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合集下载

PT标准操作流程

PT标准操作流程

凝血酶原分析标准操作流程目录1 目的2 测试原理3 产品信息4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5 预防和警告6 样本收集和准备7 检测需要但试剂盒中未提供的耗材8 定标9 质量控制10 操作流程11 结果12 结果解释13 参考范围14 治疗范围15 性能特征16 参考文献1 目的此程序提供在ACL™ 8000,ACL™ 9000(软件版本2.0 - 2.6)上,执行凝血酶原时间(PT)测试的指导。

该测试用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评估和口服抗凝剂治疗(OAT)的监测。

2 测试原理过量的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和钙离子(PT试剂)加入病人血浆中,激活外源凝血途径,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固体胶状物,仪器检测凝固形成所需要的时间。

3 产品信息下列任何产品均可用于该测试程序:1) HemosIL™ RecombiPlasTin ,,8 mL ,P/N 20002900;和HemosILRecombiPlasTin ,20 mL ,P/N 20003000,包含冻干的试剂和液体的稀释剂。

2) HemosIL PT-Fibrinogen HS ,8 mL ,P/N 8468210,包含冻干的试剂。

请参考试剂包装说明书以获得更多信息。

4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未开封的试剂和定标血浆可于2-8 o C 稳定至试剂瓶上标注的有效期。

为了最佳试剂保存,建议不使用时,将试剂和定标血浆从仪器系统取出,使用原瓶,保存于2-8 o C 。

复溶后稳定性HemosIL RecombiPlasTin: 2-8°C 稳定10天,15-25°C 原瓶稳定5 天,或 者15°C 环境下,在ACL 8000-10000仪器上,使用含特氟纶包被的搅拌磁珠持 续搅拌下稳定10天。

HemosIL PT-Fibrinogen HS: 2-8˚C 原瓶稳定3天,或者 15˚C 持续搅拌在ACL 8000-10000仪器上稳定8小时。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一)参考值一步法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凝血酶原比值:0.82~1.15(二)临床意义1.PT延长: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或凝血酶原比值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延长,主要见于: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低或无纤维蛋白血症);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肝病的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

2.PT缩短:①先天性因子Ⅴ增多;②DIC早期(高凝状态);③口服避孕药、其它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血管损伤等均为血栓形成的基础)。

3.口服抗凝药的监护临床上当NI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则提示抗凝过度,应三少或停止用药。

INR>4.5时,同时伴有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减低,则可能是DIC或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一)参考值:33.68~40.32秒(二)临床意义:基本与凝血时间意义相同,但敏感性高。

目前所用的大多数APTT测定方法,凡当血浆凝血因子低于正常水平的15-30%即可异常。

1.APTT延长:APTT结果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即为延长。

APTT是内源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

虽可检出因子Ⅷ:C水平低于25%甲型血友病,但对于亚临床型血友病(因子Ⅷ大于25%)和血友病携带者敏感性欠佳。

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Ⅺ(血友病乙)、Ⅻ和Ⅶ缺乏症;血中抗凝血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时,当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时也可延长,但敏感性略差;其它尚有肝病、DIC、大量输入库存血等。

2.APTT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3.肝素治疗监护: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

P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
一、概念
• 凝血酶原时间(P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 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 PT是常用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的筛检指标之一。
二、方式
• 实验室报告凝血酶原时间的方式有4种: • 秒(PT) •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 凝血酶原比率(PIR)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参考区间: 成人11~13秒,新生儿延长2~3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为异常
三、临床意义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 病等;③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 •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症②妇女口服避孕药③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

C3510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磁珠法

C3510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磁珠法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分析仪器法)1实验原理:光电磁珠法测试杯两侧的有一组驱动线圈,它们产生恒定的交替电磁场,使测试杯内特制的去磁小钢珠保持等幅振荡运动。

凝血激活剂加入后,随着纤维蛋白的产生增多,血浆的粘稠度增加,小钢珠的运动振幅逐渐减弱,仪器根据另一组测量线圈感应到小钢珠运动的变化,当运动幅度衰减到50%时确定凝固终点。

2 标本采集2.12.23.831长时间456.6.16.2 ,室温保存7.7.17.27.37.4 仪器技术参数: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35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 试剂位:28个,具冷藏功能。

7.4.3 样本位:8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 仪器校准程序: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8. 操作步骤:8.1 检查前准备: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8.1.2 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

8.1.3 添加清洁液试剂,清洗用蒸馏水等。

8.2 开机先开打印机再开主机,开机后仪器自检,约15分钟,屏幕上方“Not Ready”变为“Ready”,表示仪器预热完成,进入系统准备工作状态,可进行测定。

8.31.2.目PT345.8.4按8.38.5 按“8.68.6.1 用蘸有清洗液的纱布或棉签擦拭加样针和试剂的外表面。

8.6.2 清空废液瓶,和已使用过的反应杯,检查清洗液是否充足。

8.6.3 检查预温及测量通道内是否有掉落的钢珠,如果有请清除。

8.6.4 仪器连续工作24小时后需要关机1次。

9.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9.1 仪器测定PT的线性范围在5-120秒,测定完成后仪器显示PT秒数、PT活动度、INR值等参数。

若不能对参数进行正确计算,将出现下列信息:﹡﹡﹡.﹡出现错误,不能得到分析数据ˉˉˉ.ˉ不能计算参数+++.+数值超出线性范围.9.2 仪器设定PT参考范围在9-13秒,如果得不到一个正常数值,在数据的左侧将出现下列标记:﹡出现错误信息< 数据低于可报告的低限> 数据高于可报告的高限10. 质量控制:每批样本同时测定两个浓度水平(高值和正常值)的质控品,以2S为警告限,3S为失控限,1111.111.2 PT11.3 PT、11.41212.112.2成结果变异。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sop(CA系列)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sop(CA系列)

血浆凝血酶原(PT)测定1. 实验原理: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一定浓度的凝血酶试剂,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作出凝血曲线,。

凝血酶可使血浆标本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凝块。

形成凝块的时间即检测时间。

2. 标本采集2.1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2.23.8%(w/v)枸椽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3. 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6. 实验材料:6.1 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 公司Test Thrombin试剂(干粉),每瓶加5ml配套缓冲液溶解(50毫升),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5天.6.2 缓冲液,用于凝血酶试剂的溶解,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6.3 Dade Citrol质控血浆.用蒸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复溶后,室温保存2小时,2~8℃4小时.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7.2 仪器厂家:日本Sysmex公司7.3 仪器型号:Sysmex CA-15007.4 仪器技术参数: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7.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7.5 仪器校准程序: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8. 操作步骤:8.1 检查前准备: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8.1.2 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8.1.3 添加清洁液试剂,清洗用蒸镏水等.8.2 开机先开打印机再开主机,开机后仪器自检,约15分钟,屏幕上方“Not Ready”变为“Ready”,表示仪器预热完成,进入系统准备工作状态,可进行测定.8.3 输入工作清单:从主菜单选,选并同时输入此标本的其他测试项目,若选“凝血四项(APTT、APAPTT、Fbg、APTT)”,可按,选完项目后按某项目时只需按该项目(按键如(快速输入可用.8.4 放置样本按8.3所设好的工作清单顺序将离心分离好的样本放置于样本架上,并按顺序把样本架排列于Sampler 进样器右边位置(最多同时放5架共50个样本)8.5 .盖好遮光盖,确认仪器为准备状态(显示屏正上方显示“Ready”)按,进样开始,→测定进行,仪器显示为“Analying”(被选择项目背景变为“◎”,此时可重复8.3,8.4,继续输入其他架样本工作清单,继续确认测试任务,添加样本架继续测试,→测定完成,测定项目背景变为“●”,打印机打印出测定结果,所有测定清单完成,系统恢复“Ready”状态.8.6 每日维护:完成每日的测定后,关机前维护.8.6.1 冲冼针Rinse Probe8.6.2 清空废液瓶,和已使用过的反应杯.8.6.3 将试剂架连用试剂放入冰箱.8.7 关机:先关主机,再关打印机.9.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9.1 仪器测定APTT线性范围在5-200s,测定完成仪器将显示每个参数的结果,若不能对参数进行正确计算,将出现下列信息:﹡﹡﹡,﹡出现错误,不能得到分析数据ˉˉˉ,ˉ不能计算参数+++,+数值超出线性范围.9.2 仪器设定APTT参考范围在24-36s,如果得到一个不正常数值,在数据的左侧将出现下列标记:﹡出现错误信息< 数据低于可报告的低限> 数据高于可报告的高限10. 质量控制:每批样本同时测定两个浓度水平(高值和正常值)的质控品,以2S为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质控规则详见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11. 临床意义:APTT是用于判定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的筛查项目.11.1 参考范围: 24-36s,(患者结果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11.2纤维蛋白原溶解治疗的监测11.3纤维蛋白形成障碍或怀疑重度纤维蛋白原缺乏的筛查11.4 肝素诱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延长和纤维蛋白形成障碍的鉴别诊断12.变异的潜在来源12.1抗凝剂:草酸盐、EDTA、肝素不能用于APTT测定项目,抗凝比例不当也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凝血酶原时间临床试验设计

凝血酶原时间临床试验设计

凝血酶原时间临床试验设计
凝血酶原时间(PT)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可以反映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凝血因子缺乏的代偿能力。

因此,许多临床试验都旨在研究PT延长药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凝血酶原时间临床试验设计的方案:
1. 独立分组试验(Open-label Study):在这种设计中,患者随机分配进入不同的试验组,其中某些患者接受PT延长药物,而其他人则接受安慰剂或其他药物治疗。

研究的目的是比较PT延长药物和安慰剂之间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2. 多臂试验(Double-Masked Study):在这种设计中,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试验组,其中某些患者接受PT延长药物,而其他人则接受安慰剂或其他药物治疗。

在试验期间,患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患者是否接受了PT延长药物。

研究的目的是比较PT延长药物和安慰剂之间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3. 平行组试验(平行板 Study):在这种设计中,患者随机分配进入不同的试验组,患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患者是否接受了PT延长药物。

研究的目的是比较PT延长药物和安慰剂之间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无论采用哪种试验设计,都需要确定受试者招募的范围和频率,以及确定干预措施的剂量和频率。

此外,还需要考虑试验期间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作业指导书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作业指导书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作业指导书
1. 实验原理:
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Ca离子,与FⅦa形成复合物,触发外源性凝血系统,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所测血浆凝固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

凝块形成的时间与血浆中的外源性凝血因子含量呈负相关。

2. 标本采集:
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
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将混合了抗凝剂的全血以3000r/min×10min离心,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
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主要成分为兔脑粉、氯化钙和少量稳定剂。

7. 仪器设备:
7.1 仪器名称:M200全自动凝血因子分析仪。

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T,一期法)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T,一期法)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试剂和仪器]
1,试剂:
(1).组织凝血活酶浸出液:常用人或兔脑粉浸出液。
(2).0.025mol/L氯化钙溶液。
2,仪器:
(1),秒表,塑料试管,塑料注射器。
(2),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标本采集与处理]
用血凝试验专用1:9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轻摇抗凝。3000r/m离心10min,获乏血小板血浆。
[质量控制品]
STA血凝质控物两种。
[操作步骤]
(一),手工操作:
1.在试管内加入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0.2ml,然后加入待检者(或正常对照) 1.8ml,混匀,高速离心,分离血浆。
2.取小试管1支,加入待测血浆和组织凝血活酶浸出液各0.1ml,37℃预温,再加入0.025mol/L氯化钙溶液0.1ml(氯化钙液也应预温在37℃水浴中),立即开启秒表,不断轻轻倾斜试管,记录至液体停止流动所需要的时间。重复以上操作2--3次,取平均值,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INR=PTR 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备注:PT.APTT的仪器测定操作方法根据仪器.试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先天性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肝脏疾病、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是监测口服抗凝治疗,性见于作为口服抗凝药的可靠指标。
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2,参加室间质评工作,以使结果与全国水平一致。
3,每批试剂使用前必须应用标准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量控制品进行试剂评价。
4,为保证标本质量,统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血。
[结果计算]
由于不同来源.不同制备方法的组织凝血活酶对结果影响很大,造成结果可比性很差,特别影响判断治疗效果。WHO提出以人脑凝血活酶67/40批号作为标准品,并以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ISI )表示各种制剂与67/40之间相互关系。67/40为原始参考品,定ISI为1.0。因此各种制剂必须标以ISI值。国外现在采取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统一判断治疗效果,以INR控制在2--4时为抗凝治疗适当范围。为此必须通过该组织凝血活酶的ISI,经下列公式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1.实验原理
凝固法确定量的血浆(50微升)样本经一定时间加温后,加入PT 试剂,采用波长660nm的光照射样本,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凝血酶原时间,再通过参数计算得出凝血酶原活动度及INR值。

2.标本采集
2.1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
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4.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实验材料:
6.1德国DadeBehringMarburg公司凝血酶原测定试剂,每瓶加4ml 蒸馏水溶解(40人份),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5天。

6.2DadeControl质控血浆.用蒸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

复溶后,室温保存2小时,2~8℃4小时。

7.仪器设备:
7.1仪器名称:Sysmex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
7.2仪器厂家:日本Sysmex公司
7.3仪器型号:SysmexCA-1500
7.4仪器技术参数:
7.4.1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

7.4.2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7.4.3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仪器校准程序:
7.5.1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7.5.2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

8.操作步骤:
8.1检查前准备:
8.1.1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8.1.2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

8.1.3添加清洁液试剂,清洗用蒸馏水等。

8.2开机:先开打印机再开主机,开机后仪器自检,约15分钟,屏幕上方“NotReady”变为“Ready”,表示仪器预热完成,进入系统准备工作状态,可进行测定。

8.3输入工作清单:从主菜单选WorkList→出现第一架样本工作清
单输入画面,选IDNOEntry输入第一个样本号→按相应实验项目名称键PT,并同时输入此标本的其他测试项目,若选“凝血四项(PT、APTT、Fbg、TT)”,可按Profile#1组合选项选择,选中项目相应位置标记为“○”,选完项目后按ENTER确认,要删除某项目时只需按该项目(按键如PT○变为PT-)即可,→用↑↓键,同样输入其他标本编号项目。

(快速输入可用Repeat键,输入重复标本数,复制同样项目的输入。

8.4放置样本:按8.3所设好的工作清单顺序将离心分离好的样本放置于样本架上,并按顺序把样本架排列于Sampler进样器右边位置(最多同时放5架共50个样本)
8.5按Start键开始测定:盖好遮光盖,确认仪器为准备状态(显示屏正上方显示“Ready”)按Start键,进样开始,→测定进行,仪器显示为“Analying”(被选择项目背景变为“◎”,此时可重复8.3,8.4,继续输入其他架样本工作清单,按Rigester,继续确认测试任务,添加样本架继续测试,→测定完成,测定项目背景变为“●”,打印机打印出测定结果,所有测定清单完成,系统恢复“Ready”状态。

8.6每日维护:完成每日的测定后,关机前维护。

8.6.1冲冼针RinseProbe
8.6.2清空废液瓶,和已使用过的反应杯。

8.6.3将试剂架连用试剂放入冰箱。

8.7关机:先关主机,再关打印机。

9.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9.1仪器测定PT的线性范围在5-600秒,测定完成后仪器显示PT
秒数、PT活动度、INR值等参数。

若不能对参数进行正确计算,将出现下列信息:
﹡﹡﹡.﹡出现错误,不能得到分析数据
ˉˉˉ.ˉ不能计算参数
+++.+数值超出线性范围.
9.2仪器设定PT参考范围在10-14秒,如果得不到一个正常数值,在数据的左侧将出现下列标记:
﹡出现错误信息
<数据低于可报告的低限
>数据高于可报告的高限
10.质量控制:每批样本同时测定两个浓度水平(高值和正常值)的质控品,以2S为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质控规则详见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

11.临床意义:PT是用于筛查外源性凝血系统(Ⅱ、Ⅴ、Ⅶ、Ⅹ)及口服抗凝药物剂量(如华发令、双香豆素等)的检测项目。

11.1参考范围:秒数S:10-14S(患者结果超过正常对照35以上有临床意义)
活动度:80-120%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8-1.5
11.2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

11.3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
(DIC早期、急性心肌硬塞等)、血栓性疾病(脑血栓形成、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多发性骨髓瘤、洋地黄中毒、乙醚麻醉后。

11.4监测口服抗凝药(如华发令、双香豆素等)的重要指标。

一般要求:PT(S):18-24SINR:2.5-3.5,不同疾病不同值。

12.变异的潜在来源
12.1抗凝剂:草酸盐、EDTA、肝素不适用于PT检查
12.2标本采集处理不当,如血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出现凝块,混匀时过分用力,使标本溶血,造成结果变异。

12.3纤溶药物的影响,如双香豆素、链激酶、尿酶等。

12.4超剂量使用肝素使凝固时间延长。

12.5FDP增加使凝固时间延长。

12.6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天门冬酰胺酶、钠络酮等影响测试结果。

13.操作注意事项:干粉试剂及质控血浆溶解
13.1确认溶剂类型,一般溶解液包括:蒸馏水、生理盐水、缓冲液、厂家特定溶解液,必须按说明书要求使用。

13.2溶解时,轻轻转动容器,保证干粉完全溶解,避免剧烈振荡。

13.3复溶后,室温放置5-10分钟方可使用。

14.仪器维护与保养
14.1日常维护(见8.6)
14.2每周维护
14.2.1液路冲洗:仪器在“Ready”状态下,从主菜单按SpecialMenu →按Maintain→按Rinse﹠Prepare→按Execute键运行此程序→完成后
按Return返回。

14.2.2清洁仪器:定期用擦布擦干净仪器内外,包括试剂槽。

14.3需要时维护:
14.3.1调整压力:仪器在“Ready”状态下,以主菜单按SpecialMenu →按Maintain→按PressureAdjust键,显示压力是否在其调整范围内?若不在,则打开仪器右侧相应压力调整旋钮,旋动调整好压力,再锁紧旋钮。

14.3.2更换灯泡:关机→从仪器右侧取下灯泡外盖及内盖→换上好的灯泡→装上内外盖→从主菜单按SpecialMenu→再按Maintain→按Caliblamp→确认关上遮光盖,按Execute运行调整程序。

14.3.3更换保险管:关机→从仪器左侧旋下保险盖→更换上好的保险管→装上保险管盖。

15.参考文献
15.1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15.2Sysmex公司《SysmexCA-1500操作手册》1998.6修订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