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虎门海战博物馆和禁毒基地有感
海战博物馆观后感

海战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还算不错的日子里,我走进了海战博物馆。
刚到门口,那独特的建筑风格就吸引了我,它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沉重而又激昂的历史。
一进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我最先看到的是一组巨大的海战场景雕塑,战士们的表情坚毅,身姿挺拔,仿佛下一秒就要冲锋陷阵。
沿着展览的路线慢慢前行,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眼前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其中有一艘古老的战船模型,特别引人注目。
它的每一块木板,每一根桅杆,都好像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我凑近了仔细观察,想象着当年的战士们在这艘船上是如何与敌人奋勇作战的。
那船上的火炮,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威力。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些战士们用过的武器和装备。
有一把已经残缺不全的刀,刀刃上的缺口仿佛在诉说着它经历过的激烈战斗。
还有一顶破旧的头盔,上面的划痕和凹痕见证了战争的残酷。
我站在那里,凝视着这些物品,心里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却曾经是战士们保家卫国的依靠,它们见证了太多的生死瞬间。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面墙上挂满了英雄们的照片。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无畏,让我不由得心生敬佩。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战士,照片中的他面带微笑,看起来充满了朝气。
可旁边的介绍却告诉我,他在一场激烈的海战中英勇牺牲了。
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这么年轻鲜活的生命,为了国家和人民,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战斗中,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一个角落里,展示着一些战士们的家书。
那歪歪扭扭的字迹,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
有一封信里写道:“亲爱的爹娘,儿子在这边一切都好,勿念。
等打完这场仗,儿子就回家孝敬你们。
”可最终,他再也没能回到家乡,再也没能见到他的爹娘。
想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些战士们不仅是英勇的战士,也是有血有肉、有牵挂的普通人啊。
走到一个展示海战战略的区域,那些复杂的地图和战术讲解让我眼花缭乱。
我努力去理解当年指挥官们的决策和智慧,想象着他们在紧张的局势下如何指挥作战。
海战博物馆观后感

海战博物馆观后感前些日子,我去参观了海战博物馆,这一趟下来,可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呐!海战博物馆的外观就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还没进去呢,心里就已经有了几分敬畏。
走进大门,里面的陈列和展示更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我在展厅里慢慢地走着,看着那些古老的文物、图片和文字介绍,思绪也渐渐地飘远。
其中有一件展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是一艘战船的模型。
这艘战船虽然只是模型,但却做得极为精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我仿佛看到了它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乘风破浪,战士们在船上奋勇作战的场景。
战船的船头尖尖的,像是一把利剑,要刺破敌人的防线。
船身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那是岁月和战斗留下的印记。
船舷两侧,摆放着一排排的火炮,炮口黑洞洞的,让人不寒而栗。
我凑近仔细观察,想象着当年炮手们紧张而有序地装填炮弹、瞄准目标、开炮射击的情景。
他们的脸上或许满是汗水和硝烟,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勇气。
甲板上,还能看到一些破损的盾牌和折断的长矛,这些物件静静地躺在那里,却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激烈和残酷。
我甚至能想象到战士们挥舞着长矛,与敌人近身搏斗时的呐喊声和厮杀声。
他们为了保卫家园,为了捍卫尊严,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另一个展区,我看到了一些海战中使用过的武器和装备。
有锈迹斑斑的刀剑,有已经残破不堪的盔甲,还有一些古老的航海仪器。
这些东西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它们背后的故事却让人动容。
特别是那些航海仪器,它们在当年可是指引着战船前进的重要工具。
一个简陋的罗盘,可能决定着整个船队的航向;一个破旧的望远镜,或许能让指挥官提前发现敌人的踪迹。
看着这些仪器,我不禁想到了那些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水手们,他们依靠着这些简单而又关键的工具,勇敢地探索未知,为国家开疆拓土。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关于海战历史的详细介绍,我站在展板前,认真地阅读着每一行文字。
那些文字仿佛带着我走进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海战之中。
我看到了双方舰队激烈交火的场面,炮弹在海面上炸开,激起巨大的水柱;我看到了战船起火燃烧,浓烟滚滚;我看到了受伤的战士们在痛苦地呻吟,但他们的同伴却依然坚守岗位,毫不退缩。
海战博物馆观后感

海战博物馆观后感前些日子,我去参观了海战博物馆。
一提到博物馆,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无聊,不就是些老物件、旧资料嘛。
但这次的经历,却大大颠覆了我的想法。
刚到博物馆门口,我就被那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
它的外观庄重而又大气,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历史。
走进馆内,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展览从鸦片战争开始讲起。
看着那些古老的地图、泛黄的信件和锈迹斑斑的武器,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其中有一艘战船的模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那战船虽然只是模型,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极其精致。
船身上的木纹清晰可见,炮口仿佛还散发着硝烟的味道。
我凑近仔细观察,想象着当年的士兵们在这艘船上是如何奋勇作战的。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套士兵的盔甲。
那盔甲已经破旧不堪,上面的划痕和凹痕仿佛在讲述着一场场激烈的战斗。
我盯着那盔甲,心里想着,曾经穿着它的士兵,是否也有对家乡的思念,是否也有对和平的渴望。
还有一幅巨大的油画,描绘的是一场激烈的海战场景。
画面中,炮弹在天空中划过,硝烟弥漫,海浪汹涌。
船只在炮火中摇摇欲坠,士兵们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奋勇杀敌。
我站在这幅画前,久久不能挪步,仿佛能听到炮声、喊杀声和海浪声交织在一起。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
有一个展柜里展示着一些当年士兵们写的家书。
那些字迹歪歪扭扭,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期许。
其中有一封信上,有一块淡淡的泪痕,也许写信的士兵在书写时,泪水忍不住滴落。
我不禁感叹,战争是如此残酷,让这些本该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奔赴战场。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多媒体展示区。
屏幕上播放着一段关于海战的纪录片。
那逼真的画面和震撼的音效,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我看到了炮弹在船只上爆炸,看到了士兵们在火光中冲锋,看到了鲜血染红了大海。
那一刻,我的心被紧紧地揪住了。
当我走到一个展示当年海战中使用的炮弹的区域时,我发现了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事情。
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炮弹当成了玩具,还伸手想去摸。
参观虎门海战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虎门海战博物馆的观后感《参观虎门海战博物馆篇一》虎门海战博物馆,那可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我一到那儿,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过去,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刚踏入博物馆的大门,我就被那股庄严肃穆的气氛给笼罩住了。
里面的陈列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场海战的壮烈。
我看到那些锈迹斑斑的枪炮,仿佛能听到它们在当年的怒吼。
这些枪炮啊,就像是一群疲惫的老兵,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们曾经的威风凛凛。
我在一个展示海战场景的区域停了下来,那场景做得可逼真了。
我仿佛看到了一艘艘战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相互撞击,炮声隆隆,火光冲天。
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在船上跑来跑去,有的在装填炮弹,有的在呐喊助威,还有的在与敌人近身搏斗。
我就在想,当时的他们得有多勇敢啊。
也许在战斗前,他们也会害怕,也会犹豫,毕竟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
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爱国情怀吧。
这时候,我旁边有个小朋友问他爸爸:“爸爸,这些人为什么要打仗啊?”他爸爸就给他讲起了鸦片战争的历史。
我在旁边听着,也陷入了沉思。
这鸦片战争啊,就像一场噩梦降临到了中国头上。
英国那些侵略者,就像一群贪婪的饿狼,看到中国这块大肥肉就想咬一口。
而我们的虎门海战,就是在反抗这些饿狼的掠夺。
可是我又有点矛盾的想法。
我觉得当时的清政府要是能早点强大起来,是不是就不用打这些惨烈的仗了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这么想。
我看着那些展示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心里一阵一阵地难受。
那些战死的士兵,他们的家人得多伤心啊。
他们可能还在家乡盼着自己的儿子、丈夫能平安归来,却不知道他们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大海上。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可都是那些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啊。
我们可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呢?我突然觉得自己肩上好像也多了一份责任,一份要让国家更加强大的责任。
这参观虎门海战博物馆啊,真的就像给我上了一堂生动又深刻的历史课。
参观虎门海战博物馆有感

参观虎门海战博物馆有感上星期五,我和学校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前往虎门海战博物馆参观。
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幅幅悲壮的画面:虎门销烟现场的滚滚烟云牵动着林则徐眼睛里愤怒的目光;英舰野蛮的炮火震撼了清政府摇摇欲坍(tan)的官墙;爱国将领关天培正义凛(lin)然,挥师同前来进犯的英军浴血奋战,圆明园的巍峨殿堂在野兽燃起的烈火中化作一片废墟……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将鸦片大量偷贩到中国。
清朝内部坚决主张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抵广州,收缴鸦片两万多箱,从6月3日到25日在虎门滩上当众全部烧毁。
同时与关天培在东莞县虎门要塞(sai)积极布防,设置炮台11座,大炮300多门。
但腐败的清政府反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1841年1月7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派兵突然袭击珠江口大角、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等英勇牺牲了。
主张投降的清朝大臣琦善私下向义律求降,答应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款,道光帝感到失地赔款,严重损害清朝声威,下令对英宣战。
西方列强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危害,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时间过得真快,没容得我去了解海战的全部过程,已到了下午回程的时间了,是的,这次的活动让我们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育。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必须更加勤奋、更加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更加自觉、更加全面地提高我们的素质,以适应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们,肩挑着重担;我们,面临着机遇;我们,面对着挑战。
用我们的努力,铸(zhu)就中国的辉煌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海战博物馆观后感

海战博物馆观后感前些日子,我去参观了海战博物馆,这一趟下来,可真是让我感触良多。
一走进海战博物馆,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场馆的建筑风格独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我怀揣着好奇与敬畏,一步一步地踏入了那段被尘封的岁月。
展览的开篇,便是一幅幅惨烈的海战画面。
那些古老的图片和文字,将我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我看到了一艘艘战船在波涛中奋勇作战,炮声轰鸣,火光冲天。
战士们的呼喊声仿佛就在耳边,他们的英勇和无畏让我心生敬佩。
其中,有一个展区详细展示了当时战船的构造和装备。
那些巨大的船舷、复杂的桅杆和绳索系统,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工艺。
我凑近去看那些小小的模型,想象着在狂风巨浪中,士兵们如何在这狭窄的空间里战斗和生活。
每一个细节都如此逼真,仿佛我能触摸到那段历史的温度。
在另一个展区,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武器。
有古老的火炮,长长的炮管上锈迹斑斑,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威力。
还有锋利的刀剑,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血腥与杀戮。
我站在那里,凝视着这些武器,心里想着,它们在战场上究竟夺走了多少生命,又成就了多少英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组反映海战中士兵生活的场景。
那是一个狭小的船舱,里面摆放着简陋的床铺和生活用品。
墙上挂着士兵们的衣物,破旧而沾满了污渍。
角落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炉灶,上面的锅碗瓢盆杂乱地摆放着。
我仿佛看到了在战斗的间隙,士兵们疲惫地躺在这里,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他们或许在低声交谈,或许在默默地祈祷,只为了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活下去。
看着这些场景,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品尝着美味的食物,和家人朋友相聚在一起。
而这一切,都是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奋勇拼搏的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许多游客。
有带着孩子的家长,他们轻声地给孩子讲解着历史;有年轻的学生,他们专注地记录着笔记;还有一些老人,他们默默地看着展品,眼中闪烁着泪光。
秋游虎门海战博物馆和全国禁毒教育基地有感

秋游虎门海战博物馆和全国禁毒教育基地有感
这次秋游,最后半小时似乎比前面更值得说。
海战博物馆和全国禁毒教育
基地不仅说明了毒品的成瘾性、危害性,还说明了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
的耻辱。
海战博物馆主要讲述和陈列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战舰、大炮及各种物品。
在
那些图片里,我深深地感到悲伤。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辉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这些耻辱光是看都应接不暇了。
如果
把中国的赔款总数说出来,一定会吓你一大跳:50多亿两白银!分39年支付!还有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占领了东北,日本占领了福建、台湾,德国强占了胶洲湾,山东成其势力范围。
法国占领了两广和云南的大部分地区。
英国占据了九龙、新界、长江和威海军港。
这种情景只能用谭嗣同的诗来描绘:“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全国禁毒教育基地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罂粟花的果汁液经风干后制成鸦片,后来把它提纯到吗啡,最后提纯到海洛因。
古柯可以提纯到可卡因,大麻中的
一些种类也是毒品。
这些毒品都害人不浅,你看,吸毒的人要么骨瘦如柴;要
么血管暴裂;要么昏迷不醒;要么不省人事,都没有好下场。
但是这些植物并不是天生的“魔头”,只是那些制造毒品的人才是真正的“魔头”。
罂粟可以做观赏植物,古柯可以绿化森林,大麻还可以用于医学治疗。
我们不要忘记毒品和战争的危害,我们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长大后做
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保卫我们美丽的祖国。
深圳市荔园小学南校区四年级:刘子沛。
虎门海战博物馆研学作文

虎门海战博物馆研学作文篇一《虎门海战博物馆研学之旅:穿越历史的奇妙探险》早就听闻虎门海战博物馆大名,终于有机会去研学,那心情就像小猴子即将踏入花果山一样激动。
一到博物馆门口,那独特的建筑造型就像一个张开大口要讲述历史故事的巨兽。
进入博物馆后,那暗沉的光线仿佛带着我瞬间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馆里,看到各种各样的战船模型。
其中一艘战船模型特别吸引我,那船头尖尖的,船身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我忍不住凑近去看,仔细瞧那上面的每一个细节,连木头上的纹理似乎都在诉说着当时的惊险。
我看了下旁边的介绍,这艘船参与过一场激烈的海战。
海战那场面啊,狭小的船上堆满了士兵,大家都表情严肃,手持刀枪剑戟。
海风呼呼地吹,海浪像发疯的野兽,不断冲击着战船,而战士们毫无畏惧。
我跟着讲解员的步伐,了解到在虎门海战中,战士们的英勇事迹。
他们有的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却像钢铁巨人一般冲在最前面。
那些枪炮声仿佛就在我耳边回响,硝烟似乎就在眼前弥漫。
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门。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当时战士们的衣物,那些衣服破破烂烂,到处都是补丁和血迹。
可以想象到他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作战是多么不容易。
他们不仅要忍受战争的残酷,还得面临物资的匮乏。
通过这次研学,我像是经历了一场和历史的对话,我那原本只存在于书本的模糊记忆变得清晰起来。
这一趟来得真值。
篇二《虎门海战博物馆里的大发现:热血与历史的碰撞》去到虎门海战博物馆研学,像是踏上一场奇妙的历史寻宝之旅。
刚进入馆内,就看到大厅正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展示区。
我一下子就被角落里一尊小小的铜像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眺望远方的士兵铜像,他眼神坚毅,手里紧握着望远镜,仿佛正在侦查着远方敌人的动静。
他的脸庞消瘦,可那坚毅的神情却给人莫名的力量。
我停在那儿,仔细地端详这个铜像背后的每一个细节。
他身上的制服虽然破旧,但能看出整理得很整齐。
那铜锈斑驳的地方,似乎暗示着岁月的侵蚀,可这不正如同当年的战争在人们心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吗?他的脚下,还有几个简易的行囊,也许行囊里就装着他仅有的家当,那是随时准备奔赴沙场、抛却生死的决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
雷山学校冯蕊辅导老师:汪芬
中国自古以来就号称文明古国。
讲文明不仅是一个人心灵的文明程度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行为是为人的标准、律己的规范、交往的准则。
文明行为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成长的臂膀。
如果没有了文明,那么就没有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讲文明,懂礼貌,需要的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例如:“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
”“人有教养,谈吐文雅。
”“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
”“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才是有文明的人,这样,才会被人尊重。
当我们看到干净、整洁的城市时,你是否会感受到清洁工们付出的劳动;当我们在教室里叽叽喳喳时,你是否会知道老师上课的辛劳。
我们既然要做文明人,那首先就要学会感恩,感谢帮助我们的人。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物理学家——史帝芬.霍金的故事吧!
史蒂芬.霍金,物理学家,科普著作,《时间简史》的作者,同时也是一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
21岁时,,霍金不幸患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几乎全身瘫痪,后来又以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失去语言能力。
50多年来,它被固定在轮椅上,不能说话和写字,仅靠三根手指敲击键盘与外界交流。
就在这种情况下,霍金作为一名卓越的物理学家,究其一生破译宇宙的奥秘,成为当之无愧的“宇宙之王”.
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一位女记者向霍金提问道:“霍金先生,您的并以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您失去太多了吗?”霍金脸上带着笑容,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不太灵便的手指敲击着键盘,投影屏上,醒目地显示出下列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够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想,我们比他幸福多了,就更应该学会感恩。
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努力,奋发向上,知荣辱,明是非,争当一个真善美俱全的好少年。