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解读(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句子的表达效果的品析

第一章散文文体介绍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一般而言,散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点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一般可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记叙散文主要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在记叙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情感。
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描写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描写的景物细致生动。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记事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写人的散文,虽全篇以人物为中心,但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通过感情的抒发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和评价,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抒情散文追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借助种种形象来参悟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一)理清线索,明确思路散文的行文线索无外乎时间、空间、事件和情感变化,结构层次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纵向式和对比式等几种。
写作材料是依线索展示的,内容是按结构呈现的,所以,抓住了散文线索,把握了行文结构,就是从宏观上把握了散文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品味、鉴赏和个性化解读做好准备。
(二)把握意境,体会主旨散文的意境是由各个意象组成的,要想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需体会文中的意象。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一)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一)(一)塑料花(2023镇江)路明①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
②我们都欢呼起来。
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
那几年,合资、独资企业一家接一家入驻小镇,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口列队欢迎。
③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
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
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
④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支脱落了。
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
⑤我妈皱眉说,要不,用胶带粘一下?⑥我大声抗议。
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支伤兵一样的花去学校?⑦我妈为难地说,那怎么办?⑧办法肯定有。
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童话。
⑨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
⑩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生借走了。
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
我向老板娘行了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
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
我走在田埂上,风吹动我的头发。
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
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
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蒲公英,有牵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支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
她的右手提着几支油菜。
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
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
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户人家有塑料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野花来代替了。
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
我的同学显然被吓到了。
我不满地说,你这样做,是给我们的班级抹黑。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一、各类散文的特点1.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 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绘形状物,大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景中融注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 哲理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某一点人手,人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
5. 写人散文:写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
它可以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
二、散文的表达技巧1. 表达方式.(1)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3)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绘形绘声、绘声绘色等。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离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
2. 表现手法常用术语(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16记叙文阅读散文重点难点(原卷版)

记叙文阅读(散文)关于“散文阅读”的要求为:(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散文阅读综合【考点讲解】一、知识点讲解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特点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十分的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得到尽情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3.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特点: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
特点: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茅盾的《白杨礼赞》。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的说理,直接发表议论。
特点:议论、抒情和描写三者相结合,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的杂文更具有文艺性。
如: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
4.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中考散文阅读及考情

中考散文阅读及考情
中考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旨在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形式自由。
在中考中,散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考情方面,中考散文阅读的选文主要来自名家之作,或者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作品。
在题型上,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阅读理解题等。
其中,简答题和阅读理解题是重点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主题、情感、语言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为了应对中考散文阅读,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具备快速阅读、理解主题、分析结构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中考散文阅读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基础和文学素养,同时也需要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
通过平时的积累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散文阅读的挑战。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1、淡竹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动物。
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杭州专版)中考语文专题一 第一类 散文阅读( 考点一、二、三、四)

范文剖析:《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 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他物质上艰苦,精神上凄苦。 因为是单干户,没有组织,思想上怀有极大的恐惧。他愿意给 作者家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 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接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 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 门感谢),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 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 和尊重。老王去世几年后,作者感到当年对老王的行为“是一 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引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 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而且比较零碎(当然这 以致后来猫死在邻居的屋脊上。作者对这只
中心事件 是表达中心的需要), 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的亡失更为难过。因为是
提炼法 但其中必有一件是中心 作者自己判断的过失,冤枉了一只不会说话、
事件。这时候,就需要 不能辩诉的小生灵。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
以中心事件为材料来归 了刺激,对自己的暴怒、虐待进行了自我谴
范文剖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毕淑敏的一篇带有比喻 和哲理意蕴的关于“精神大厦建设”的散文。作者以一般家庭 ,住上三居室算是有了容身之所,来阐述我们心灵的空间也需 要三间小屋,可以盛放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己的思想。文章 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 令人耳目一新。强调布置情感小屋时要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让这间小屋光明温暖;布置事业小屋时,要自我寻找,要慎重 规划,使这间小屋坚固优雅;布置思想小屋时,要有自己独特 的思考,要留下自己独特的声音,使这间小屋独特丰富。当我 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后,不妨扩大 疆域,增修新舍,处理我们的精神大厦。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 第1 课时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湖南设问
1.(2022·常德第 15 题)从“父亲”的角度,谈谈你对“要 说爱,他得到的爱不算多,但那爱有效”这句话的理解。 2.[2022·娄底第 14 题(3)]文章结尾段写到“谢谢老哥! 那我们启程吧”,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理解句子含义,既要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也要领会 句子的深层含义,包括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态 度,句子描述的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方法指导 1.抓住关键词。可从关键词的含义、词性等入手,通过替 换关键词法来把握词语的语境义,进而揣摩句子的含义和 表达效果。比如描写人物动作、心理、神态的词语,反复 出现的词句等。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流露出……感情,使描写 拟声词
具有画面感
【解法建模】 方法
指导
考点 2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考向 1 句子理解
1.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七 下《伟大的悲剧》“思考探究”节选)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教材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探源 2.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 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
4.结合文章主旨。文章内容是为主旨服务的,把握文章主 旨,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方法指导 【答题模板】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结合句中关键字词及文 章主旨进行理解分析)
考向 2 句子赏析 1.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它们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九下《海燕》“积累拓展”节选)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教材探 2.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 源 处。(七下《紫藤萝瀑布》“思考探究”节选)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 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 似的。(化静为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 内 构 容
散文的写作特点
结 内 构 容
中 主 心 题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 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 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 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 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 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 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 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 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 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 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 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 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 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 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 于我的奶奶。他们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 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 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 的冬衣。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
叙事类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1. 概括主要事件、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事迹等。 2.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情感。 3.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作品主旨。
中 主 心 题
叙事类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4.理清叙事线索。 5.品味作品中的语言。 6.文章的写作手法。 7.联系作品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 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 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 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 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 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 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 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 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侥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 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这一个并不宏大,却也十分动人的场面 ---留下了很多的深思,随着这绵长的雨丝,随 着这拂拂而来的夜风,流进了一条条大街小弄, 或许,也流进了人们的心里-----在夏天,这样的雨是很多的。 我盼望着-----雨,还在飘飘洒洒。恢复了宁静的马路,依然 像条闪光的绸带,在雨帘里轻轻地飘。运苹果的 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突然感到:这初 夏的雨点,是多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多么 清新------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 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 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 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 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之 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 微笑。
1.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
1.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
酝酿(或酿造)
2.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什 么? 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 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 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 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 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 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 于我的奶奶。他们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 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 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 的冬衣。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 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 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 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 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 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 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 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中考考点专题 散文阅读
散文是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 的叙事、记人、记游、写景、状物、 抒情、议论的文章。 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一次,朝廷要招考画家,许多人前去 应试,朝廷要求以《踏花归来马蹄香》 为题作画。 有的画一位骑者踏着满地花草悠然而 归,有的画出了马蹄上沾满了许多花瓣。
唯有一张画,画面上不见花草,却只有 几只蝴蝶绕着马蹄飞舞。
2.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什 么? 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 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 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 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 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 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 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 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 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 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 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酝酿(或酿造)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 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 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 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 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 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 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 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 一嘴渣子。”
雨
中
赵丽宏 傍晚,天边飘来了一朵暗红色的云。天还没落黑, 就淅沥淅沥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汹涌 的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 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的飘。过往的 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一群刚刚放学的孩 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