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和操作流程。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设备和材料: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相关编程软件。
2. 电气控制实验台。
3. 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继电器等电气元件。
4. 电源、电线、接线端子等基本工具。
实验内容: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启动、停止、急停、过载保护等功能。
2. 使用PLC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设计的电气控制系统功能。
3. 在实验台上搭建电气控制回路,并按照编写的程序对PLC进行编程。
4. 调试程序,确保所有功能正常运行,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故障排除。
实验步骤:1. 分析实验要求,确定控制流程和所需的输入输出设备。
2. 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并选择合适的PLC型号及所需电气元件。
3. 在编程环境中创建新项目,编写PLC程序代码,包括主程序和必要的子程序。
4. 将编写的程序下载到PLC中,并通过实验台上的设备进行测试。
5. 观察实验现象,调整程序参数,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6.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1. 成功搭建了电气控制系统,并实现了启动、停止、急停和过载保护等功能。
2. PLC程序运行稳定,能够准确响应传感器信号并控制执行器动作。
3. 在调试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了几个小问题,例如接线错误和程序逻辑的小错误。
4. 实验数据显示,系统响应时间符合预期,控制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PLC的编程方法。
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终,我们成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对电气控制与PLC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引言
电气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气控制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
1. 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PLC编程和控制技术;
3. 学习电机控制技术;
4. 熟悉传感器的应用和调试。
实验内容
1. PLC编程实验:学生将学习PLC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PLC编程技术;
2. 电机控制实验:学生将学习电机的控制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机控制技术;
3. 传感器应用实验:学生将学习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传感器的调试和应用技术。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PLC编程、电机控制和传感器应用等技术,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结论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电气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气控制实训实验报告内容

实训一电烙铁的使用一、实训目的熟练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
二、实训仪器与设备电烙铁、焊锡、尖嘴钳、偏口钳、镊子和小刀和线路板。
三、实训原理电烙铁是最常用的焊接工具。
我们使用20W内热式电烙铁。
如图新烙铁使用前,应用细砂纸将烙铁头打光亮,通电烧热,蘸上松香后用烙铁头刃面接触焊锡丝,使烙铁头上均匀地镀上一层锡。
这样做,可以便于焊接和防止烙铁头表面氧化。
旧的烙铁头如严重氧化而发黑,可用钢挫挫去表层氧化物,使其露出金属光泽后,重新镀锡,才能使用。
电烙铁要用220V交流电源,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电烙铁插头最好使用三极插头。
要使外壳妥善接地。
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电源插头、电源线有无损坏。
并检查烙铁头是否松动。
电烙铁使用中,不能用力敲击。
要防止跌落。
烙铁头上焊锡过多时,可用布擦掉。
不可乱甩,以防烫伤他人。
焊接过程中,烙铁不能到处乱放。
不焊时,应放在烙铁架上。
注意电源线不可搭在烙铁头上,以防烫坏绝缘层而发生事故。
使用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拔下电源插头。
冷却后,再将电烙铁收回工具箱。
2、焊锡和助焊剂焊接时,还需要焊锡和助焊剂。
(1)焊锡:焊接电子元件,一般采用有松香芯的焊锡丝。
这种焊锡丝,熔点较低,而且内含松香助焊剂,使用极为方便。
(2)助焊剂:常用的助焊剂是松香或松香水(将松香溶于酒精中)。
使用助焊剂,可以帮助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利于焊接,又可保护烙铁头。
焊接较大元件或导线时,也可采用焊锡膏。
但它有一定腐蚀性,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留物。
3、辅助工具为了方便焊接操作常采用尖嘴钳、偏口钳、镊子和小刀等做为辅助工具。
应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四、实训内容(一)焊前处理焊接前,对元件引脚或电路板的焊接部位进行焊前处理见图:刮去氧化层均匀镀上一层锡1、清除焊接部位的氧化层用断锯条制成小刀。
刮去金属引线表面的氧化层,使引脚露出金属光泽。
印刷电路板可用细纱纸将铜箔打光后,涂上一层松香酒精溶液。
2、元件镀锡在刮净的引线上镀锡。
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在电气控制实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和实
际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电气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安全地进行电气控制操作。
首先,我们学习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电气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电流、
电压、频率等电气信号,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控制和调节。
在实训中,我们了解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分类,包括开关控制、按钮控制、继电器控制、PLC控制等,每种
控制方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其次,我们学习了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
电气控制系统由电气元件、控制
设备、执行机构等组成。
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电气元件的功能和特点,例如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等,以及它们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连接方式。
我们还学习了控制设备的选择和布置,以及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最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学习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训,我
们掌握了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方法,了解了电气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例如输送机、升降机、搅拌机等设备的电气控制方案和实施步骤。
我们还学习了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提高了我们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电气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实际操作,深化了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电气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们能够在电气控制领域有所建树,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报告

电气掌握与 PLC 试验报告试验一 喷泉的模拟掌握一、试验目的用PLC 构成喷泉掌握系统二、试验内容1. 掌握要求隔灯闪耀:L1 亮 0.5 秒后灭,接着L2 亮 0.5 秒后灭, 接着 L3 亮 0.5 秒后灭,接着L4 亮 0.5 秒后灭,接着 L5、L9 亮 0.5 秒后灭, 接着 L6、L10 亮 0.5 秒后灭,接着 L7、L11 亮 0.5 秒后灭,接着L8、L12 亮 0.5 秒后灭, L1 亮 0.5 秒后灭,如此循环下去。
2. I/O 安排输入 输出图 1-1 喷泉掌握示意图起动按钮:X0 L1:Y0 L5、L9:Y4 停顿按钮:X1L2:Y1 L6、L10:Y5L3:Y2 L7、L11:Y6 L4:Y3L8、L12:Y73. 按图所示的梯形图输入程序。
4. 调试并运行程序。
三、喷泉掌握语句表LDX000 14 AND X001 28 K1 42 OUT Y0041ORM1015OUTM12943LDM106 2 ANI T0 16LD M1 30 44 OUT Y005 3 AND X001 17ANI M0 31 45LD M107 4 OUT M10 18 OUTT1 3246 OUT Y0065 LD M10 19 SPK533 LD M101 47 LD M108 6 OUT T0 20 34 OUT Y000 48 OUT Y007 7SPK521 LD T1 35LDM102 49LDIX0018 22 OUTM0 36 OUT Y001 50 FNC 40 9 LD T023LDM037 LD M103 51 M101 10 OR M108 24 FNC 3538 OUT Y002 52 M10811 OUT M100 25 M100 39 LD M104 5312LD X000 26 M101 40 OUT Y003 5413ORM1 27 K8 41 LD M105 55 END四、喷泉掌握梯形图L5 L9L6 L4 L10L3L7L11 L2L8L1L12X000 T0 X001M10M10M10T0 K5T0M100M108X000 X001M1M1M1 M0T1 K5T1M0M0SFTL M100 M101 K8 K1M101Y000M102Y001M103Y002M104Y003M105Y004M106Y005M107Y006M108Y007X001ZRST M101 M108END图1-2 喷泉掌握梯形图试验心得体会:试验结果到达了设计的要求和观看到了预期的试验效果。
电气控制系统工程实习报告

电气控制系统工程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简介在XX公司进行了为期8周的电气控制系统工程实习。
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承接了大量的电力工程项目,包括变电站、配电线路、发电厂等等。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一个变电站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工作。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1.实习目标:通过实习,加深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理解与认识,了解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实习任务:参与变电站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包括了解设计要求、制定方案、安装调试等。
三、实习过程1.学习与了解:首先,我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学习与了解,包括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常见的控制方式等。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与参观实际工程现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初步了解。
2.制定方案:在了解了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后,我参与了电气控制系统的方案制定。
通过与其他团队成员的讨论与交流,我们确定了最佳的方案,并开始进行设计。
3.设计与制作:在设计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开关控制电路与电气接口设计。
通过使用CAD软件进行布线设计与绘制,我成功完成了相关设计的任务。
4.安装调试:随后,我参与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这包括了对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接线与连接的工作,以及联调与调试的过程。
5.质量检验与维护:最后,我参与了对已安装调试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质量检验与维护工作。
通过对系统各个部分的检查与测试,确保系统运行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知识应用:通过实习,我将学习到的电气控制系统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际工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2.团队合作:在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中,我了解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工程任务。
3.问题解决: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包括设备故障、接线错误等。
通过仔细分析与解决,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提升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工程实践:实习期间,我真实地体验了电气控制系统工程的实践过程,对工程管理、施工流程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原理、符号、作用及规格。
2. 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气控制技术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1. 实验台:包含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按钮、熔断器、断路器、导线等。
2. 电源:220V三相交流电源。
3. 工具:剥线钳、螺丝刀、万用表等。
三、实验原理电气控制技术是研究利用低压电器实现各种控制功能的学科。
本实验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为例,介绍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点动控制:通过按下按钮,使接触器线圈得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启动;松开按钮,线圈失电,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
2. 自锁控制:在点动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常闭触点与启动按钮并联,实现电动机的自动保持。
3. 正反转控制:通过改变电动机的电源相序,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并熟悉实验台上的设备,了解各设备的结构和作用。
2. 根据实验原理图,进行点动控制线路的接线。
接线顺序如下:(1)连接主电路:将三相交流电源输出端U、V、W与三刀开关Q1、熔断器FU1、FU2、FU3、接触器KM1主触点连接。
(2)连接控制电路:将熔断器FU4插孔V与按钮SB1常开触点连接,再与接触器KM1线圈连接。
3. 经指导老师检查无误后,进行实验:(1)按下启动按钮SB1,观察电动机是否启动。
(2)松开启动按钮SB1,观察电动机是否停止。
4. 改进点动控制线路,实现自锁控制。
在原线路基础上,将接触器KM1常闭触点与启动按钮SB1并联。
5. 再次进行实验,观察电动机启动和停止情况。
6. 改进自锁控制线路,实现正反转控制。
在原线路基础上,增加两个接触器KM2和KM3,分别控制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
7. 再次进行实验,观察电动机的正反转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点动控制实验:按下启动按钮SB1,电动机启动;松开启动按钮SB1,电动机停止。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学会使用和编写简单的PLC程序;3.掌握使用PLC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运行。
二、实验原理1.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电气控制是利用电流、电压等电气信号来控制元件、装置、设备运行的一种控制方式。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逻辑运算、输出驱动等部分。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概念和应用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以程序控制为基础,在工业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PLC具有可编程、灵活、可靠、高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工业设备等领域。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PLC控制系统:包括PLC主机、输入模块、输出模块;2.开关按钮、指示灯、继电器等元器件;3.脉冲发生器、电机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基础电气控制实验(1)连接电源和所需的元器件,确保电路正常工作;(2)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如利用按钮控制指示灯的亮灭;(3)调试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验(1)连接PLC主机、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2)编写控制程序,指定输入、输出及逻辑判断条件;(3)调试程序并进行实验验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基础电气控制实验通过设置合理的电路连接和元器件参数,成功实现了利用按钮控制指示灯亮灭的功能。
通过实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电气控制的工作原理和方式。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验通过编写PLC程序,成功实现了控制模拟设备(如脉冲发生器、电机等)的运行。
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到PLC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在工业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初步掌握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运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设计报告
一、安装过程描述
1、安放原件的框架安装:安装好底座,通过比对用锯子锯出长短合适的长铁片,一次安装
上去。
2、元件安装:
(1)安装plc柜门的各种按钮,指示灯等。
(2)在安装柜子里面的的电源的空气开关,依次向左安装四个5位接线端子和变频器特别注意端子的距离,以防止没地方安装变频器)接着柜门中间铁片上从左到右一次安装空气开关和plc最下面一个铁片上面安装两个12位接线端子和行程开关,最下面一条铁片上安装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
(3)底座上面安装两个5位接线端子和一个12位接线端子,在安装两个接触器和一个三相交流电动机
3、接线
安装好所有元件后开始按照电路图开始接线(注意黄绿红线的何时使用和具体的顺序以及使用蓝线一般是零线),注意线的长度和线路。
4、测试,所有线安装完毕之后对照电路图检查线路是否安装正确,在通过万用变检查线路
正常接通,最后打开电源,plc是否运行正常。
5、最后安装好柜子两边门,将线路理顺整理好在固定。
二、元件认识
继电器:
指示灯
开关
三、元器件布局要求及设计
图1 面板元器件布置图
说明:1、编号首字母“0”为电源开关、指示灯;
2、编号首字母“1”为交流220V指示灯或按钮(开关);
3、编号首字母“2”为直流24V指示灯或按钮(开关)。
图2 柜内底板元器件布置图
图3 柜内正面元器件布置图
四、电路原理图
五、实验柜中所用保护措施的原理
该实验柜内的线路采用的是三相五线制系统,三相五线制的接法:包含三根相线L1---(A)相、L2---(B)相、L3---(C)相及一根零线N,还有一根地线PE,是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设置或部分分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
PE线在供电变压器侧和N线接到一起,但进入用户侧后则不能当作零线使用。
三相五线制的优点是保护灵敏性与可靠性都比三相四线制的要
高,因为PE线(即接地零线)是单独设置,并且是直接接自电源变压器中性点,变压器的中性点已可靠直接接地,接地电阻较低,满足系统保护要求。
三相五线制通常用于用于安全要求较高,设备要求统一接地的场所及住宅。
应用中最好使用标准/规范的导线颜色:A线用黄色,B线用蓝色,C线用红色,N线用褐色,PE线用黄绿色。
零线和地线的根本差别在于一个构成工作回路,一个起保护作用叫做保护接地,一个回电网,一个回大地,在电子电路中这两个概念是要区别开来的。
零线(N):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
地线(PE):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根据标准,每间隔20-30米重复接地。
原理的区别:
零线(N):主要应用于工作回路,零线所产生的电压等于线阻乘以工作回路的电流。
由于长距离的传输,零线产生的电压就不可忽视,作为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就变得不可靠。
地线(PE):不用于工作回路,只作为保护线。
利用大地的绝对“0”电压,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电流会迅速流入大地,即使发生PE线有开路的情况,也会从附近的接地体流入大地。
TN-S系统--工作零线N 和专用保护线PE 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
(1)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没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PE 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 上,安全可靠。
(2)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3)专用保护线PE 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作工作零线。
(4)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下不得有重复接地,而PE 线有重复接地,但是不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TN-S 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5)TN-S 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
六、小组(个人)实验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们学习到不少关于电路接线规则、元器件合理布局及接线过程中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等等。
这次实验让我们对plc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及通过电路图对实际电路的连接,让我更深入的理解了实验柜的内部构成,相信这对我以后学习plc会有很大的作用。
这次实验我们能在规定时间内率先安装完成并成功调试,这与我们小组内的分工合作离不开。
所以在团队里面我们需要相互合作,不要各自为战,那样才能更效率更质量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