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习题:2 诗两首(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2诗两首(课时2)(课后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1.2诗两首(课时2)(课后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

诗两首(课时2)课后练习【基础过关】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河畔/背叛青荇/行伍艳影/沿袭B.软泥/拘泥荡漾/跌宕榆树/逾越C.粉碎/萃取沉淀/碇石竹篙/枯槁D.清潭/坦荡浮藻/朝霞柔波/揉碎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是一个善于借鉴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留心古今中外诗坛,深文周纳。

B.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C.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D.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极具概括力的隽永的语言,匆匆一生的徐志摩,似乎也预示在这谶语般的诗句里。

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著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诗人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要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

4.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5.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两诗有共同特点,都是首尾两节大体相似而微有差异。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诗两首[联想天空]一、记忆词语训练(30分,每个词语3分,要求15分钟以内完成)训练提示:本栏目通过看图讲故事,注意记忆积累词语,发展联想、想象能力。

训练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请一面看图,一面读故事,记忆每句话中带着重号的词语,要求5分钟以内完成。

第二步:请看图自己讲故事,在每幅图下面练习写出带着重号的词语,要求5分钟以内完成。

第三步:请一面默念故事内容,一面记忆默写带着重号的3个词要求5分钟以内完成。

1、积累词语哀怨忧愁孤寂凄清凄婉迷茫[连词故事]在一个孤寂冷清....的雨天,一个撑着破烂雨伞的老妇彷徨在污水横流的街道上,充满哀怨忧愁....的脸上流淌着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据说她在寻找失踪已久的儿子,但找到的机会微乎其微,人们接触到的她的眼神都是凄婉迷茫....的。

[聚沙成塔]二、基础训练(25分,每小题5分,要求10分钟以内完成)2、下列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A 荡漾.(yàng)河畔.(pàn)颓圮.(pǐ)B 寂寥.(liào).彷.徨(páng)长篙.(gāo)C斑斓.(lán)笙.箫(shēng)漫溯.(shuò)D满载.(zǎi)浮藻.(zǎo)青荇.(xì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A寂寥彷徨彳亍迷茫B颓圮荡様斑阑彷徨C长蒿漫朔笙萧惆怅D清荇沉淀河泮凄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矛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优势“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1单元 第2课 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1单元 第2课 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

2诗两首本课话题——追求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在“我”的长久期待中,姑娘走近了“我”,却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

这眼光意味深长,是定格在诗人的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象,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是彷徨之情的真实流露。

“飘”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和倏然而过的感觉,隐含着诗人孜孜追求的执着精神。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在2016里约奥运会上,有一支来自不同国家的10名难民运动员临时组建的“难民代表团”,虽然连代表团的旗帜都没有,但在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旗帜是象征着和平与团结的奥林匹克五环旗。

升旗仪式上,现场的人给予了他们最热烈的掌声。

升旗仪式结束后,难民代表团的一位代表兴奋地在签名墙上写下:“愿和平与你同在。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表明,组建这样一支难民代表团的目的就是,对于全世界难民而言,这是一个希望的象征。

难民代表团里的绝大多数人和其他所有难民一样,几乎失去了自己的一切,没有宁静的生活,家破人亡,经历着虐待、饥饿、恐惧和生死考验,但他们依然坚强得跟钢铁似的,他们用自己的坚强在证明自己并非一粒无力的尘埃。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

他们从难民营里走出来,在这个世界大舞台上,用他们的眼睛在看世界,看我们。

而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看他们,我们带着更多的感动在看他们。

他们跟我们一样,胜利了会笑,失败了会哭。

但他们比我们更坚强,更热爱和平。

他们的坚强教会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强,都要坚守梦想。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

——叔本华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撑.着( ) 彷徨..( )( )..( )( ) 彳亍颓圮.( ) 河畔.( ) 荡漾.( )青荇.( ) 浮藻.( ) 沉淀.( )漫溯.( ) 斑斓.( ) 惆.怅( )【答案】chēnɡpánɡhuánɡchìchùpǐpàn yànɡxìnɡzǎo diàn sùlán chó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巷错误!(2)似错误!(3)载错误!(4)泥错误!(5)别错误!(6)悄错误!【答案】(1)xiànɡhànɡ(2)shìsì(3)zài zǎi(4)nínì(5)biébiè(6)qiāo qiǎo2.语境辨析法(7)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似.( )乎是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 )的。

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1.2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1.2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 诗两首A .彷.徨( ) 颓圮.( ) 比拟.( ) 漫溯.( ) B .彳亍.( ) 沉淀.( ) 长篙.( ) 笙.箫( ) 答案:A.pán ɡ pǐ nǐ sù B .chù diàn ɡāo shēnɡ2.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A .如法____制 河____金柳星辉斑____ 天上彩____B .悠长寂____ 一张一____民生涂____ 波光荡____答案:A.炮 畔 斓 虹 B .寥 弛 炭 漾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默默彳亍..着 彳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到了颓圮..的篱墙 颓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斑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招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寂静,空旷 (2)走走停停的样子 (3)坍塌,破败 (4)灿烂多彩 (5)摇摆,表示对诗人的欢迎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翻译家。

《雨巷》是他的成名作,1928年该诗在《小说月报》上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称号。

1929年出版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成为____________派的代表诗人。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1.2 诗两首过关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1.2 诗两首过关习题及答案

第2课诗两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A.彷.徨( ) 颓圮.( )比拟.( ) 漫溯.( )B.彳亍.( ) 沉淀.( )长篙.( ) 笙.箫( )答案:A.pánɡpǐnǐsùB.chùdiànɡāo shēnɡ2.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A.如法____制河____金柳星辉斑____ 天上彩____B.悠长寂____ 一张一____民生涂____ 波光荡____答案:A.炮畔斓虹B.寥弛炭漾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默默彳亍..着彳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到了颓圮..的篱墙颓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斑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招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寂静,空旷(2)走走停停的样子(3)坍塌,破败(4)灿烂多彩(5)摇摆,表示对诗人的欢迎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翻译家。

《雨巷》是他的成名作,1928年该诗在《小说月报》上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称号。

1929年出版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成为____________派的代表诗人。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现代诗歌2诗两首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现代诗歌2诗两首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2诗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河畔/背叛青荇/行伍艳影/沿袭B.软泥/拘泥荡漾/跌宕榆树/逾越C.粉碎/萃取沉淀/碇石竹篙/枯槁D.颓圮/妃子浮藻/急躁柔波/揉碎解析:A项,分别读pàn,xìng/háng,yàn/yán;B项,分别读ní/nì,dàng,yú;C项,分别读suì/cuì,diàn/dìng,gāo/gǎo;D项,分别读pǐ/fēi,zǎo/zào,róu。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间。

(2)儒学热是当今一大文学文化现象,从学者到民间,不乏追寻者。

但是也有些人只想凭借而揣摩得到儒学真谛,这是非常错误的。

(3)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启迪。

A.口传心授口诵心惟口耳之学B.口耳之学口传心授口诵心惟C.口耳之学口诵心惟口传心授D.口传心授口耳之学口诵心惟解析:“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口耳之学”,指从道听途说中所知道的一些浅薄的并非真正有益的学问。

“口诵心惟”,指一边读一边想它的意义和道理。

答案:D3.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运用的技巧,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B.徐志摩的创作成就与其性格经历密不可分,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造就了他的性格,传统教育和留学经历为他的诗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C.《雨巷》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给人朦胧美感的象征性意象。

D.从最早胡适的白话诗,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中国新诗一直在贯彻一个主题,即强调个人的独立、自尊、平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2.解读文本,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沉淀.( )长篙.( ) 漫溯.( ) 斑斓.( )满载.( ) 笙箫..( )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作品有《》《》《》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2),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3.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5.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着(zhǎng)彷.徨(páng)凄.清(qī)寂寥.(liáo)B.踟蹰..(chì chù)漫溯.(sù)满载.(zǎi)迷茫.(má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的(sì)笙.箫(shē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课时作业2 《诗两首》(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课时作业2 《诗两首》(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课时作业2诗两首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爱眉小札》。

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C.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重的文学样式。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称合乐的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D.徐志摩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②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③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诗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2 题。

随堂演练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节选用了“独自”“彷徨”“寂寥”“雨巷”“愁怨”等描绘情感的词语来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

B.第二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写出了“丁香一样的”姑娘美丽 的外表、芬芳的气味、忧愁的心情。

C.第二节中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和情感的表现力。

D.最后一节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对离别的无可奈何,隐含了其对理想的追求 以及凄婉、迷茫、哀怨的情感。

E.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反复,使诗歌首尾相合,浑然完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

解析 A 项,“雨巷”这个词语不表示感情。

D 项,“诗人对离别的无可奈何”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AD 2.在第二节诗中,诗人描述了这位姑娘的形象:“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 忧愁”。

这三行诗的顺序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解析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组排比句,句式一致,关系对等并列。

但实际上,作者如此表达,一是内容 的需要,二是诗歌形式的需要。

因此,可从内容和音韵两个角度分析这组句子的作用。

参考答案不能互换。

从内容的层次上看,由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情绪,逐层深入;从音韵上看,这首诗的每一诗节的第三、六行押韵,互换后,音韵不协调。

二、语言运用3.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解析“以‘希望’为开头”这一要求暗示在叙述时以“希望”为主语。

另外还应灵活运用代词“它”及关联词语,使语句在叙述转换时变得简明流畅。

参考答案希望是虚幻无力的,而它又是戴望舒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到的,因为它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所以诗人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4.《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经典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组委会拟征集舞台悬挂对联,请你根据提供的上联写出下联。

要求符合对联的基本格式。

上联:唐风汉韵入耳皆是天籁之声,声声抑扬顿挫下联:解析拟写对联时,要求上下联在结构上彼此照应(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当、平仄相对),在内容上相互关联。

本题在内容上应该是对古代诗歌的高度赞美,以此彰显《中国诗词大会》的栏目主题。

参考答案古调近体过目均为珠玑之篇,篇篇妙不可言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①。

汪国真有 诗 曰 :“ 心 晴 的 时 候 , 雨 也 是 晴 , 心 雨 的 时 候 , 晴 也 是 雨 。

” 环 境 可 以 影 响 心 境 ,②。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

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③,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解析通观整个文段,谈论的是应该像苏轼那样面对人生的风雨。

第①处应填入一个过渡句,由前一句话过渡到“心晴”“心雨”。

第②处应与前句构成辩证的分析,强调心境的重要。

第③处要紧承前面的比喻。

参考答案①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 ②心境也同样可以影响环境 ③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关专家指出,导致此轮房价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膨胀速度太快,控制房价必须从 收缩货币入手,否则,其他措施只能是扬.汤.止.沸.。

②登上天梯峰,山川之美尽收眼底,一山一水,一峰一石,都让人流连忘返。

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真 是令人无比惊叹。

③戴望舒的诗歌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 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④当地时间周三晚,中国长征七号火箭重新进入大气层,刚好经过加利福尼亚附近,当地人着实吓了一跳。

有些人粤.犬.吠.雪.,甚至怀疑这些火球是飞机解体。

⑤物质生活水平的确比过去提高了许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愿望予.取.予.求.,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缺乏耐心和吃苦精神。

⑥黄磊出演了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边走边唱》,之后事业发展顺风顺水,电影、电视、唱片做得风.生.水.起.,出演了《人间四月天》中的徐志摩、《橘子红了》中的容耀辉等众多角色。

A.①④⑥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②⑤解析①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②神工鬼斧:形容雕塑、建筑等技艺的精巧。

不能用来形容自然之景。

③穿云裂石: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用错对象。

④粤犬吠雪:粤地的狗看见下雪就叫。

比喻少见多怪。

⑤予取予求:我只取我所要求的,后也指任意索取。

此处用于“孩子的愿望”是错误的。

⑥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答案 C2.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运用的技巧,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B.徐志摩的创作成就与其性格、经历密不可分,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造就了他的性格,传统教育和留学经历为他的诗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C.《雨巷》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给人朦胧美感的象征性意象。

D.从胡适的白话诗,一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朦胧诗,中国新诗一直在贯彻一个主题,即强调个人的独立、自尊、平等。

解析 C 项,语序不当,“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应改为“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

答案 C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我国古代将其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鸧鹒(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下列古诗词与此三候最接近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解析题干所示的是春季。

A 项,使用比喻,描写冬季之雪景。

B 项,“稻花香”“蛙声一片”,是写炎热的夏季。

C 项,选自杜甫的《登高》,联系诗的下一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萧萧”,便可知是秋季。

D 项,写的是春景。

答案 D二、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4~5 题。

偶成戴望舒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 年 5 月 31 日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对抗战胜 利的坚定信念。

B.第一节中“古旧的凝冰”运用双关的手法,指出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冻结、窒 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 和感染力。

D.诗歌中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E.本诗不仅是一首表达革命乐观精神的诗,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诗人历经磨难之后的领悟。

解析 B 项,“运用双关的手法”应是“运用比喻的手法”。

D 项,“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明显不当, 本诗借这些字眼表达了对凝冰解冻、春暖花开的呼唤。

答案 BE 5.诗人通过抒写“梦”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可结合诗中“古旧的凝冰”“灿烂的微笑”“决不会消失”“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等词句理 解“梦”,再结合诗歌写作时间“1945 年 5 月 31 日”来理解。

参考答案通过抒写灿烂的笑容、明朗的呼唤这些“梦”会像花一样重开,来表达诗人对光明未来 的深情呼唤和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6~7 题。

我不知道风——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每节前三句相同,回环反复,渲染了诗中“梦”的意境,也让读者体会到诗歌的旋律之美。

B.诗人借助“依洄”“迷醉”“甜美”“伤悲”“心碎”“黯淡”等词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

C.“她”是诗人的恋人。

诗人因“她的温存”而甜美,因“她的负心”而心碎。

这是诗歌情绪波动的原因。

D.诗人告诉我们:不管风在哪个方向吹,唯有忍耐与勇敢,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

E.这首诗反映的是徐志摩的爱情悲剧,写了“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

解析这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诗歌。

“她”在诗中有象征意义,绝不仅是“恋人”,诗歌抒发的也不仅仅是“恋爱苦情”。

答案 CE7.“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式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这两句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较相像。

这四个句子都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都是抽象的情绪,如“甜美”“黯淡”“悄悄”“沉默”等;喻体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如 “梦里的光辉”“别离的笙萧”“今晚的康桥”等。

三、语言运用8.依据下面小诗的内容,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②描写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 80 字。

我爱这雨后的天,/这平原的青草一片!/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风吹:/吹远了香草,落叶,/吹远了一缕云,像烟——/像烟。

解析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雨后的天”“青草”“风”“香草”等景物,然后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叙述。

另外注意题目要求描写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和不少于 80 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