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税负率计算公式

税负率计算公式

税负率计算公式税负率是指税收占收入的比例,是衡量税收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为:税负率 = 税收 / 收入。

其中,税收是指政府从个人、家庭或企业收取的各种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收入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各种经济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利润、股利等。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简单明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税收的种类和税率会影响税负率的计算。

不同类型的税收对经济主体的影响不同,税率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税负率的大小。

其次,收入的计算范围也会影响税负率的计算。

如果只考虑工资收入而不考虑其他形式的收入,得出的税负率可能会偏高;反之,如果将所有形式的收入都计入,得出的税负率可能会偏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税收和收入的范围。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还可以进一步拆分为不同层次的税负率。

例如,个人所得税负率可以分为边际税负率和平均税负率。

边际税负率是指单位增加收入所应缴纳的税额与增加收入的比率,是衡量税收对个人劳动收入的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平均税负率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税负水平,是衡量纳税人整体税负情况的指标。

企业所得税负率也可以分为平均税负率和边际税负率,用来衡量企业税负的不同方面的情况。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政府监控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计算税负率,政府可以了解税收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程度,从而调整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税负率的计算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了解自己的税负水平,从而合理规划财务,优化税务筹划,降低税负压力。

最后,税负率的计算还可以帮助学者和研究人员了解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税负率的计算公式简单明了,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通过计算税负率,可以帮助政府、个人和企业了解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从而合理调整税收政策,优化个人和企业的税务筹划,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增值税企业税负率计算

增值税企业税负率计算

增值税企业税负率计算
从理论上讲,增值税的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率就是法定的征收率3%。

但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绝不是名义上的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名义税率17%和13%,具体计算如下: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各行业税负测算标准

各行业税负测算标准

税负计算及各行业税负一览表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行业平均税负率1%左右(商业企业1.5%左右)。

目前一般指增值税: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3%除以销售收入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3%或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如下: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注2: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补充知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优惠退税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即国家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或扩大某种经济活动而给予的税款退还。

通常包括出口退税、再投资退税、复出口退税、溢征退税等多种形式。

什么是“免、抵、退”: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期内因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的税额,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后,予以退税。

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下面列示各行业的具体的税负率。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税负有比例的、累进的、累退的三种形式。

比例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累进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累退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是:税负率= 应交增值税/ 销售收入。

即税负率= 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税)×100%。

税负即税收负担,是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

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实际远远低于该比例。

具体计算:税负率= 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期初留抵进项税额+ 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金,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 退税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

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 税负了。

另外对于免税及出口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比例为6 %。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称为税负率。

实务中,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是不一样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般纳税人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1、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企业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如果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2、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如果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3、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4、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如果企业应纳税额连续三个月等于0,该企业异常。

5、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分析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当期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全部进项税额×100%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连续两个月大于60%(特殊行业除外),该企业申报异常。

6、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化分析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动率=当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上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100%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大于1.5或小于0.5,该企业申报异常。

税负率如何计算

税负率如何计算

税负率如何计算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的⽐率。

税负有⽐例的、累进的、累退的三种形式。

⽐例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不随收⼊的变化⽽变化;累进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随收⼊的增加⽽增加;累退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随收⼊的增加⽽下降。

税负率的计算⽅法是: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

即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税)×100%。

税负即税收负担,是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净额的百分⽐。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的⽐例。

对⼩规模纳税⼈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对⼀般纳税⼈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实际远远低于该⽐例。

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的⽐例,但如果是出⼝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收⼊和免税收⼊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适⽤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

以上公式是通⽤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另外对于免税及出⼝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例为6%。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一、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例: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当月购进材料取得专用发票不含税金额100万,税额13万,当月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150万,销项税额19.5万,本期发生费用10万。

解析:
增值税:19.5-13=6.5万
附加税:6.5*12%=0.78万
印花税:(100+150)*0.03%=0.08万
营业利润:150-100-0.78-0.08-10=39.14万
企业所得税:39.14*25%=9.97万
税费总合计:6.5+0.78+0.08+9.78=17.15万
增值税税负率=6.5/150*100%=4.33%
所得税税负率=9.79、150*100%=6.53%
综合税负率=17.15/150*1000%=11.43%
二、税负率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率=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税负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的计算方法,税负率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在实务操作中,有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的企业,计算公式则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该计算方法计算简单,取数容易,直观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的实际税收负担情况(以下称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为实际税负率)。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材料成本都相同、发票开具和取票情况都正常的情况下,实际税负率也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时高时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有高有低,相互之间不可比,降低了实际税负率指标的评估价值。

造成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因素:
1、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不论当期材料是否实际耗用,只要购进入库并认证通过便可抵扣,不体现会计核算中销售与成本的配比性原则,存货的变动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2、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企业单证收齐才计算免抵退,免抵税额的产生类似于政府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实现销售与收齐单证有一定的时间差,单证收齐的进度快慢也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为体现增值税税负率这个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克服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缺点,就必须消除以上两个因素对实际税负率的影响。

我们根据增值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计税原理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
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称为税负率。

实务中,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是不一样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般纳税人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1、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
企业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如果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2、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
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如果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3、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
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
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4、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
如果企业应纳税额连续三个月等于0,该企业异常。

5、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分析
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当期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全部进项税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连续两个月大于60%(特殊行业除外),该企业申报异常。

6、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化分析
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动率=当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上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大于1.5或小于0.5,该企业申报异常。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消息说说如何具体操作:
公式1.2 %=X÷Y,想控制1.2%的税负,就要交纳X元增值税,并要做Y元主营业务收入,可有两个变量怎么能控制税负呢?
还有一个公式Y=(上期留抵增值税+本期进项增值税)÷(17%-1.2 %)
我们把上述公式中的红字称为“本期可抵扣增值税”蓝字称为“预
计税负”则
Y=本期可抵扣增值税÷(17% - 预计税负)
例:
上期留抵100万增值税,本期已认证进项增值税100万,想要控制在1.2 %的税负,应当做多少主营业务收入?
套入公式得
Y =(1000000+1000000)÷(17%-1.2 %)
=2000000÷15.8%=12658227.85(元)
Y计算应纳增值税X =12658227.85×17%-2000000 =151898.73 (元) 税负率=151898.73÷12658227.85=1.2 %
将你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到12658227.85元就能达到1.2 %的税负了
有些会计人士在月底一衡量税负发觉高了就向下调销售收入,调过后发觉还不理想就继续调,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在月中旬结合进项发票情况合理控制制定税负,控制销售收入。

什么是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1]
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即指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内,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收总额与同期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或各项收入总额的比率。

[编辑]
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的公式[2]
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所交纳的各项税收总额占企业同期收入总额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 企业实际缴纳的各项税收总额
X 100% 企业同期收入总额
上述公式中,企业实际缴纳的各项税收总额包括各类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对国家财政所作的贡献,也反映了国家参与该企业生产成果分配的比例,因此是综合反映企业税收负担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类型企业或不同地区的企业的总体税负状况。

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对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进行分析,从而为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