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第二版)
统计过程控制SPC第二版

例如,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机 器设备带病运转;操作者违反操作规程; 测量工具带系统性误差,等等。由于这些 原因引起的质量波动大小和作用方向一般 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或倾向性,因此比较容 易查明,容易预防和消除。又由于异常波 动对质量特性值的影响较大,因此,一般 说来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允许存在的。
是
否
np或p图 p图
关心的是 单位零件缺陷数吗?
是
样本容量 是否恒定?
是
否
C或U图 U图
二、控制图
计量型控制图
二、控制图 计数型控制图
二、控制图 4、控制图应用的二个阶段
从生产过程中,定期抽取样本,测量各样 本的质量特性值,然后将测得的数据加以 统计分析,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 态,从中发现过程异常原因(特殊原因), 从而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使过程恢复到正 常稳定受控状态。
预防与检测
检测——容忍浪费
在生产部门,通过检查最终产品并剔除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的总是不合格。 在管理部门,经常靠检查或重新检查工作来找出错误 这实质上是“死后验尸”,造成时间和材料等的浪费
计数型:通常是指不用仪器即可测出的数 据。计件如不合格件数;计点如PCB上的 漏焊数、溢胶数等
计量型 计数型
计件型 计点型
二、控制图 2、控制图的构成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1
2
3
4
点落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9.7%
5
6
7
8
9
+3
Average
-3
10
二、控制图
▪ ……
二、控制图
计数型控制图
不良率控制图(P图) 不良品数控制图(Pn图) 缺陷数控制图(C图)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U图)
SPC培训教材(第二版)

统计预测
检验+SPC
全面质量管理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系统保证
SPC、TQM 6Sigma…
在品质管理发展过程中,SPC 是品质保障的重要工具!
6
客户及标准体系对SPC应用要求
客户要求
-全球产业链之中,供应商必须采用SPC控制其制程; -要求供应商提供过程数据和过程能力;
体系标准要求
-ISO9000、TS16949、QS-9000认证的关键部分; -减少过程不稳定,提高产品质量;
过程品质改进需要
-解决品质顽症,促使工作流的改进; -适应新的生产节拍;
7
工厂SPC应用现状分析
行业内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工艺和质量的管 控水平不足,影响企业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
外部市场的竞争以及客户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劳动力、生产资源成本不断攀升,降低生产和质量成本成为企
「ISO9000」要求为客戶提供合格的产品,只有稳定而一贯的「过程」与 「系统」,才能保证长期做出合格的产品。然而,如何检核此一贯「过程」 与「系统」仍然稳定的存在?这必须仰赖SPC来发挥功能。
5
质量管理与SPC的关系
质量检验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人来保证
事后把关
统计质量控制 20世纪40-50年代
---改变操作 如:培训操作人员、变换输入材料等; ---改变设计 如:设备、沟通方式和相互关系、过程整体设计等; 对输出采取措施:探测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产品,而没有处理过程中根本问 题,可能会持续的对产品进行100%挑选、返工等,直到过程改善了。
2
课程大纲
• 第1章 持续改进和统计过程控制 • 第2章 控制图
03.-SPC(第2版)

普通原因
Common Cause
1.大量之微小原因所引起,不可避免
2.不管发生何种之普通原因,其个别 之变异极为微小
3.几个较代表性之普通原因如下: (1)原料之微小变异 (2)机械之微小振动
(3)仪器测定时不十分精确之作法
4.实际上要除去过程上之普通原因, 是件非常不经济之处置
特殊原因 Special Cause
第3355页,共142页。
建立控制图的四步骤
A收集数据 B计算控制限 C过程控制解释
D过程能力解释
36 第36页,共142页。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 建立适用于实施的环境 • 定义过程
• 确定待管理的特性,考虑到
–顾客的需求 –当前及潜在的问题区域
requirements!!!—被BOSS训斥的痛苦!!!
第1122页,共142页。
控制线管理的益处
LSL
UCL LCL Very Centered
USL
变异是我们的敌人
潜在不良出现
不良品已经产生
Spec
第1133页,共142页。
正态分布特征
• 测定平均值 • 在中心线或平均值两侧呈现左右对称之分布
16 第16页,共142页。
正态分布与两种变差原因
→两种变差原因及两种过程状态
如果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随着时间 的推移,过程的输出形成一个稳定的分
布并可预测
受控 如果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出不稳 定
尺寸
不受控
17 第17页,共142页。
时间
时间
目标值线
预测
目标值线
?
变差的普通原因 V.S.特殊原因
1.一个或少数几个较大原因所引起,可以避免
统计过程控制(SPC)—培训教材(第二版)

过程设计 和开发
产品和 过程确定
反馈、评定 和纠正措施
样件制作
试生产
批量生产
7、“过程分析(乌龟图)”在统计过程控制(SPC)中的运用: 过程分析(乌龟图)审核工作表
使用什么方式进行 ⑤
(材料/设备/装置)
填写机器(包括试验设备),材 料,计算机系统,过程中所使用
的软件等的详细说明
由谁进行? ⑥
(能力/技能/知识/培训)
2、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定义: 使用诸如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制造过程或
其输出,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为达到并保持统计 控制状态从而提高或改进制造过程能力。
3、 ISO/TS 16949:2002体系对 SPC 的要求: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铸造不良情况检查表
项目 地点
日期 废品数 不良分类
欠铸 冷隔 小砂眼 粘砂 其他 合计
铸造质量不良 质检科
1月 2月
224 258
240 256
151 165
75
80
14
18
704 777
收集人 XXX 日期
记录人 XXX 班次
2000年1月-6月
3月 4月 5月
356 353 332
283 272 245
统计过程控制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一、统计过程控制(SPC)概述
1、统计过程控制(SPC)的概念: 指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过
程控制)的英文简称。 S ( Statistical ) 统计 P ( Process ) 过程 C ( Control ) 控制
SPC手册第二版

I S O/T S16949:2002统计过程控制S P C(培训资料仅供参考)统计过程控制(S P C)参考手册第二版,2005年7月出版1992年版第二次印刷, 1995年3月印制 (仅新封面)?1992、?1995、?2005版权由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中文繁体版台湾地区总经销品士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台北市111忠诚路二段58号4楼电话:+886 2 2833 2112,传真:+886 2 2833 2119g.twtw中文简体版大陆地区总经销北京品士质量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9号坤讯大厦1107室电话:+86 10 8232 2089 , +86 10 8232 7247传真:+86 10 8232 2070Email:info@AIAG服务专线:+1 248 358 3003第二版前言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 AIAG)支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应商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统计过程控制(SPC)工作组所开发的。
负责第二版的工作小组准备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Delphi公司、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Omnex公司和Robert Bosch公司的质量和供应商评定人员与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合作组成的。
特别工作组的任务是将在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自的供应商评定系统中使用的参考手册,报告格式和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据此,任何供应商可以利用本手册来建立与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中任一个供应商评定系统要求相应的信息。
第二版编制了自1991年原有的手册出版后汽车工业行业SPC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变动。
本手册是对统计过程控制的一种介绍。
它并不意图去限制适用某特定过程或商品的SPC方法的发展。
SPC2精品文档

• 一种在第一步就可以避免生产无用的输出,从 而避免浪费的更有效的策略是——预防。
• 对许多人来说预防的策略听起来很明智,甚至 是显然的。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口号“第一次就 把工作做好”。但光有口号是不够的。所要求 的是理解统计过程系统的各个要素。下述课程 介绍了这些要素,并可以看成是下列问题的答 案:
10
ISO/TS16949与SPC
• 7.2.2.2 组织制造可行性 • 7.3.6.3 产品批准过程 • 7.5.1.3 作业准备验证 • 7.6.1 测量系统分析 • 8.1.1 统计工具的确定 • 8.1.2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 • 8.2.2.2 制造过程审核 • 8.2.3.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8.5.1.2 制造过程的改进
7
1 引言
• 什么是SPC?
SPC是统计过程控制的英文缩写,就是利用 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 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这里的统计技术泛 指任何可以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而以20世纪 20年代美国W.A.休哈特(W.A.Shewhart)创立的控 制图理论为主。其他统计技术如:排列图,直 方图,因果图,检查表,相关图,运行图,关 联图,亲和图,箭图,树状图,关键路径法, 矩阵图,数据矩阵图,试验设计等。
3
目录
1 引言
2 有关的概率知识 2.1 随机现象 2.2 两类随机变量 2.3 有关随机变量的分布 2.4 抽样试验 2.5 中心极限定理 3 统计过程控制原理 3.1 过程 3.2 两种过程控制模型和控制策略 3.3 两种变差原因及两种过程状态 3.4 控制图原理的第二种解释 3.5 控制不足和过度控制
• 3 使学员了解在SPC中应用的概率和统计知识; • 4 使学员掌握控制图原理; • 5 使学员掌握概率、均值、标准差、变差、稳
PZGLI007-SPC培训1093771

控制与能力
过程能力由造成变差的普通原因来确定,它代表过程 本身的最佳性能。它与规范无关
通常以:以6 σ表示
过程性能系过程总的输出以及与它们要求的关系即与 规范的关系,而不管过程变差。 通常以PP表示
总均值:
X X1 X2 Xk k
过程类型 统计受控
能力
可接受
不可 接受
受控 不受控
1类
3类
2类
4类
过程指数
过程指数必须来源于统计受控状态的过程所产生的数 据,它是过程的预测工具
过程指数类别 一类:使用子组内变差估计进行计算 如:S(PPK) 二类:使用过程变差估计值来计算 即â(CPK)
建立不同的指数的原因
● 没有一种指数可以广泛地应用所有过程中 ● 没有一个过程可以仅用一个指数来描述
注意 ● 所有的指数都有不足之处且可能产生误导 ● 因此对计算指数的数据应适当的解释 驱动其 可靠性
第一章:F节 过程改进循环及过程控制
P24页 图1.4
1、分析过程 APQP中很多方法可以用于分析过程如: ● 小组会议; ● 过程评审; ● 开发人员沟通; ● FMEA等。
2、维护(控制)过程 过程处于较好状态下的维持,应监控影响过程变
不受控的点或为不正常的模式和趋势(见第二章 D节) 识别和标注特殊原因(极差图) 事件日志为我们提供原因的分析输入
案例 P61页 图Ⅱ.6
(4)重新计算控制限
剔除异常点/排除特殊原因 完成纠正措施后重新抽样 根据新样本的数据重新计算控制限重复(2)(3) 直至稳定
总结
后面我们将通过X--R图分析作出控制图功能 的描述; X- -R图所体现的概念适用于所有控制图,数 据越大,单个分组特殊原因的错误信号的概 率会增加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统计过程控制(第二版)

特殊原因(通常也称可查明的原因)指的是这样的因 素,它们引起的变差仅影响某些过程输出。这些因素通常 是间歇发生的、不可预测的。特殊原因的信号是:一个或 多个点超出控制界限,或在控制界限内的点出现非随机的 模式。除非变差的所有特殊原因都被识别出来并且采取了 措施,否则它们将继续以不可预测的方式来影响过程的输 出。如果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 输出将不稳定。
17
控制图系数表
n系数 d2 1/d2 d3 m3 A2 A3 m3A2 D3 D4 A10 C2 C4 1/C4 C5 E2 B3 B4 B7 B8 A9
2 1. 128 0. 8862 0. 8931 . 0001 . 8802 . 659 1. 880
3. 267 2. 00 0. 564 0. 70791. 2533 0. 426 2. 660
许多工业过程的输出服从正态分布 (有时即使输出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 但其子组平均值趋向于正态分布) 。而且 正态分部是许多过程能力确定的基础。
2
数据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μ,σ),平均值为μ,标准差为σ。
我们希望是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3
4
控制图—过程控制的工具
1924年,美国贝尔试验室的休哈特 (W.A.shewhart)博士首创控制图, 其依据的是正态分布的重要结论。从 那时起,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 日本,成功地把控制图应用于各种过 程控制场合。经验表明:当过程出现 变差的特殊原因时,控制图能有效地 引起人们注意;控制图还能帮助人们 分析并减少由普通原因引起的变差。
下运行,可继续使用控制图作为监控工具,也可计算过程 能力。如果由于普通原因造成的变差过大,则过程不能生 产出始终如一的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则必须调查过程本 身,而且一般来说必须采取管理措施来改进系统。必须不 断地对过程的长期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现行的控制图进 行周期的、系统的评审,可以完成这一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手册所描述控制图的选用程序第Ⅰ章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控制概述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为了事业昌盛,我们——汽车制造商,供方及销售商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
我们必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供产品及服务。
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地在价值上得以改进。
我们必须重视内部以及外部的顾客,并将顾客满意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确保不断改进及使用有效的方法。
本手册涉及到第二个领域的某些要求。
它描述了能使我们致力于的改进更有效的几种基本的统计方法。
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
本手册的对象是见习生以及刚开始从事统计法应用的管理人员。
对于现在正在应用更先进技术的人员,本手册也可作为他们学习这些基本方法的参考文献。
本手册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基本方法。
附录H所列的参考文献或手册中阐述了其他的基本方法(例如:检查清单、流程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及一些先进的方法(如其他控制图、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书所述的基本统计方法包括与统计过程控制及过程能力分析有关的方法。
本手册的第1章阐述了过程控制的背景知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变差的特殊及普通原因,并介绍了控制图,这个用来分析及监控过程非常有效的工具。
第Ⅱ章描述了构造和使用计量型数据控制图表(定量的数据,或测量)的 -X—R,-X—s图,中位数图以及X—MR(单值及移动极差)图。
这一章还介绍了过程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的指数及比值。
第Ⅲ章介绍了用于计数型数据(定性数据或计数值)的几种控制图:p图、np图及u 图。
第Ⅳ章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并列举了适当的例子。
附录包括分组及过度调整的例子,如何使用控制图的流程图、常数及公式表、标准正态分布以及可复制的空白表等。
术语索引给出了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及符号的解释,参考文献一节向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在开始讨论之前,需进行六点说明:1.收集数据并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它们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对读者的过程不断加深理解。
当—个没有任何改进的技术专家是很容易的。
增加知识应成为行动的基础; 2.研究变差和应用统计知识来改进性能的基本概念适用于任何领域,可以是在车间中或办公室里。
例子有:机器(性能特性)、记帐(差错率)、总销售额、浪费分析(废品率)、计算机系统(性能特性)及材料管理(运送时间)。
本手册重点放在车间应用中。
鼓励读者参考附录H中的参考文献应用于行政管理及服务中;3.SPC代表统计过程控制,不幸的是在北美统计方法常用于零件而不是过程。
应用统计技术来控制输出(例如零件)应仅仅是第一步。
只有当产生输出的过程成为我们努力的重点,这些方法才能在改进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发挥作用;4.尽管本书的每一点是通过已完成的例子来说明,要真正理解这些知识需要进一步与过程控制实际相联系。
研究读者自己的工作场所或相似部门中的实际例子是对本书的重要补充。
然而,现有的过程信息不能代替实际工作经验;5.本书可看成应用统计方法的第一步。
它提供从经验中得到的法则,这些法则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
然而,还是存在不能盲目使用这些法则的例外。
本手册不能满足初学者对统计方法和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的需要,我们鼓励读者寻求正规的统计学教育。
在读者的过程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已经比本手册所述的内容更先进的地方我们也鼓励读者向具有一定的统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人员请教。
以便了解其它技术;6.测量系统对合适的数据分析来说很重要,并且在收集过程数据之前就应很好地了解它们,如果这样的一个系统缺少统计控制或他们的变差占过程数据总变差中很大比例,就可能作出不适当的决定。
在手册中,假设该系统处于受控状态并且对数据的总变差没有大的影响。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这些内容读者可参考AIAG出版的测量系统分析(MSA)手册。
过程控制的需要检测——容忍浪费预防——避免浪费第1节预防与检测过去,制造商经常通过生产来制造产品,通过质量控制来检查最终产品并剔除不符合规范的产品。
在管理部门则经常靠检查或重新检查工作来找出错误,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使用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浪费的,因为它允许将时间和材料投入到生产不一定有用的产品或服务中。
一种在第一步就可以避免生产无用的输出,从而避免浪费的更有效的方法是——预防。
对许多人来说预防的策略听起来很明智,甚至是显然的。
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口号“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
”但光有口号是不够的。
所要求的是理解统计过程控制系统的各个要素。
下述七节介绍了这些要素,并可以看成是下列问题的答案:・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第2节)・变差是如何影响过程输出的?(第3节)・统计技术是如何区分一个问题实质是局部的还是涉及到整个系统的?(第4节)・什么是统计受控过程?什么是有能力的过程?(第5节)・什么是持续改进循环?过程控制对哪一部分起作用?(第6节)・什么是控制图?如何使用?(第7节)・使用控制图有什么好处?(第8节)学习以上材料时,读者可以查阅附录G的术语索引对关键术语和符号的定义。
第2节过程控制系统一个过程控制系统可以称为一个反馈系统。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类反馈系统,但也存在不是统计性的的反馈系统。
下面讨论这个系统的四个重要的基本原理。
1.过程所谓过程指的是共同工作以产生输出的供方、生产者、人、设备、输入材料、方法和环境以及使用输出的顾客之集合(见图1)。
过程的性能取决于供方和顾客之间的沟通,过程设计及实施的方式,以及运作和管理的方式等。
过程控制系统的其他部分只有它们在帮助整个系统保持良好的水平或提高整个过程的性能时才有用。
2.有关性能的信息通过分析过程输出可以获得许多与过程实际性能有关的信息。
但是与性能有关的最有用的信息还是以研究过程本质以及其内在的变化性中得到的。
过程特性(如温度、循环时间、进给速率、缺勤、周转时间、延迟以及中止的次数等、是我们关心的重点。
我们要确定这些特性的目标值,从而使过程操作的生产率最高,然后我们要监测我们与目标值的距离是远还是近,如果得到信息并且正确地解释,就可以确定过程是在正常或非正常的方式下运行。
若有必要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校正过程或刚产生的输出。
若需要采取措施,就必须及时和准确,否则收集信息的努力就白费了。
3.对过程采取措施通常,对重要的特性(过程或输出)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它们偏离目标值太远是很经济的。
这样能保持过程的稳定性并保持过程输出的变差在可接受的界限之内。
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变操作(例如:操作员培训、变换输入材料等),或者改变过程本身更基本的因素(例如:设备需要修复、人的交流和关系如何,或整个过程的设计——也许应改变车间的温度或湿度)。
应监测采取措施后的效果,如有必要还应进一步分析并采取措施。
4. 对输出采取措施如果仅限于对输出检测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产品,而没有分析过程中的根本原因,常常是最不经济的。
不幸的是如果目前的输出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可能有必要将所有的产品进行分类报废不合格品或者返工。
这种状态必然持续到对过程采取必要的校正措施并验证,或持续到产品规范更改为止。
很显然,仅对输出进行检验并随之采取措施不能代替有效的过程管理。
仅对输出采取措施只可作为不稳定或没有能力的过程的、临时措施(见第5节)。
因此,下面的讨论的重点将放在过程信息收集和分析上,这样可以对过程本身采取纠正措施。
第3节变差的普通及特殊原因为了有效地使用过程控制测量数据,理解变差的概念是很重要的,见图2所示。
没有两件产品或特性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任何过程都存在许多引起变差的原因。
产品间的差距也许很大,也许小得无法测量,但这些差距总是存在。
例如一个机加工轴的直径易于受到由于机器(间隙、轴承磨损)、工具(强度、磨损率)、材料(直径、硬度)、操作人员(进给速率、对中准确度)、维修(润滑、易损零件的更换)及环境(温度、动力供应是否恒定)等原因造成潜在的变差的影响。
再举一个例子,处理一张发票所需的时间随着人们完成(项目)不同的阶段,他们所用设备的可靠性,票据本身的准确性及易读性,所遵守的规程及办公室中其他工作量的不同而不同。
过程中有些变差造成短期的、零件间的差异——例如机器及其固定装置间的游隙和间隙,或记帐人员工作的准确性等。
另外,一些变差的原因仅经过相当长的时期后对输出造成影响,可能是随着刀具或机器的磨损或是规程发生有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变化,或是诸如动力不稳定等的环境的改变。
这样,测量的周期以及测量时的条件将会影响存在的变差的总量。
从最低要求的角度来看,总是将变差问题简单化。
位于规定的公差的范围的零件是可接受的,超出规定公差范围之外的零件是不可接受的;按时完成报告是可接受的,迟缓的报告是不能接受的。
然而,在管理任何一个过程减少变差时,都必须追究造成变差的原因。
首先是区分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虽然单个的测量值可能全都不同,但形成一组后它们趋于形成一个可以描述成一个分布的图形(见图2),这个分布按下列特性区别:・位置(典型值);・分布宽度(从最小值至最大值之间的距离);・形状(变差的模式——是否对称、偏斜等)。
普通原因指的是造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的且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受统计控制”,或有时简称“受控”。
普通原因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统的偶然原因。
只有变差的普通原因存在且不改变时,过程的输出才是可以预测的。
特殊原因(通常也叫可查明原因)指的是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整个)过程的分布改变。
除非所有的特殊原因都被查找出来并且采取了措施,否则它们将继续用不可预测的方式来影响过程的输出。
如果系统内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出将不稳定。
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过程分布的改变有些有害,有些有利。
有害时应识别出来并消除它,有利时可识别出来并使其成为过程恒定的一部分。
对于一些成熟的过程(例如经过几次不断改进的循环后的过程),顾客可能给予特许让一贯出现特殊原因的过程进行下去,这样的特许通常要求过程控制计划能确保符合顾客的要求并且保证过程不受别的特殊原因的影响。
(见第5节)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局部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实施・大约可纠正15%的过程问题对系统采取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大约可纠正85%的过程问题第4节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在上面讨论的两种变差以及可能采取的减少它们的措施*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
简单的统计过程控制技术能检查变差的特殊原因。
发现变差的特殊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通常是与该过程操作直接有关人员的责任。
尽管有时纠正时要求管理人员介入,但解决变差的特殊原因通常要求采取局部措施。
这一点在早期的过程改进中尤为重要。
当某人对特殊原因成功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后,其余的问题通常要求采取管理行动而不是局部措施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