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水污染防治
浅谈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方案

浅谈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方案摘要:苏州市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根据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
加快高质量发展以及《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苏州市政府已编制《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并提出了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生态制度、安全、空间、经济、生活和文化六大体系的建设任务。
基于此,相城区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以上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对水环境综合治理进行了安排。
统筹兼顾,紧抓相城区水环境痛点,通过对规划文件和区域相关资料的初步分析研究,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多方面系统性研究着手,初步提出了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方案。
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1、项目背景:江苏省部署1)2020年12月关于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建设的会议要求;2)2019年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3)2020年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等地区相关规划文件1)《苏州市相城区分片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2017~2035);2)《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国涵[2008]12号批复);3)《相城区防洪排涝与河网水系专项规划》(2017~2035年)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年9月;4)《相城区污水规划修编》(2017-2030)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18年1月;2、基础资料:水资源配置基于本地区骨干水系排水特点和地形高程特征,相城区防洪形成“东排、北出、下泄、多点调蓄、众圩共保”的总体格局:东排阳澄湖:配合推进区域骨干河道永昌泾整治,以东西方向穿城而过的界泾河、冶长泾(渭泾塘)、永昌泾、北河泾、黄埭塘(蠡塘河)五条区级以上河道为东排骨干河道,区内洪涝水经内部河道汇集后由五条通道东排入阳澄湖。
苏州市水污染调查研究

生命之源,共同的责任----------就苏州市对水污染调查研究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想必耳熟能详。
苏杭的美丽早具有了代表性,以中国之名而闻名于世。
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她的韵味自然在于于水。
苏州的水不够汹涌,不够磅礴,正是真切的江南之小桥流水,似蒙着面纱悠悠而来,旗袍勾勒的曼妙身姿让人一阵春风暖面。
苏州的水外动而内静,岁月流淌,穿梭了大街小巷,历史在积淀,无论高楼拔起还是古镇重复以往的繁盛。
可如今呢?水多了,问题自然也层出不穷。
我这里要详谈的便是水污染。
从苏州大学、护城河以及苏州著名商业街等细小角度出发,说一说我对于水污染问题的看法、研究结果和就如何处理水污染谈谈我的建议。
关键词:水污染、苏州、危害、防护措施正文:一.苏州水污染现状众所周知的苏州大学东校区的湖水,从桥上望去,水如死般的静止,水色发绿发黑,散发呛人的臭气,只要从桥上经过就能闻到。
虽然经常有人进行处理,但效果逊色。
将东校区与本部相连接的东吴桥下便是苏州的护城河,也是苏大的水源。
护城河的两岸尽是灯红酒绿之处,天色一暗,光怪陆离的灯点亮了半边的河水半边的天。
护城河上驶过的有游船更有货船,嘟嘟嘟的噪声下又有多少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也就只有水中的生物可以知道了。
苏大东区作为护城河的一支小流,对于护城河的污染也是作用不小的。
就连被称作一方净土的苏大本部,也不可避免的面临水污染的问题。
本部又一条细流,从学校的函授站,途径博远楼、怡远楼,到达一个小型工厂,最后与护城河相连。
尽管小河两岸绿树成荫,古桥横更,可水依旧浑浊不堪,臭气熏天。
提到水,我又想起前一段时间,苏州著名商业街——观前街的一幅情景。
环绕观前街的一条河已被抽干,我终于见了他的全貌:黑色淤泥里是数不尽的垃圾,各种腐烂气息让人闻得想吐。
想到平时亲近的河水下竟都是些由于人类文明的缺失造成的垃圾,就不免心寒阵阵,真心开始为这座古城担忧。
周围的来自各地的游人还是本地人,衣着光鲜亮丽,喜笑连连,却与这破败的河水形成对比的色彩。
关于苏州水污染的发言稿

关于苏州水污染的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以及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苏州水污染的现状与治理方案》。
首先,我想分享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苏州市的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市的水质状况越来越差,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在苏州市的主要水体中,约有70%的湖泊、50%的中小河流和30%的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中重金属超标、化学污染物排放、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废水直排等问题成为苏州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苏州市作为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其自然环境一直以来都是苏州人民骄傲的象征,然而如今却不容忽视水污染问题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首当其冲的就是苏州市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水源地深受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威胁,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风险。
此外,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对水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水质的下降直接影响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面对苏州市的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呢?首先,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
特别是要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监管,严禁违法排放行为。
同时,政府还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推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主体责任制,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注重技术支撑和科学管理。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水污染源头的智能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完善的污染物排放登记和排污许可制度,推动实施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污染治理的效率。
此外,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解决水污染问题必不可少的一环。
公众参与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引导公众形成主动保护水资源和预防水污染的良好习惯。
在苏州水污染治理的道路上,社会各界都应当发挥自己的力量,共同参与到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中来。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规模以上入河
排污口整治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08.14
•【字号】苏府办〔2018〕245号
•【施行日期】2018.08.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
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
整治方案的通知
苏府办〔2018〕245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根据江苏省水利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和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苏水资〔2018〕14号)要求,我市制定了《苏州市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8月14日。
最新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全文

As long as you do things with integrity, don't ask about success or failur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最新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太湖水质,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太湖流域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
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太湖流域实行分级保护,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太湖湖体、沿湖岸五公里区域、入湖河道上溯十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一公里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上溯十公里至五十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一公里范围为二级保护区;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
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先环评、后立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太湖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有效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减轻太湖湖体富营养化,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
第四条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确保水污染防治的需要。
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实现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负主要责任,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
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水污染防治工作。
关于苏州市水环境排污容量问题研究及相关建议

关于苏州市水环境排污容量问题研究及相关建议第一篇:关于苏州市水环境排污容量问题研究及相关建议关于苏州市水环境排污容量问题研究及相关建议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繁荣,苏州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根据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苏州市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200万人,即将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超大型城市。
但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对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其中区域的水环境容量与城市排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和激化。
鉴于此,农工党苏州市委组织专家对我市水环境容量与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问题进行了调研,希望提供相关建议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1.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对我市排污量进行预测根据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城市规模与城市污水产量之间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规划总人口为120万人,相应的自来水供给需求为120万吨,污水处理需求为90万吨,园区十三年来发展实践也基本验证了这一关系。
以此类推,则苏州市达到1200万人口后,污水处理需求也将达到900万吨/天,即使以全部收集处理,并达以最严格的国家一级A标准排放,苏州市的COD排放总量将达到16.43万吨/年,总磷和总氮的年排放量分别达到1.64万吨和0.16万吨。
经对比,以上测算数据与《苏州市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及《苏州市给排水专业规划》用其它分类测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实际上,从全市范围来看,由于居民住所不可能完全集中,苏州市又处于河网地区,污水管网全覆盖难度较大,污水处理率很难达到理论上的100%,同时农业、渔业等面源性排污的量也不容忽视,因此实际的城市排污总量还将大于上述预测数据。
2.对我市水环境容量现状的分析苏州市目前的现状水环境已不容乐观,按全指标考核,市内的水体(除太湖外)基本都在IV-V类水之间,京杭运河等主要河流和阳澄湖、金鸡湖等湖泊已超过了V类水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富营养化现象已十分普遍,最近的太湖蓝藻事件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根据查证,苏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2.28亿m3,入境水量进入苏州水系17.85亿m3,苏州本地地表径流量25.11亿m3。
4苏州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

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号)《苏州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已由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7月23日制定,并经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15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2003年8月18日苏州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2003年7月23日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制定2003年8月15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排水管理,保障城市排水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防治水污染和洪涝灾害,改善城市水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排水,是指对城市的产业废水、生活污水(以下统称污水)和大气降水(以下简称雨水)的接纳、输送、处理、排放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城市排水设施包括公共排水设施和自建排水设施。
公共排水设施是指接纳、输送、处理、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公共管网、沟渠、泵站和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自建排水设施是指产权人自行投资建设用于本区域排水的管道、沟渠、泵站和污水处理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建成区和县级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镇以及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范围内的排水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排水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排水的监督管理。
市排水管理机构受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城市排水的日常管理工作。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排水的监督管理,业务上接受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
规划、建设、环保、市政、房管、城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城市排水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资、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公共排水设施的管理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管养分开的运作方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供应基地。
然而,多年来太湖水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居民和政府。
本文将探讨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关的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随着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
然而,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和管理不善,这些废水常常直接排入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其次,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农田使用并随降雨冲刷入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太湖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造成了水华暴发和蓝藻繁殖。
水华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还释放出有毒物质,对当地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大气污染也对太湖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工业排放物和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可通过大气沉降进入水体,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这些污染物在太湖中蓄积和生物放大,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针对太湖水污染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政府应该提高对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确保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排放入太湖。
其次,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和管理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和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流失。
另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政府应该加大对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监管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此外,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也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保护湖泊周边的湿地和河流,加强河口管理,防止污染物通过河流进入太湖。
最后,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太湖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众采取实际行动,减少对太湖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