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啊粽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又是粽子飘香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又是粽子飘香时》阅读练习及答案《又是粽子飘香时》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1)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2)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
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3)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
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
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
包的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灰汤粽。
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
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4)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
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灰褐色,内含大量的碱。
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
那股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
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
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
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
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
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5)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
真是个门庭若市。
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
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味多给点)。
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6)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
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呢?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
福是要靠自己修的。
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
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的,有的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
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
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7)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奶奶的粽子记叙文阅读原文附答案【优秀2篇】

奶奶的粽子记叙文阅读原文附答案【优秀2篇】奶奶的粽子篇一我小时候,乃至现在,我都十分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奶奶很会包粽子。
奶奶包的粽子小巧玲珑,粽子里包着糯米呀,花生呀,还有香甜的蜜枣。
奶奶也知道我爱吃她的粽子,所以一旦听到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会准备好材料包好粽子。
我一到奶奶家,奶奶就塞给我一个热乎乎的粽子,那绿色的粽叶包裹着里面的“果实”,就像一个金字塔的形状,粽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时,我吃着粽子时,奶奶就在一旁看着我吃,我想,奶奶此时心里一定是幸福的吧。
有时,奶奶会笑眯眯地问我:“奶奶包的粽子好不好吃?”或者是问我:“这次的粽子和上次的粽子作文哪一个更好吃?”若是前者,我就一边口齿不清地回答一边点头;若是后者,我就说:“奶奶,你包的粽子没有一次不好吃的!”不管怎样,奶奶总是高兴地一把把我搂在怀里。
真的,奶奶的粽子总是那么香甜,叫我怎么分辨出哪次更好吃呢?现在,奶奶包粽子的习惯还是没有变,只是一看我拿粽子吃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我小时候吃粽子的事,用她的话来形容我,就是这么三个字:“馋猫样”。
现在,我也明白了:不管我长多大,在他们眼里依然是那个非常可爱,永远长大不了的小孩子。
这些粽子包含了奶奶对我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包含着所有亲人伟大的亲情。
奶奶的粽子篇二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说到端午节,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因为我奶奶做的粽子实在太好吃了,每回想起,都让我垂涎三尺。
每当端午节,我都要看奶奶包粽子,但今年有点不一样,我不仅要看包粽子,而且要学包粽子。
今年的端午节我奶奶包的是肉粽子,我站在一旁边看边学,我一定要把奶奶包粽子的手艺学会,以后我也要让奶奶尝尝我亲手包的粽子。
奶奶把肉洗干净,切成一块一块的,再把肉腌上一会,糯米淘洗干净,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
奶奶拿起两片碧绿、细长的粽叶,把裹好腌肉的糯米团包在粽叶中,再用绳子将它扎紧,一个漂亮的肉粽就完成了。
看着奶奶手里包好的一个个粽子,我早就按作文捺不住,跃跃欲试了。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同步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粽.子(zònɡ zèng)中间.(jiān jiàn)2.仿写词语。
美滋滋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吃粽子,在文中找到答案,用“”画出来。
5.这段短文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外婆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
二、阅读夏夜多美夏夜,静悄(qiāo)悄的,花儿睡了,小草睡了,树木也睡了。
小水池里,睡莲花闭(bì)上了美丽的眼睛,绿色的大叶子上停着一只蜻蜓,像一架(jià)小飞机停在机场上。
池边的草丛里,青蛙“呱呱”地唱歌,金铃(líng)子在摇(yáo)铃。
天上,月亮婆婆笑弯了眉(méi),星星眨(zhǎ)着调(tiáo)皮的眼睛。
风儿轻(qīng)轻地吹着。
萤(yíng)火虫提着小灯笼(long),在空中飞呀,飞呀,一闪一闪……夏天的夜晚多美啊!1.本文共(____)自然段;第二段有(_____)句话。
2.根据短文填空。
(_______)的大叶子(________)的眼睛(________)的夏夜(_______)地吹着提着(________)眨着(_______)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舌头狗的舌头是“体温调节器”。
夏天,狗常张开嘴,用舌头把热向体外运。
蛇的舌头好像“探(tàn)测(cè)仪(yí)”,爬行时,舌头一伸一缩,帮助它找食物和探路。
《粽子啊粽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粽子啊粽子阿莹以往每年端午节之前好久,母亲就开始张罗包粽子了。
先要上街买些糯米来,要挑那米粒晶亮亮的,透着诱人的光泽,这种米煮出的粽子,很黏很香。
当端午节临近的时候,母亲便把阴干的草叶丢进锅里用水煮了。
母亲说,用芦苇叶马莲草包裹才有粽香味,而且这些草叶煮过才有韧劲。
然后,母亲把那袋糯米倒进米盆,一遍遍地淘净了, 净得那米在水里像一窝细珍珠,晶亮亮的。
再把亲戚从陕北捎来的红枣红豆洗净,然后把红豆磨成豆沙。
这时,母亲招呼家人围坐到一张方桌旁,把糯米、豆沙、红枣、芦苇叶、马莲草整整齐齐放到桌面上。
母亲年年都要先做个示范,抽出三片粽叶,再从中间窝成一个锥形三角状。
她一手攥着“三角”,一手抓把糯米放在角窝里,再拣三颗红枣放进去,撒把米压实了,才把粽叶折回来,包成四角粽子。
然后母亲随手抽出一根马莲草,使劲捆扎好那个粽子。
这时母亲像欣赏一件工艺品一般左右端详,捏捏四角是不是瓷实,就扔进了钢精锅里。
整整一下午,全家人都在围着母亲忙碌。
我有时候淘气,也笨笨地想照样包个粽子,却总是裹上后,有米要从四角漏出来,还得母亲把我包的粽子拣出来,解开来重包一要煮粽子了,她要在铁锅底扣一只搪瓷碗。
这可是一门学问呢,如果中间不放个碗,锅底的粽子就会烧糊,染得一锅粽子都会有糊味不好吃了。
那时家里的灶台是带风匣的,人要坐在灶台边不停地拉风匣,还要不时地看火势朝灶里送炭。
现在想想,这个活应该是端午节最枯燥最累的,但每次都是母亲自己操劳,每每等我睡着了,母亲还在厨房里呼啦呼啦地拉着风匣。
等我们早晨到厨房,母亲给一人碗里放一个热乎的粽子。
我吃得很甜很香,嘴角满是粽米也顾不得擦,便又伸碗要吃第二个了。
但我发现母亲很少吃粽子,她早晨要提一篮粽子出门,去敲邻居的家门,只听见走廊里一片道谢声。
所以,我背上书包一出门,便听见楼道里有同学夸赞母亲包的粽子好吃。
我便因母亲的粽子在同学面前昂首挺胸了。
后来我上班了。
但每年临近端午节,母亲还是会像往年一样张罗着买粽叶、买糯米。
阅读理解《粽子》附答案包含答案

粽子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
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
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
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糯米()的枣()的箬叶
2.每年节要吃粽子。
我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
3.用“”画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
4.你知道下面的食品是什么节日吃的吗?在()里写一写。
月饼()汤圆()重阳糕()
5.读短文中画“”的句子,选一种你喜欢的食品向大家介绍一下,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参考答案:
1.雪白鲜红翠绿
2.端午屈原
3.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4.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
5.提示:注意句子通顺,介绍出你喜欢的食品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二年级(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
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写出和“安安静静”这样的同类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最后一段中划线词语造句。
________很________,________也很________。
(3)选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有了邻居很________,喜鹊有了________也很快乐。
【答案】(1)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平平安安(2)我;开心;妈妈;开心(3)3;树;快乐;邻居【解析】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粽子是用______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的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1)在横线上填入表示颜色的词语。
粽子是用________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的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的枣。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黏又甜又________又________ 又________又________ (3)这段写了粽子的________。
(填序号)①味道②做法③做法和味道(4)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在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如________。
【答案】(1)青青;白白;红红(2)大;红;细;长(3)③(4)赛龙舟、插艾叶【解析】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这儿真好一座小小的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
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玩。
小熊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颗树。
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完整版)一、我能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端午粽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棕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本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在文中标上段落序号。
2.照样子,写词语。
又黏又甜________ ________ 美滋滋______ _______3.在文中用“____”线画出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
4.人们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天地。
风与太阳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
北风说:“我能把树上的树叶全部刮掉!”太阳说:“我能把树叶全部晒蔫(niān)!”争吵了好久,跟北风和太阳关系都很好的云儿们都笑着说:“那你们比赛吧!”于是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
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扬起了无数沙尘,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
行人冷的发抖,便添加了更多衣服。
风实在刮地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
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都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见到这种情况,北风羞愧地低下了头,云儿安慰道:“你们的能量都很大,但是作用却不同,这场比赛没有输赢。
”北风和太阳都笑了。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段落。
2.文中有两个字使用错误,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3.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形象,他们的形象分别是怎样的?请分别用两个词来形容。
《端午节,全世界都吃粽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西藏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端午节,全世界都吃粽子①端午节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几件事印象深刻。
一是抹雄黄(雄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砷,橘黄色,有光泽。
用来制农药、染料等,可入药。
也叫鸡冠石)。
一到端午节我父亲就去药店买雄黄,回来把雄黄用白酒调了之后,在我和姐姐的额头上抹一道,这样就可以让小孩子远离毒虫叮咬,驱邪避害。
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心愿。
但我父亲喜欢折腾我,经常用雄黄给我抹个胡子、额头上写个“王”、画个眼镜……印象中小时候的端午节,我脸上画的全是雄黄。
自己当时还在想,《白蛇传》中法海让许仙给白娘子喝雄黄酒(雄黄酒,掺有雄黄的烧酒,民间在端午节时饮用),让她现出原形,父亲给我们抹雄黄,该不会也是想让我们现出原形吧。
②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
我家包的“彩色粽子”,先用硬纸壳做成一个粽子形状,然后用彩色的绳子把它缠起来,有大的有小的,弄一串,挂在家门口,挂在我们身上。
有时也会用线织的小网兜,装红鸡蛋或者鸭蛋挂在我们身上。
③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饼”。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面写到过,小顺跟妞子他们闹着要吃五毒饼。
那个饼有点像绿豆糕,用模子里的蛇、蝎子、蜈蚣、壁虎、蛤蟆五种图案,压到饼上面。
民间传说小孩子吃过后,就不会被蛇咬、被蜈蚣叮。
同时,我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上。
习俗讲,小孩子绑上这个绳子,从端午一直绑到阴历的六月六,等绳子自己断掉后,把它扔进河水里,就可以将毒害都带走。
④这些传统习俗都渐渐消失了,但如今人们开始有意地重寻、重温这样的节日记忆。
端午节,最重要的还是粽子。
南方与北方的粽子内容不同。
北方的粽子通常是甜的,内容比较简单,比如东北就是糯米加红枣。
南方的粽子就比较复杂了,嘉兴有肉粽、火腿粽、香菇粽等等;高邮有咸鸭蛋蛋黄的粽子;还有些地方包“水晶粽”,所谓水晶,就是肥肉丁,因为腌过的肥肉蒸出来以后是透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粽子啊粽子
阿莹
以往每年端午节之前好久,母亲就开始张罗包粽子了。
先要上街买些糯米来,要挑那米粒晶亮亮的,透着诱人的光泽,这种米煮出的粽子,很黏很香。
当端午节临近的时候,母亲便把阴干的草叶丢进锅里用水煮了。
母亲说,用芦苇叶马莲草包裹才有粽香味,而且这些草叶煮过才有韧劲。
然后,母亲把那袋糯米倒进米盆,一遍遍地淘净了,净得那米在水里像一窝细珍珠,晶亮亮的。
再把亲戚从陕北捎来的红枣红豆洗净,然后把红豆磨成豆沙。
这时,母亲招呼家人围坐到一张方桌旁,把糯米、豆沙、红枣、芦苇叶、马莲草整整齐齐放到桌面上。
母亲年年都要先做个示范,抽出三片粽叶,再从中间窝成一个锥形三角状。
她一手攥着“三角”,一手抓把糯米放在角窝里,再拣三颗红枣放进去,撒把米压实了,才把粽叶折回来,包成四角粽子。
然后母亲随手抽出一根马莲草,使劲捆扎好那个粽子。
这时母亲像欣赏一件工艺品一般左右端详,捏捏四角是不是瓷实,就扔进了钢精锅里。
整整一下午,全家人都在围着母亲忙碌。
我有时候淘气,也笨笨地想照样包个粽子,却总是裹上后,有米要从四角漏出来,还得母亲把我包的粽子拣出来,解开来重包一遍。
要煮粽子了,她要在铁锅底扣一只搪瓷碗。
这可是一门学问呢,如果中间不放个碗,锅底的粽子就会烧糊,染得一锅粽子都会有糊味
不好吃了。
那时家里的灶台是带风匣的,人要坐在灶台边不停地拉风匣,还要不时地看火势朝灶里送炭。
现在想想,这个活应该是端午节最枯燥最累的,但每次都是母亲自己操劳,每每等我睡着了,母亲还在厨房里呼啦呼啦地拉着风匣。
等我们早晨到厨房,母亲给一人碗里放一个热乎的粽子。
我吃得很甜很香,嘴角满是粽米也顾不得擦,便又伸碗要吃第二个了。
但我发现母亲很少吃粽子,她早晨要提一篮粽子出门,去敲邻居的家门,只听见走廊里一片道谢声。
所以,我背上书包一出门,便听见楼道里有同学夸赞母亲包的粽子好吃。
我便因母亲的粽子在同学面前昂首挺胸了。
后来我上班了。
但每年临近端午节,母亲还是会像往年一样张罗着买粽叶、买糯米。
我劝她不用忙碌,上街买几斤粽子就可以了。
但母亲听不进去。
所以我家还是要年年自己包粽子的,包好了母亲还喜欢给邻居们送去。
后来她脚痛,就叫我去送。
每次,我用碗端着几个粽子站在走廊里,直感觉不自在。
但这次,母亲不再提买粽叶的事了。
端午节那天,我把一个礼盒粽子打开,蒸热了几个,切了一片端给母亲,还故意讨巧地说,这粽子没有妈包得好吃,就凑合……母亲却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病了不包粽子了,是你们这几年把我包的粽子吃了,可别人送来的吃不了,就放坏扔了,我看着心痛啊。
我听了不由一怔想申辩,母亲顿了顿又说,要是以前咱给人家的粽子,人家也放坏扔了,咱会是个啥心情?都是地里打的粮食,我见不得这么个糟蹋。
我怔怔地愣在那里,喉咙里哽咽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选自2017年2月23日《陕西日报》,有删改)74.说说下面句子中“昂首挺胸”和“不自在”的原因。
(1)便因母亲的粽子在同学面前昂首挺胸
....了。
(2)每次,我用碗端着几个粽子站在走廊里,直感觉不自在
...。
75.文章语言生动,字里行间暗含深情。
细读下列语句,写下自己的体会。
她一手攥着“三角”,一手抓把糯米放在角窝里,再拣三颗红枣放进去,撒把米压实了,才把粽叶折回来,包成四角粽子。
76.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74.(1)“昂首挺胸”是因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的母亲省吃俭用却和邻居分享粽子,包粽子的技术也受到广泛赞扬,我因此产生自豪感。
(2)“不自在”是因为家家不缺粽子的年代里,母亲仍然要作者送粽子给别人,作者觉得几个粽子,别人都不缺,不好意思送出。
75.例:这个句子语言生动,运用“攥、抓、放、拣、撒、压、折、包”等大量动词,准确生动地写了母亲包粽子的过程,表现出母亲的细致、熟练,字里行间暗含作者对母亲娴熟精湛的技术的钦佩。
76.“怔怔地愣在那里”写出了我对母亲不再继续包粽子的原因的惊讶、难过与无奈,体现出母亲节俭勤劳的品德。
结尾“不知道说什么”
戛然而止,收束全文,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意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