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第1课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高一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班级:__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识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理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机制体制重要性,坚定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阐释不同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和价值。

·法治意识:通过国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强法治意识。

【话题导入】由“幸福”说起【必备知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一、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按劳分配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请写出2~3个关键词)2.原因:(1)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_______________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2)重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提高_________,有利于促进__________。

3.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_____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要素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分配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_________的尊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尊重。

(2)有利于完善___________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什么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人教课标版高中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1

人教课标版高中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1【学习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两者的关系。

(2)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效率优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运用: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正确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3)如何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

2、学习难点:(1)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课前预习】(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2.按劳分配()地位:是中的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决定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和,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与自己付出的和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动,激励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的发展。

(3)按劳分配作为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和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地位,决定了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居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生产要素分配:(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管理等)2.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1)(2)有利于【合作探究】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分配制度改革时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群众财产性收入是指房屋租金、存款利息、债券收益、股票收益、基金收益等。

(1)请说明扩大群众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属于何种分配方式?(2)为什么我国允许这种分配方式的存在?【课堂检测】1、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A.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管理要素分配C.按劳动成果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3、按劳分配适用的范围是()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公有制经济4、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生产关系上看是由()决定的。

高一政治:3.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导学案(人教版必修1)

高一政治:3.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导学案(人教版必修1)

政治:3.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人教版必修1)知识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情景诱思某国有企业改革前实行大锅饭体制,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曾经出现过某科研成果奖全厂人均15.7元的笑话。

由于机制不灵,造成人浮于事,产品老化,企业濒临破产。

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以打破铁饭碗,破除平均主义为突破口,实行分配制度改革,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工厂面貌焕然一新。

后来,企业通过改制变成国有独资的公司,公司领导层实行年薪制,各种工资、补贴加起来,收入是一线工人的几十倍,而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工资并未增加多少,收入差距的拉大,造成了人心失衡,企业的效益出现下滑。

思考(1)想一想,该企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2)上述材料中的收入状况,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知识归纳1.关于“按劳分配”的误区(1)按劳分配是对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必要的扣除后进行的。

之所以对社会总产品作一定的扣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积累,要扣除生产成本、企业利润留成和上缴国家的税收利润等。

(2)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①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其重要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表面看来,似乎只要劳动者付出了等量的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其实不然。

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能完全一样,盈利状况也不相同,可分配的消费品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里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其分配所得也不可能相同。

等量劳动获得等量的报酬的情形只存在于同等经营状况的企业里,这并不违背按劳分配的本意。

2.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1)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谋生的手段。

(人教版)高中政治 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 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 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点能级及要求】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A)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A)【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2、懂得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了解我国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4、了解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高效预习】1、按劳分配是________ 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进行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_____,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____决定的。

(1)_____________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_;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____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_____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_、、、________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即按生产要素分配)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____________的尊重,对、、和的尊重。

【重难点剖析】按劳分配的含义、原因和意义:【问题探讨】小明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会计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工程师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包子店,虽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错;三叔与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小明的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

说一说,小明家人是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的?对你有什么启示?【课堂训练】一、判断题:1、我国的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

()2、我国劳动者的一切收入,都受国家保护()二、单项选择题3、按劳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知识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研读教材】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范围: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2)对象:个人消费品。

(3)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1)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2)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劳分配的性质与地位(1)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地位:在我国所有制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探究材料】同学甲乙和丙共同欣赏一幅漫画。

同学甲感慨道: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悬殊,不能再实行按劳分配了,必须实行平均分配,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同学乙反驳道:实行平均分配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同学丙思考了一下,对其他同学讲了一番道理,其他同学点头称是。

丙同学会讲些什么道理呢?【提示】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核心归纳】1、正确理解按劳分配(1)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2)范围------公有经济(3)对象-------个人消费品(4)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5)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体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2、正确区分“两个原因”(1)我国实行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情境引入:朝三暮四马戏团即将开演,饲养员拿着7个桃子对即将登场的猴子说:今天好好干,早上给吃三个,下午吃四个,猴子听见后,撇撇嘴一动不动。

饲养员想后又说:早上给吃四个,下午给吃三个,怎么样?猴子听后,活蹦乱跳,直奔表演场地。

探究:这则成语故事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基础知识梳理(识记)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分配形式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2、我国的分配制度是()3、我国公有制经济中实行的分配方式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1)我国公有制经济实行的分配方式是();(2)该种分配方式的基本内容是:*分析:①公有制经济中,实行的是否全是按劳分配呢?②在农村,承包土地、鱼塘、森林所获得收入属于按()分配;出租、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入是否属于按劳分配?4、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2)(3)5、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1)(2)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采用的分配方式是()和()。

2、个体经济的分配方式是()。

其特点:()3、私营经济的分配方式是();生产要素包括: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是:★知识体系的归纳:★巩固练习(5—10分钟)选择题:1、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A.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 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是()A 按劳分配B 按管理要素分配C 按劳动成果分配D 按劳动要素分配3、按劳分配适用的范围是()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公有制经济4、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5、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有()①它只是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形式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A. ③④B. ②④C. ①②D. ①④6.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导学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学习目标】(同学们,请认准目标,把握方向,相信你会事半功倍!) 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重点难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就要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什么是按劳分配?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分别是什么?按劳分配的地位如何?(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对待这部分收入?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和意义、原因分别是什么?二、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让你获益更多!)案例一:小王在马路边开了小店,月收入3000元案例二:小刘是水利局职员,这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有炒股,赚了不少钱案例三:小高是一国企的工程师,除了工资我还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案例四:小花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每年也有不少的收入(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2)小王、小刘主要是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3)小高、小花主要是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网络构建】【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阶段与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原则是()A.按资本要素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C.按劳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A.我国社会主义初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3.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A. 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B. 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 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D. 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4.某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入,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构成。

高一政治(人教版 必修一)导学案:3.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一政治(人教版 必修一)导学案:3.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课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时间: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回顾: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一)引入新课思考问题:七个人同吃一锅粥,有下列分粥的方法:拟定有一人来分,结果是那个负责分粥的人,自己碗里粥最多;七人轮流分,将分粥的权力公平分散了,可是在一周中,每天总是只有那持勺的一人喝饱吃足,其他6人则饿肚子;公选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分,开始时基本公平,慢慢地,他自己以及会溜须拍马的人的碗里就多了起来;成立“分粥委员会”与“监督委员会”共同来抓,开始还不错,后来两个委员会因意见不一互相扯皮,等到“取得共识”,粥全凉了……那么如何分才是最好的?才能体现公平?答案:规定分粥的人必须最好拿,这样为了自己不吃亏,他肯定要分的公平、均匀。

结论:分配方式或分配制度的好坏,公平与否,至关重要。

同样,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制作大的蛋糕固然重要,而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

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整个财富的增加,又取决于财富的分配方式。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直接影响到广大劳动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进行新课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析点拨: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

(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看)3分钟5分钟10分钟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从必要性、重要性来看:从两个角度思考:从劳动者自身角度、从社会制度的角度。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总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根本原因(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炒股 私企工人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出租房屋
分配方式
(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易拉大个人收入差距,为什么我国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四)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 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
一.生产决定分配
2
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合法收入,也并不是所有的非劳动收入都是非法收入。国家 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可以提高经济效率,易拉大收入差距但不会导致两 极分化。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依法实施的,我国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 参与收益分配,并对过大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如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 高收入等,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两极分化。由此可见,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不 会导致两极分化。 四.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与联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探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经济意义。
【总结提升】
5
第七课第 1 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答案
【自主学习】
一、体系构建
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个人消费品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 ④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 产力发展水平 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⑥资本 ⑦技术 ⑧有利于让创造 财富的源泉涌流 ⑨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6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重要性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 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 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注意: (1)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 于非按劳分配,因此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中不都是按劳分配。 (2)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 (3)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不一定都属于按劳分配。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 奖金和津贴属于按劳分配,私营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属于按生产要素中 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作用、地位分别是什么?
3.生产要素的种类有哪些?
4.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1
(二)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家庭成员 李明本人 李明妻子 李明儿子 李明女儿 李明母亲
收入来源 承包集体土地 公务员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第 1 课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
学习建议
1.明确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内容。 1.联系现实生活实例,会区别不同的分配方式。
2.掌握按劳分配的性质、地位及原因。2.通过把握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分析按劳分配的原因及意义。
3.理 解 按 生 产 要 素 分 配 的 种 类 及 意 3.通过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关系,把握生产
二、自主探究
(一)问题导航 答案略 (二)李明本人:按劳分配; 李明妻子:按劳分配; 李明儿子:按生产要素(资本) 分配; 李明女儿:按生产要素(劳动)分配; 李明母亲:按生产要素(土地)分配; (三)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对市场经 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知识、人才、创新的尊重。 ②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经济发展。 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易拉大个人收入差距,但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相关手段把收入 差距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四)困惑扫描 答案略
【合作探究】(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共研共究,交流展示。)
2016 年 11 月 7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 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迅速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关注。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实行增加知识价值为激励导向的分配政策,不断激 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意见》 着力完善推动形成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收入分配上的自主 权,发挥科研资金、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技人员的长期激励作 用,允许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等。
比较
名称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适用范围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 区 体现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 ①均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主要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表现 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所得,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 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3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配 按技术、信息等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技术(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 让等)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或房屋的租金等)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存在条件
适用范围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 公有制经济 劳动数量和质量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决定因素
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
必要性
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
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指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人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土 地承包经营权受让人的行为。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人从流转中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利于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同时还可以使城 市的资金、科技、设备等生产要素流到农村,加快农业的现代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五.知识拓展 1.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
4
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 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 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2007 年 10 月,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 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虽然只占比大约在 2%左右, 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 ①有利于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承认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 配。 ②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③有利于增加科研人员的收入。 ④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按 客观要求

⑧__________

积极

⑨__________
作用

推动经济发展

配 易拉大收入差距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 速记忆。)
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实行这种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义。
要素参与分配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
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公有制经济:范围

②对象 按
③前提 劳 分
④物质基础 配
⑤直接原因
主体:地位
决定 我国的分配制度
劳动
⑥__________ 生 种类

⑦__________

管理等
素 是发展社会主市场经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