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针灸80个穴位主治及定位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之80个针灸穴位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之80个针灸穴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之80个针灸穴位1、尺泽 Chǐzé[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图12-1)。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2、孔最 Kǒngzuì[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
3、列缺 Lìeqūe[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4、鱼际 Yújì[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5、少商 Shàoshāng[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6、商阳 shāngyáng[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图12-2)。
[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7、合谷 Hégǔ[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完整版)1.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针灸80个穴位主治及定位

阴陵泉穴下3寸
1妇科病
2脾胃病
3脾不运化水湿病(小便不利、水肿)
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
运水癃水肿。
直刺1.0-2.0寸
25阴陵 泉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1脾不运化水湿病(腹胀、腹泻、小便 不利、水肿)
2膝痛
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
直刺1.0-2.0寸
26血海
19条口
在犊鼻(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8寸
上巨虚穴下2寸
1下肢痿痹,转筋
2肩臂痛
3脘腹疼痛
下肢痿痹与转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直刺1.0-1.5寸
20丰隆
外踝尖上8寸,
条口穴(小腿的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 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外1寸,
1头痛、眩晕
2癫狂
3痰饮病
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
3冲脉病(奔豚气)
痛吐泻痢胃肠病,失眠心狂气冲心。
直刺0.6~1.2寸
23三阴 交
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面后缘
1脾胃虚弱诸证
2妇产科病
3泌尿系统病
4心病(心悸、失眠、高血压)
4下肢痿痹
5阴虚诸证
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遗尿泌,心悸 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直刺1.0-1.5寸 孕妇禁针
24地机
直刺1.0-1பைடு நூலகம்5寸
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
4肠胃病(腹胀,便秘)
5下肢痿痹
21内庭
足背第2、3趾间横纹端
1五官热性病
2热病
3肠胃病
4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热病鼻咽齿五官,吐酸泻痢便秘肠,跖趾
节痛足背痛。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1肺系实热证2肘臂挛痛3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1肺系病证2肘臂挛痛。
直刺0.5~l寸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1肺系病证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向上斜刺0.5-0.8寸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1肺系热性病(失音)2小儿疳积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用割治法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2昏迷、癫狂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商阳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2急证(热病、昏迷)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合谷手背第1、2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1头面五官诸疾2外感3热病(无汗或有汗)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直刺0.5-1.0寸半握拳孕妇不宜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1上肢病证2腹痛、腹泻3齿痛,颊肿直刺0.8-1.2寸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1上肢病证2热病3高血压4癫狂5肠胃病5五官热性病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直刺0.5-1.0寸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肉上部中央,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陷处1上肢病证2瘾疹直刺0.8-1.5寸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2胆道蛔虫症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地仓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刺或平刺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1面口病2耳部疾病直刺0.5-1.0寸,留针时不可张口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平刺0.5-1.0寸天枢脐中旁开2寸1胃肠病2妇科病直刺1.0-1.5寸孕妇不可灸梁丘屈膝,在客前上棘与髌骨上缘连线上,髌骨上缘上2寸1急性胃病2下肢病3乳疾(乳痈、乳痛)直刺1.0-1.2寸犊鼻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肢病向后内斜刺0.5-1.0寸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处1胃肠病2下肢痿痹3神志病(癫狂)4外科病(乳痈肠痈)5虚劳(保健要穴)直刺1.0-2.0寸保健温灸条口在犊鼻下8寸上巨虚穴下2寸1下肢痿痹,转筋2肩臂痛3脘腹疼痛直刺1.0-1.5寸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1头痛、眩晕2癫狂3痰饮病4肠胃病(腹胀,便秘)5下肢痿痹直刺1.0-1.5寸内庭足背第2、3趾间横纹端1五官热性病2热病3肠胃病4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直刺或斜刺0.5-0.8寸公孙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1脾胃肠腑病2神志病(心烦失眠,发狂)3冲脉病(奔豚气)直刺0.6~1.2寸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1脾胃虚弱诸证2妇产科病3泌尿系统病4心病(心悸、失眠、高血压)4下肢痿痹5阴虚诸证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地机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1妇科病2脾胃病3脾不运化水湿病(小便不利、水肿)直刺1.0-2.0寸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1脾不运化水湿病(腹胀、腹泻、小便不利、水肿)2膝痛直刺1.0-2.0寸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1妇科病2血热性皮肤病(湿疹、瘾疹、丹毒)直刺1.0-1.5寸通里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1心病(心悸、怔忡)2舌强不语,暴喑3腕臂痛直刺0.3-0.5寸不可深刺留针不可屈腕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1心与神志病2高血压3胸胁痛直刺0.3-0.5寸后溪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1腰以上筋骨痛证(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挛痛)2耳聋、目赤3癫狂4疟疾直刺0.5-1.0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1局部病证(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2气喘直刺或斜刺0.5-1.0寸遇阻不可强刺听宫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呈凹陷处1耳聋,耳鸣,聤耳2齿痛直刺1.0-1.5寸留针须张口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1目部疾病2头痛、眉棱骨痛3呃逆向眉中或眼眶平刺或斜刺0.5~0.8寸。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谷
手背第1、2间,
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1头面五官诸疾
2外感
3热病(无汗或有汗)
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直刺0.5-1.0寸
半握拳
孕妇不宜
手
里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1上肢病证
2腹痛、腹泻
3齿痛,颊肿
直刺0.8-1.2寸
曲 池
屈肘成直角,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 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1上肢病证
2热病
3高血压
1局部病证(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2气喘
直刺或斜刺
0.5-1.0寸
遇阻不可强刺
听 宫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
间,
张口呈凹陷处
1耳聋,耳鸣,聤耳
2齿痛
直刺1.0-1.5寸
留针须张口
攒 竹
眉头凹陷中, 约在目内眦直上
1目部疾病
2头痛、眉棱骨痛
3呃逆
向眉中或眼眶平 刺或斜刺0.5〜
0.8寸。禁灸
天 柱
后发际正中直上0.5
3遗精
4疝气
5腰骶痛、下肢痿痹
委 中
腘横纹中央
1腰及下肢病证
2腹痛,急性吐泻3小便不利、遗尿
4丹毒。
直刺1-1.5寸,
或点刺出血
秩 边
平第四骶后孔
骶正中脊旁开3寸
1下肢病证(腰腿痛,下肢痿痹)2大小便不利
3便秘、痔疮
4,阴痛
直刺1.5-2.0寸
承 山
腓肠肌二肌腹凹陷的 顶端处,
委中与昆仑连线之中
占
八\、
穴 位
定位
主治
操作
尺 泽
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 桡侧凹陷处
1肺系实热证
[整理]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整理]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1285c119ec3d5bbfc0a7400.png)
至 阴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
0.1寸
1胎位不正、滞产
2头痛,目痛
3鼻塞,鼻衄
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涌 泉
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 中
1急症及神志病
2头痛、头晕、目眩
3肺系病(咳 血、咽喉肿痛、喉痹)
4大便难、小便不利
4奔豚气
5足心热
直刺0.5-0.8寸
常用灸法、外敷
太 溪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 线的中点凹陷中
2腹痛、腹泻
3齿痛,颊肿
直刺0.8-1.2寸
曲 池
屈肘成直角,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中点
1上肢病证
2热病
3高血压
4癫狂
5肠胃病
5五官热性病
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直刺0.5-1.0寸
肩 髃
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三角肌肉上部中央, 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
1上肢病证
2瘾疹
直刺0.8-1.5寸
5眩晕
6肘臂挛痛
直刺0.5-1寸
大 陵
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 肌腱之间
1心痛、心悸、胸胁痛
2神志病(癫狂痫、喜笑悲恐)
3胃腑病(胃痛、呕吐)
4臂手挛痛
030.5寸
中 冲
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急证(昏迷、中暑、昏厥、小儿惊风)
浅刺0.1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
外 关
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4项强、脊痛
5风疹,痤疮
向上斜刺0.5-1寸
百
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1神志病
2头面部病证(头风,头痛,眩晕耳鸣)
精深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情况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1头痛,眩晕;
2神志病(癫狂痫,失眠)
3腰腿酸痛
直刺0.3~0.5寸
至阴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1胎位不正、滞产
2头痛,目痛
3鼻塞,鼻衄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涌泉
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1急症及神志病
2头痛、头晕、目眩
3肺系病(咳 血、咽喉肿痛、喉痹)
4大便难、小便不利
4奔豚气
4妇科病
5男科病
6泌尿病
直刺1-1.5寸
多用灸法
孕妇慎用
神阙
脐窝中央
1元阳暴脱
2肠腑病
3水肿、小便不利
脐中禁刺
多用灸法
中脘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1脾胃病
2黄疸
3癫狂、脏躁
直刺1-1.5寸
膻中
前正中线上,
平第4肋间隙
1胸中气机不畅(咳嗽、气喘、
胸闷、噎膈、呃逆)
2胸乳病(乳少、乳痈、乳癖)
平刺0.3-0.5寸
直刺1-1.5寸
悬钟
外踝尖上3寸、
腓骨前缘
1髓海不足证(痴呆、中风)
2颈项强痛
3胸胁满痛
4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行间
足背,
当第1、2趾间趾蹼上方纹头处
1肝经风热所致头目病(中风,癫痫,
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 )
2妇科经带病
3阴中痛,疝气
4泌尿系统(遗尿,癃闭,五淋)
5胸胁满痛
直刺0.5~0.8寸
旁开1.5寸
1肺疾
2肺阴虚证(盗汗,骨蒸潮热)
斜刺0.5-0.8寸
膈俞
第7胸椎棘突下,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直刺寸
半握拳
孕妇不宜
手
里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1上肢病证
2腹痛、腹泻
3齿痛,颊肿
直刺寸
曲
屈肘成直角,
1上肢病证
直刺寸
池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
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热病
3咼血压
4癫狂
5肠胃病
5五官热性病
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肩
髃
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
间;
三角肌肉上部中央,
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1心病(心悸、怔忡)
2舌强不语,暴喑
3腕臂痛
直刺寸
不可深刺
留针不可屈腕
神
门
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凹陷处
1心与神志病
2高血压
3胸胁痛
直刺寸
后
溪
微握拳,
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
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
肉际处
1腰以上筋骨痛证
(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
挛痛)
2耳聋、目赤
直刺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
1胃肠病
2下肢痿痹
3神志病(癫狂)
4外科病(乳痈肠痈)
5虚劳(保健要穴)
直刺寸
保健温灸
条
口
在犊鼻下8寸 上巨虚穴下2寸
1下肢痿痹,转筋
2肩臂痛
3脘腹疼痛
直刺寸
丰
隆
外踝尖上8寸,
条口穴外1寸, 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 指)
1头痛、眩晕
2癫狂
3痰饮病
4肠胃病(腹胀,便秘)
5下肢痿痹
直刺寸
内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天枢 脐中旁开 2 寸
16 梁丘 屈膝, 在客前上棘与髌骨上缘连线上, 髌骨上缘上 2 寸
17 犊鼻 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1 面口病(齿痛、口噤、口眼涡斜) 2 耳部疾病(耳聋、耳鸣、聘耳)
齿病三叉口眼歪,耳鸣耳聋聤耳疾。
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
腕横纹上 7 寸处
3. 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 ,
1 肺系病证
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腕横纺上 1.5 寸 [ 简便取穴 ]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
2 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 ( 头项寻列缺 )
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4. 鱼际 第 1 掌骨中点桡侧, 赤白肉际处
32 攒竹 眉头凹陷中, 约在目内眦直上
33 天柱 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旁开 1.3 寸 斜方肌外侧凹陷中
34 肺俞 第 3 胸椎棘突下, 旁开 1.5 寸
35 膈俞 第 7 胸椎棘突下, 旁开 1.5 寸
36 胃俞 第 12 胸椎棘突下, 旁开 1.5 寸
1 局部病证(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 肩背损伤肩胛痛,气喘莫忘取天宗。 1/3 2 气喘
1 耳聋 , 耳鸣 , 聤耳 2 齿痛
1 目部疾病 2 头痛、眉棱骨痛 3 呃逆 1 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痹证 2 鼻塞 3 癫狂痫 4 热病 1 肺疾 2 肺阴虚证(盗汗,骨蒸潮热)
1 上逆证(呕吐,呃逆,气喘) 2 贫血 3 瘾疹,皮肤瘙痒 4 潮热,盗汗 胃疾
鸣聋聤耳与齿痛。 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治疗效果奇。 后头项强肩背腰,鼻塞癫狂与热病。
咳喘咯血肺系病,阴虚盗汗骨蒸热 呕吐呃逆喘吐血,贫血潮热与盗汗,皮肤 瘙痒如隐疹。 痛吐胀鸣等胃疾。
直刺 或斜 刺 0.5-1.0 寸 遇阻不可强刺 直刺 1.0-1.5 寸 留针须张口 向眉中或眼眶平刺 或 斜 刺 0.5 ~ 0.8 寸。禁灸 直刺或斜刺 0.5 ~ 0.8 寸 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中。 ) 与曲池 连线上,
肘横纹下 2 寸
1 上肢病证 2 腹痛、腹泻 3 齿痛,颊肿五官热性病证
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
9. 曲池 屈肘成直角,
1 上肢病证 2 热病
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3 高血压 4 癫狂 5 肠胃病 6 五官热性病 7 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直刺 0.5-1 寸
53 支沟 腕背横纹上 3 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54 翳风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1 便秘
热病便秘胁肋痛,鸣聋暴瘖与瘰疬。
2 耳鸣,耳聋
3 暴喑
4 瘰疬
5 胁肋痛人卫医学考试网
6 热病
1 耳疾(耳鸣、耳聋)
口眼牙耳面颊瘰。
2 面口证(口眼歪斜、 面风、牙关紧闭、
颊肿)
3 瘰疬
穴位 定位
主治
主治歌诀
操作
1. 尺泽 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1 肺系实热证 2 肘臂挛痛 3 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 挛痛局部病。
2. 孔最 尺泽 穴与 太渊 穴( 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 1 肺系病证
连线上,
2 肘臂挛痛。
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下肢痿痹与转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
直刺 0.8-1.5 寸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 刺 0.3-0.5 寸 刺或平刺 0.8 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直刺 0.5-1.0 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
平刺 0.5-1.0 寸 直刺 1.0-1.5 寸 孕妇不可灸 直刺 1.0-1.2 寸
五官齿咽热昏迷。
7. 合谷 手背第 1、2 间, 第 2 掌骨桡侧中点处
1 头面五官诸疾 2 外感 3 热病(无汗或有汗)
头目口齿鼻耳官,经闭滞产外感热。
4 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5 腹痛、便秘等肠腑病
8. 手 三 阳溪 ( 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
里
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
25 阴陵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泉
4 肠胃病(腹胀,便秘) 5 下肢痿痹
1 五官热性病 2 热病 3 肠胃病 4 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1 脾胃肠腑病 2 神志病(心烦失眠,发狂) 3 冲脉病(奔豚气) 1 脾胃虚弱诸证 2 妇产科病 3 泌尿系统病 4 心病(心悸、失眠、高血压) 4 下肢痿痹 5 阴虚诸证 1 妇科病 2 脾胃病 3 脾不运化水湿病(小便不利、水肿)
4 奔豚气
5 足心热
1 肾虚证
头目眠忘精阳痿,咽齿耳病阴虚火,咳喘
2 阴虚性五官病
咯血胸痛肺,消渴月经腰脊病。
3 肺部病
3 腰脊痛、下肢
4 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5 月经不调
1 精神神志病(失眠,癫痫)
咽痛目痛失眠癫,经带阴挺尿数癃
2 五官热性病
3 妇科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4 小便频数、癃闭
1 心疾
1 腰以上筋骨痛证
头项腰背指肘臂,耳目疟疾癫狂痫更多资
(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挛痛)料可以到海天医师了解。
2 耳聋、目赤
3 癫狂
4 疟疾
直刺 0.5-1.0 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 合谷穴
30 天宗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 折点处
31 听宫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 张口呈凹陷处
41 秩边 平第四骶后孔 骶正中脊旁开 3 寸
42 承山 腓肠肌二肌腹凹陷的顶端处, 委中与昆仑连线之中点
, 第 2 骶 1 妇科病 2 小便不利 3 遗精 4 疝气 5 腰骶痛、下肢痿痹 1 腰及下肢病证 2 腹痛,急性吐泻 3 小便不利、遗尿 4 丹毒。 1 下肢病证(腰腿痛 , 下肢痿痹) 2 大小便不利 3 便秘、痔疮 4, 阴痛 1 腿痛拘急,疼痛 2 痔疾、便秘
热病鼻咽齿五官,吐酸泻痢便秘肠,跖趾 节痛足背痛。
痛吐泻痢胃肠病,失眠心狂气冲心。
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遗尿泌,心悸 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 运水癃水肿。
1 脾不运化水湿病(腹胀、腹泻、小便 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 不利、水肿) 2 膝痛
直刺 或斜 刺 0.5-0.8 寸 直刺 0.6 ~1.2 寸 直刺 1.0-1.5 寸 孕妇禁针
直刺 1.0-2.0 寸
直刺 1.0-2.0 寸
26 血海 屈膝, 在大腿内侧 , 髌骨内端上 2 寸, 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27 通里 腕横纹上 1 寸,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1 妇科病
经乱痛经与经闭,隐疹湿疹丹毒皮。
2 血热性皮肤病(湿疹、瘾疹、丹毒)
1 心病(心悸、怔忡) 2 舌强不语,暴喑 3 腕臂痛
痛闷心动速或缓,癫狂痫眠与郁证,胃痛
2 胃腑病
吐逆晕动症,肘臂挛痛内关寻
3 中风
4 神志病(失眠、郁证、癫狂)
5 眩晕
6 肘臂挛痛
1 心痛、心悸、胸胁痛
胸胁满痛心痛悸,喜笑悲恐癫狂痫,胃痛
2 神志病(癫狂痫、喜笑悲恐)
呕吐口臭病,臂手挛痛寻大陵。
3 胃腑病(胃痛、呕吐)
4 臂手挛痛
急证(昏迷、中暑、昏厥、小儿惊风) 中 风昏迷舌不语,中暑昏厥儿惊风。
直刺 0.3 ~0.5 寸
45 至阴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 0.1 寸
1 胎位不正、滞产 2 头痛,目痛
胎位不正与滞产,头痛目痛鼻塞衄。
浅刺 0.1 寸 , 胎位不正用灸法
46 涌泉 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47 太溪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
48 照海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49 内关 腕横纹上 2 寸,
直刺 0.5-0.8 寸 常用灸法、外敷
直刺 0.5-0.8 寸
直刺 0.5-0.8 寸 直刺 0.5-1 寸
0.3-0.5 寸 浅刺 0.1 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
52 外关 腕背横纹上 2 寸, 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1 热病 2 头面五官病 3 瘰疬 4 胁肋痛 5 上肢痿痹不遂
热病头目耳五官,胁痛瘰疬肢痿痹。
1 肺系热性病(失音) 2 发热、小儿疳积
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5. 少商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1 指肿、肢麻
肺系实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
2 肺系实热证 (咳嗽、咽喉肿痛、 鼻衄)
6. 商阳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3 高热、昏迷、癫狂 1 指肿、肢麻 2 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3 急证(热病、昏迷、癫狂)
5 虚劳(保健要穴)
19 条口 在犊鼻 ( 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 1 下肢痿痹,转筋
下8寸
2 肩臂痛
上巨虚穴下 2 寸Fra bibliotek3 脘腹疼痛
20 丰隆 外踝尖上 8 寸,
1 头痛、眩晕
条口穴 ( 小腿的前外侧,当犊鼻下 8 寸,距 2 癫狂
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 外 1 寸,
3 痰饮病
胃肠虚劳乳肠痈,癫狂神志肢痿痹。
1 胃肠病 2 妇科病 1 急性胃病 2 下肢病 3 乳疾(乳痈、乳痛) 下肢病
头痛目眩与目痛。 痛胀秘泻痢疾肠,痛经经乱妇科病。 下肢不遂膝肿痛,急胃乳痈与乳痛。
屈伸不利并膝痛,下肢麻痹关节病。
18 足三 犊鼻穴下 3 寸,
1 胃肠病
里
胫骨前棘外 1 横指处
2 下肢痿痹
3 神志病(癫狂)
4 外科病(乳痈肠痈)
向后 内斜 刺 0.5-1.0 寸 直刺 1.0-2.0 寸 保健温灸
直刺 1.0-1.5 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