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崇明县初三语文二模试题

崇明县初三语文二模试题第一部(1—3题12分)1.用古诗词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4分)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诗经》)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③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空1分,共4分)①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②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含有“草”字的完整诗句:两个问题。
(每小题2分,共4分)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②请你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第二部分(4--25题5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8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方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4.文章的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2分)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崇明二模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瞒哄(mán)沉湎(miǎn)蹒跚(shān)装模作样(mó)B. 炽热(chì)落落大方(dà)漫不经心(màn)摇曳生姿(yè)C. 耳濡目染(rú)恍若隔世(huǎng)纸醉金迷(mí)瞠目结舌(chēng)D. 跌宕起伏(dàng)欣欣向荣(xīng)峰回路转(fēng)唯妙唯肖(xi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
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因此,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C.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D. 学校组织了一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位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B. 他的发言条理清晰,言辞恳切,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赞誉。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出色,一鸣惊人,成为赛场上的焦点。
D.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要保持冷静,科学应对,共同抗击。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位企业家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成为商界的翘楚。
B. 面对困难,我们要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成功。
C.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
D. 在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5.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风驰电掣雕梁画栋鹤立鸡群破釜沉舟B. 息息相关摇摇欲坠振聋发聩面面俱到C. 风起云涌鸿篇巨制震古烁今呼风唤雨D. 青出于蓝指点江山走马观花纸醉金迷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带答案(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完整版)2017年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带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2017年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带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17年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带答案的全部内容。
12017年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2.,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捕蛇者说》)5.,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首联诗的内容。
(2分)7.对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怅然若失之感B.岁月沧桑之慨C.忘我陶醉之情D.思乡念家之意(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2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8.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0.不能表现桃花源人长期“与外人间隔"的一项是()(4分)A.见到渔人非常惊讶。
2016年4月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考试官方权威版崇明卷(含答案)

2016年4月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考试官方权威版崇明卷(含答案)崇明县201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2.,人约黄昏后。
3.斯是陋室,;……4.,浓睡不消残酒。
5.野芳发而幽香,。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雨晴》)(《生查子·元夕》)(《陋室铭》)(《如梦令》)(《醉翁亭记》)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旧道西风瘦马。
落日西下,断肠人在海角。
6.两首词描写的季节分别是和。
(2分)7.下列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四块玉”和“天净沙”都曲直牌名B.都表达了主人公对情人的相思之情C.都采用寓情于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D.都在词的末句直抒胸臆、表达情绪。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曹刿论战(删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8.按请求完成下列二题(4分)(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9.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10.在选段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主要施展阐发为。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宰相宇量正至和间,仁宗不豫,一日少间,思见宰执。
执政闻召亟往。
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
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中考专题崇明县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16年崇明县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3、学之,;……(《为学》4、,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5、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两首词描写的季节分别是和。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四块玉”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B.都表达了主人公对情人的相思之情C.都采用寓情于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D.都在词的末句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曹刿论战(删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8、按要求完成下列二题(4分)(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9、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公与之乘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10、在选段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为。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宰相气量正至和间,仁宗不豫①,一日少间,思见宰执②。
执政闻召亟往。
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
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③驰马入内未便。
"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注释】①不豫:病重的委婉说法。
2016年崇明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崇明县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都城南庄》)2、,雪尽马蹄轻。
(《观猎》)3、一鼓作气, ,三而竭。
(《曹刿论战》)4、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5、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甲)观沧海(乙)望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两首是分别以和字总领全篇。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 B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
D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删选)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8、选文作者是(人名),题目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意思。
(2分)9、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奋苦读。
C选文中作者反对“过目能诵为能"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D选文中作者主张深入探研书中的微言精义。
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时间100 分钟)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3分)2.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3分)3.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3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豁达者在为后来居上者鼓掌喝彩,没有嫉妒和自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邴原,三国时魏人也。
数岁时,过书舍,闻琅琅声,遂不禁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入舍而学者,有亲也。
”师问其故.,原曰:“吾少而孤。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慕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久之,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原于是入舍就学,卒成国士。
5.【甲】文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
(2 分)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1)益.慕圣贤之道()(2)师问其故.()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
(3 分)8.【甲】文“________________”表明前来求教的人很多,【乙】文“________________”引起邴原想到自己的伤心之处。
(4 分)9.【甲】文作者“色愈恭,礼愈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师恻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10.概括两段选文能共同揭示的道理,错误的一项是()(3分)A.跟着老师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上海市崇明县2016届九年级4月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题PDF含答案

关注“上海初升高”,相伴度过中考路2016年崇明县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3、学之,;……(《为学》4、,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5、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两首词描写的季节分别是和。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四块玉”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B.都表达了主人公对情人的相思之情C.都采用寓情于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D.都在词的末句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曹刿论战(删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8、按要求完成下列二题(4分)(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9、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公与之乘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10、在选段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为。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宰相气量正至和间,仁宗不豫①,一日少间,思见宰执②。
执政闻召亟往。
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
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③驰马入内未便。
"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3、学之,;……(《为学》4、,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5、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两首词描写的季节分别是和。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四块玉”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B.都表达了主人公对情人的相思之情C.都采用寓情于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D.都在词的末句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曹刿论战(删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8、按要求完成下列二题(4分)(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9、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公与之乘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10、在选段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为。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宰相气量正至和间,仁宗不豫①,一日少间,思见宰执②。
执政闻召亟往。
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
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③驰马入内未便。
"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注释】①不豫:病重的委婉说法。
②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
③衢:大路。
1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诸执政已见.上见()(2)公按辔益.缓益()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B.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C.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
D.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
13、下列词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A.急 B.怒 C.徐 D.叹14、从文中可以看出吕文婧是一个的宰相。
(2分)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19分)鸿门宴上的座次①在《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的故事中,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
这一描述看似寻常之笔,实则大有深意,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②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在古代,人们交往中的座次也是很讲究的,它显示着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表现着主人待客的不同态度。
因此,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处所,有着不同的礼节规范。
③在堂上,其座位是以朝南方向为尊。
我们在古书上常见到“南面”、“北面”的说法,这和我们今天用来表示方向的南面、北面不同。
古代的“南面”就是坐北朝南,即面朝南坐,其位为尊为上;“北面”就是坐南朝北,即面朝北坐,这相对“南面”就有些低下了。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代师生在课堂上教学,老师面朝南坐,学生则面朝北聆听老师的教诲。
二是古代的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朝北,所以,对君主称臣则为“北面”。
④在室内,其座位则以朝东方向的为尊。
古书上有“东家”、“西宾”的说法,即是就室内而言。
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
所以,对宾客和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
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
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我们今天口语里还常称客人为“西客”(并非“稀客”),就是由此而来。
客人的座位在西,主人陪客的座位则在东了,所以把主人称为“东家”。
⑤现在,我们再看“鸿门宴”上的座位次序,举行宴会当是在室内,而不能在堂上。
项羽、项伯本是主人,可他们却占据了 A 尊贵之位,而客人刘邦却被安置在 B 座位上。
由此细节,可见项羽骄矜专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也可见刘邦忍辱屈从、顾全大局的雄心。
所以,我们说司马迁对“鸿门宴”上座次的描述绝非寻常之笔,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以上是就堂上和室内而言,如在车骑上则与此不同。
车骑上的位次是以左为尊的。
成语“虚左以待”,本意即为空出车骑左边的位置,以表示对人的尊敬。
不过这里的“左”已泛指席位左边的位置,而不单单指车骑位置了。
⑦另外,我国后代常用左右来代替东西,即由室内座位上的以西为上为尊,引申出以右为上为尊,以左为下为卑。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这里的“位在廉颇之右”就是位在廉颇之上,也就是蔺相如的官职比廉颇高。
此外,在官职调动上,还有“左迁”的说法。
所谓“左迁”,就是贬官、降职。
⑧我国古代的座次礼节虽然有着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因素,但总的来说是我国古代人民文明、礼貌的体现。
14、下列与第①段“寻常之笔”中“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一笔一划 B.点睛之笔 C.口诛笔伐 D.投笔从戎16、联系上文,准确填写出项羽、项伯和刘邦的座位。
(4分)AB17、本文从、、三方面说明座次的位置。
1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人们交往中的座次显示着他们的社会地位,表示主人待客的不同态度。
B.古代的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朝北,所以,君主称臣为“北面”。
C.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古代车骑上的座次安排。
D.蔺相如的官职比廉颇高,所以座次在廉颇之左。
19、简要分析下列句中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座次的讲究?(4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史记·陈涉世家》(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有本事,你也撕①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位数学老师,姓王。
②他上课常常讲不到十分钟时间,就会有细小的白沫子挂在他嘴角两边,像刷完牙忘记了擦嘴一样,很扎眼。
有捣蛋的学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白沫”。
那时候,他住在学校,经常自己做饭吃。
晚自习辅导的时候,给我们讲题,常见他的手背上残留着面渍。
每每这个时候,女生就偷偷地笑,然后问他:“老师,你才做过饭吧?”他似乎意识到什么,赶紧把那双刚刚和过面的手藏起来。
③印象中,开始他还显得很窘迫,后来再遇到类似情况时,笑一笑就过去了。
④王老师的数学课上得不错,许多题都会给我们讲好几种解法。
他说,他有一个同学,数学很厉害,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讲一章,他撕一章的书,老师讲完了,他的书也撕完了。
而且,他的这个同学数学精通到据说选择题不用算,只看选项,就知道哪一个是答案。
总之,他说得神乎其神。
每次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都神采飞扬,嘴角的白沫也愈发多,仿佛那个人不是他的同学,就是他自己。
⑤我们有一个数学顶好的同学,很狂妄。
王老师有些看不惯他,就说:“你要是哪一天也能一边学一边撕书,我就服你。
”后来,这个故事变成了他的一句口头禅:“有本事,你也撕!”有事没事的,他都用这句话来鞭策我们。
⑥我那时候数学很差,上他的课总不敢看黑板,尤其是他提问的时候,更是把头压得低低的,生怕他问到自己。
即便这样,有一次,他还是问到了我。
他喊我名字的那一刻,我吓得仿佛在黑黢黢的夜里被魔鬼一把抓住。
我脸色苍白,哆哆嗦嗦地站起来。
王老师见我这样,很严厉地批评我说:“怕什么谁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的不会答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答。
我的同学为什么敢撕书,那是一种胆量和勇气。
我教你们,希望你们也能像他一样,在学习上有这么一股子闯劲和霸气。
”⑦那节课,他在台上唾沫星子飞溅,我们在下边大气也不敢出。
下课后,同学们都埋怨我,说因为我而挨了批。
⑧我有一个同学叫李军,在一次考试结束之后,去了老师的办公室。
他见办公室无人,就从王老师的办公桌上找到自己的数学试卷,把61分改成了87分。
然而,改完之后,从办公室跑出来没多久,他傻眼了,因为那次考试,满分才85分。
⑨李军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⑩第二天发卷子的时候,李军假装肚子疼,没敢去上课,他怕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揭发他的“罪恶”行径。
卷子发下来,王老师什么也没说。
李军的卷子上,在被他改过的“87”分上面,轻轻地画了两道斜杠,然后,在旁边重新写上了61分。
难道老师没有发现?可是,没有发现他怎么会重新改过来呢?如果发现了,他怎么没有任何反应呢?⑪这件事很蹊跷,李军也觉得不可思议。
李军偷偷地对我们说:“管他呢,这事就算稀里糊涂过去了,逃过这一劫,以后打死我也不敢了。
”⑫毕业的那一年,我们班的数学考得很好。
成绩下来的那一天,王老师高兴得喝了不少酒,他说:“你们考得不错,虽然没撕书,但都算是有本事的学生。
”然后,他又在李军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你本来也是最棒的嘛!”⑬李军的脸“腾”一下子红了,他尴尬地等在那里,以为老师还要说什么,结果,王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有满脸灿烂的笑。
⑭那笑,被酒燃烧过,红红的,让人一辈子难忘。
20、第⑥段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分)怕什么谁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的21、文中三处画线句透露的信息是:(1);(2)。
(4分)22、本文多角度选择材料,全方位塑造了王老师形象。
根据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8分)23(1)(2)三、综合运用(11分)百善孝为先。
学校正在展开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三项内容。
24、下列诗句中不符合:“孝顺”主题的一项是()(2分)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C.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鲁迅D.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25、请你写出对这幅图的理解。
(3分)26、相比于传统的“孝”,“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6分)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
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的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