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课件版大综合.doc

高校教师资格证课件版大综合.doc
高校教师资格证课件版大综合.doc

大学教学论教学理念

教学,是一种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组织起來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的基本任务是対人类社会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社会道德与思想意识,有选择地进行传授,使人类的文化绵延不断地传递与发展。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创造性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思想道徳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态度、水平、能力,尤其决定于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师德一教师责任感;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水平;教育知识与教学能力一掌握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自觉地构建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世界观和道徳品质,全面发展个性的过程。

学生的认识过程

1?在学校学习的有限时间中,一般从接受间接经验开始,使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创造性地构建知识,发展智能。

3.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徳品质、个性心理特点的形成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智力与非智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工作者总结教师长期的成功经验而制定的。止确的教学原则,符合教学规律,但不是规律本身,而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

在教学论中,教学原则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承上,指反映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启下, 起指导一切教学活动的作用。教师掌握教学原则,有利于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掌握教学原则并熟练地运用教学原则,比学习具体教学方法更重要。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二)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三)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原则;(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五)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原则;(六)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原则;(七)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八)少而精原则;(九)量力性原则;(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组织形式,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课堂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课

(二)现场教学方法:参观、调查、实习实训(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创业平台活动)

(三)自学与自学指导方法:阅读、复习、练习、课外作业、辅导。

(四)科研训练方法:平时科研训练与参加科研活动、论文与设计(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五)学业检查与评定方法:平时检查(测验、考查)、总结性检查(考试)、论文与设计评审与答辩、评分。

课堂讲授

—最常用:低时耗、高效益

—起主导作用:教师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知识。

—责难最多:不善于在课堂讲授中运用启发式,把课堂讲授等同于“满堂灌”。

课堂讲授应注意的问题

(一)善于处理教材的系统性与讲授的重点突出。

(二)讲授要“深入浅出”:用明白、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深度理论、深邃思想、深刻思路。

(三)善于应用启发式,吸引学生同步思维。

(四)指导学生听课、记笔记。

(五)不断提高讲授的艺术性一一备课,既要备内容,也要备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则是指教学过程屮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或策略的稳定组合与运用。在教学过程屮,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或目标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当这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联合运用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标时,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采用适切案例,组织学生研究、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常握有关知识,培养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用范围:i 般适用于财经、管理科类课程,也可适用于医疗、法律、教育等科类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掌握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选编案例。包括案例描述、背景材料、要求解决的问题。要符合典型性、真实性、分析价值三个原则性要求。

(二)组织讨论。学生做好准备,写好方案,自主讨论;教师从旁指导、引导,但不直接解决问题,也不当裁判员。

(三)方案评论。最后,教师对学生所拟方案、讨论进行情况进行评论。但一般不做结论。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方案都可成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最优方案产自群众的智慧,实践的检验。

世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一)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从重教到重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从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大学学习论”的出现)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

(四)运用高新科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法无定法”,“有法而无法”。

大学的“变”与“不变”

大学的办学规模在变;大学的专业规模在变;大学的办学体制在变;大学的招生体制在变; 大学的就业体制在变;大学的管理体制在变;大学的办学层次与类型在分化;大学的班级规模在变;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变;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在变;家长的期望在变;专业和学科发展需求在变;教师的需求也在变;大学的功能与职能都在变。

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变;大学的人才培养规格没有变;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变;大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变;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没有变。温家宝总理讲话:关于高等教育问题。从长远看,我们不仅耍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髙髙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质量的核心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一一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满足

——教学职能弱化

——教学资源紧张

——就业压力增大

一一管理制度过于刚性

教学理念的视角

——以学生为屮心

——研究性学习

——国际化视野

一一资源共享

从管理的角度來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从学习方式来说,提倡研究性学习。

从教学方式来说,推动研究性教学。

平台课程建设

面向全校为公共平台课程,面向若干学科或专业大类为基础平台课程。

实施归口管理,资源共享。

设立课程组,由课程组负责平台课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按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

平台课程由最好的老师来上课。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需要实施分级分类教学。

突破学科专业界限、资源共享

打破必修与选修界限:必修当屮有选修,选修当屮有必修。你的必修是我的选修,我的选修是你的必修。

打破主修与辅修界限:主修当中有辅修,辅修当中有辅修。

打破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界限:优秀本科生可以提前修研究生课程,本科生课程也対研究生课程开放。

目前大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教学方法急需改革和改善

大班教学带来新的问题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存在误区和障碍

教师素养需耍提高

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问题

目前教学改革重心: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

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

教学方法改革受到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的制约;

在大班级教学屮,受到规模及环境的限制,探究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的优势不容易发挥。“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

关键行为

授课清晰

教学方法多样化

任务导向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确保学生成功率

辅助行为

引导学生分享方法与经验

学习组织(大纲、知识过渡、复习)

设置合适的提问

探询(学习状态、情绪、满意度)

发挥教师影响(仪态、行为)

教学创新的内涵

教学创新是不坚守传统或原来的教学方式,教师以新颖或变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因时因地制宜。

教学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创新,强调三种创造力:

综合能力:学术、技术、方法

分析能力:学生差异、学习成就、教学环境

实践能力:行动力、执行力

课程设计要点

规划单元:将课程按“知识块”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可以由一次或多次课完成。设计策略: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知识类型和学生状况,确定教学策略,如“讲授”、

“自学”、“探究”、“体验”、“问题解决”等。

设计活动: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详细的学习活动设计,形成课程的学习活动序列。

收集资源:收集学习资源,准备适当的学习材料。

设计评价:设计学习评价,包括如何评定学生成绩。如作业、各活动及期末考试的方法和成绩比例。

案例教学的分类

1、知识点注释性案例教学

2、综合能力训练性案例教学

3、全景展示和体验性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1、法律原理的感性体验和深刻理解

使法律知识与原理渗入学生的意识,成为一种素养

2、法律原理和法律规范的正确与熟练运用

3、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4、文字工作能力训练

5、不同类型案例教学的不同任务与目标

(1)知识点注释性案例教学

一一专门原理的说明和强化

(2)综合实务能力训练性案例教学

——多项法律原理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

案例教学法

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屮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三大要素

案例必须是真实的;

案例总是基于仔细而又认真的研究;

案例应该能够培养案例使用者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

案例撰写

案例本身真实可信

案例撰写要生动

结论应该多样化教学改革几个基本关系教与学一一教学观念改革上的基本关系统一性与多样性一一培养模式改革上的基本关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一一教学方法改革上的基本关系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意在实现3个转变

以教为主(老师满堂灌)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过分重课堂)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过分重分数)向结果过程结合转变教学实时信息反馈的价值

是加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工具是教师关注到全班每一个学生的重要工具是跟踪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工具是教师快速检验授课效果的重要工具是学生及时发现错误,找出差距重要工具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工具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老师提高多媒体授课水平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大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品质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考虑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注重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兴趣导向合作教学提问式教学环境教学

科研方法论

写论文如何找创新点

1.科研扫盲,明确研究领域。

2.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一创新的源头。参加知名专家教授或者基金委或者部委的讲座。

关注当年国家基金(白然、社科、863、973等)申请指南和已中标的基金项目。

多观察和对常见的问题问个为什么。

3.看文献一获収创新灵感或者解决问题方法的路径依赖。

(1)多看相关领域或者纸质期刊,多阅读文献资料。

(2)创新要看不同主题的文章,很多来源于交叉和其他学科。

(3)灵感二心静+环境

4.利用网络一创新的好助手。

5.积累一创新的技巧和关键手段。

6.走向口然一获取一颗创新的生态心。

申请社科基金的学术范式

社科基金选题方法

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专长及学术积累,结合申报指南的要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题组建合理的研究团队

大量阅读文献,按要求准备好申请资料

用横向课题“养”纵向课题

社科基金选题方法

(1)持续推进型

(2)热点追踪型

(3)权威专家指定型

(4)标新立异型

(5)否定谬误型

(6)资料启发型

(7)合作参与型

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如何深入研究

广泛阅读文献,提炼重要观点;

大量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用数据说话;

把握宏观方向,反复讨论、研究。

原始数据收集问题

利用互联网发放网络问卷,打破地域局限;

利用成员自身关系,在假期回各地调研;

招募学生参与志愿调研,既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经历

明确教育研究的性质

科学研究是运用理性思维和系统研究探索知识的活动和过程。

教育科研是教育领域的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本质是基于理论的应用研究。

教育科研以问题为导向。

所有教育研究都有局限性,不能给所有教育问题提供一种答案。避免将教育现象的复杂原因简单化,允许矛盾和不确定的可能性。

教育科研课题是受委托在规定期限内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定时定量。

把握教育研究的功能

v描述事实

v解释现象

V形成理论

V预测趋势

V改进工作

教育研究者的理想

1、教育科学研究的视角应当是现实问题。

2、教育科学研究者应继承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

3、教育科学研究者应认识和理解研究范式。

4、教育科学对人类学习行动应准确解释。

5、教育科学研究应如何体现并弘扬人性。

6、教育生活有规律可寻。

7、教育科学研究应避免平庸性。

8、教育科学要产生重大发现。

9、教育科学应形成自己的专业话语。

10、处理好教育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关系。

关于选题

选题新颖或视角新,题目一看就有一种冲撞力,所谓能吸引评委的眼球。

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

正确选题,投其所好:了解和常握项目资助部门的规是,根据资助范围要求选准课题,根据需要选题,根据研究类型要求选题,有的放地申报课题,对号入座

选准学科,以求知音:根据课题内容,选准学科,具体到三级学科,以便在该学科中找到“知

音”。

方向明确,优势互补:结合本单位、本学科研究基础,组织最有优势、具有特色项目;以学科发展为中心,突出重点,立意创新;开发与应用结合,基础为开发服务,战略上抓大促小, 多学科联合研究。

关于研究内容

研允内容观点新颖,有创新性,且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或分为几大部分,或分为几大主题进行论述,最好不要搞成一本书的框架。

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最好能画图表来说明,以便一目了然。

研究成果要求有一定的前期基础,如有相关论文或著作做支撑。

路线清晰,方法可行:应详尽阐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对复杂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采用流程图或图表来说明;对于技术路线中的疑点难点要写明,并提出解决的设想和应变措施。

高校职业道德修养

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优化教育

没有科学教育就不真;没有道德教育就不善;没有艺术教育就不美;没有技术教育就不优。

“优化”不等于“理想化”。使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被动为主动,少、慢、差、废为多、快、好、省。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高校教师层面

1.树立教师理论人格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 加强白我思想、品德、素质的磨练。

3. 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4. 时时刻刻以教师的师德为准绳,检查、督促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5. 严于剖析自己,注意内省,慎独。

6. 认真向模范教师学习。 (二)学校层面

1思想教育与道徳教育结合。

2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3. 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监替机制 4. 指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

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学习方式: 以“知识精加工型学习”为主 信息化学习方式: 以“知识贯通型学习”为主 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专业结构的核心部分。 课程的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屮处于重要地位。 当前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观念陈I 口和教师信息素养欠缺,影响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课程教学资源单一、分散,课程教学资源需要数字化、多样化和系统化的提升; 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传统,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管理意识与管理手段落后,需要提升课程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 影响课程建设的因素 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教学队伍 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活动 课程教学评价 理论型人才 注重理论性知识 强调理论研究 强调宽口径厚基础 应用型人才进一步细分为: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理论的高度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国家 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必须熟悉职业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 竞争坏境;

第三,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 识。 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特征

基础宽厚,知识面广;知识的交融。 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特征

能力的综合性;能力的创新性。

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课程体系,是培养知识、能力、 素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第三,做好老师, 要有扎实学识。

第四,做好老师, 要有仁爱Z 心。

应用型人才

强调应用性知识 强调技术应用 强

调专精实用

信息技术是支持课程体建设的重要手段

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模式探索

一?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单一的方法或策略,而教学模式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或策略的稳定组合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或目标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当这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联合运用总能达到预期的效杲或目标时,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这样界定教学模式的内涵,不仅更科学、更准确,也更便于广大教师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丿

二?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模式的分类

1按照所涉及的教学阶段來划分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与“课外整合教学模式”两种。

2根据技术支撐环境的不同,"课内整合教学模式”可以划分为基于多媒体演示、基于网络教室、基于软件工具或基于仿真实验……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类型。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媒体演示和网络教室是目前高等院校最普遍采用的技术支撑环境。

3基于多媒体演示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其实施环境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在整合实施过程中, 一般是利用教师事先准备的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进行教学。其突出特点有二:一是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形式,以实现对宏观或微观现象的直观再现,或者用来对情感类教学目标进行铺垫和情境的创设;二是学生主要通过聆听和观看的方式单向参与教学过程,往往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人机之间的双向交互活动。

4.基于网络教室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其实施坏境是计算机网络教室。由于这类教学模式具备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或两人一台计算机的技术支撐环境,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交互性,更能突出学生动手实践和白主学习的特点,因此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一不仅应具备网络环境下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应具备有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合理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组织小组协作活动的能力。

4根据选用教学策略的不同,“课内整合教学模式”原则上可以分为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演示、讲授、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类型。

三?目前最为流行且有效的课内整合模式

1、“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

(1)基本内涵.所谓“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用耳朵聆听教师的讲解、用眼睛观看教师的板书、

用手记下教师讲授要点和内容一一记笔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传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的-种教学模式。

(2) “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① 强调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② 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关注,但不够。 ⑶“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竹 ① 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 冷曲

② 介绍与呈现新的学习内容 ③ 运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

④ 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4) “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弘

操练策略

2、“探究性”教学模式

(1)“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牛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 合作“为

特征的学习方式对为前教学内容中的上要知识点进行口左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

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屮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在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过程屮,各学科知识与能力(如阅读、写作、计算、看图、 识图、实验以及上机操作等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情感、正确价值观打优秀思想品徳的形成, 都可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使之逐步落实。 (2)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① 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屮的主导作用 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下面四个环节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

A ) 当前探究性学习的主题要由教师确定

B ) 进行探究之前的启发性问题要由教师提出

C ) 进行探究过程中要由教师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与指导

D ) 探究过程完成后要由教师帮助总结与提髙 ② 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① 创设情境 ② 启发思考

③ 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

这类白主学习与白主探究活动包括:

?学纶利用相关的认知工具(不同学科所需的认知工具不同)去收集与当前所学知识点有 关的各

种信息;

?学生卡动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与评价;

?以及在分析、加工与评价基础上形成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即由学生完成 对当前

所学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④ 协作交流 ⑤ 总结提高

(4)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精细加工策略

提出问題

三.目前最为流行且有效的课外整合模式 1、“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1)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界或社会生活屮选择某个真 实问题作为专题去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 决选定的实际问题。

(2)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① 强调学习的研究性 ② 强调学习的实践性 ③ 强调学习的体验性 ④ 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⑤ 强调学习的开放性

(3)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① 提出问题 ② 分析问题 ③ 解决问题 ④ 实施解决问题方案 ⑤ 总结提高

(4)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2. “适时教学(JiTT) ”教学模式

(1) “适时教学(JiTT) ”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Just-in-TimeTeaching (JiTT)是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Web-based study assignment) 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 (active learner classroom)二者交耳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与 学策略。其H 的是要达到能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认知特点。 (2) “适时教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① (JiTT) ”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要求,在网上完成教师指 定的预习任务

② 在HTT 模式中,强调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所谓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是指在课后要开展 的“难题探究”(WraD ?up Puzzles),其作用主要是促进学生高级、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 ③ 在JiTT 模式屮,还特别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所谓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其主 要内容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与辩论

从上面关于适吋教学模式内涵的介绍可以看到,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包含二方面的内 S :

一是学生在课前必须通过网络进行预习并且预习后要用电子邮件向教师提交反馈材料;

RAMMU

越話也41 血

至叶…“

删If

MM tM

? wi|一~?(

1 ? I ? ? ? 1 1 1 I I ?

■ 跻*胎tr 啊

an

一?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前提交的反馈材料,作适当调整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比较切合实际的教学;三是学牛在课后开展的基于网络的“难题探究”活动。

(3)“适时教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该模式的实施涉及三个阶段共五个步骤,其屮第一、二、三步骤用于完成第一阶段的“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预习和上课);第四个步骤属于第二阶段,用于实现“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讨论和辩论);第五个步骤则用于完成第三阶段的“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难题探究)。

①教师在网上发布课前预习内容(Wann-叩Questions)

②学生在课前要认真预习并向教师反馈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做出适应性调整并加以实施

④创设“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

⑤促进学生高级、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转型

什么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地,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

?“应试教育”紧紧圉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如语文、外语学科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在数理化学科屮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动手操作,以致学生在实际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应试教育''耍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蚤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形式、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 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

什么是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框架重心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或知识性空间转移的过程。其实质是在社会各方而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全而变革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

社会信息化的本质

现代的信息技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本特征,将现实世界以数字符号形式进行表征和存储,利用计算技术进行髙速处理和传输。

而现代的通信技术则将数字符号以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传输,其传输速度完全是瞬时的,用户几乎感觉不到传输吋问的存在。

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普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及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以现实世界为蓝本的数字化世界随即产生并迅速涨大。

社会信息化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自动演化过程。人们某种'刻意”行为的“及时”作用很小!其变化对人们来说是不知不觉的!

社会信息化特征:

1信息爆炸

信息急剧增反(俗称“信息爆炸”)是指可获取信息的高速增长而被人们感知的一种现象。

?首先,由于信息传输突破了吋空的限制,个体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其次,

过去不易被感知的信息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变得容易被感知。

2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人们做事的效率“似乎''在提升;

?各种无关信息被推送到人们面前,信息作为--种消费变成了快餐,浮躁心理也随之产生。

3.沟通方式的变化

?在沟通方式上,书信往来逐步被电子邮件等所代替,固定电话逐步被移动电话所代替,面对面的交谈部分地被实时在线交流工具所代替。

4.交易方式的变化

?在交易方式上,电子银行卡越来越普及,在线支付成为未來一代的主要支付方式,虚拟货币成为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商店越來越多,实体商店受到冲击并不得不与虚拟商店相结合。

5.闲暇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闲暇生活方面,纸质阅读将部分地被“电纸阅读”所代替,电视频道数量急剧增加, 并与在线视频逐渐融合,网络游戏成为年轻一代的重要闲暇方式,在线交友成为年轻人的重要社交方式。

6.创意产业的发展

?社会信息化将改变许多人的工作方式,进而带动新型产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信息吋代最主要的特征之--是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和服务业比重的迅速增长,新型服务业将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服务各行各业为主要特征,传统产业将被信息化支撑的产业所换代。

?创意产业将是现代服务业的一只主力军,它包括在线影视、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 按需服务、个性化服务是这一产业的基本理念。

?家庭办公、在线协同工作、个体和小团体创意将成为最主要的工作方式。

7.社会信息化将改变人们的能力观、知识观和学习观

?传统的学习方式将面临巨大挑战。

?新的能力观更侧重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传统学习方式:知识精加工型学习

学习者在规定的时I、可内,按照统一要求和预设的知识单元顺序,逐个达到规定测试要求, 対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掌握的过程。在知识精加工型学习方式中,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是同质的和线性的:学习方法单一而相对僵化,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训。

教学主义

?知识:是静态事实和程序的集合。

?学校:其目的是将这些事实和程序植入学生大脑。

?教师:知晓这些事实和程序,他们的工作是传递它们。

?课程:简单事实和程序必须先学习。

?评估:评价学习,评估熟悉了多少事实和程序。

知识精加工型学习的影响

?受知识精加工型学习的长期影响,传统的学习方式奉行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

?学习内容相对封闭,许多教材呈现的似乎是一个知识“迷宫",这个迷宫多按学理结构精心设计,其架构通常是更新速度慢、强调识记性的知识,迷宫中也布满了问题和答案。

?课堂教学仿佛只是帮助学生熟悉这个迷宫,答疑是为学生解释“迷宫”结构和如何匹配答案,考试仿佛只是测试学生对这个迷宫的熟悉程度。

?在精加工型学习方式屮,虽然学生在努力理解和试图掌握所有应学的知识,但学生习惯了匹配问题和答案,习惯了从书本中“找"答案,从老师那里“要”答案。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精加工型学习方式似乎只是一个训练“如何寻找答案"和如何“记忆答案”的过程,对于问题的來龙去脉并没有过多思考,实际上是一种浅层次学习。

前信息化时代的知识周期

1.知识传递在传播领域、教学领域并存,学生可以暂时“远离”社会。

2.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自然世界相对独立。

3.知识发现、知识抽取与知识传播的界限相对明确。

4.人类知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5.对学生传授低阶认知目标的知识能满足社会需求。

信息化学习方式:以“知识贯通型学习”为主

知识贯通型学习

?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同一学习目标下从了解知识来源和知识结构出发,逐步掌握关键性知识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掌握的过程。

?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同一学习目标下从了解知识来源和知识结构岀发,逐步学握关键性知识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学握的过程。

知识贯通型学习的特征

?学习方法灵活,更有力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贯通型学习源自于社会信息化的需求,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将得到回归,学习内容必将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教材,

?它关注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超过各知识单元本身,关注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超过书本知识本身,关注对问题语境的界定和问题定义超过如何解决该问题本身。

?在信息化学习方式中,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教材的知识迷宫或知识迷宫已经被彻底打破,?学习过程也不再仅仅是匹配问题和答案的过程,而更多地转向如何理解问题语境、如何界定问题、如何提出问题、从何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创新学习

?知识:概念的深度理解

?学校:目的在于准备学生建构新知识

?教师:帮助和促进协同知识建构

?课程:集成和情境化知识

?评估:形成性的和真正的

信息化时代的知识周期

1.知识传递在传播领域、教学领域和富信息环境并存。

2.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自然世界逐渐融合。

3.知识发现、知识抽取与知识传播的界限日趋模糊。

4.人类知识增长速度快速增长。

5.对学生传授高阶认知目标的知识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两种学习方式的比较

知识精加工型:

知识类型:侧重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学习路径:单一的、顺序的、同构的

认知目标:以低阶认知目标(识记、理解、应用)为主

知识来源:主要来白书本的良构知识

教学活动:以传授知识的讲授为主

学习活动:按顺序逐一“消化”知识点

知识贯通型

知识类型:渗透更多的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学习路径:多样的、非线性的、异构的

认知目标:关注高阶认知目标(分析、综合、创造)

知识來源:大量增加來自生活的非良构知识

教学活动:以学习活动组织为主,强化学习支持和服务

学习活动:侧重知识关系的梳理和小组协同知识建构

知识贯通型学习的条件

?知识迁移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知识贯通型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

?问题导向是知识贯通型学习方式的起点。

?开放课堂是知识贯通型学习方式的先决条件。

?信息技术和工具的有效使用是知识贯通型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社会交互是知识贯通型学习方式不可或缺的环节。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十年

?第一步:了解网络教育一政策法规、学习方式等;

?第二步:了解学校和所在地的学习中心一选择专业;

?第三步:阅读《招生简章》或电话咨询一网上预报名;

?第四步:入学资格审核:

1.符合免试条件,到所在地的学习中心交费、注册;

2.不符合免试条件,入学测试通过后,到所在地的学习中心交费、注册;

?第五步:购买教材;

第六步:开始学习。

学习方式转型期特征

知识精加工学习向知识贯通型学习转变

?知识贯通型学习方式正在涌现,从非正式学习领域逐渐扩展到正式学习领域。

?贯通型学习方式将带来知识体系、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的改变。

?两种学习方式长期并行存在,知识精加工学习方式不会消失,只是比率将逐步减少。

?不同学习理论和观点将长期博弈。

教育技术与高校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耍载体和手段。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专业结构的核心部分。

课程的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重要地位。

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指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

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

——课程是实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人

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当前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观念陈旧和教师信息素养欠缺,影响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课程教学资源单一、分散,课程教学资源需要数字化、多样化和系统化的提升;

□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传统,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管理意识与管理手段落后,需要提升课程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

影响课程建设的因素

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教学队伍

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活动

课程教学评价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按照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人才可以分为政治人才、军事人才、金融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文化艺术人才等。

□按照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可以将人才划分为理论(学术)型和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类。

□社会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专业的人才有不同的培养途径和质量评价标准。这几种规格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不同。

理论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理论(学术)型人才,富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重任;

□应用型人才,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

□从概念本身而言,应用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只是类型的不同,而不是层次的差异。理论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比较

理论型人才:注重理论性知识,强调理论研究,强调宽口径厚基础

应用型人才:强调应用性知识,强调技术应用,强调专精实用

不同的层次和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按照在生产活动过程屮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应用型人才进一步细分为: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

>工程型人才,能依靠专业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科学原理及学科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

>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现场管理、经营决策等活动,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

>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把决策、设计、方案等变成现实,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主要承担生产实践任务。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理论的高度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笫二,必须熟悉职业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坏境;

第三,必须有佼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指那些在社会实践中具有一、两门专业知识,在广泛领域中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较高水平,并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在认识、改造自然与社会方面做岀某种贡献的人才。_

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特征

(1)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复合型人才要基本通晓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知识的交融。复合型人才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绝非松散而没有联系,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识,并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特征

(1)能力的综合性。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能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英综合功能。

(2)能力的创新性。能用--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课程体系,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1.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2.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3.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信息技术是支持课程体建设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体系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内容建设

资源共建共享

开放课程平台

培养模式改革

学习管理改革

信息技术支持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以网络课程为纽带,改革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3)开发立体教材

(4)建立专题学习网站

(5)建立课程群和专业资源库

①专业标准库②专业课程库③教学资源素材库④员工培训资源库信息时代的学习特征

(1)学习环境网络化——具有强大的通讯功能,多种形式的交流工具,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和组织学习社群;

(2)学习资源数字化——可以与本地以致全球的各种网站、资源库相连接,从中获収丰富的多媒体化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具有超文本结构,可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超链接阅读学习.

(3)学习方式多样化——基于网络通讯和丰富资源的环境,使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学习

信息时代学习方式转变

资源利用的学习

探究发现的学习

通讯交流的学习

知识建构的学习

课程建设必须适应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化

(1)课程建设必须适应学习者进行资源利用的学习,一一要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主题相关的丰富资源。

(2)课程建设必须适应学习者进行问题探究的学习,——要为学习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3)课程建设必须适应学习者进行交流协作的学习,一一耍为促进学习者交流协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4)课程建设必须适应学习者进行知识的构建,一一要为学习者提供知识构建和成果展示的平台。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1)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强调在课程教学屮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2)变革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学科交叉,反映学科发展,引入教改成果,处理好经典与现代关系等。

(3)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为中心;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4)强调信息技术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5)强调教学设计,刈?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以及课程网站的设计等。

提升网络课程建设水平

□通过网络课程建设,变教材为学材,增加课程材料的适应性、可控性、可反馈性、可选择性,为学习者进行自主、灵活的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克服由别人而非学习者自己决定学习内容的现象。

□通过网络课程及时引入国际最新成果,引入国际优秀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

□通过网络课程,引入社会生产实际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案例。课程内容要紧密与社会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加强课程内容应用性建设。

□ 通过网络课程,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加强交互的引导。引进Web2.0应用,强化网络课程的互动性。

□通过网络课程,整合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方案(PDF)

□多媒体素材资料

□多媒体课件(PPT)

□相关规范、标准、文献。

□专题学习网站

□优秀课程教学视频案例

□相关学科网站链接

□通过网络课程,展示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共建

学习资源。

立体教材特征:

——多媒体展示,以网页浏览、CD-rom.电子公告栏、网上数据库等媒体形式呈现。这样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各种技能的训练。

——多样化的内容:综合学习材料、参考案例、学习指导手册、自测考核试题

信息技术支持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室教学一一实验原理、实验指导、操作规范、数据处理。

2.社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远程指导、答疑、交流。

3.虚拟仿真教学——虚拟实验室、虚拟环境

信息技术支持素质拓展课程体系建设

□开设素质教育通识课程

□建立素质教育大讲坛

□建立素质教育互动社区

□建立素质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以Web2.0理念提升网络课程建设水平

□Web2.0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Web 2.0"不是一个技术的标准,Web 2.0仅是一个用来阐述技术转变的术语。

□互联网协会对web2.0 (互联网2.0)的定义是:互联网2.0(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

Web 2.0的特性

□ 读与写并存的表达方式

□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社会化的联合方式

□标准化的创作方式

□便捷化的体验方式

□高密度的媒体方式

Web 2.0应用网站的基本特征

(1)以用户为中心

(2)提供网络软件服务

(3)以数据为王(核心)

(4)内容的开放性

(5)渐进式的开发

(6)丰富的浏览器体验

(7)多种使用方式

(8)社会化网络

(9)个体开发者的兴起

Wcb2?0理念对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

□用户的参与性

□内容的创新性

□体验的灵活性

□工具的多样性

□平台的开放性

□学习空间个性化

以Web2.0理念提升网络课程建设水平

□网络平台(提供体现Web2.0理念的模块)

□学习工具(软件工具、引进Web2.0网站)

□学习内容(学生参与,内容创新)

□学习资源(多媒体资源、专业网站)

□学习程序(借助Web2.0网站组织学习活动)

□互动讨论(利用Web2.0网站形成社群)

□学习成果(开放共享)

□学习评价

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学改革试验

□优化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制定学习评价指标)

□重视学习方式转变,关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理念和方法的应用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与学生

信息化环境:

□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提供知识建构工具

□提供通讯交流平台

□提供数据分析储存

教师的主导活动

□选择、组织教学资源;

□依据课程标進,设计学习任务和问题;

□指导观察和思考;

□发现学习者问题,纠正偏离;

□组织协作学习活动

□总结归纳

□提出发展性问题

学习者的主体活动

□搜索资源,阅读思考,聘览知识;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通讯交流,形成社群,互动讨论;

□利用资源,回答问题,解决问题;

□运用工具,构建知识;展示成果。

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基于资源利用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资源利用

>作为学习对象

>作为探究资源

>作为创作元素

□学习活动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群体互动设计

>人机互动设计

改革评价指标,改革评价方法

>建立白我学习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职业道德汇总

教师发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总第322期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职业道德 □赵冬鸣 李 瑾 高校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有渊博的知识、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摘要: 境界、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另外,还应具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否则就很难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高校教师;素质;职业道德关键词: 赵冬鸣,华北电力大学团委副书记,讲师;李瑾,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讲师。(河北保定作者简介: 07100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09)08-0051-0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教师是开发人才智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水平的耕耘者、设计者和创造者。而高校教师的作用能否发挥、发挥作用的大小与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其职业道德密切相关。 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的成倍增长、更新周期缩短,未来教育系统中的各个方面、各种因素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应用新知识、新方法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因此,高校教师创造性的思维素质是教师自身及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一、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作为跨世纪的高校教师的素质内涵更加丰富。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3.扎实的专业素质。目前信息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教师 的专业素质要求与日俱增,培养高级人才的教师本人应首先成为复合型人才。在横向,教师应具备作为信息社会知识阶层所需的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在纵向,教师在所从事的学科方面应具有精深的专业核心知识。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适应自身工作的需要。 1.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首先,高校教师要具有高尚 的思想情操、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道德、人格、情操、责任感、献身精神以及言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库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 分) )。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录 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 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 &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B.重点难点;C.导入新课;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 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B.竺可桢;C.蔡元培;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考试;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B.习题课;C.军事训练;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 .院校研究;C .行动研究; D .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 ?柏林大学; B ?哥廷根大学;C ?哈勒大学; D ?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 .是"流"与“源”的关系; C .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 .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 .苏格拉底; B .费希特; C .洪堡; D .范海斯 D.股权激励法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C.情感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A A.自我评估;B.社会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C A.法治化;B .终身化;C .国际化;D .民主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 .自由讲学;C .教师强调讲授法; D .自由听讲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 .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 .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 .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7、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三、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五、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六、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七、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八、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八、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 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 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 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 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校效果的提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 效果有明显影响。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 指责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惩罚比忽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 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 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 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 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九、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 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 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 用。 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 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在 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上述主要因素 的影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的成效。 十、怎样有效促进学习迁移?1、合理 确定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 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十一、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 般直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直觉的理解 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 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 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 刻性和稳定性。 十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 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着发展;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 思维的元认知。 十三、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 条件: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 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 象直观)的配合。首先,形象的直观过 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引起学生的注 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为此,在形象 的直观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 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 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 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 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 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 特点: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 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 目的和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 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过程中,要 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 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做好观 察记录。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 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写出观 察报告。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十四、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 条件 (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只用正例 也可以有效地学习概念和规则,但如果 同时提供正例和反例,概念和规则的学 习将更加容易。因为反例的适当运用, 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利于加深 对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的认知。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 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 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 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 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 变化。 (三)科学地进行比较 (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在实际 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 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 理、规则。 十五、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 辑记忆能力得到显着提高;2、各种记 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 效的记忆方法。 十六、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二)识记 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三)对材料意义 的理解度;(四)组块化编码;(五) 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六) 觉醒状态;(七)识记的信心 十七、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一般 规律是“先快后慢”,要提高巩固复习的 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之前及时 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在教学 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优于 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 单纯的重复阅读,应综合使用整体复习 与部分复习。 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说来,复习 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 之,则遗忘发生愈快。必要时可采用“过 度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并不 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 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 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 来综合考虑。 一、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 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 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 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 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 机会应给予反馈。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 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 原则:①尊重与众不同 重与众不同的观念;③向 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给 学习机会;⑤使评价与前 来。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 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 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 案。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 提出批评性意见;②鼓励 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 多益善;④追求与众不同 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 三、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 1、全面认识自我①通过 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 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 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 识自我⑤通过自己的 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 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3、努力 确立正确理想自我②努 我 四、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彩的活动③发挥学生干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则2、社会交换原则3、 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 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 印象2、主动交往3、移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 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①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 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 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 误⑤给别人保留面子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 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 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

2016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来自XX院的教师XX,我的专业是XXXX,主讲XXXXX这门课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XX的第六章第三节《XXXXX》(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首先我来说下教材 XX学是XX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行为,掌握劳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来讲授新课。 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直观的图表展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深化学生对在职培训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运用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再次我来说学法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运用劳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指导的立足点是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和“乐学”的高度上来,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集体讨论法和总结反思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职培训投资 一、在职培训 1、概念 2、类型 二、成本收益归属

三、有关在职培训的几点推论 1、在职培训对员工和企业行为的影响 2、在职培训数量与正规受教育程度间的关系:正相关 3、在职培训与众生工资性报酬曲线: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完整版)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提出的要求相对较高。大学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任务。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教师不断设计出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我按照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了未来几年的职业生涯规划。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确切的说来我毕业才只有几个月,至今还未站上讲台,日常就是在教务科做做教务工作兼职班主任。根据学校对新进老师的培训听了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教师的课,对课堂教学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想法。日后自己将要用一种怎样的风格讲课的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第一: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转变 作为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手教师,首先要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首先,我需要的就是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学校拜老教师为师,积极听课、说课,在师傅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进行学科教学,掌握教学规律,从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成长。 其次,需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向老教师学习,向同行教师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能力,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源泉,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才能获得进步。 第二:专业水平的提高。 作为理工科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何将学习知识与社会工作需求紧密衔接等都是值得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我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仍然不够扎实。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认真学习领会新课

高校教师资格证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教育学》和《心理学》 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大众化教育15%-50%普及化教育>50% 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5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一是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高速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 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A) (适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它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A.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方针、目的 D.教育体制 2.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杜威 C.斯宾塞 D.纽曼 3.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的决定性要素是() A.教育因素 B.政治制度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4.从高校课程的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 A.学科并列课程、核心课程 B.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C.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 D.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5.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为() A.国家教育部 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D.各省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6.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天津中西学堂 B.南洋公学 C.京师同文馆 D.山西大学堂 7.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是() A.教务处 B.团委 C.学生会 D.各教学单位 8.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兴趣 D.学习理想 9.“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哪种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A.能力 B.性格 C.作风 D.期望 10.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的是() A.逆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1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图片、图表、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直观的教学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行为直观 D.言语直观 1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高后低 D.先低后高 13.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是()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社会弱化 D.社会惰化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为学生爱心奉献 D.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5.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教书育人 D.公而忘私 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17.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 A.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制 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 A.职业认定制度 B.职业许可制度 C.职业审核制度 D.职业监督制度 19.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指的是()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测试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意义和作用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教学的意义和任务》,这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黄济等老师主编的《小学教育学》一书,第八章第一节,在课本的199页。 在教育学课程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学记一书中有句话是“教学相长”。在学校工作中,教学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需要依靠教学活动来实现。在教学这一章中,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是第一节内容,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深入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为学习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做铺垫。因此我选择《教学的意义与任务》这一节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教学的概念,帮助学生厘清教与学的词源,分别从中国古代的词源与西方词源上,理解教学的内涵。掌握教学的意义,从学校整体工作上把握教学的重要性。掌握教学的一般任务。 (2)能力目标:本次教学希望使同学们能真正的了解和掌握教学的内涵,并且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一般的教学任务,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情感目标:希望通过此次授课帮助中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认识到,从教学的本质来看,教学是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所以,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盲目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于教学的内涵的理解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是整个教育学学科中兼有理论和实践性质的重要内容,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学的理论特征,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概念中的本质特征,这是教学的重点。 (2)处理方法:对教学的概念进行重点详细讲解,首先从词源角度分析中西方教育家对教学的不同认识,通过中国甲骨文中教学二字的写法以及中国古代大教

高校教师职业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辛磊 教师作为一项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著名的教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和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作为一名从企业转型为高校新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道路非常漫长,需要我不断的去努力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高校教师梦想,我必须让自己从茫然走向规划,让自己从梦想走向行动。为此,我为自己设计一个六年的教师发展规划,具体如下:一、个人现状分析: 优势: 我是在企业工作几年后,转型到高校,成为了一名新教师,在企业锻炼的几年时间内,我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对待工作踏踏实实,做工作仔细认真,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这对于学校转型、培养双师型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段难得的宝贵经验。 劣势: 1、作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对于课程的把控不是很准,讲解不是很到位。 2、作为新教师,缺乏与学生交流的经验和方法。 3、缺少班级管理经验,处理事情缺少方法。 4、刚刚踏上教师路途,缺乏讲课技术,课堂不能从容应对突发情况。

5、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如提问技巧、过渡语言、评价语言、应便能力等还需要好好加强训练,并多向老教师请教。 6、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向老教师们学习。 二、职业发展目标与行动措施 (一)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转变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首先要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新手到成熟教师的角色转变。 1.以“师徒工程”为依托,在学校拜老教师为师,积极听课、说课,在师傅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进行学科教学,掌握教学规律,从实践中获得成长。 2.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地主动到临床第一线去,向老教师学习,向同行教师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能力,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源泉,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才能获得进步。 (二)加强教育技能培养,强化自我修炼 1.学科课堂技能是立足讲台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向成为研究型教师方向努力,要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得到最优化,切实打造“效率课堂”。

2015高校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考试参考资料--附答案

201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考试暨教师资格笔试参考资料 《大学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教学论探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般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C ): A.教学理念 B.教学过程 C.德育原则 D.教学方法 2.高等学校工作应当以( D )为中心。 A.政治学习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教学工作 3.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于起主导作用的( A )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课程资源 4. 下列有关学生的认识过程的论述,错误的是( A ) A.一般从接受直接经验开始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D.智力与非智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5.下列选项不属于“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的是( D ) A.授课清晰 B.教学方法多样化 C.任务导向 D.设置合适的提问 6. 下列选项所列教学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 ) A.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D.少而精 7. “通过有招学无招”是对( B )的形象说法。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8.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C )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对话法 9.以下选项不属于大学现场教学方法的是( D ) A.参观 B.调查 C.实习实训 D.实验课 10. 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创新目的的是( D ) 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C.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D.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简答题 1.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书育人 2.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3.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哪三种创造力?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法 4.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5.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源? 一、动机。即学习态度的树立,学习内动力的激发。二、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三、压力与成功的动力。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学习中,适当引入竞争是很有必要的。有竞争必然会产生压力,如果学生能够战胜困难,挑战压力并获得成功,则可以体会成功的快乐。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1

1.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和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决定的。D. 内在矛盾 2奴隶社会的道德在调节范围上较之原始社会的道德()。 C. 日益扩大 3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是()。A. 敬业 4在学校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是()。D. 师生关系 5教师职业道德在没有转化为个体道德之前,是一种()。C. 他律性规范 6“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说这段话的教育家是()。A. 陶行知 7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C. 日益发展 8()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D. 道德修养 9要想人类社会沿着更加()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B. 人性化 10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B.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1教师被称之为太阳底下()。D. 最光辉的职业 12师表风范内在之源的根本就是()。A. 真善美 13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D. 教师的职业理想 14实践证明,只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B. 道德高尚 15教学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是()。C. 学生 16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是()。D. 人的全面发展 17在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六个要素中,标志着道德品质形成的是()。C. 道德习惯 18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是()。C. 巴黎师范学校 19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个人利益和教师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C. 一致的 20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 ),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B. 协作 2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中共中央于()。A. 2001年印发 2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日益加剧的严峻事实,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C. “人性复归” 23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学校的教师是由()。A. 神父兼任的 24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而人道主义讲的是互爱,二者大相径庭。其实这种看法是()。C. 不全面的 25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的是( )。 C.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26教师职业幸福的()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A. 精神性 27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由此产生的道德冲突是一种()。A. 不同角色的义务冲突 28()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的升华,是联系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D. 教学设计模式 29()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录像、动画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C. 教材多媒化30()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B. 专题网站 31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和()。C.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32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B. 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 33()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D. 图像编辑 34网络教学环境具有()、广播、遥控、监看、监听等多种特性和功能。D. 资源共享

高校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陈国青、李一军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第一章第三节信息系统的应用类型。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包括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具体介绍 本课时主要阐释信息系统的不同应用类型,帮助学生从管理的角度重点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理解信息系统对不同管理层次的支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各类型信息系统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各类型信息系统的特点和流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各类型信息系统的特点和流程分析,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重点:各类型信息系统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确定信息系统的运行流程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时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为使所学知识很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的智能发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

教师职业能力

第一章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概述 第一节教师职业能力的含义及功用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的定义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需要发挥个人才能的,维持生活需要并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 社会分工的程度越高,职业的类别也越复杂,由此产生了专门职业或者专业的概念。 《现代汉语辞典》关于专业的解释是“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这说明虽然并非所有的职业都需要专门的训练,但是的确存在着“需要大量训练和专业学习的行业”,也即专门职业,或者说是专业。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教师职业是否是专门职业?如果按照上述三个标准度量,教师职业距离专业的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就教师职业需要专门的培训、具有较重要的社会功能来看,它应当是正在发展中的专业。 二、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作为专门的职业,对于从业者就应当有其独特的职业要求,包括职业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能够保证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一个人能力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其活动的效果。 技能是指由于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按照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活动技能。如写字、体育活动和劳动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是动作技能;阅读、作文、计算的技能是心智技能。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并保证职业活动有效完成的心理条件。职业技能是指经过实践和训练而获得的熟练地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行为方式。 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当是促进教师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条件。首先,教师的职业能力指向于教育活动。其次,教师的职业能力用于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完成。最后,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影响教育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也包括教师的职业技能。 三、教师职业能力的功用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在品德、学识均已具备的条件下,教师的职业能力尤为重要。 (一)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职业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对教师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发生积极的作用。 (二)保证教师教育活动的效果 教师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在教育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教师职业作为专业的标准之一就是具有“专门的理论知识”和“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职业能力的获得和发展对于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巩固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构成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高校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在职培训投资》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是来自XX 院的教师XX ,我的专业是XXXX ,主讲XXXXX 这门课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XX 的第六章第三节《XXXXX 》(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来说下教材 XX 学是XX 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行为,掌握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及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原理。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我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XX 教授主编的XX 。 第六章人力资本投资是劳动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职培训投资又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类型之一。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在职培训投资概述及基本类型划分、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及其归属和有关在职培训的推论。 根据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职培训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掌握有关在职培训的推论。 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在职培训成本收益归属的分析,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在职培训投资的重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关在职培训的几点推论,教学难点是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归属。确定依据是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上述内容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劳动力市场上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并掌握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理论。 、其次我来说教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 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来 讲授新课。 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直观的图表展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深化学生对 在职培训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运用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自主 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 2、教学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 4、高等教育结构 5、教学评估 6、社会本位论 7、隐性课程 8、高等教育大众化 9、学分制 10、莫里尔法案11、通才教育12、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4、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5、如何理解大学的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6、试分析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7、如何突出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8、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9、大学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0、简述通才教育的基本特征 11、简述考试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12、教育及经济的相关关系怎样?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扩张的看法(包括成就及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等)。 2、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及可为?

3、结合你的教学特点,谈谈对某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条原则? 4、结合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分析我国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路和对策。 5、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贯彻传授知识及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6、运用高等教育学原理,结合你的专业,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导性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2、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4、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5、教学评估: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及成功教学的基础。 6、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及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