表或接线图完成PLC与实验模块之间的接线,认真检查,确保正确无误。

3.打开示例程序或用户自己编写的控制程序,进行编译,有错误时根据提示信息修改,直至无误,用SC-09通讯编程电缆连接计算机串口与PLC通讯口,打开PLC主机电源开关,下载程序至PLC中,下载完毕后将PLC的“RUN/STOP”开关拨至“RUN”状态。

4.打开“启动”开关,SL1、SL2、SL3拨至OFF,观察液体混合阀门YV1、YV2、YV3、YV4的工作状态。

5.等待20S后,观察液体混合阀门YV1、YV2、YV3、YV4的工作状态有何变化,依次将SL1、SL2、SL3液面传感器扳至ON,观察系统各阀门、搅动电机YKM及加热器H的工作状态。

6.将测温传感器的开关打到ON,观察系统各阀门、搅动电机YKM及加热器H的工作状态。

7.关闭“启动”开关,系统停止工作。

八、实验总结

1.总结正/负跳变指令的使用方法。

2.总结记录PLC与外部设备的接线过程及注意事项。

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电工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实习是机械学生不可缺少的实习环节,学校安排本次实习是在学生完成所有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后进行的。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建立电工电子应用的概念。 本次的实习要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让自己迅速适应社会,跟上电子信息前进的步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培养自己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神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实训设备 十字改锥、一字改锥、尖嘴钳、剥线钳、万用表、热继电器、导线若干、交流接触器三,实习内容: 5周周二 1.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 老师讲解原理、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步骤,自己实践操作 ①.实习目的: (1)学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的接线和操作方法;

(2)了解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3)了解按钮开关的构造与作用; (4)掌握三相电动机点动控制的工作原理、安装及操作方法; (5)掌握交流接触器常开、常闭触头在电路中的应用; (6)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线路的实际操作过程,掌握由电气原理图变换成实际电路接线图的知识; (7)理解点动控制线路的概念。 ②.实习元件: 十字改锥、一字改锥、尖嘴钳、剥线钳、万用表、热继电器、导线若干、交流接触器③.点动控制原理: 当按下启动按钮SB后,接触器KM的吸引线圈通电,常开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定子绕组接通三相电源,电动机启动。松开启动按钮,接触器线圈断电,主触点分开切断三相电源,电动机停止 4.实习过程: (1)按点动控制线路进行安装接线,接线是先接主电路,后接控制电路; (2)线路接好后,对照电路原理图仔细检查;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 院 实验报告册 院系名称: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 现代教育技术 ________ 实验学期:2015 年至2016 年第_2—学期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学期(年)开设实验课程情况一览表

实验报告1

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连接确认系统设备处于关机状态, 进行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系统的基本组成之间的信号连接,注意以下信号线的连接:计算机一一VGA分配器一一液晶投影仪之间的RGB言号线 计算机一一VGA分配器一一计算机显示器之间的RGB言号线 视频展示台一一液晶投影仪之间的视频信号线 DV刑一一视频展示台一一液晶投影仪之间的视频信号线 计算机一一扩音机之间的音频信号线 DVD机――扩音机之间的音频信号线 2、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应用 ①接通总电源,按信号的流向自前向后依次打开各设备的电源开关 ②调整液晶投影仪和屏幕的位置;调整液晶投影仪的镜头焦距,使画面最清晰;改变液晶投影仪镜头变焦,观察画面的画幅大小,使屏幕上的影像大小合适;在调节液晶投影仪控制菜单选项中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参数,使画面效果最佳;调整液晶投影仪控制菜单选项中的“梯形校正”,使投影画面上下左右对应尺寸一致。 ③按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INPUT)按钮进行输入信号“ RGB选择,选择通过控制器的RGB端口的输入的计算机信号,就可以在屏幕上投射出计算机课件,观察投影的图像演示声音效果。 ④按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按钮(INPUT,进行输入信号“ VIDEO的选择,选择控制器的VIDEO端口的输入的视频展示台信号,屏幕上就会显示在视频展示台面上展示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调节视频展示台的聚焦按钮,使图像清晰;调节视频展示台的变焦按钮,放大或缩小图片或文字,使屏幕显示大小合适。 ⑤按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按钮(INPUT,进行输入信号(DVD选择,选择通过控制器的DVD端口的输入的视频信号,将DVD机的信号投影出来 ⑥像播放结束后,按信号的流向反方向依次关机,最后且切断电源。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课组编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类型-操作型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 1)、寻找扫描光迹 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Y1”或“Y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开机预热后,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①适当调节亮度旋钮。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③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若示波器设有“寻迹”按键,可按下“寻迹”按键,判断光迹偏移基线的方向。)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Y1”、“Y2”、“Y1+Y2”三种单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断续”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时使用。 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一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Y通道。 4)、触发方式开关通常先置于“自动”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2070080 使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计划学时:54 学时计划学分:3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一般工业领域中电气控制技能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现场中多种常见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典型结构及实现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般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典型设备对电气控制的要求及控制方法,能够分析、设计基本的控制系统。 主要任务是: 1.学习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2.学习典型电气传动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线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3.了解常用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及原理; 4.学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指令系统; 5.学习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 各种低压电器的原理,功能及符号表示,电器控制系统原理图的识读方法,电器控制典型环节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常用电器的选择方法,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电气控制的方法。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电磁式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异步电动机起动、调速、制动电气控制的原理,经验设计法继电接触控制线路的一般方法;OMRON PLC、三菱PLC及西门子S7-200的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设计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能力,常见工业设备及建筑施设备电控原理的识图、分析能力,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调试能力。 2、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规律,常用电器的选择及经验设计法,PLC的指令系统及编程设计方法。难点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和PLC为中心组成的控制系统的读图和设计。 3、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 先修课程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应掌握单片机的组成及各部分工作原理,逻辑代数以及电动机的特性。 三.课程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沈阳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网络资源的获取 学号姓名专业教育学年级 10 指导教师提交时间 2013年 2月 27日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查找网络资源的用法 2. 掌握各种类型资源的下载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保存一张大的清晰的图片。要求:图片内容与所学学科相关,大小在400*400以上,图片清晰。(要求写出搜索和下载的步骤并且提供相应的操作截图) 2、利用互联网下载一个flash动画。要求:内容与所学学科相关。(写出搜索和下载的步骤并且提供相应的操作截图) 3、利用互联网下载一个中小学的ppt课件。(要求内容与所学学科相关,写出搜索和下载的步骤并且提供相应的操作截图) 4、利用维棠软件从互联网下载一个flv格式的视频,要求:视频内容与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学相关。(要求写出搜索和下载的步骤并且提供相应的操作截图) 三、实验过程和具体步骤 第一题 1、图片下载 打开“百度”搜索引擎,选择“图片”,输入“八哥犬”的关键词,并选中“大图”(如下图1所示)。单击“百度一下”进行查找。选择合适的图片单击,将图片打开,在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将图片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中,并命名为“八哥”(如下图2所示)。 图1

图2 第二题 2、flash动画下载 打开新浪爱问知识网页,输入“中小学课文 flash”的关键词,单击“搜索”进行搜索(如下图1所示)。选择合适的稳健单击鼠标左键将其打开,在点开的网页中用鼠标单击出现的“下载”提示(如下图2所示),单击选定。在弹出的“建立新的下载任务”菜单中, 填写存储目录并命名为“中小学课文”,然后单击“确定”(如下图3所示)。 图1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对象: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机电类专业 课时:144课时 课时分配表 四、学分:8 五、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采用微机技术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以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成为与机器人、CAD/CAM并称的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 器技术集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设备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是通过设置一个个项目并让学生来完成这些项目来达到培训目的。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学生可将传统的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并真正能应用到具体的设备案例中。同时也将变频器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设备中用变频器来进行调速积累一些经验。 六、设计思路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的总 体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应该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进行,通过理论讲解、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使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目标。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PLC应用基础(课时:16)模块1:PLC概述、三菱PLC及仿真软件(2课

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的定义、外部结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三菱PLC 及仿真软件简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PLC。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的结构与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 的结构;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PLC 的工作原理;编程软件。(2)相关实践知识 PLC、线路连接、按钮开关、负载、计算机、编程软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可控硅、周期扫描、梯形图、抗干扰。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光电隔离、电磁隔离、CPU、编程语言。 模块3:PLC 的应用、简例(2 课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 的应用领域、PLC 的应用简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开关、编程等 (3)相关理论知识 CPU、仿真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的指令、常见PLC 的型号及性能指标(自习)模块4:PLC 的基本应用(4 课时)(1)工作任务 学习三菱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车流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 三菱PLC 基本输入、输出、置位、复位、微分指令及应用。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控制、程序控制。 模块5:定时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控制灯的点亮与熄灭,信号灯的闪烁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定时器、灯、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定时器的精度。模块6:计数器(2 课时)(1)工作任务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2.熟悉毫伏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熟悉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 (1)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①波形选择,在信号源的”波形选择”处选择一正弦波输出 ②频段选择,通过”频段选择”,选一合适频率范围,用”频率粗调”和”频率细调”调解出 实验要求的频率值,调解”幅值调节”旋钮,通过交流毫伏表,检测达到实验要求的数值为止. (2)毫伏表的使用 注意量程的选择 (3)示波器的使用 ①调节开电源使信号输入接地,调节亮度对比度旋钮,使扫描线清晰且不太亮 ②校准,通过给定的标准值,调节时间电压扫描,达到准确位置. ③通过电压扫描档位按钮选择波形在屏幕的1/2到1/3之间. ④通过时间扫描档位按钮选择波形为2T到3T完整波形为止. 三、实验报告要求 1、按照实验要求,整理数据,填入表格中 2、考虑示波器参数之间关系 3、测量数量的数据如果有错误,考虑是什么原因 四、仪器与材料: 1、信号发生器 2、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万用表检测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好坏及判别管脚。 2. 加深巩固对元器件特性和参数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是电子电路和电子设备中的基本器件,为了能正确的加以选用,必须了解它们的特性、参数以及测试方法,这里介绍使用万用表检测的方法。 使用万用表对器件进行检测时,一般应使用该表的R×1K或R×100档,用其它档位会造成晶体管损坏。还应注意,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档红表笔正端(+)接表内电池的负极,而黑表笔负端(-)接表内电池的正极。 (一)利用万用表测晶体二极管 1、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将万用表欧姆档的量程拨到R×1K、R×100档,并将两表笔分别接到二极管两端。如图1—1所示。如果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呈现低电阻,表针偏转大,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小于几千欧,若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呈现高电阻,表针偏转小,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将达几百千欧以上。正向偏置时,黑表笔所接的那一端是二极管的正极。 图2—1 2、判别二极管好坏 测得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相差越大越好,若测得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则表明二极管内部断路。如果测得正、反向电阻均为零,此时表明二极管被击穿或短路。 (二)用万用表测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一样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时才能发光。发光二极管在出厂时,一根引线做得比另一根引线长,通常,较长引线表示正极(+),另一根为负极(-)。 1、判别发光二极管的极性 将万用表欧姆档的量程拨到R×10K档。测量方法与测量普通二极管一样。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精简版2016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THSMS-E实验装置 马帅旗编 陕西理工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16.10.12

STEP7 v5.5软件简易教程 1.新建工程S7_Pro1 1)双击桌面上的“SIMATIC Manager”图标,则会启动STEP 7管理器及STEP 7新项目创建向导,取消项目向导。 2)点击文件→新建菜单,出现上面的界面,输入项目的文件名与路径,在这里面,输入“S7_Pro1”作为工作文件名。新建完成后,就会弹出一个界面框,出现以“S7_Pro1”命名的工程如图所示。 图2-4 工程界面 3)针对当前使用的硬件设备,需要插入站点,站点为“S7-300站点”,操作如工程界面图所示:在主菜单中,依次展开:插入→站点→2 SIMATIC 300站点,单击 2 SIMATIC 300站点生成S7-300站点 图插入站点 2.CUP314C-2DP硬件配置 1)进入配置界面,点击工程S7_Pro1名称,点击SIMATIC 300(1)站点,最后双击硬件进入硬件配置界面。 图硬件配置界面 整个硬件配置窗口分为四部分,左上方为为模块机架,左下方为机架上模块的详细内容,右上方是硬件列表,右下方是硬件列表中具体某个模块的功能说明和订货号。 2)添加模块 ①添加机架(导轨) PLC各功能模块要安装在机架上,因而需要先添加一个机架(导轨) 在硬件组态页面的右上方的硬件列表中展开SIMATIC 300→RACK-300后双击Rail,添加一个机架(导轨)

图添加导轨(机架) ②添加电源模块(本实验系统总不需要该模块) 在硬件组态页面的右上方的硬件列表中展开SIMATIC 300→PS-300后选择“PS 307 2A”并双击。必须与实际硬件一致 图添加电源模块 ③添加PLC模块 配置机架上PLC订货号为实际的PLC订货号,先左键点击机架UR上2号槽位空白处(1号槽位为电源模块占用),然后从硬件列表中依次展开SIMATIC300→CPU 314C-2DP→T3S7314-6CH04-0AB0,双击V3.3或拖至2号槽位即可实现CPU添加。必须与实际硬件一致。 图添加PLC模块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2012年2月 实验一电子仪器使用及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功能并学习其正确使用方法。 2.学习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和测量波形的幅值、频率及相位的方法。 3.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测试方法。 二、仪器设备1.万用表 2.信号发生器3.晶体管毫伏表 4.示波器 三、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元器件,并判断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好坏。 2.用信号发生器调出不同大小的正弦波,并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 3.用信号发生器调出不同波形,用示波器进行观察测量。 四、实验步骤 1. 将万用表旋钮调至相应的功能和适当的挡位,分别测量试验台上给出的电源电压、单独给出的电阻等元器件,特别注意安全以及万用表的相应挡位。 2. 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和极性。将万用表放在×10的电阻挡,测量一个二极管的电阻并记录下来,然后交换万用表的两只表笔,再次测量它的电阻并记录下来,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大,说明二极管内部已经断路,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小,说明二极管内部已经短路,只有两次测得的电阻值相差很大,才说明二极管是好的。如果是指针型万用表,测得电阻比较小的那次二极管是正向导通的,通常此时黑色表笔所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其他万用表要先确定其测量电阻时内部电源的极性。 3. 用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的好坏。三极管可以等效为两个串接的二极管,见下图a。先按测量二极管的方法确定两个PN结的好坏,如果是好的则可进一步确定三极管的基极,由此也可确定三极管的类型(PNP、NPN)。指针式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是利用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测试原理见图b,如被测三极管是NPN型管,先设一个极为集电极,与万用表的黑表笔相连接,用红表笔接另一个电极,观察好指针的偏转大小。然后用人体电阻代替图b中的R B,用手指捏住C和B极,C和B不要碰在一起,再观察指针的偏转大小,若此时偏转角度比第一次大,说明假设正确。若区别不大,需再重新假设。PNP型管的判别方法与NPN型管相同但极性相反。 4. 打开信号发生器,熟悉各旋钮的作用,然后调出一个1~10V,10多千赫兹的正弦交流电,分别用万用表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技术 综合实验任务书(B) 题目装配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学院(部) 电控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12 月22 日至 1 月 2 日共 2 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2014年 1 月 2 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 (1) 三、系统设计 (2) 四、工作原理 (3) 五、元器件的选择 (3) 六、操作使用说明 (5) 七、主要参考资料 (6) 附录1 指令语句表 (7) 附录2 I/O分配表 (8) 附录3 元件明细表 (9) 附录4 电气原理图 (10) 附录5 安装接线图 (11) 附录6 元件布置图 (12) 附录7 梯形图 (13)

一、设计目的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够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电气原理图,安装布置图、接线图和控制箱的设计,并进行模拟调试。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设计要求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采用PLC为中心控制单元,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控制系统并进行联机调试。 设计原始资料: 1、装配生产线有5个工位,分别由5台电动机控制。M1、M2 功率为3KW,M3、M4、M5功率为5.5KW。 2、自动状态:系统起动后,每隔10秒电动机按先后顺序起停。 即按下起动按钮,10s后M1起动;20s后M1停机,M2起动; 30s后M2停机,M3起动,依次类推,完成一个循环。 3、半自动状态:按起动按钮,M1起动;再按同一按钮,M1 停机,M2起动,依此类推,完成一个循环。 4、手动状态:各台电机没有联锁,分别用按钮对电动机实现 起停控制。 5、任何一台电动机出现故障,全部停止运行。 6、各种指示及报警。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photoshop中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掌握各种控制面板的使用。 选题说明:运用选框工具之间的转换,以及添加减去选区,移动工具填充等完成八卦的制作。 实验步骤: ①.新建800*800(像素),背景白色图像文件;并在视图窗口下打开“标尺”及显示中的“网格”辅助工具。 ②.用椭圆选框,固定大小800*800(像素),按中Alt在图中画出正圆并用方向微调键使正圆保持在图像中心,鼠标右键单击选择“描边”’1像素黑色。 ③.选用矩形选框,宽:400 高:800(像素),从选区中减去 正圆的右半部分;再用椭圆选框, 固定大小400*400(像素),分别 在半圆的上下两部分添加选区和 从选区中减去(两次选区圆心与 半圆圆心在同一垂线上)。使得现 在选区形似八卦的一半,现在鼠 标右键选用黑色“填充”,然后取 消选区。 ④.选用椭圆选框,固定大小 200*200(像素),在上步400*400 (像素)选区(填充过部分)中 心做选区(用标尺和网格进行确 定);然后选择移动工具剪切,用键盘方向微调键把剪切部分垂直向下移动到对应部分,最后取消选区作图完成; 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验中选区在进行小范围移动时鼠标很难进行准确

的操作,网格与标尺对应关系不够规整。 选题说明:运用工具箱工具将不同素材进行整合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本次实验选用水墨画素材整合成新的图画。 实验步骤: ①.寻找合适的素材,并新建高:600宽1000(像素)背景为白色的图像。 ②.打开选好素材,运用修复画笔工具按住Alt键选择复制原点,然后在新建图像上合适位置进行复制,用相同方法复制另一处素材。 ③.新建图层1,打开其它素材运用磁性套索工具做所需要部分的选框,选择移动工具将其移动到新建图层1上合适位置。 ④.新建图层2-6,运用②中相同的方法将不同的素材复制到合适的位置,每个素材放置在一个图层好修改。 ⑤.新建图层7,打开素材运用修复画笔工具调整大小使其与所要选择素材大小相同按住Alt复制原点,然后复制在新建图层7上合适位置。 ⑥.新建图层8,打开新素材运用矩形选框选择出所要素材部分并剪切出来,然后用魔棒工具精确选择出所要素材,选择移动工具移到图层8上合适位置。 ⑦.最后用移动工具对每个素材进行调整以及移动图层位置达到合适效果。 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仿制图章工具和修复画笔工具功能相似,但修复画笔工具可以结合当前背景使图片看起来更自然。 注:每人处理两幅图像,选题不限,每幅图像分别存储为psd格式和jpg格式,实验步骤之后需附上处理过的图像,文中行距是18磅,字体为宋体小四。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自锁控制 (2) 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4) 实验三三相鼠笼式异步机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 (6) 实验四三相异步机电动机能耗制动 (8) 实验五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10)

实验一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自锁控制 一.概述 三相笼式异步电机由于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维修方便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对中小功率笼式异步机进行直接起动,其控制线路大部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等有触头电器组成。 某些生产机械在安装或维修后常常需要所谓“点动”控制。图3-7所示为点动控制原理图,图中主回路可不接热继电器。当按下起动按钮SB 2时,电机转动;松开按扭后,由于按钮自动复位,电机停转。点动起停的时间长短由操作者手动控制。 除点动外,电机更多地工作于连续动转状态,由图示3-8(a)所示为单向连续旋转控制原理图,此时主回路上应装设热继电器作长期过载保护。当按下起动按钮SB 2时,电机转动,按下停止按钮SB 1,电机停转。图3-8 (B)所示控制原理图可实现点动 和连续旋转两种工况SB 2为电机连续工作起动按钮,SB 3为电机点动起动按钮,SB 1为电机停止按钮。 二.实验目的 1.熟悉三相鼠笼式异步电机单方向起动停止和点动控制线路中各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线路中所起的作用。 2.掌握三相鼠笼式异步电机单方向起动停止和点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接线方法、调试及故障排除技能。 三.实验设备 KM1 ~V W V ~ U 图3-7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机点动控制线路 图3-8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机单向连续旋转控制线路 U U (a) V ~V ~~~~~~(b)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指导书(PHOTOSHOP)

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处理(图片素材的制作) 练习1 选区的创建和编辑练习 一、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选区工具、描边、填充、渐变等工 具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要求能够按照试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给定的练习 三、实验器材:装有Photoshop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 1、收集所需素材图片 2、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设置 3、按照要求完成图片的处理 4、在实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练工具的使用方法 5、保存好修改后图片,并完成实验报告 6、参照此试验步骤可完成课后的习题练习以及相关的一些练习 五、实验容: 1、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具体参数设置可自己定义。 2、把前景色设置为R:113,G:165,B:248,背景色设置为白色。 3、选择渐变工具,在“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设置好后,选择线性渐变方式填充背景色。(效果如图)

4、选择椭圆选框工具在渐变的背景上,拖动鼠标绘制一个圆形选区,然后对其进行羽化。

5、以背景色(白色)填充选区,创建出雪花的效果,快捷键为Ctrl+Delect,再多次重复这两步操作(创建选区、羽化及填充白色),以得到多个雪花,注意每次创建的选区的大小和羽化的强度是不同的。得到如图的效果。 6、打开下图所示的图片,以此图片的外型作为雪人的外型。(为了选取的方便,请使用魔棒工具选取空白的区域,然后反选得到所需要的选区,这样选择较为方便)。

7、将选择好的选区,拖动到我们的窗口中去,并选择“选择/变换选区”命令,把拖进来的选区大小进行调整,并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8、同样选择渐变工具,选择较浅的蓝色,为我们刚才调整好的雪人的选区填充渐变效果。并选择“编辑/描边”命令为我们的选区进行描边,得到我们的小雪人大体形态。(如图所示)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实验设备认识及门电路 一、目的: 1、掌握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方法; 2、熟悉示波器及数字电路学习机的使用方法; 3、了解TTL器件和CMOS器件的使用特点。 二、实验原理 门电路的静态特性。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设备 1、电路学习机一台 2、万用表两快 器件 1、74LS00 一片(四2输入与非门) 2、74LS04 一片(六反向器) 3、CD4001 一片(四2输入或非门)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测试74LS04的电压传输特性。按图1—1连好线路。调节电位器,使V I 在0~+3V间变化, 记录相应的输入电压V 1和输入电压V 的值。至少记录五组数据,画出电压传输特性。 2、测试四二输入与非门74LS00的输入负载特性。测试电路如图1—2所示。请用万用表测 试,将V I 和V O 随R I 变化的值填入表1—1中,画出曲线。 表1-1 3、测试与非门的逻辑功能。 测量74LS00二输入与非门的真值表: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2中。

表1—2 4、测量CD4001二输入或非门的真值表,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2中。 注意CMOS 电路的使用特点:应先加入电源电压,再接入输入信号;断电时则相反,应先测输入信号,再断电源电压。另外,CMOS 电路的多余输入端不得悬空。 五、预习要求 1、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学习机的结构; 2、了解所有器件(74LS00,74LS04,CD4001)的引脚结构; 3、TTL 电路和CMOS 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图1-1 图1-2 300V O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小规模芯片(SSI)实现各种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2、学习用仪器检测故障,排除故障。 二、实验原理 用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用TTL与非门和反向器实现“用三个开关控制一个灯的电路。”要求改变任一开关状态都能控制灯由亮到灭或由灭到亮。试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和六反向器74LS04和开关实现。测试其功能。 2、用CMOS与非门实现“判断输入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符合规定的电路”,测试其功能。 要求如下: 人类由四种基本血型— A、B、AB、O型。输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必须符合下述原则;O 型血可以输给任意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AB型血只能输给AB型血的人,但AB血型的人能够接受所有血型的血;A型血能给A型与AB型血的人;而A型血的人能够接受A型与O型血;B型血能给B型与AB型血的人,而B型血的人能够接受B型与O型血。试设计一个检验输血者与受血者血型是否符合上述规定的逻辑电路,如果输血者的血型符合规定电路,输出高电平(提示:电路只需要四个输入端,它们组成一组二进制数码,每组数码代表一对输血与受血的血型对)。 约定“00”代表“O”型 “01”代表“A”型 “10”代表“B”型 “11”代表“AB”型 3、TTL与非门和反向器实现一组逻辑电路,其功能自行选定。 四、实验设备及器件 1、数字电路学习机一台 2、74LS20 三片(双四输入与非门) 3、74LS04 一片(六反向器) 4、CD4011 两片(四二输入与非门) 五、预习要求 1、自行设计电路,画出接线图(用指定器件设计)。 2、制定测试逻辑功能方案,画出必要的表格。

电气控制技术实训报告

目录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准备 (一)、实训器材 (二)、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实训内容 四、实训要求 五、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课题二点动、自锁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 课题三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 课题四 Y-△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 六、安全文明要求 七、实训心得

一、实训目的 1、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的读图能力,学会讲原理图转换成安装线路图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排除故障的能力。 2、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通过对机床的认识,掌握机床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实训准备 (一)、实训器材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单位数量 交流接触器LC1-12/0 只 3 热继电器LR2-D13/4 只 1 熔断器RL6-25 只 2 按钮(三联按钮)LA25-3 只 1 按钮XAC-B03 只 1 中间继电器CA2-DN22 只 1 电子式时间继电器LA2-DT2-C 只 1 端子排TB-15/0 只 1 异形管米若干 接线板块 1 导线卷若干常用电工工具套 1

(二)、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交流接触器 (1)、结构: 触头系统:主触头、辅助触头 常开触头(动合触头) 常闭触头(动断触头) 电磁系统:动、静铁芯,吸引线圈和反作用弹簧 灭弧系统:电动力灭弧,灭弧栅片灭弧和磁吹灭弧 (2)、工作原理: 控制信号—→电磁线圈通电—→静铁心产生磁通—→吸引衔铁动作 —→带动主触点闭合接通主电路,同时带动辅助触点动作(常开闭合、常闭断开)。 控制信号消失—→电磁线圈断电—→静铁心磁通消失—→复位装置使衔铁复位—→带动主触点复位断开主电路,同时带动辅助触点复位(常开断开、常闭闭合)。 (3)、接触器的符号 线圈 KM 主触点 KM 常开辅助触点 KM KM 常闭辅助触点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doc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80课时)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中重要的组成模块,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铭牌数据,掌握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器设备的使用,并培养学生具备电机维护维修、企业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等的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变三段式学科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设备为载体,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机电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电机使用与维护、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维护及故障分析、排除技术为主线,以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紧密结合维修电工(中、高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单项考证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

位组织教学,以设备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展开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160课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项目活动,掌握电机使用和维护、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常用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种类、规格及铭牌数据。 (2)熟悉交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3)掌握交直流电机的启动、制动、反转和调速方法。(4)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名称、种类、规格、构造、用途和工作过程。 (5)了解特种电机的结构、特点、运行性能及应用。(6)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7)具备根据电气原理图安装和调试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8)会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电工仪表。 (9)会识别、选择、使用常用低压电器。 (10)能识读、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系统图。(11)能安装、检修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线路。(12)能分析、排除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常见故障。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2010年4月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服从管理,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和整洁,爱护实验室的一切设施,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二、实验课前要按照教师要求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复习教材中于实验有关的内容,熟悉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在理论知识,同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并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行实验。 三、实验课上要遵守操作规程,线路连接好后,先自行检查,后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才可接通电源进行实验。如果需更改线路,也要经过教师检查后才能接通电源继续实验。 四、学生实验前对实验所用仪器设备要了解其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按照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实验中有仪器损坏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处理。凡因不预习或不按照使用方法误操作而造成设备损坏后,除书面检查外,还要按照规定进行赔偿。 五、注意实验安全,不要带电连接、更改或拆除线路。实验中遇到事故应立即关断电源并报告教师处理。 六、实验完成后,实验数据必须经教师签阅后,方可拆除实验线路。并将仪器、设备、凳子等按照规定放好,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七、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能擅自搬动、调换,更不能擅自带出实验室。 八、因故缺课的同学可以向实验室申请一次补做机会。无故缺课、无故迟到十五分钟以上或者早退的不予补做,该实验无成绩。

第一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 和安全操作说明 《电子电力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专业的三大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之一,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包括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技术等。而实验环节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1-1 实验的特点和要求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内容较多、较新,实验系统也比较复杂,系统性较强。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应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促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认识不断提高、深化。通过实验,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主电路、触发和驱动电路的构成及调试方法,能初步设施和应用这些电路; (2)熟悉并掌握基本实验设备、测试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能够综合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现象,编写实验报告。 1-2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准备即为实验的预习阶段,是保证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步骤。每次实验前都应先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否则就有可能在实验时不知如何下手,浪费时间,完不成实验要求,甚至有可能损坏实验装置。因此,实验前应做到: (1)复习教材中与实验有关的内容,熟悉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 (2)阅读本教材中的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掌握本次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写出预习报告,其中应包括实验系统的详细接线图、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格等。 (4)进行实验分组,一般情况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的实验小组为每组2~3人。 1-3 实验实施 在完成理论学习、实验预习等环节后,就可进入实验实施阶段。实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报告作检查,要求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只有满足此要求后,方能允许实验。 (2)指导教师对实验装置作介绍,要求学生熟悉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设备、仪器,明确这些设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3)按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小组成员应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保证实验操作协调,记录数据准确可靠,各人的任务应在实验进行中实行轮换,以便实验参加者能全面掌握实验技术,提高动手能力。 (4)按预习报告上的实验系统详细线路图进行接线,一般情况下,接线次序为先主电路,后控制电路;先串联,后并联。在进行调速系统实验时,也可由2人同时进行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接线。 (5)完成实验系统接线后,必须进行自查。串联回路从电源的某一端出发,按回路逐项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 实验编号:XDJYJS_2 实验名称:数字音频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实验类型基础型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姓名班级成绩 实验目的 1.了解声音类信息的表达特点,掌握各种常见声音类素材的格式及其特点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选择与转换; 2.熟悉数字音频资源的获取方法; 3.掌握音频格式的转换方法; 4.掌握利用录音机软件进行录音的方法,并能够对声音素材进行简单的效果处理和编辑; 5.掌握利用Cool Edit软件录制音频和进行音频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6.学会在PPT多媒体课件中应用声音的方法与常见问题解决。 实验设备1.能够连接校园网和互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 2.能够连接Internet的多媒体计算机; 3.带话筒的耳麦; 4.格式工厂、录音机软件、Cool Edit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等软件。 实验容与实验记录 任务一.使用格式工厂进行音频格式转换将原本该音乐为mp3格式转换为wav格式打开格式工厂,点击-音频-wav格式-添加文件-选择mp3格式的听爸爸的话-确定-开始

任务二.录音机软件进行录音、编辑和效果处理 检查声音属性是否正常(选择声音符号单击右键,属性,硬件,)选择声音符号单击右键,设置录音方式为麦克风。

选择计算机面板上的开始—附件—录音机—开始录音 任务三.使用Cool Edit软件录制音频和进行音频处理 打开Cool Edit软件,转换为多轨道界面,文件—打开波形文件—将音频1插入轨道1,同理将音频2插入轨道2,若采样频率不同无法录入,可利用格式工厂软件将频率转换成相同频率,再单击编辑混缩到空音3,全部波形,保存即可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60课时)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中重要的组成模块,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铭牌数据,掌握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器设备的使用,并培养学生具备电机维护维修、企业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等的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变三段式学科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设备为载体,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机电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电机使用与维护、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维护及故障分析、排除技术为主线,以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紧密结合维修电工(中、高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单项考证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设备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展开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160课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项目活动,掌握电机使用和维护、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常用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种类、规格及铭牌数据。 (2)熟悉交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3)掌握交直流电机的启动、制动、反转和调速方法。 (4)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名称、种类、规格、构造、用途和工作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